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的政治意涵與國家形象
作者:張仕榮 來源:學習時報 字數:2393
1
近現代意義上的閱兵就是各國政府對本國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和軍隊出征、凱旋、大型軍事演習時舉行,以示慶祝節日、緬懷先烈、樹立國威軍威、彰示抵禦外侮的決心和意志。國家閱兵代表著國家的政治意志,傳遞不同時期的政治意涵,也是國家形象的集中展示。近現代各國的閱兵模式不盡相同,但是在內涵上鼓舞民眾意志、鍛造國家精神卻是相通的。 閱兵從形式上劃分有蘇式閱兵、英式閱兵、法式閱兵、美式閱兵等模式。蘇式或俄式閱兵非常正規,數目龐大的三軍士兵按照精心設計的隊列方陣,邁著整齊威武的正步從廣場走過。俄羅斯在每年5月9日都要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同時展示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西方國家相比,俄羅斯紅場閱兵無論在規模還是在質量上都更加奪人眼球。每年俄羅斯官方還邀請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兵加入閱兵或者觀摩隊伍,在閱兵現場不少莫斯科市民眼含熱淚,向這些老兵致敬。可以說,每年的紅場閱兵都是俄羅斯人接受愛國主義洗禮的重要途徑。英式閱兵基本上繼承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如在英國女王生日時閱兵,大部分英聯邦國家側重於緬懷本國軍隊過往的光榮歷史,閱兵式上會出現很多早已淘汰的兵種及武器裝備,部分方陣官兵會穿著老式軍服受閱。法國國慶日閱兵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常規性閱兵活動,從1880年開始,每年的7月14日都要舉行一次。法式閱兵包括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瑞典等歐洲大陸國家,其特點是士兵走正步時的步幅比英式閱兵小,對車輛方陣的編排帶有較強的藝術氣息。美式閱兵主要有美國、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其主要特點是娛樂性、表演性和商業性較強,猶如一場精彩熱鬧的武裝大遊行或狂歡節儀式,士兵受閱時只走行軍步伐,不走正步。一些國家的閱兵還有歡樂嘉年華的意味,如印度等國閱兵。所有這些國家的閱兵無論選擇在勝利日還是國慶日都宣揚了國家精神和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形象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閱兵的組織形式一度受蘇聯影響較深,近年來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閱兵模式。 從閱兵性質上劃分則有正義性閱兵與非正義性閱兵兩類。正義性閱兵中最為聞名的二戰時蘇聯紅場閱兵,1941年11月7日納粹德國軍隊已經到達莫斯科附近,集中了180萬軍隊,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準備向莫斯科進攻。面對嚴峻的德國法西斯入侵形勢,斯大林仍然決定如常舉行十月革命24周年閱兵,並在閱兵式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當時的閱兵現場比較混亂,一些士兵滿臉戰塵、衣著邋遢,分列式的徒步方陣沒有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受閱部隊接受完檢閱後隨即開赴前線作戰。因此,有些蘇聯史學家戲稱,這是蘇聯紅場閱兵史上一場最「不堪入目」的閱兵。不過,在眾多軍事學家的眼裡,這卻是蘇聯軍民創造的「一個冬天裡的的奇蹟」。曾有位蘇聯史學家講道:「很顯然,德軍已兵臨莫斯科城下,可莫斯科依然鎮定自若,甚至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閱兵,這無疑是莫斯科充滿勇敢與智慧的表現。」現在衛國戰爭勝利日是俄羅斯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在勝利日當天舉辦閱兵式已成俄羅斯的國家傳統。 美國當前由於海外駐軍多,七十年代後很少國內閱兵。但是1945年「密蘇里」號的受降儀式至今仍然歷歷在目。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簽字儀式結束由四百多艘龐大戰艦組成的編隊氣勢磅礴,長空里兩千餘架美軍戰機以密集編隊的隊形,雷鳴般掠過受降儀式現場,其宏大聲勢令人肅然起敬,宣示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人類的和平必然到來,有力地展示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強大。 非正義性閱兵最為典型的是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組織的閱兵,其目的是為了恐嚇和鎮壓被佔領國,摧殘被佔領國人民的抵抗意志,如1942年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後扶持的「偽滿洲國」成立十周年「閱兵慶典」和二戰中納粹德國的在被佔領國搞的多次閱兵慶典,雖然極盡奢華和大擺排場,卻最終掩飾不了其色厲內荏的本質和走向覆亡的命運。也許是因為二戰侵略國的不光彩身份,為了避免給外界留下渲染武力的印象,日本沒有舉辦過海陸空三軍同時參加的大型閱兵,各支自衛隊每三年單獨閱兵。統一後的德國也比較低調,基本不搞閱兵活動。 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閱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多次舉行盛大的閱兵,接受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的檢閱。最著名的包括開國大典閱兵、新中國成立後十周年閱兵、改革開放後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周年閱兵以及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這些紀念和閱兵活動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獨立不屈的精神狀態以及推進改革開放、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意志。 2015年9月3日上午,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活動。這次閱兵主題是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與國慶日閱兵不同,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閱兵代表著國家對民族先烈的祭祀,是對人民抗戰的緬懷和對民族精神的紀念。這次閱兵不只是軍事現役人員和軍隊裝備的展示,同時還組織為國家和民族做浴血奮戰的抗戰老兵參加閱兵,而在抗戰老兵中既有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戰士,也有堅持抗戰的國民黨老兵,這代表了包括兩岸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中華民族各界的心聲,即對國家統一與民族富強的殷切熱盼。 一些國家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採取現實主義的態度虛化歷史,刻意曲解中國的和平誠意,力圖通過離岸平衡遏制中國的迅猛發展,消解中國紀念抗戰活動和閱兵的積極影響。其實,基於反思歷史的啟示,踐行維護和平的理念,應該成為人類共有的、超越意識形態分歧的價值觀。和平是目的和歸屬,不是口號和手段,因此在國際政治和雙邊關係中,必須去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更不應重歸冷戰思維與行為模式,必須從歷史的反思和現實的比對中汲取人類維護正義與塑造和平的動力與源泉。
推薦閱讀:
※電影中的「國家形象」
※最新國家形象宣傳片主要宣傳什麼?
※網友是如何評價最新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進入新時代》的?
※國家形象宣傳片播出後的反響如何?
※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進入金時代》中的人物都代表什麼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