標籤:

木蘭圍場的歷史由來

木蘭圍場的命名,來自 哨鹿 的誘獵方式 木蘭 系滿語,意即 哨鹿 ,即獵人戴上假鹿頭,以木製的長哨吹出仿效雄鹿求偶的聲音,引誘雌鹿出現,以便圍獵 圍場,即行圍打獵的場所 據說,從康熙開始一年一度的 木蘭秋 A 秋季射獵 活動,就是以皇帝射鹿來開場的 木蘭圍場東西長一百五十公里,南北寬一百餘公里,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 圍場的北部是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壩上高原,南部是丘陵盆地 這裡氣候屬於北溫帶的東亞季風區,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河流縱橫,適宜於北溫帶大陸生長的動物應有盡有 這些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為清軍行圍習武提供了活靶子 錯綜複雜的地形,給滿蒙騎兵訓練騎 射技術提供了有利條件 木蘭圍場原本是蒙古喀喇沁 敖漢 翁牛特 克什克騰等部的游牧地 康熙帝於康熙二十年 1681 巡視塞外時,蒙古諸部將這一片土地獻給清廷,由此開闢了木蘭圍場 從承德市到隆化縣行程六十公里,再向北走五十多公里,即到達隆化和圍場的交界處 崖口,這是進入 木蘭圍場 門戶 當年清朝皇帝在進入 秋 A 以前,必須首先在這裡停留一晚,昔日的行宮建築,今日還有跡可尋 崖口,這個地方奇特:東西連綿的山脈走到這裡,好像兩條巨龍相遇,昂首弄姿 峭壁危峙,中間形成了一條狹窄的河谷,從上游千回萬轉流來的伊遜河 伊遜 即 九 的意思,言其曲折多彎 ,即從兩山夾縫中衝出來,奔向灤河 崖口,它像一個天然的衛士,把守著進出 木蘭圍場 的門戶,在崖口外邊的河灣里,自然形成一塊洪水沖積成的開闊地,原來的行宮就建在這裡 在崖口南面的山崖上現在還聳立著一座高高的石碑,碑石上用漢 滿 蒙 藏四種文字鐫刻著乾隆1751年寫的 入崖口詩 ,成為歷史的見證 木蘭圍場,乾隆所留遺迹最多 僅立碑就有七 通 :岱尹梁,乾隆手書 古長城說 碑,記載了他 於無意中 發現古長城的喜悅及評論長城得失的獨到見解 卜克達坂詩碑 ,刻下了他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亂的業跡 永安莽喀詩碑 , 於木蘭作詩碑 , 入崖口有作詩碑 ,吟詠了木蘭圍場山川的美麗,形勝的優越, 木蘭秋 A 的壯觀, 祖制垂奕年 的願望 木蘭圍場有東 西兩個入口 東邊的稱伊遜崖口,西邊的叫伊瑪圖口 東西兩個圍口分別建有東廟宮和西廟宮 這兩處廟宮是為皇帝行圍時小憩所設 圍場境內又根據圍獵需要,依自然山勢劃分為七十二個小型圍場 這些小型圍場都以蒙語或滿語命名 和圍之間的距離多則二 三十公里,少則一 二十公里 整個圍場外圍都豎有木欄,俗稱 柳條邊 附近的八旗卡倫及蒙古人民平時不得入內,以保障野生動物生息藩衍 而今,在圍場縣廣袤的山川中,仍保留著許多木蘭圍場遺迹,它們有: 敦仁鎮遠神祠,俗稱東廟宮 位天圍場縣廟宮村 嘉慶十六年 1811 建 山門題額 敕建敦仁鎮遠神祠 敦仁鎮遠神祠原的前後殿和宮房,前殿額為 崇鎮周 r ,內置 敦仁鎮遠神 後殿為皇帝寢宮,名 纘 功緻禱 ,又曰 上蘭別墅 嘉慶歲幸木蘭,常在此拈香小憩 協義昭靈神祠,俗稱西廟宮 位於隆化縣城子鄉 嘉慶二十二年 1817 行圍木蘭,始領修建,次年竣工 神祠規制一律仿東廟宮,門額 敕建協義昭靈神祠 ,為清帝西道行圍途中拈香致祭之所 木蘭碑刻 木蘭圍場內有 於木蘭作 入崖口有作 虎神槍記 古長城就 永安湃圍場殪虎 永安莽喀 木蘭記 等七通碑刻 建於乾隆十六 1751 至嘉慶十二年 1807 間,碑豎於崖口及與碑文內容相關的圍場要地,碑文多以滿 漢 蒙 藏四體文字書寫,分別記述清廷開闢木蘭圍場的原因 經過,以及描繪行圍時蒙古王公貴族雲集景從的團結盛況以及挽弓獵場的圍獵場景 其中有兩通碑刻尤為重要 一通是建於乾隆十六年 1751 的 於木蘭作 碑 它位於圍場縣碑梁村交界處 首題五言詩 於木蘭作 碑兩側加刻 過卜克達坂即事成什 過卜克達坂疊舊歲韻 五言律詩兩首 這兩首詩反映了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1758 1***,清政府兩次出兵,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戰爭史實 另一通是乾隆十七年 1752 建的 古長城說 碑 它位於圍場縣岱伊上村,碑文記錄了木蘭圍場內發現的一道古長城 岳樂圍址,原岳樂圍場,位於圍場縣駱駝頭村月亮溝 這是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圍場遺址 東山圍址,是坐北朝南的峭壁,平滑的壁面上,用滿 漢 蒙 藏四體文字鐫刻: 乾隆十七年秋 A上用虎神槍殪伏虎於此洞 伏虎洞在其東北不遠的石林中,洞口狹窄,僅容一虎 對面山坡上有 虎神槍記 碑 碑文記載了這次行圍乾隆帝一槍射死隔谷山洞中一隻猛虎的經過 虎神槍記 碑高四 五米,乾隆十七年秋九月立於木蘭圍場七十二圍之第四圍 岳樂圍場的山坳平坦之處,給這雄渾的塞外山川平添了一種古樸野趣 碑文用滿 漢 蒙 藏四種文字記述了乾隆持虎神槍殪虎經過: 壬申秋於岳樂圍場中 獵人以有虎告,而未之見也 一蒙古云:虎匿隔谷山洞間,彼親見之,相去蓋三百餘步 朕約略向山洞施槍,意以驚使出耳 乃正中虎,虎咆哮而出,負隅跳躍者久之復入 復施一槍,則復中之,遂以斃焉 蓋向之發無不中,乃於 G谷叢薄目所能見之地,斯已奇矣 而茲岳樂所中,則隔谷幽洞,並來虎耽耽闞如之形,於揣度無意問復焉深入,不移時而殪猛獸,則奇之最奇 某稱為神,良有以也 同樣,乾隆在 永安湃圍場殪虎詩碑 中也賦詩描述了於林天石海的永安湃,用虎神槍殪殺另一隻猛虎,及隨圍年班中 厄魯回部昨舌脫帽欽服 情景 從這兩通碑文都可以看出,乾隆因為自己殪虎的壯舉而非常得意 但,更引人注意的是乾隆時時不忘,他之所以能殪虎,關鍵在於手中那支 武功良具 虎神槍,而虎神槍這種 效奇而愉快 的 習武示度神器 又為 皇祖所貽 ,他是為此感到驕傲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康熙的數十名皇孫中,沒有一個皇孫像乾隆這樣在幼年時即受到康熙的特別喜愛和重視 避暑山莊七十二景中有一景叫做 萬壑松岡 ,地處無暑清涼之南,據岡背湖,長松環翠,壑虛風度,如笙管迭奏,是個 偃蓋龍鱗萬壑青,逶迤芳甸雜雲汀 的極佳所在 原是康熙批閱奏章 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 康熙獨讓十二歲的乾隆在此讀書,並親予教誨 乾隆在這裡 夙興夜寐,日覲天顏,綈幾翻書,成示章句 ,學業頗佳 更有甚者,康熙批閱奏章之時,亦命乾隆 屏息待旁 ,更是有意從乾隆髫年便鍛練他學習處理政事的能力了 不惟如此,康熙同時還毫不放鬆乾隆的習武 在他十二歲時,便帶他到木蘭圍場秋 A 承德府志 上記載著一則頗為驚險的趣事:在木蘭圍場之永安莽喀圍中,康熙射一大熊仆地,他為了使乾隆得到鍛練,便命他馳馬向熊察看究竟,不料這時大熊突然躍起,撲向乾隆 這一意外情況使隨圍王公大驚失色 但乾隆臨危不懼,並不驚慌 康熙急忙躍馬上前,照熊又補一槍,擊熊斃命 康熙對乾隆小小年紀便如此鎮定自若極為滿意,回到御幄後高興地說: 伊命貴重 並說 如使伊至熊所,而熊起乃驚,成何事體 乾隆自幼自長,始終得到康熙的器重和關懷,因而他對乃祖是萬分敬仰的 他登基後,命將 萬壑松風 易名 紀恩堂 ,並寫了 避暑山莊紀恩堂記 ,以示不忘祖恩 而他 巡守塞上,一如昔時 ,且用虎神槍親殪猛虎,更是用事實證明他繼承了康熙木蘭秋 A之初衷 他沒有辜負康熙的希望 康熙和乾隆兩朝出現了清史上的 康乾盛世 局面 這局面的形成,與木蘭秋 A活動直接有關 嘉慶以後秋 A漸廢,清朝江山日漸衰敗 當然,其原因是複雜的,但不能說與清末停止木蘭秋 A毫無關係吧

烏蘭布通,系蒙語,意即紅色瓮形小山,今名紅山,因將軍泡子北岸的一座壇形小山而得名 位於圍場縣北部土力根河上游北岸 今屬內蒙古克什克騰旗 山由紅色岩石構成,側面望去,有如瓮形 山的西面有一湖泊,名泡子河,當地俗稱將軍泡子 四周地勢開闊,是著名的烏蘭面通古戰場 康熙三十年 1691年 ,我國西北準噶爾部落的民族分裂主義者噶爾丹發動武裝叛亂,鯨吞了廓爾喀蒙古,隨後又往漠南蒙古 即內蒙古 推進,忘圖分裂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噶爾丹利令智昏凶焰萬丈,競率叛軍三十多萬人進犯到這烏蘭布通 康熙聞報十分氣憤,決定親統大軍平叛 他坐鎮伊遜河邊的博絡河屯,命裕親王福全領兵趕赴木蘭圍場迎敵 噶爾丹在訓練有素 常備不懈的清軍強大攻勢下連連敗退,最後孤注一擲,在烏蘭布通 以萬駝縛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濕氈,環列如柵, 布設駝城 命士卒於垛隙發矢放銃,企圖擋住清軍進攻 清軍在將軍佟國綱指揮下,架起了紅衣大炮,連發炮彈將駝城轟毀,使噶爾丹最後的希望化為泡影 噶爾丹只得乘著夜色潛逃而去 烏蘭布通的壇形模樣的紅山,傳說便是紅衣大炮的炮陣轟成的,將軍泡子則是清軍開炮時強大的座力座出的巨坑 當地牧民說,前些年他們還看到過泡子中央有大炮的炮筒,在湖畔揀到過盔中殘片及生鏽的箭簇 在烏蘭布通大戰中,清軍將領佟國綱陣亡,鮮血染紅泡子水,現在古戰場中有一個巨大的圓形湖泡,相傳為炮轟所致,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將軍,便將這個湖泡稱為 將軍泡子 練兵台,位於烏蘭布通東南五公里在大森林裡,有一片小小的開闊地,中間有一座突兀而起的石峰突起於鬱郁松林之中,形如臣虎,上有平台 相傳平定爾丹叛亂時,康熙大帝在烏蘭布通之戰時曾在此練兵點將,點將台 練兵台 因此而得名 站在點將台上低首環顧八方,遍野的鮮花一望無際 一排排挺拔的松樹,組成的綠色方陣,像威武的士兵組成的整齊隊列,儼然等待著將領的檢閱,又像待命出征 面對此情此景,您似是文才武略的康熙大帝,正在 沙場秋點兵 十二座連營,位於圍場縣機械林場北部,分布於吐力根河南北兩岸 兩岸遺留部分斷壁頹垣 北岸可明顯見到一排排連營基址,每排間隔八米,一排十二間,有大屋 小屋和套間 1691年,在這裡發生了舉世聞名的 烏蘭布通 大戰 我國西北準噶爾部落的民族分列主義分子噶爾丹在沙俄的唆使下,發動武裝叛亂,率叛軍時犯烏蘭布通,妄想南下侵佔承德襲擊北京 康熙大帝御駕親征,激戰了3天3夜,擊潰了噶爾丹的叛軍,斬斷了侵略者的魔爪,保衛了大草原的和平與安寧 清軍反擊噶爾丹時,曾紮營於此,十二座聯營就是烏蘭布通之戰屯兵積糧之所 康熙之兄裕親王 撫遠大將軍福全曾在此重兵屯駐,扼噶爾丹南下之道 前幾年,承德地區文物工作者曾在這裡發現許多清代青花盤碗殘片及鐵箭頭等遺物 塞外神石廟建於清初 在圍場縣壩上機械林場四旗撥營林區 石築,圓拱門 廟內供奉穿著清裝的神像,俗稱塞北神 其側有二弟子像 傳說,康熙有一年在塞罕壩圍獵,走到 牛泡子時,朗朗晴空突然烏雲翻滾,雷聲大作,下起傾盆大雨,有人說這是 泡子中有水上金蟾要向皇帝討封 康熙便封金蟾為 敦仁鎮遠神 ,天空頓時雲收雨霽 於是,康熙敕命修建這座石廟 清裝的神像就是 敦仁鎮遠神 木蘭圍場對於我國統一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曾經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今,圍場的歷史遺存和文物已得到了妥善的保護 木蘭,滿語,漢譯「哨鹿」、「哨鹿圍」。原為清帝北巡行圍的一種方式。即獵人黎明前潛入林中,戴上假鹿頭,口中吹木或樺皮製做的長哨,模仿鹿鳴求偶聲,引誘鹿只,伺機射殺。所以性的力量不可已小看。 秋獮,一年四季,每個季節打獵各稱都不一樣,春天就叫做「春搜」,夏天就叫做「夏苗」,冬天就叫做「冬狩」,秋天就叫做「秋獮」,所以秋獮是漢語的稱謂,是秋天打獵的意思。故此,木蘭秋獮,原意就是秋天哨鹿的時候正是打獵的好時期。 但是後來又有很多的特指意義,比如現在很多人把「木蘭」的原來的意義忘掉了,只是現在河北省圍場縣、豐寧縣壩上壩下某些地點的代名詞,這裡不可取的。應該反覆研究康、雍、乾之朝的歷史,才可以辨出真偽。 木蘭秋獮的歷史和故事很多,而且範圍也很廣,所以我們的定位,首先從康、雍、乾三朝理清這些問題,不要叫以後的說法所左右,只有這樣才能慢慢的弄清《紅樓夢》中的很多問題。要說清「木蘭秋獮」也不可能不說清「木蘭圍場」。如果把「圍場」放在清朝中期以前那就是圍獸打獵的場所,如果 從地名來講,也很符合歷史的發展需要。可以說,通過讀縣誌和府志,我發現圍場地區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迹。春秋戰國時期屬燕領地,秦朝屬漁陽郡,三國兩漢為鮮卑地,隋唐時期為契丹屬地,宋代屬中京路大定府松山縣轄地,元代為羽林軍屯田地,明代為韃靼人放牧地,清初為蒙古族游牧地,康熙朝由滿蒙八旗軍駐圍,歸熱河都統管轄。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建圍場縣。1989年撤銷圍場縣建制,設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隸屬承德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後歸承德市所轄。 木蘭圍場,是清代皇家獵場,清帝北巡重要活動場所,位於今河北省北部塞罕壩地區。塞罕壩,蒙語為「塞堪達巴罕」,意為「美麗的高原」。地處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鄰內蒙古赤峰,北接克什克騰旗,西北與多倫相連,南、西南與河北隆化縣、豐寧滿族自治縣接壤。南距承德市153公里,距北京384公里。 木蘭圍場建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東西300里,南北300里,周長1000餘里,面積10400平方公里,橫跨塞罕壩上下,這年四月,康熙帝率八旗兵出長城喜峰口,經寬城進入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旗,會同當地蒙古王公一同北上,沿途「相度地勢,酌設圍場」以喀喇沁、 漢、翁牛特、察哈爾、克什克騰旗敬獻牧場的名義,設置了皇家獵場----木蘭圍場。木蘭圍場設立後通常每年四月,康熙帝從北京率領數千名八旗兵前往行圍,有時甚至一年兩次,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0年),一共出塞48次,木蘭圍場在康熙朝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以「習武木蘭,毋望家法」的名義,下令重新舉行木蘭秋獮活動,到嘉慶年間共設立了七十二圍。 壩上地區屬高原性氣候,年均氣溫—0、3----2℃,無霜期80----90天,年均積雪17CM。景區綠化覆蓋率98%,森林三分之一,自然林、人工林各半;草原三分之二,漫坡、甸子各半。主要樹種是落葉松、黑松、蒙古櫟、白樺、山楊。草本植物類70餘科,200餘屬,600餘種;藥用,食用植物金蓮花、黃苓、党參、蕨菜、黃花大批量生產,主要動物有狍子、野豬、黃羊、馬鹿、山雞、野兔,還有一定數量的狼、狐狸、獾、狸、豹等。 木蘭圍場建立後,無特殊情況皇帝每年都要舉行北巡秋 ,即木蘭秋獮,也稱秋獮大典,漸次成為定製,有一定的規制和儀陣:1、祭天:駕引前一日,遣官以秋獮虔告奉先殿祭天奉祖。2、起駕:皇帝戎裝騎馬,鹵薄引駕,「翊衛諸臣前引後扈,百官采服跪送」出宮。3、行宮:秋獮隊伍浩大,幾千、1萬、2萬不等,加上圍場蒙古各部守候隨圍人等,最多不超過3萬人。從京師至圍場沿途按里程、地勢設立行宮,供皇帝飲茶、打尖、宿住、辦公使用。康熙年間,行宮總數19處,乾隆年間增至29處,嘉慶年間增至31處,其中關內9處,關外22處。4、入圍:入圍有東、西兩個崖口,過波羅河屯西北行經隆化縣牛錄鄉到阿穆呼朗圖(今步古溝)即是卜占崖口,俗稱西崖口。從波羅河村北行經唐三營到隆化縣與圍場縣接界處石片子村即是東崖口。5、行營:入圍後即選擇適中位置,相度地勢,搭設行營。乾隆二十年,制定了行營規制:「行營之制,內方外園。中建黃幔城,外加網城,結繩為之,設邊帳百七十有五為內城,啟旌門之,每門植纛二。東鑲黃、西正黃、南正白。外設邊帳二百五十有四,為外城。啟旌門四,每門植纛二,東鑲白,西鑲紅,南以正蘭、鑲蘭分日植之,北正紅。外圍設宿衛警蹕,各帳皆以八旗護軍官校環衛焉」。外城正南,為皇帝擬發諭旨的軍機處,負責城防的提督衙門、管理民族事務的理藩院以及兵、刑、禮、工、吏、戶六部營帳,東、西、北為隨班八旗各部。秋獮行營外圓內方,層層設防,戒備森嚴,行營所駐各部職能俱全,實際是清延中央機關的一個縮影。6、試圍:選定川穀先小範圍試獵。7、布圍:範圍一二十里,三四十里不等。視度山川大小遠近撒圍,此時圍而不合,與此同時,正白、正紅旗為左右兩翼,黃旗指揮,藍旗為兩翼前哨入圍。接著,布圍隊伍軍旗招動,吶喊鳴金,壓山而下,縮小包圍圈,獸物圍中狂奔。待人並肩、馬並耳時謂合圍,此時獸只群集,布圍即成。8、請圍:布圍畢,黃旗指揮官發出號令,全軍脫帽、舉鞭、束馬,高呼圍畢。指揮官執旗疾馳看城,禮畢,高呼「圍畢,請皇上獵」。皇帝出看城行圍。9、觀圍:皇帝出獵,各班近衛選練尾隨,牽狗、駕鷹、遞箭、護衛。若大個圍子,若多隻野獸,任一個信馬馳獵,皇帝獵後歸看城陪皇太后觀圍。10、罷圍:皇上觀圍臨末,執事為未獲獸物請命,先其留生繁衍,收兵罷圍。遂分班「陳牲數獲」請賞,或就地點起篝火分麾下炙,或回行營夜酒,市肆,次日另起一圍。11、馳獵:皇帝錯罷,一聲令下,皇子皇孫,各部大臣,蒙古王公,八旗各營及從全國各地派來的射手圍內馳騁,各顯身手。只見矢上弦,劍出鞘,戰馬嘯嘯,旌旗獵獵,身飛逐走,左右是宜,但聽中軍號響收獵。12、聚殲:即四面轉合,八旗各營所選射手相等,但聽令下,萬箭齊發,步步為營,直至全殲,數獲請賞。13、追殺:即四面圍合,先將獸群從一頭壓向另一頭,然後放開一個口子,兩廂擊鼓助威,不得發射,各班選手從後追殺,不得 放牲,直至全殲。14、阻截:與追殺反之,即三面合圍,馬隊從一頭順走廊轟趕,迎面設若干道甲兵堵截殺射。無論哪種形式,如遇虎、熊,須馳報看城,唯皇帝取之。 行圍一般20天左右。期滿,隨圍全體扈從皇帝至張三營舉行盛大慶功典。先由蒙古卓索圖盟,昭烏達盟盟長宴請皇上謝恩,其餘陪酒。後由皇帝賜宴犒賞三軍及蒙古王公。席間有蒙古大樂隊,舞妓,雜耍助興。慶功期間,還要舉行兒童騎駒表演和賽馬、套馬、射箭、摔跤等比賽活動。最後以閱兵宣告本屆秋獮禮成。皇帝回熱河休整數日返京,蒙古王公也各回所屬。

推薦閱讀:

歷史的側影-------漢高祖招誰惹誰了-九段道場-搜狐空間
武當七俠是一群垃圾嗎?7人聯手可以誅滅少林、明教
諾貝爾文學獎這些年的「意外」與「遺憾」有哪些?
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33部書籍:11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史記》
451.讀歷史13~正統皇帝

TAG:歷史 | 圍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