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龍自然保護區形象宣傳片
扎龍·天蘊仙韻鶴之形
迷失於齊齊哈爾一帶的烏裕爾河,在扎龍可覓出它的蹤跡。這貌似迷途與渙散的大水,究竟蘊藏著自然之神怎樣的暗示,或參悟了其中玄機與奧秘,而在此流連不去呢?
「蘆葦青湛波,目窮望不及。深處育胎禽,飄然重仙質。」清道光年間流寓黑龍江的詩人英和所作《仙禽警露》,為烏裕爾河的眷戀與痴迷道出了意味。
舊時的齊齊哈爾也稱卜奎,亦稱龍沙。1829年龍沙的秋季,對於英和這個被貶官員來說是個詩的季節。美麗的秋色撩得詩人心緒難平,他便作了《龍沙秋日十二聲》,其中一首就是《仙禽警露》。詩人還作了注釋說:「城東六十餘里呼雨哩河,蘆葦叢生,長廣百有餘里。」呼雨哩河就是現在的烏裕爾河。詩吟扎龍,歌賦扎龍的丹頂鶴,這應該是較早的。
得仙禽棲息,扎龍便生了神韻。俗語講「海為龍世界,云為鶴家鄉」。而扎龍之勝,婉約「人間仙境」,就源於遠古一段白鶴救困龍的美麗傳說。由此,扎龍湖與仙鶴湖相伴,互耀生輝,這裡便「換了人間」。踏進瀰漫著草葦幽香的鶴鄉鳥國,天色藍藍,碧草茵茵,蘆葦蕩蕩,百鳥戲水。此時此刻,縷縷花香伴著聲聲鳥鳴縈繞在你耳畔心坎,使你宛如置身在一幅充滿自然神韻的水墨丹青之中。據說,凡能到扎龍湖和仙鶴湖一游,定能受到其靈氣的恩澤。
扎龍和她的丹頂鶴與齊齊哈爾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據專家考證,鶴文化伴隨著早期人類活動最早可推至7500年前。昂昂溪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管,就是原始先民用鶴骨製造的樂器;而陶塑則是昂昂溪人鶴圖騰的標誌,是他們用最虔誠最專註的心情,調動所掌握的藝術手段把他們美好的願望寄托在鶴身上。
鶴總是與神仙形影不離,《相鶴經》說鶴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凡人騎馬代步,仙人則騎鶴飛升。這自古多見於道家,他們把鶴認作仙人的化身,將丹頂鶴由自然轉向神靈,是鶴文化的一次飛躍。詩經里還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九天」之句,丹頂鶴的群聲齊鳴,總是合演於美麗的風景中,吟唱天地,吟唱萬物……這使它逐漸成了一種遠離世俗、孤高不群的象徵。
在扎龍,我們與鶴飛翔,心靈得以凈化升華,進而觸生多種多樣的思想感情,似乎皆因其積澱於民族心理的文化因素有關,或源自於人們精神層次的需求和對理想的終極尋覓。
形成至今約一萬五千多年的扎龍濕地,是我國北方同緯度地區地域最寬闊、景觀最原始、物種最豐富的濕地自然綜合體,也是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之一。一路奔流的烏裕爾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澤,葦叢茂密、魚蝦眾多,吸引諸水禽生息繁衍。1979年,黑龍江省在此設立鶴類濕地自然保護區;1987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區內的鳥類多達260餘種,其中水禽120多種,佔中國的半數以上。這裡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35種,最為著名的是鶴類,全世界有15種,我國有9種,扎龍有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蓑羽鶴、灰鶴等6種,尤以丹頂鶴最為珍稀。全世界野生丹頂鶴約2400隻,棲息在扎龍的就有300多隻。「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的美譽當之無愧。
當烏裕爾河慢慢放亮,蘆葦幾近泛青的時候,丹頂鶴便從遙遠的鹽城灘涂飛來扎龍,開始築巢產卵、孵化繁殖。
這是一個愛的季節,敘述著心曲,信奉著堅守,見證著忠貞。世上似乎少有鶴類一樣的「婚姻文明」——相待以禮,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終生不渝。一隻受傷,另一隻守護;一隻死亡,另一隻將成為孤鶴。扎龍濕地的丹頂鶴群中,至今有過多少千年感人至深的情親摯愛,演繹出「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的愛情讚美詩?大概只有痴情男女能夠從中尋根覓跡了。
溫潤的春,應是心靈放飛的時候。晨起或傍晚乘一葉扁舟,望湖曲淡霧淡抹,水面粼粼暗動,更遠來漁人漁歌,咀嚼一味原始野性,一味古樸仙靈。正值熱戀中的年輕仙鶴,雙雙展翅翩翩起舞,那曼妙的姿態,在晨曦或晚霞間,恍如仙子的身影,令人迷醉!這時,若一隻突然挺胸昂頭準備鳴叫,另一隻必然「心有靈犀」。於是相對朝著天空發出響徹雲霄的鶴鳴,同起同止,珠聯璧合。更有趣的是,「對鳴」時雄鶴的鳴叫聲是一鳴到底的單音節,而雌鶴在中間有個小小的休止,是雙音節。身處這美妙的天籟之聲,你不能不相信它們是天地之間的精靈,共同用歌喉譜唱著愛的旋律!
丹頂鶴的愛情結晶每年5月孵化出來,這些小精靈才出殼的時候形如小鴨,20多小時後就能蹣跚行走,還會游水,三個月後就可自由飛翔。雛鶴是沒有丹頂的,只有達到性成熟後才會出現。這其實是一種生理現象,是由垂體前葉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於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結果。丹頂鶴幼雛體羽呈棕色,背部和兩翼顏色略深,近乎褐色,腹部呈乳黃色,所以人們習慣將他們稱為「黃鶴」,以區別於成年丹頂鶴。每年10月上旬,幼鶴跟隨父母千里迢迢飛往南方和沿海灘涂地帶越冬,到翌年3月中旬與父母一起回遷北方。此時的幼鶴已近一周歲,完全褪去棕黃色的羽毛,新換生出的羽毛黑白分明,除尚無紅色肉冠外,與成年丹頂鶴沒有差異,已無任何「黃鶴」的影跡。所以唐代詩人崔顥在《黃鶴樓》一詩中寫出「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千古絕句,既道出仙人子安駕鶴凌空遨遊令人油然而生追慕之情,也對丹頂鶴生理習性做了最好的註解。
雌鶴每春產卵兩枚,如遇意外還會補產損失,一般保證兩枚開始孵化,直至成功。這種天性的計劃生育意識倒是為保護區初期人工孵化丹頂鶴創造了良機。扎龍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丹頂鶴、白枕鶴散放馴養不遷徙種群,繁育馴養的技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建區以來先後繁殖丹頂鶴800多隻,其中300餘只被放歸自然,有的被調往國內大中城市動物園,或作為國禮贈與友好國家。
飛翔的仙鶴,舒展雙翼平而衡地跨越著歷史,而這平衡的雙翼又回蕩出和諧的樂章。睦鄰從善,是丹頂鶴的美德之一。正是它與自然環境的和洽,給人類帶來的吉祥,使之逐步被人格化,與文化結緣,並形成了形神美的統一和美學價值的多元性。我國古今宏大的建築場所須有鶴,隆重的慶典儀式須有鶴,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須有鶴。史料記載,養鶴訓鶴的習慣在我國已持續1800餘年,還出現了《相鶴訣》、《相鶴經》等專門性論著。扎龍自然保護區馴化丹頂鶴群體整體放飛、集群飛翔、定點降落及鶴舞表演的技術早已聲名遠播,這些明星鶴除每年要為幾十萬遊客做精彩表演,而且還相繼參加了《鶴鄉情》、《丹頂鶴的一家》、《飛來的仙鶴》、《鶴童》、《神鶴》等影視劇的拍攝。作為文化的使者、友誼的使者、和諧的使者,幾年間丹頂鶴又飛出鶴城,飛翔於祖國的大江南北,上演了一次次精美絕倫的仙鶴之旅。
【字幕:2003年長沙全國第五屆城市運動會,作為吉祥物原型,丹頂鶴創下了夜間燈光下放飛的世界紀錄;2004年武漢黃鶴樓重建18年慶祝活動,仙鶴繞黃鶴樓飛行,再現「千年鶴歸,仙鶴名樓」的奇觀;2004年丹頂鶴作為城市瑰寶在中央電視台演播廳亮相,齊齊哈爾榮登全國魅力城市寶座;2005年,西安大唐芙蓉園開業慶典儀式,丹頂鶴成功放飛;2005年澳門,東亞體育運動會開幕式盛邀丹頂鶴出席】
當斜陽沒入水草之中,丹頂鶴昂首晚霞,便與周邊的景色渾然一體。此時倚坐望鶴樓,耳聆湖葦流水般舒緩的傾訴,定會懂得極至的心境需要極至的環境。其實,人的心性大致如此:本質是自由的,面對世間的喧囂,人們往往驅使心靈接近於自然。就象一杯最淳的美酒或一曲恬美悠長的古樂,在靜謐之中感悟活著就是美麗的內涵。
我們的先人幸運地選擇了丹頂鶴作為長壽願望的標誌和寄託。「鶴壽千歲」乃至「千百之歲」,甚至稱其「壽不可量」。現實中野生丹頂鶴壽命一般60至70歲,人工飼養可高達80餘歲。我們斷想,丹頂鶴之所以長壽,在生物學、心理學上定有遺傳基因的密碼趨導。或許由於外露天姿的凸現,或許由於內蘊氣宇的昭顯,丹頂鶴那種近乎絕對化的唯美才使之與自然長存。老子哲學的思想核心是「復歸自然」,正與丹頂鶴悠然自恬、閑逸淡雅、善美聖潔的境界互為感應;而丹頂鶴良好的健身習性,也應該是其延年益壽的重要原因,如其節思,如其靜處,如其選擇居所,如其鳴叫起舞飛翔,都是十分有利於健康的養性修身的品德。除此,人類還發明了許多模仿丹頂鶴動作和習慣的養生術,這就是人類最早出現的仿生式體育運動之一,最典型的是鶴拳系列,動功、靜功、軟功,煉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健身增壽之「靈丹妙藥」。
擇優而居的禽鳥,歷來是驗證地域狀況的「感應器」。 從科學的角度詮釋,濕地是「地球之腎」,是生命的搖籃,對於瀉蓄水量、降解水環境污染、調解局地氣候、補充地下水、保護物種多樣性及保持高能量的生物生產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據國際權威自然資源保護組織測算,全球占陸地面積6%的濕地,生態系統價值高達5萬億美元;佔中國國土面積3.77%的濕地生態系統價值達2.7萬億人民幣。我
這裡就是丹頂鶴飛翔的地方。吉祥蘊含善、福、順遂,更秉天地之靈氣,攜來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太平盛世。我國有一個叫《丹鶴播綠》的古老故事。說的是很久以前北大荒風沙蔽日,草本凋零。後來,精衛鳥和丹頂鶴從仙界銜來蘆花種籽,播撒到這片貧瘠的土地。再後來,北大荒山清水秀、林密草豐……丹頂鶴播綠,綠就在鶴城永遠紮下了根。也許就是源自丹頂鶴的「福蔭」,如今這裡被冠以最適宜居住的中國城市之一和「綠色食品之都」的美譽吧。
2004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聯合全國20多家媒體共同舉辦國鳥網上推薦活動,丹頂鶴以60%得票率名列榜首,並作為唯一候選鳥備批。丹頂鶴再次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
有關鶴的文化現象浩瀚、多元而久遠,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構築和理念取向,這是任何一個以現實自然物為依託的文化現象所無可比擬的。
《唐六典》稱「元鶴為上瑞」,帝王和朝官均以鶴自勉,用丹頂鶴之德行完善自我形象。這種文化信息也同樣傳輸到中華民族的服飾上,明清兩朝定官職使用的補子,一品文官繡的就是丹頂鶴,可見其地位顯赫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標識。
聲、色、形、態都臻於完美的丹頂鶴,耿介不群、高潔不俗、超凡去塵、自由獨立。詩人白居易深化的鶴意象的內涵,就是中國歷史上諸代詩詞、書畫名家所創造的精英文化形態中豐厚積澱的一脈。由此我們品讀「一琴一鶴」的鐵面御史趙抃,「梅妻鶴子」的文人林逋,如曹植「嗟皓白之素鳥兮,含奇氣之淑祥」所賦,均借鶴的清雅孤傲來激發自己對高尚品格的追求。更有劉禹錫一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喚醒了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范仲淹、歐陽修等改革派豪情衝天,留下《鶴聯句》寄予「新政」的長劍,而導引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有為思想和遠大抱負。
「神仙鳥」、「吉祥鳥」、「驅災鳥」、「忠貞鳥」、「長壽鳥」、「文化鳥」、「和諧鳥」。在中國,每個人都從丹頂鶴的形象上,找到了自己的審美理想和社會理想,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託和人生追求。這,就是鶴文化極大豐富性的具體寫照!
灰鶴、鴻雁在飛旋,白鸛、燕子在鳴唱。無論你何時走進扎龍,將目光投向雲端,都會看到翱翔的丹頂鶴。遙望幾千米的高空,我們聯想到它們的大規模遷徙,遙遙旅程,萬水千山之上,風雲雷電之間,毫不動搖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遠征。正如阮籍詩中所云:「雲間有玄鶴,抗志揚哀聲。一飛沖青天,曠世不再鳴。」這是可贊的飛行,是悲壯的飛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飛則一舉千里」,不是高遠的大志,又是什麼呢?
冬季的扎龍,這個世界唯一的雪地觀鶴之地,我們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丹頂鶴戲雪成舞的美景。那群不走的身形與冰雪相映,或銜雪後仰天長鳴,以示歡欣;或俯身展翅在雪地上沐浴,高雅美麗;或靜立梳洗,端莊秀氣。忽地曠野中傳出響徹雲霄的鶴鳴,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突然間你會身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那震撼來自於寒冷中對於生命的熱愛,孤寂中對於希望的渴求,險阻中對於從容的追逐。那是丹頂鶴在向沉寂的萬物表述著生命的堅韌與美好。
生命竟是如此美麗!這聲聲鶴鳴該不是對那位「鶴之仙子」——徐秀娟的無限緬懷和深情呼喚吧!
1981年,17歲的徐秀娟來到扎龍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5年後徐秀娟大學畢業被安排到江蘇鹽城,開始了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的初創工作。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
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沒來過。
【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20多年過去了,在扎龍這個徐秀娟起步的地方,這位女孩人與鶴生命相系的感人故事迄今仍在人們之間流傳,她的敬業、單純和執著,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所有大眾的一個縮影,同時也賦予了這片土地以靈魂和精神氣質。
七次來過扎龍的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喬治·阿其波博士說:「就鶴而言,沒有哪一個國家有中國這麼多的品種。因而保護鶴類,中國的扎龍濕地也就比其他國家負有更大的義務。」1997年10月,齊齊哈爾丹頂鶴保護志願者協會宣告成立。這是國內第一個保護單一野生動物種群的協會,也是齊齊哈爾實際擁有會員量最大的社會團體。「愛我鶴城,愛我鶴鄉,愛我丹頂鶴」。在這片富饒的嫩江大地上,人們為保護扎龍濕地、保護丹頂鶴,感人的真實故事時時都在上演。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扎龍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建設。1982年以來,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李鵬、萬里、田紀雲、陳慕華、遲浩田、朱鎔基、吳官正、賈慶林、李長春、曾慶紅、羅乾等先後來扎龍保護區視察,並作出加強保護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扎龍自然保護區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科研、教學實習和生態環境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來自國內外的大批專家和學者搞科研。「亞洲白鶴及其他國際重要遷徙水鳥遷徙通道與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項目,「松嫩平原洪水資源利用與濕地保護的研究」、「濕地經濟價值評價」等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在扎龍保護區實施。
萬千歷史,丹頂鶴往複遷徙。仍是那一片煙波浩渺、生生不息的扎龍濕地,如何經久幻化出這般迷離景色,來得如此的委婉絕美,如此的纖塵不染,只因它與我們有著亘久不變的約定——歸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