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智庫建設與地方社科院科研轉型研究

2010.10

高水平的智庫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和標誌。智庫建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相當成熟,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蘭德公司等, 其研究成果對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的制定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即使在一些發展中國家, 其智庫建設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儘管各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差異很大, 但是智庫作為國家戰略的主要思想來源的角色定位卻是共同的。無論是中長期的戰略設計, 還是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準備, 或者是培育國民的理念等方面, 智庫都作為主要參與者參與其謀劃工作。

承擔著類似智庫的功能, 以社科研究為主的中國研究機構現在約有2500家, 從數量上超過了美國的1800家,但我國相關研究機構的研究實力和研究水平參差不齊, 國外權威機構《2010 年的全球智庫評析報告》認可了其中的428家, 居亞洲第一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成立, 標誌著中國的智庫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總的來看, 中國智庫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可以預見, 隨著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越來越複雜,政府也將會越來越重視決策諮詢工作的開展,從而使智庫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為增強自身社會科學研究的實力,提升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能力,我國不少社科研究機構特別是地方社科院提出了諸如建設「社會主義新智庫」、「一流智庫」、「高端智庫」等發展目標,我們統統稱之為「新型智庫」。新型智庫是一種既不同於傳統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又不同於黨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門, 也不同於西方黨派政治及民間研究機構的新型思想庫和智囊團。它以理論創新為基礎, 以服務科學決策為目的, 以前瞻性研究為重點, 以成果應用轉化為標準。其主要功能是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推進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就必須認清新型智庫建設中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新特點,進一步理清思路, 轉變科研方式,調整研究結構,實現科研轉型。

一、新型智庫建設中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新特點

新型智庫的「新型」是相對於傳統社會科學研究模式而言的。與傳統社會科學研究模式的學院式、重研究輕應用、重文獻輕實證等特點不同,新型智庫對社會科學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前瞻性研究與時效性研究成為科研的主流

前瞻性即研究成果要深入研究地方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研究起點要高, 視野要寬, 要有超前意識, 對環境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作出深入的研究和判斷。加強前瞻性和預判性研究,要求研究者必須具有戰略眼光, 既立足當前又面向未來,超前考量問題,能夠預見潮流所在和大勢所趨。二是開展前瞻性研究要腳踏實地。前瞻性研究能不能搞好關鍵在於對深層次、帶有傾向性問題的挖掘是不是夠深,是不是能夠反映實際情況。

時效性即對急迫問題以及黨委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 必須集中力量,及時調查,快速反應, 適時提供情況和建議, 真正適應和滿足決策者的需要。一是要做到快速反應,對於一些可預見的或已經出現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 應予以重點關注,提前搜集信息並進行分析。二是做到準確判斷,對於搜集到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能夠準確判斷出其下一步發展態勢,提出解決思路以供決策部門參考。

(二)突出創新性研究,不斷適應形勢發展新要求

創新性研究就是要善於站在時代前沿和決策主體的角度, 深入研究、縝密思考、大膽探索, 不斷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給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跳出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思維定勢,牢固樹立智庫意識,敢於並善於向領導提出戰略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的意見建議。在研究方法上, 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為調研乃至決策提供快捷、全面、詳實的信息資料;要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對已掌握的調查材料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系統研究。

(三)重視開放式研究,科研合作越來越密切

新型智庫建設不同於以往的「經院式」研究, 要拓展智庫發展空間, 必須堅持開門辦院,建立開放式研究模式。一是加強與實際工作部門和地市的聯繫合作,加強成果轉化的公共服務, 加強科研項目與成果轉化的中介服務功能, 加強對市縣和企業的諮詢服務,使研究成果更加密切聯繫實際, 實現充分轉化,服務現實需求。二是廣大科研人員必須走出去, 深入基層實際、深入群眾, 獲取翔實準確的一手資料,才能從實踐中汲取營養、總結經驗、升華理論。三是要採取引進來措施。整合研究資源和研究力量, 積極吸引非本單位研究人員, 特別是高水平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部門人員參加課題研究, 提升合作攻關能力和水平,高標準完成研究任務。

(四)研究成果內容與形式靈活多樣

新型智庫提供的研究成果形式多樣, 包括研究報告、論文、著作、對策建議、規劃設計、諮詢意見、立法草案、參與起草的黨委政府文件和領導講話稿等成果形式。其中以研究報告為主,研究報告可以及時有效地上報研究成果, 供決策諮詢。在傳統社會科學研究模式中佔據主導地位的著作和論文由於發表周期較長,對於時效性強的項目來說,等到發表出來再提交有關部門決策為時已晚。新型智庫所發表的著述一般起到提出重大思路和出謀劃策的重要作用, 使研究成果為更多的決策人參考運用, 實際部門能夠操作使用。根據研究性質的不同, 成果篇幅可長可短。戰略性、前瞻性研究論證繁複, 所形成的報告涵蓋面較廣,務求論點明確,論述充分。而時效性、突發問題研究以及時、準確、有效說明問題, 提出解決方案為目的, 特別是提供領導決策參考的研究成果, 以篇幅不宜過長、語言簡練的對策建議和思路措施為佳。

二、推動新型智庫建設需要正確處理的幾個關係

加快新型智庫建設, 推動科研工作轉型,並不是完全與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模式割裂開來。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就必須正確對待,搞好銜接,重視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應用對策研究與基礎理論研究的關係

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不是對立的, 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以應用對策研究為導向,把社會關注、領導關切、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作為重點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大膽探索並取得新的突破, 為黨委政府 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持, 這是新型智庫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

基礎理論研究是新型智庫建設的理論基礎。在科研工作中, 要同樣重視基礎理論研究, 堅持瞄準學術發展前沿, 優化學術資源配置, 積極推進學術觀點創新、學科體系創新和科研方法創新, 不斷開拓理論研究的視野,為應用對策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支撐。

積極促進基礎理論和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是新智庫建設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基礎理論的支撐, 應用研究的發展將陷於無米之炊的境地; 加強應用研究,會使理論研究具有更紮實的現實基礎。對於應用學科,在鼓勵其積極從事應用對策研究、服務決策的同時,應引導其從事學科基礎理論研究, 特別是研究學科前沿理論,用先進的理論武裝充實自己, 提高服務決策的理論水平。對傳統學科, 應積極創造條件, 引導其轉型,發揮學科特長,服務現代化建設, 形成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互促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短期對策研究與長期戰略研究的關係

地方社科院的特長是開展宏觀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以為地方黨委政府決策提供理論支持。長期戰略研究包括了對過去的總結、對現狀的把握和對未來的預測,是一項系統的研究工程, 體現了地方社科院打「硬仗」的能力和水平。在研究過程中要整合優勢力量開展聯合攻關, 拿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戰略規劃。

在新型智庫建設中, 地方社科院更多地承接了黨委政府交辦和實際工作部門委託的臨時性、突發性的研究項目,即短期對策研究項目。這一類項目要求能夠及時有效準確地提供短期或具體到某一現實問題的理論支持和解決方案, 主要特點是研究周期短, 時效性強, 需要具備的是打「快仗」、「遭遇戰」的能力和水平。這一類研究項目需要有經驗的專家牽頭, 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

長期戰略研究和短期對策研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不能割裂開來看待。搞好長期戰略研究, 離不開對短期某一具體現實問題的掌握與判斷。而做好短期對策研究, 也離不開對宏觀、長期戰略的把握。但具體到某一時期, 地方社科院應用對策研究的落腳點, 必須始終放在對本地區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重大問題的研究上。只有反映的問題突出, 針對性強, 緊迫性強, 亟須立即著手解決, 不解決就會出現嚴重後果, 這樣的研究成果才會引起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 地方社科院智庫建設與應用對策研究才有實際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公益性導向與市場性競爭的關係

地方社科院是地方黨委政府直屬的綜合性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是財政全額撥款的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這一性質決定了社會科學研究的公益性, 即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 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決策部署開展工作, 把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著力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同時, 新型智庫建設實施的是走出去戰略, 走開門辦院的路子, 這就要求地方社科院要面向市縣和企業開展諮詢服務, 積极參与市場競爭。參與市場性競爭, 不是簡單的「等靠要」,等對方找上門來,要主動聯繫,積极參与,組織精幹力量開展研究。通過市場性競爭參與市縣企業的諮詢服務,既加強了與市縣企業的聯繫, 對市縣企業發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推動市縣企業的發展, 又鍛煉了隊伍, 加深對省情的掌握, 從實踐中汲取了營養, 總結了經驗, 為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積累了素材。

三、我國新型智庫建設中科研轉型的基本思路

智庫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 需要多管齊下,共同推進。在科研轉型過程中, 需要地方社科院和廣大研究人員進一步解放思想, 開拓創新, 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充分發揮「思想庫」 和「智囊團」的作用。

(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

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 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 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全面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能力, 善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 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科研工作, 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 不斷提高對新形勢的把握能力和水平。

(二)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擺在突出位置

解放思想、勇於創新, 是新型智庫建設的一大法寶。新型智庫建設必須解放思想, 轉變觀念。為此, 要改變傳統「等靠要」思想的束縛, 自覺把思想認識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中解放出來, 大膽探索創新。要強化機遇意識、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轉變研究觀念, 打破傳統意義上純學術研究的模式, 牢固樹立起智庫意識, 把研究目標統一到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上來, 把研究重心轉移到應用對策研究上來。要轉變傳統的研究觀念, 改變傳統的關起門來搞研究的模式, 樹立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深入社會的研究思維, 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提高應對複雜形勢和破解理論難題的能力和水平, 成為黨委政府「用得上、信得過」的智庫型人才。要從既有的管理體制機制中解放出來, 按照新型智庫建設目標全面推進科研轉型, 促進結構調整。

(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地方社科院的目標定位

把貫徹落實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推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努力創新科研機制, 不斷提高研究能力。要緊密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決策部署, 以深入研究解決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主攻方向, 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節能減排降耗、社會和諧穩定、民生改善提高、文化產業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綜合競爭力等諸多方面, 拿出高質量、高水平、有深度、有影響的應用對策研究成果, 及時提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針對性、戰略性的對策建議, 不斷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理論支持水平, 為地方黨委政府決策服務, 為實踐服務, 為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四、新型智庫建設中推動科研轉型的對策措施

按照建設新型智庫的基本思路, 地方社科院要大膽探索, 勇於創新, 多措並舉, 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 努力實現科研體制向多功能、開放式、服務型轉移, 科研重心嚮應用對策研究轉變, 科研成果向多出精品力作轉變, 形成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推動科研轉型。

(一)以應用對策研究為導向,選准切入點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的指示精神, 地方社科院須把主要精力用在為地方黨委政府決策提供諮詢服務上, 這是衡量地方社科院工作業績的主要指標。這就必須以應用對策研究為導向, 緊緊圍繞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選准切入點。

一是從中央對地方的全局性戰略性部署入手選擇切入點。中央對地方工作的指導是宏觀層面的, 部署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任務。把這些任務完成好, 不僅能夠極大地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也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 中央先後作出了一系列支持珠三角、長三角、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等地區加快發展的戰略決策, 並把這些決策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何把中央的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好, 是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關注並要全力解決的問題。這需要社科界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研究, 破題解題, 為地方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二是從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選擇切入點。地方社科院關注研究的問題和主攻方向, 大都屬於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主要為地方黨委政府決策服務。這就要求科研工作必須貼近省級黨委、政府決策實際, 研究領導關心的問題。不同時期, 地方黨委政府的關注點各有不同。為此, 需要及時全面把握地方黨委政府一個時期內的中心工作, 並圍繞這些中心工作開展研究, 研究起點要高, 視野要寬, 有遠見、有創新。要有超前意識, 對環境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作深入研究和判斷。由此切入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極易獲得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採納, 從而極大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也可使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庫建設的作用充分顯現出來。

(二)創新課題研究方式和課題組織機制,提升課題研究水平

課題研究的水平代表著新型智庫建設的水平, 課題成果的質量關係著新型智庫建設的成敗。課題研究作為地方社科院科研工作的中心環節, 是決定地方社科院能不能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沒有一流的成果和創新的成果, 地方社科院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 必須創新課題研究方式和課題組織機制, 建立促進課題研究的長效機制, 不斷提升課題研究的質量水平。

一是創新課題研究方式。對地方黨委政府關心、事關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及時立項,快速反應, 由院領導或知名專家牽頭, 科研管理部門組織協調, 打破機構界限, 集中優勢科研力量開展攻關,在短時間內拿出高水平成果, 通過各種渠道上報黨委政府參閱, 充分發揮服務決策的作用。對於意義特別重大的成果, 在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發表出版, 充分發揮理論成果的指導作用。要強化課題跟蹤研究和橫向比較研究, 注重選題的連續性和關聯性, 力求把課題研究透徹, 確保課題研究真正實現見實效、出精品。

二是完善課題組織機制。要積極爭取國家、省級科研項目立項。國家課題的立項與完成情況作為地方社科院科研能力和水平的直接體現, 要從申報環節就加大力度, 精心組織設計, 提高論證水平。對於立項成果要加大配套力度, 為課題負責人圓滿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創造條件。在新型智庫建設中, 橫向合作課題所佔比例越來越高。要重視打造社科院諮詢服務品牌, 精心組織實施每一個合作課題, 安排知名專家和學科帶頭人作為課題負責人統籌協調, 整合院內外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

三是從制度上完善各級各類課題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門要圍繞新型智庫建設建章立制, 以課題的組織、部署、協調、管理、檢查和服務為核心, 不斷加大工作力度, 強化課題的質量保證, 特別是與學術活動、基層調研、學科建設、科研考核等環節結合起來, 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 提高社科院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

(三)加強調查研究,掌握國情省情

調查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獲取一手資料的重要途徑。新型智庫建設對實地調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社科院要搞好應用對策研究, 必須加大調研工作力度, 通過搭建調研平台, 規範調研活動, 使科研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實際, 積累足夠的研究素材, 成為掌握國情省情的專家, 完成黨委政府交給的研究任務。

一是加強調研基地建設。受目前社科院體制因素影響, 市級以下很少有專門的研究機構, 科研人員到基層調研受到諸多不利因素影響, 獲取一手翔實資料難度較大。對於基層來說, 他們也需要有專家學者來把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通過建立調研基地這一平台, 既方便了科研人員到一線獲取研究素材, 研究成果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調研基地的設立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二是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 有組織開展調研活動。調研活動要轉變為有組織的常態化行為, 要根據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難點問題徵集調研選題, 成立由知名專家為帶頭人的調研團隊, 科研管理部門負責調研、組織研究、重要研究成果信息的發布和成果報送以及聯絡工作, 使調研行為有科學的指導, 規範的機制, 真正在調研中查找問題, 提出對策建議, 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四)深化開門辦院,擴大社科院影響力,為開展應用對策研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新型智庫建設不同於以往的「經院式」封閉型研究, 要拓展智庫發展空間, 必須堅持開門辦院。廣大科研人員要走出去, 深入基層實際、深入群眾, 獲取翔實準確的一手資料, 才能從實踐中汲取營養、總結經驗、升華理論。為此, 地方社科院要深化開門辦院工作, 通過深化與廳局地市合作、舉辦學術活動、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 擴大社科院影響力, 為科研人員開展應用對策研究提供平台。

一是不斷拓展與地市、廳局和企業的合作, 將開門辦院的方針落實到加強橫向合作交流上。要積极參与政府部門的廳局、市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和為企業制定發展規劃, 充分發揮地方社科院戰略性、前瞻性研究的優勢。要密切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門的配合, 積極承擔和參與地方黨委政府確定的重大調研課題, 爭取有關研究成果能直接進入決策, 加大成果轉化率。

二是主辦和參與高層次學術活動。通過舉辦學術活動, 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和聯繫, 擴大地方社科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積極為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參加高層次學術活動創造條件, 通過參加學術活動, 提升他們的學術水平, 開闊學術視野, 增進學術友誼, 特別是增強社會科學研究為現實服務的本領。要注重學術活動成果的轉化, 發揮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作用, 對在學術會議上交流的有價值、有影響的報告成果和對策措施, 要通過相關渠道上報, 供地方黨委政府決策參考。

三是利用媒體廣為宣傳地方社科院的重大成果和知名專家。要積極與媒體合作, 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刊物、網路媒體等傳媒載體, 擴大宣傳力度, 打造社科院應用對策研究的知名品牌, 增強社科院影響力。要積極主動地與有關媒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和合作機制, 辦好學術性、理論性專欄, 宣傳推介重大研究成果和知名專家, 用科學理論解決人們普遍關注的經濟社會生活熱點難點問題。要逐步建立滿足市場需求的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機制, 有價值的重大課題成果要根據情況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氣會, 積極開拓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的新途徑。通過新聞宣傳, 樹立社科院的智庫形象, 不斷提升服務決策的水平。

(五)拓寬成果轉化渠道,提高成果轉化應用率

科研成果轉化難是新型智庫建設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科研成果轉化率低, 許多有很好應用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研究成果停留在理論層面上, 造成了成果與現實的脫節; 二是科研成果轉化速度慢, 許多科研成果不能在第一時間應用於實踐, 長時間得不到應用, 失去了其本有的創新性和時效性。

要多措並舉完善成果轉化機制, 把研究中取得的創新成果應用於實踐, 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 更好地服務社會, 滿足需求。一是要建立健全與黨委政府的聯絡溝通機制, 完善成果報送反饋制度, 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 及時呈送最新的調研報告、對策建議, 為領導決策提供理論諮詢服務。二是打造多渠道的成果發布機制。根據研究成果的不同性質, 可以分別以社會決策參考、學術報告、科普活動乃至媒介宣傳等不同形式對外傳播, 拓寬轉化渠道, 確保研究成果能夠應用於經濟社會發展實踐。

(六)創新科研激勵機制,完善成果考核評價機制

科研人員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離不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加快新型智庫建設, 促進科研轉型,推動學術創新, 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學、有效、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和成果考核評價體系。

一是完善鼓勵學術探索、推動實踐創新的激勵機制。在以往的科研實踐中, 存在著重基礎理論、輕應用對策研究的現象, 從事應用對策研究的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在發表、評獎、評價等方面受到一些限制, 影響了從事應用對策研究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大對精品力作的獎勵力度, 特別是加大對進入決策成果的獎勵力度, 對於獲得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獲得省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並進入黨委政府決策的成果予以重獎。

二是完善成果考核評價辦法。通過科研業務考核、科研獎勵、評先選優等多種形式, 形成強力引導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創造出有深度、有分量、有應用價值的應用對策研究成果, 提出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對策建議, 真正發揮好黨委政府「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 要把在多年科研工作中積累起來的一些比較成熟的政策措施, 以院文件、規定、管理辦法等形式加以規範, 出台和完善科研激勵政策, 為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制度保障, 調動科研人員開展應用對策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七)加強科研團隊建設,完善人才共享機制

科研團隊建設是新型智庫建設的關鍵。為此, 要加強科研團隊建設, 著力營造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環境, 創造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條件, 培養一支富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科研團隊。

一是完善科研團隊梯隊建設。要充分發揮專家傳幫帶作用, 帶動中青年科研人員迅速成長。要加大科研骨幹的培養力度, 著力扶持中青年理論人才, 在中青年科研人員中發現並培養優秀的學科帶頭人。要加強青年科研人員的教育培養, 採取繼續深造、培訓、進修等措施, 使青年科研人員科研素質和研究水平有較大提升, 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堅實的後備人才隊伍。

二是加強智力引進, 完善人才共享機制。由於受到體制因素的制約, 社科院在人才引進方面不可能無限擴張, 必須把目光放遠, 要引社會之智為我所用, 建立多平台的人才共享機制, 彙集各方面人才, 不求為我所有, 但求為我所用。要進一步堅持開門辦院, 通過聯辦研究中心、召集論壇、舉辦學術會議、開展聯合調研等形式,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優秀人才資源。

(八)優化學科布局,夯實新型智庫建設基礎

科研成果和人才是以學科為紐帶發展和成長起來的, 學科建設是新型智庫建設的基礎。要適應形勢需要, 整合學科布局, 完善學科體系, 規範學科管理, 夯實新型智庫建設的基礎。

一是整合學科資源, 完善學科體系。要按照鞏固、調整、發展的原則, 優化學科布局, 鞏固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科, 促進傳統優勢學科創新。要加強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學科建設, 發展優長學科, 加大新興、交叉學科的扶持和培育力度, 拓展學科分支方向, 深化學科建設, 使之成為科研發展新的增長點,帶動應用對策研究的新發展, 逐步形成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

二是規範學科建設和管理。要根據新型智庫建設要求, 加強和規範學科建設和管理, 根據社科院發展需要, 聘請專家對學科建設進行評估, 確定一批重點學科, 規範學科帶頭人的選拔與管理, 並嚴格按規定進行檢查和考核。要通過一系列規範性舉措, 建立起學科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要圍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要求培育優秀的學術帶頭人, 加大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力度, 使其快速成才, 提高科研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為學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後備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①李安方等:《中國智庫競爭力建設方略》,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② (美)里奇: 《智庫,公共政策與專家治策的政治學》,潘羽輝等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0年版。

③李軼海主編: 《國際著名智庫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年版。

④陳劍: 《如何提高智庫水平》,《人民日報》, 2010年1月14日第7版。

⑤呂餘生: 《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智庫的思考與探索》,《學術論壇》,2009年第12期。

(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推薦閱讀:

隋煬帝的的另一面:大搞建設 沒空修自己陵墓
中文學科誕生百年:有效介入國家思想文化建設
森林一葉的【能力建設】
二十年法制建設的美與不足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其對南京綜保區建設的若干啟示

TAG:科研 | 智庫 | 轉型 | 地方 | 建設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