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無處不在的神奇力量
風水----無處不在的神奇力量易學理論的空間體現
文/董易林
風水文化源遠流長,風水的存在客觀自然。風水一詞最早出現於伏羲時代。但這並不意味著風水是就此而誕生,而只是風水文化的誕生。風水就像風、水的自然存在一樣,並不因為未曾命名而受影響,只不過自此開始得到人們的重視,開始了對風水的研究而已。風無形。但我們卻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拂面清風舒緩夏季的炎熱,凌厲寒風加劇嚴冬的寒冷,颱風、颶風摧房拔屋,甚至可以毀滅自然生靈。水無定形。但水,與人生命,供萬物生長之需;無情的洪水,席捲家園,摧毀耕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風水,無形亦有形。說風水無形,即便是精準的科學儀器,也確實無法測量出風水的存在。說風水有形,大到山川河流,城鎮鄉村,小到陰宅陽宅,甚至室內的一件擺設、一幅字畫,都有可能形成一定的風水氣場,對人產生影響。
風水,就是一種氣場,它融合周邊環境,建築整體,內部裝修,以及傢具電器飾物等,對人的健康、婚姻、感情、家庭、財運、事業等等運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時候,這種影響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黃帝宅經》云:「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是古人把住宅人性化,說明格局搭配得當,對住宅與人都是很重要的。為何有些房子一走進去就會感覺到神清氣爽,如沐春風;而有的房子則感覺壓抑沉悶,坐立不寧?這就是格局優劣產生的風水氣場給你的感覺。
也許有人覺得風水之說純屬無稽之談,迷信之說。但風水,卻不管你重視也好,不屑也罷,就那樣客觀地存在著。無論是被冠以科學的名義,或者被斥之為迷信,於風水而言,統統不過是人們對它的態度而已,並不能對它產生絲毫影響。
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選擇地方建設房屋時,是以安全、避寒、防熱為大前提的,所以多選擇在地勢較高、不易受洪水、猛獸威脅、避風向陽的地方居住。風水學的研究是把這些生活經驗與陰陽五行、八卦九星結合在一起,歷經千年流傳、修正,一步步完善,並在風水應用實踐中,經過長期的、地域廣闊的驗證,使風水的理論實踐應用,逐步演變成一門玄妙精深的專門學問。為達到藏風聚氣的目的,古人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水」結構:在建築的四周形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方環抱,層層展開的結構,並且各個山脈要朝向穴心即風水建築;水要環抱,後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環抱,前有朝案圍拱,出入循水口穿行。簡單說就是:山環水抱,山清水秀。青龍、白虎等四神作為方位神靈,各司某職護衛著城市、鄉鎮、民宅。凡符合「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的,就是四靈地。
風水學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天地為觀察了解對象,以人為依歸,以為人服務為目的。是實實在在的人本主義學問。風水文化的這一核心理論基礎來源於《易經》。《易經》的核心:天人合一。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的《論語》,是從《易經》發展來,所以儒家把《易經》奉為最高經典;道家文化的經典《道德經》,據康有為說老子是偷了半部《易經》來寫的《道德經》。風水文化的理論基礎也是來自於《易經》,是《易經》文化在空間理論上的應用。所以不知易,不知中國文化。不懂《易經》,就不可能很好的了解中國風水文化。
《易經》對風水文化的指導,重點在於講陰陽、講平衡。在地面上行的風,古人稱之為吸陽;在地上的水為吸陰。風和水達到一種平衡就是最好的風水環境。
古人有「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門族衰微」的傳統說法,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對於陽宅風水的好壞,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並形成了「依山傍水、陰陽調和」等風水原則。
看看故宮、看看北京城的布局,就知道統治者對風水有多重視了。故宮的選址,首先是從政治的角度考慮,要在天地的中央來掌控整個天下,所以故宮選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在政治前提下,再來考慮風水的因素。沒有山水人工造,挖護城河,既可以起到防衛的作用,又帶來了水;這條護城河就起名叫金水河,金生水,金水合二。而挖護城河的泥土正好堆到北面,形成了景山。而故宮裡的建築,處處蘊含著濃厚的易學文化。中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故宮的建築的確與「九」和「五」兩個數字有關聯,如天安門城樓的城台設五個門洞,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故宮中許多建築物的開間多為九間或五間。中軸線上的城門,門洞也都是五個,門釘的數目,縱橫都是九。皇帝用的大殿都是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易經》對故宮的影響還表現在許多建築物的命名上。例如,故宮前三殿中的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就直接取自《易經》。後三殿也是如此。乾清宮,取《易經》乾卦,乾為八卦之首,象天、象君、象陽。陽清陰濁。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所以把皇帝處理內務的寢宮稱為乾清宮。 交泰殿在乾清宮與坤寧宮之間。《易?泰卦》:「天地交,泰。」註:「泰者,物大通之時也交泰,指天地之氣融合貫通,生養萬物,物得大通,故曰泰。 坤寧宮取坤卦。坤是八卦中與乾卦對應的卦,象地、象後、象陰。《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所以把皇后的寢宮稱為坤寧宮。
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分別在北京的南、北、東、西四個方向而在易經之中,東西南北則分別是代表日月天地四卦的卦位官僚士紳、學士文人對風水都很重視,在各種書籍中都有記載。文學作品中大多有涉及到風水的內容,馮夢龍的《三言二拍》中就收集了不少和風水有關的故事,《閱微草堂》、《聊齋》等更將風水神話了。北宋的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則以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實寫在《夢溪筆談》中,意在警示後人,不要執一己偏見妄以豁達自居而斷送自己錦繡前程。 據《夢溪筆談》記載:學士院有個槐廳,傳說住在這裡的人,很多都當上了宰相。因此學士們都爭著居住槐廳,甚至有搬開別人行李搶佔槐廳的行為。 《夢溪筆談》還記載了一個反面的案例:三司使的官宅建成時,就有懂風水的人說:」這官宅前面臨河,後面直接對著大廟,對居住的人不利」。果然,包括沈括本人在內的前後五六名官員,都先後被貶謫,而原因都不是因為三司使的職事過失,卻是因為其他事的。
統治者重視風水,老百姓在生活中也處處講究風水。古時人們修屋建宅時,只要有條件,是一定要請風水先生看看是否吉地,是否可以破土動工。房屋的布局也各有講究,以符合易學理論。建造完畢後,還要舉行謝土儀式,表達對在施工期間對神靈驚擾的歉意。一般人家的客廳里,要放八仙桌,寓意四平八穩;八仙桌邊上放兩個太師椅,陰陽平衡;太師椅的後面有一個長長的桌,一頭放一個花瓶,平平安安。
古人如此。現代的中國人,不管身處何地,大多以置業安居為主要目標,所謂安居才能樂業,古人誠不我欺也。有人說:「人類建造房屋,房屋卻塑造了人的個性」,房屋風水對人的影響,有時感應神速,快如閃電雷鳴;有時卻慢如鈍刀割肉,雖然看不出傷害,卻會在不知不覺中釀成大災禍。而社會發展到今天,房屋,已經早從遮風擋雨的地方演變出了太多的內容,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的、文化的內容。風水文化,也被視為房產的另一看點。因此很多房地產公司在開發設計房產項目之始,就將風水文化融入了進來。我曾經應博華紫光置業之邀,參與了北京首席中式別墅群《觀唐》二期的開發設計和更多樓盤的戶型指導。在結合周邊外部環境、內部地形等的條件下,對別墅區的整體布局、內部環境、樓宇顏色以及銷售場所等等,都做了合理布局,獲得了業主的一致好評。更有不少業主在自己別墅的裝修中還一定要得到我的進一步細緻的指點才安心。是啊,既然花費了那麼多的財力物力精力購買了住宅,當然希望自己不但可以住得舒適,還可以人財兩旺,身心健康。
但是也有不少房產公司,忽略了風水問題,讓房子在建造之始就留下了風水硬傷,給購房者帶來了風水隱患,即便購房者在裝修之前請風水專家勘察設計,可有些問題已經無法避免了。其實,他們這樣做,也確實有他們的實際情況。現代都市建築當然更多要考慮交通、配套設施、戶型、利潤等因素,所以都市中的住宅難免處於樓群、道路、廠房之間,很難顧及太多的風水因素。而這些,就給現代建築在立項之前已經留下了不少風水隱患。隨後的樓盤布局、戶型設計等等,又無一不以經濟效益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間使用率為追求目標,卻忽視了本應該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考慮的風水問題。所以最後出現在購房者面前的戶型,就帶有太多的風水遺憾了:戶外風水太差、戶型缺角、室內布局不當、……等等等等。其實,假如在設計之初就能結合風水原理,適當的布局,對購房者來說,會是多大的福音啊。
不僅僅是房產,如果更進一步,在城市整體規劃布局、綠化配套等方面,如果結合風水因素,效果更是事半功倍。不少領導是很重視城市規劃中的風水文化的。我曾經參與了東北一些城市的規劃布局,感觸頗深。
風水文化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和諧: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建築與建築的和諧、建築與人之間的和諧。這些和諧,就是我們和諧生活的基礎。
推薦閱讀:
※神奇的眼病丹藥
※深山裡的修行者:五台山蘭若寺演香法師的神奇經歷
※一款神奇的粥品、也許對你也合適......
※秘2016是最神奇的一年,千年難遇,誰看誰有福!
※氣溫低到什麼程度才能把翻滾的海浪瞬間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