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上師」是讓你心服口服者
實證諸法本性無繆誤
依觀照見大圓鏡妙智
眾生憶念賜喜慶吉祥
日佩多傑足下誠祈請
清涼境域正法之傳規
再次重披弘揚之鎧甲
為成如此心願而降生
鄔金欽列多傑誠祈請
噶瑪巴千諾
何為成熟/就是比昨天
更能承受卑賤/更能承受委屈
「上師」是讓你心服口服者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若依止比自己更高深者,我們平日都說「眼往上觀」「取法於上」的話,依止一位「心服口服」的上師的話(法王用中文說「心服口服」),就可將這位上師視為好的榜樣、好的典範,如此才能死心塌地地去依止一位功德高深者、功德殊勝者,讓這位上師滿足自己對於解脫和佛法上的需求。
總之一定要找一位自己可以心服口服、挑不出任何毛病者,必如說兩人打架,如果一方打輸了、那麼只能對另一方佩服的五體投地,再也不敢去滋事挑戰,就是要像這樣的心態去尊重他。
我們一定要找到比自己功德更為殊勝的上師,但即使找不到可依止的殊勝上師,那我們依止上師的的方式也要是殊勝的,也就是說依止的上師雖然不殊勝,但依止方法一定要殊勝。
譬如往昔阿底峽尊者也曾依止比自己功德知識相平等的上師,而蔣貢康楚仁波切、蔣楊欽哲旺秋仁波切等殊勝大德,在求受很殊勝稀有口傳灌頂時,也會向很多老態龍鍾的老者、農夫處,求受灌頂口傳,這些老農夫沒有學問、甚至不識字,但仁波切們仍會向他們求受,並先將這些口傳上的文字念給老者,再由老者重新轉述一遍,藉此來得到口傳灌頂。
這樣說法並不是說瞧不起這些老者,主要是在闡述若上師並無功德時,若依止他會有很大利益的話,也同樣可以依止一位功德不如你的上師。
講到「功德殊勝」時,上師也要具足精進。所謂「精進」,其中一個含意就是「歡喜之心」,也就是對於利他和弟子之事業,有一份堅定不移的歡喜心,同時懂得經教教導,可以透過講、辯、著,來傳達經教要理,同時有多聞多學等功德,這都是上師需要具足的功德特徵。
上等德上師是要證得真理、證得空性者。其次是證得相似的空性,所謂「證得相似空性」的概念,是說,具備藉由直接、間接、或以邏輯、信心,或通過經典等證得相似的空性,以及對空性有相當德了知等功德。
當然若要教導止觀以下的修學時,證得相似空性的上師還算可以依止,但若要教導勝觀修持的話,若上師沒有真實證得空性,是不知如何正確教導弟子、傳授修法之道的。
「善說功德」,上師在說法時,所有一切教法都恰到其處,忠言良藥般的開示,可以讓弟子感受到是一份無私的教導,且讓弟子受益良多,且弟子有所感應,上師透過宣說方式以及通過文字表達,讓弟子有所認知,並且讓弟子的心為之觸動和感動。
之後講到「悲心」或「愛心」,就是說上師不為八風所動,不為錢財地位所動搖,一心一意只想著讓弟子從痛苦中解脫,去救度弟子,也就是說,當上師在攝受弟子、教導弟子時,會克服萬難,讓弟子解脫。
上等上師是具備自利的六種功德、和攝受他人的四種功德,基本上要具足這十種功德。這是相對於上等上師的性相來宣說的,必須具備十種功德。中等上師至少也要具足一半、五種功德。
提到的這些十種功德、或五種功德,並非是在說上師一定要是人中獅子,或說一定要是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而是弟子能看到上師功德、或弟子覺察到上師具足這樣功德時,並且覺得這位上師值得依止的話,就可以去依止他。
大概就講這麼多吧。就此打住。
萬法從恭敬中求
我們一定要找到比自己功德更為殊勝的上師,但即使找不到可依止的殊勝上師,那我們依止上師的的方式也要是殊勝的,也就是說依止的上師雖然不殊勝,但依止方法一定要殊勝。
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大寶法王教言】一切輪迴的快樂,都是痛苦的泉源
※大寶吃醋,反覆鬧彆扭 欲生二孩,安撫一孩3步走
※簡單欣賞世界十大寶石
※大寶積經卷(33-65)
※家庭醫療大寶典(49)——治蚊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