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長城撿垃圾的洋人

1987年,英國人威廉·林賽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長城徒步探險之旅。2017年是威廉·林賽完成徒步長城壯舉的第30個年頭,也是長城成功申遺30周年。

| 形跡可疑的外國人 |

每逢周末,威廉·林賽一家都要從順義的家出發去往懷柔。開車一個多小時,便會來到長城腳下。他們或在此度過一個簡單的周末,或組織志願者去長城周邊撿拾垃圾,或帶領國際學校的學生上一堂長城觀察課。

▲ 2004年,威廉·林賽坐在當年威廉·蓋洛曾在的位置,

試圖尋找把「長城第一墩」、山崖、山下的討賴河及他自己統統納入的拍攝點。

「教育」是威廉近些年一直在做的事,他認為年輕人更應該關注長城。威廉很樂意為學生們上課,比如,他會帶領學生去測量長城,並請他們描述看到了什麼、摸到了什麼。威廉說,如今的學生可以近距離地觀察長城,是件非常棒的事情。

威廉在英國上中學時,只能從書中了解長城。當年,老師推薦學生閱讀的最重要的三部書是《聖經》、祈禱書和《牛津學生地圖集》,而只有地圖集讓威廉好奇。

▲ 1907年4月,英國探險家奧雷爾·斯坦因在前往敦煌的途中,拍攝的甘肅玉門關河倉城遺址。

在《牛津學生地圖集》的第一頁,威廉看到一條奇怪的線,下面標著「中國長城」。那條彎彎曲曲的線,穿過沙漠,蜿蜒在崇山峻岭之巔,最終到達海邊,這讓他浮想聯翩。從此,他便心心念念地想去中國長城親眼看看。

1986年3月,威廉第一次來到中國。僅憑几句在唐人街學習的中文——「你好」「我是英國人威廉」,以及中國學生教他說的「中英友誼萬歲」,威廉·林賽就開始了徒步長城之旅。但這段旅途並不順利,他因身體不適、迷路等原因,兩次徒步長城都以失敗告終。

1987年,威廉從嘉峪關出發,開始了第三次徒步長城之旅。他在河西走廊中段北部甘肅龍首山附近的沙漠地帶,尋找長城。風沙肆虐、熱浪侵襲,長城的輪廓彷彿一條巨龍的脊椎骨,展現在他面前。他回憶道:「整段長城看上去就像一串散落在沙漠上的夯土塊。」除了自然環境對長城的破壞之外,他還觀察到,有不少地方出現人為損壞,比如牧羊人趕著羊群從長城穿行;夯土中有不少洞,這是在此過夜的牧羊人挖的。

20世紀80代末,長城開放的地段極少,威廉沒有通行證,因此顯得「形跡可疑」。當時,為了讓當地老鄉認為自己是個好人,單身的威廉用大嫂和侄子的照片冒充他的妻兒。威廉的邏輯是這樣的:漢字中的「好」字由「女」和「子」組成。除此之外,他還不忘攜帶介紹信。不過,威廉還是體味了「九進宮」(九次被公安機關拘留)的尷尬,甚至被勒令七天內離境,帶的幾千塊錢盤纏,也大部分交了罰款。

▲ 2006年,威廉·林賽拍攝的甘肅玉門關河倉城遺址。

經考證,這裡曾是一處糧倉,為守衛長城的軍隊、絲綢之路上的商人提供供給。

幾經輾轉、歷盡磨難,1987年8月底,威廉終於到達山海關,完成了他的首次長城徒步之旅。找了處避風之地,威廉鋪好防潮墊鑽進睡袋,他在山海關美美地睡著了,陪伴著他的是蒼茫的山野與滿天的星斗。

| 保護長城的英國人 |

徒步長城也讓威廉收穫了愛情,他與中國女孩吳琪相識、相戀並結婚,定居中國。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中國長城》這本書,書中記錄了美國人威廉·蓋洛1908年在長城探險的經歷。相隔79年,兩人卻有很多在同一地點拍攝的圖片。不同的是,威廉·蓋洛拍攝的某些敵樓,在自己1987年抵達時,已經見不到了。威廉·林賽第一次強烈地意識到長城正在消失。當時,正在西安教書的他,立即辭去工作,重返北京。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要留在中國,研究長城、保護長城。

1996~2000年,威廉經常與朋友一起騎著自行車探尋長城。他早期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居庸關和黃花城一帶。他們按圖索驥,在一條條人跡罕至的小徑騎行,研究著殘缺的城牆、記錄著一座座敵樓的現狀。從黃花城向北,有一個村莊,村裡大部分的房子都是用長城城磚壘砌的。看到那些用拆長城獲取原材料的方法建造的房屋,威廉心痛不已。

▲ 18世紀手工著色銅雕版畫《使節穿越中國大牆》。

畫面是1720年正在向北京進發的以伊斯邁洛夫為首的俄羅斯貿易使團,該使團曾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見。

威廉的休息日幾乎都給了長城。後來,為了方便考察研究,他乾脆把家搬到懷柔,一住就是18年。

懷柔長城邊的農民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威廉目睹了他們生活的變化。當越來越多的人去黃花城遊玩,村民們發現長城不僅可以拆掉蓋房子,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於是,農民自發在黃花城形成了依靠長城賺錢的「產業」鏈。威廉說,他曾經多次走過的幾條小徑,已被修成大道,村民們還在路口設卡,強迫遊客交納過路費。為了接待日益增多的長城觀光客,村民們紛紛開始經營家庭旅館。

目睹了這些變化,威廉苦惱萬分,妻子吳琪對他說:「要不你就做點什麼吧。」

後來,吳琪也加入到了威廉的保護長城的事業之中。他們共同的朋友張丹這樣描述夫妻倆的合作與分工:「威廉擅於尋找理想和方向,吳琪擅於管理將理想變成現實的過程;威廉的親和力聚攏了許多朋友和社會人脈,吳琪則負責將這些人脈轉化成生產力。」

| 一起去長城撿垃圾 |

1998年4月,威廉第一次組織了在金山嶺長城撿垃圾的活動,他的舉動一時間遍布各大媒體,這讓他有了新身份「在長城拾垃圾的洋清道夫」。自此,這個活動從未停止。

在懷柔箭扣長城附近,威廉夫婦還曾僱用過6名村民,讓他們利用空閑時間去長城撿垃圾。每個月,威廉會付給他們每人300元(後來改為400元)的工資。後來,威廉找到了一家贊助商解決村民撿垃圾的報酬問題。然而,11年來,這個項目的贊助商一變再變,最終還是停止了。「他們(贊助商)可能覺得已經做得夠多了,沒有新鮮的東西,只是不斷付給村民撿垃圾的工資。」除撿拾垃圾之外,威廉還號召大家「帶走垃圾,不隨地亂扔」,並將環保標語做成提示牌,安置在長城附近。

▲ 2016年8月,威廉·林賽一家人在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的趙長城。

但威廉並不滿足做這些事情。長城保護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哪裡還有長城的殘段?與曾經震撼過自己的威廉·蓋洛1908年所拍的長城段相比,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些疑問促使威廉重新上路,在全球範圍內收集長城的老照片,並跋涉45000里,按照長城老照片中的景觀,重新拍攝長城。

在這三年中,威廉重新感知了長城的變化。

威廉·蓋洛曾這樣描述過1908年的嘉峪關長城:「縱目遠望,只見漫天風沙,遍地碎石。此外還有殘破的電線杆子,像是已經石化的人在沙漠中站立。」而2005年,這裡的「電線杆子」成倍增加,它們雖表明了城市的現代工業日益繁榮,但是卻破壞了長城完整的自然風貌。

不過也有跡象表明,人們已經開始注意長城景觀的保護。比如,2004年,西氣東輸管線和312國家高速公路都是從這段城牆下面挖隧道穿過的。

3年後,威廉根據收集與拍攝的長城圖片,舉辦了一個名為「萬里長城,百年回望」的展覽。威廉說:「長城的拍攝應該具有持續性,我期待第三個『威廉』的出現。威廉·蓋洛拍攝長城,記下了各處的地名;威廉·林賽(我)找到了每處長城的坐標;我的願望是讓第三個『威廉』不費力氣就能找到要去的地方。」

| 探尋「境外長城」 |

威廉對於長城的研究還延伸到了境外。吸引威廉去探索境外長城的是《成吉思汗地圖集》。書中藉助符號、圖形,描繪了一道神秘的牆,並標註為「成吉思汗邊牆」。在蒙古國家地圖上,可以看到成吉思汗邊牆散布在東部草原、南部戈壁和西部地區。

2011~2012年,威廉對蒙古國的「長城」,也就是「成吉思汗邊牆」進行了考察。

他利用碳14技術,對「成吉思汗邊牆」內的梭梭木做了鑒定,判斷修建「長城」的年代應為西夏時期。他認為,了解古代邊防體系時,應該忽略現今的國界線。比如中國境內的長城如果與國境線另一側的相連,那麼很有可能它們同屬一座建築。換言之,它們是一張拼圖中的兩片:一道古老長城,穿越現今兩個國家。在2012年6月,國家文物局就歷代長城總長度發布調查結果時,第一次確認了西夏長城存在的事實。

如今,距離威廉·林賽的中國長城探險,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他依然在關注著中國這項偉大的大地型遺產。

▲ 威廉·林賽戴著一頂軍用皮帽,行走在羅文峪。

在1908年威廉·蓋洛同樣抵達這裡時看到的敵樓,如今已經不見蹤影。

2016年是威廉來中國的第30個年頭。為了慶祝,一家人又一次開車來到甘肅龍首山附近的山丹縣——當年威廉邁出長城探險第一步的地方。這次,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BBC也一起來了,他們用無人機拍攝了威廉曾經躺過的烽火台,曾經仰望天空、看過飛鳥的地方……

「看了航拍照片後,你就會發現,不僅長城在變化,長城兩邊也都不同了。很多地方種上了莊稼,這對當地農民來說是件好事。但他們用地下水灌溉農田,已經導致部分長城出現塌陷現象。關於長城的保護,我依舊會持續關注下去。」威廉說。

陳丹青曾寫過這樣一段話:「長城不知道林賽先生30年來的苦行與壯舉,他在長城沿線遭遇的無數故事與人,長城一點也不知道。2000多年來,長城只顧靜靜伏卧著、延伸著,當它不能再抵禦外敵而變為偉大的廢墟,於是展開它自己渾然不知的功能,為人類——絕不僅僅是中國人——持續奉獻著漫長的驚訝。」

推薦閱讀:

八達嶺長城
【影評】《長城》熱映,這一次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
王寧長城題材山水畫欣賞
鏡界03:清明長城追思憶(附古詩9首)

TAG:垃圾 | 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