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散打中的技巧

散打中的技巧 散打中的時間差  散打中的時間差是指在觀察、決斷和出擊這三個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之間相互交錯變化的瞬間之差。在散打中,要準確判斷和把握好時間差,否則進攻就會盲目無效。  散打中的空當  空當是在散打攻、防、對峙中出現的破綻或漏洞。  對方進攻出現空當時的應對辦法  在散打中,當發現對方進攻出現空當時,就要在對方一動的同時,我也同時發動,搶先出手。也就是在對方動而更加暴露弱點的同時,抓住機會,擊其空當,這是利用對方的動中之機避實就虛,防中帶攻,迎擊巧取,後發先至。  對方防守出現空當時的應對辦法  當發現對方防守出現空當時,不管對方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只要你發現空當,明察到了攻擊的最佳時機,就要迅速果斷,毫不猶豫地快速出擊。  散打中的距離感  距離感是在激烈的實戰中,在攻防的範圍內,雙方對峙之間的一種直觀的距離感覺,掌握好距離感,就能達到擊中對手,卻不被對手擊中的境地。  如何提高踢腿的質量  腿法是攻防技術中的主要進攻方法之一,應勤加練習,提高踢腿的質量,以求在實戰中充分發揮腿的威力。  1.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拳諺說:「拳看肩,腿看髖」,髖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踢腿的質量,這是提高踢腿質量的基礎和關鍵所在。  2.加強力量練習,特別是加強腰腿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在實戰中充分發揮腿的威力,給對手以毀滅性的打擊。  3.加強踢腿速度練習,提高踢腿的頻率。由於腿部動作比較隱蔽,因此發腿時一定要突然、快速、有力,達到出其不意,一腿定音的效果。  4.加強柔韌性練習,務求踢得更高、更遠、更流暢。  出拳時起不來腿的原因  散打中出拳時起不來腿是因為:  1.出拳時重心過於向前,遏制了出腿動作。  2.拳、腿配合不協調。  3,意識不強,在實戰中缺乏拳、腿並用的意識。  4.拳、腿組合動作不熟練,沒有形成動力定型。  散打中起腿時的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腿比手臂粗壯,攻擊力比手臂強;腿比手臂長,擊打距離較遠;並且由於腿比手臂位置低,更便於攻擊對方下盤。同時,對於腿的攻擊,對方防守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是使用腿攻擊的優點,但由於踢腿時,要靠另一腿支撐來保持身體平衡,「起腿半邊空」,一旦被對方抓住腿,很容易摔倒在地,因此,儘管使用踢腿有很多優點,但如果時機掌握不好,或者使用不當,更容易受挫,因此在起腿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突然起腿,動作要做到猛踢快收,要避實就虛,以長補短,充分發揮腿的踢擊力,以防被對方抓住。同時,起腿時盡量多使用低腿攻擊或伴隨假動作來欺騙,擾亂對方的注意力,達到起腿的目的。  散打中的力量如何運用  力量是散打的基本素質之一,拳諺云:「一力抵十藝」,「一力降十會」,「力大勝三分」,這都說明力量在散打中的重要性。力量是任何技法有效實施的最後保證。散打中的力量主要指的是爆發力,即速度力量,那麼散打中如何運用力量,才能產生一種「出拳迅若閃電,起腿疾似穿梭」 的爆發力的呢?眾所周知,「力生於根,注於腰,達於梢」,散打中的力量都是起於腿,源於腰,以腰為軸來傳送功力,最後形成動作的爆發力。通俗地講,散打中的力量都是靠蹬腿、扭腰,最後達於梢,形成動作的爆發力。武術散打運動中速度、力量、耐力素質分析2009-08-05 17:35:34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武術博覽網 瀏覽次數:1127 網友評論 0 條利用突然發出的信號,使學生快速做出應答反應,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例如武術散手訓練中的打靶練習,教師規定好練習的動作,突然「揚」靶,學生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擊打動作。提高簡單反應速度,主要取決於學生對動作的熟練程度,對於初學者可採用遊戲和各種球類活動的方式,1 、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利用突然發出的信號,使學生快速做出應答反應,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例如武術散手訓練中的打靶練習,教師規定好練習的動作,突然「揚」靶,學生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擊打動作。提高簡單反應速度,主要取決於學生對動作的熟練程度,對於初學者可採用遊戲和各種球類活動的方式,發展簡單動作的反應速度。但是要想把武術散打技術中的簡單動作的反應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須採用專門的練習方法。1.1 重複法:要求學生儘可能快地對突然出現的信號或突然改變的環境作出反應,回答的動作是學生早已掌握的簡單的單個與組合的練習。例如反覆完成閃躲防守左直拳,同時反擊對方腹部的動作,根據教師的手勢作出相應的防守動作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隨著反應速度的鞏固和提高再進入專門訓練階段。1.2 分解法:即分解技術動作,在處於較容易完成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分解動作的速度來提高反應速度。例如學生完成向外閃躲防守對方左直拳後,利用左側踢腿攻擊對方腹部的動作,在練習中可以先練習向外閃躲,然後再提高左側彈踢腿的動作速度。1.3 變換法:即根據動作的強度和具有時間變化的信號改變練習形式和環境,來提高簡單動作反應速度。例如採用條件性實戰來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等方法,提高簡單反應速度,使最高反應速度得到進一步穩定和提高。1.4複雜動作反應速度的訓練:武術散手比賽,攻防激烈,瞬息萬變,對於複雜動作反應速度有著更高的要求。而且它與技術、戰術訓練密不可分,因而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條件實戰、實戰和比賽來完成。對抗雙方只有在實戰中,特別是在比賽中才可能暴露出問題,選擇動作是否正確、有效,只有在實踐運用中得到檢驗。對對方進攻動作的反應並作出選擇,它包括發現進攻、判斷速度和擊打部位、選擇動作方法、實現方案四個階段。其中提高學生複雜動作反應,主要是提高觀察與判斷能力。具體方法如下:培養預料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採用單獨的防守實踐訓練,如教師規定雙方一至兩分鐘的進攻與防守動作,一方進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一方的學生要先於進攻一方之前發現其動作並準確作出防守動作(包括閃躲)。但最重要的一點,雙方都要從實戰要求出發,認真練習。採用示靶訓練,選擇反應時間教師持靶,在不同位置突然揚出,規定學生在不同位置的打靶動作組合,並要求快速完成。這一方法,是建立在技術動作的熟練程度、質量以及個人特點和協調能力等基礎上的,故它是一種提高技術、訓練戰術的有效手段,只是要求不同。總之,要在有目的地發展複雜反應速度的專門訓練中,儘可能地模擬武術散手運動中複雜反應的條件和類似的形式,讓學生反覆適應後使反應時間縮短。由於複雜動作反應速度的轉移範圍較廣,因而應採用多種形式的專門練習。2 、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2.1定最高速度指標和變化練習程序的重複訓練規定最高速度指標和變化練習程序的重複訓練運用這種方法時,要使學生能在練習時最大限度地表現出各種速度,並能在專項條件下,通過練習程序的變換促使各種速度之間產生最大可能的轉移,減少技術動作定型對速度提高的影響,並經常採用學生不習慣的速度進行練習。2.1.1減輕護具的打靶訓練減輕護具的打靶訓練在訓練中,為提高學生動作同時兼顧速度耐力為目的的訓練,與力量訓練和耐力訓練有所不同,它將學生的護具減輕或去掉,在不影響技術動作的前提下,達到速度轉移的良好效果。2.1.2利用器材的變化訓練利用器材的變化訓練實踐證明,學員負重由重到輕的訓練,可以提高動作的加速度和工作力量。安排的次序為:加重—標準—減輕,其比例為1:2—3:1。例如可採取在加重護具重量前提下的空擊(重拳套、護腿、沙袋等),然後再用標準護具進行空擊,最後減輕護具後進行空擊。2.1.3利用聲響、手勢發出速度感覺指令訓練例如教師通過擊掌發出指令,學生以最快的動作速度跟上擊掌頻率,完成如左右直拳或各種踢腿技術動作。2.1.4利用「疾跑」效果,把加速度階段引入主要動作訓練速度練習,包括從靜止到最大速度的疾跑階段,武術散手中的各種拳法、腿法的上步及轉體動作,都是儘可能地將上步與轉體的加速度引入拳法與腿法之中,提高擊打的力量。在訓練中,可將帶有轉體、上步接動作的各種比較典型的動作提出來進行訓練。例如將轉體的加速引入轉身鞭拳或轉身後擺腿技術的最後用力,提高鞭拳或後擺腿的進攻速度。3.1比賽法採取比賽法,學生情緒高漲,表現最大速度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如測驗賽、選拔賽、邀請賽等形式,提出明確的任務,讓學生認識到比賽的重要性。3.2遊戲法像比賽法一樣,可以激發學生高漲的情緒,如「投入」遊戲,讓學生在規定的區域內或擂台上,四面各站一名投手,用球或拳套等軟物,通過傳遞投擊區域里的學生。這樣學生不僅要隨時快速調整位置,而且要進行閃躲以防被物體擊中,從而達到提高運動速度的目的。力量素質,是指肌肉在緊張狀態下(長度不變)或收縮狀態下(長度縮短)所表現出力效應的能力。它的表現形式為靜力性和動力性,而散打運動是對抗性、衝擊性很強的運動,所需要的力量多是動力性力量。散打運動員在做動作時,所發出的力量並不是全憑最大力量,如有的運動員肌肉並不發達,最大力量並不大,卻能集中全身力量於擊拳或出腿之中,從而打出有力的一拳或一腿,說明力量並不完全取決於肌肉的體積,而取決於肌肉和肌間的協調以及肌纖維的快速收縮能力,即爆發力。另外,散打規則規定,一場比賽三局二勝制,也就是說,每個運動員一場比賽要打2~3局,每局凈打2min,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多次重複地運用拳、腿、摔法技術,因此,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力量耐力。摔法技術在散打比賽中,摔法是運動員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使用摔法技術,對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要求的比較高。比賽中,運動員運用複雜的摔法技術動作時,接腿摔、摟抱摔等,需要具備較全面的力量素質,根據對手的反應,動用不同的力量素質潛力。而各種力量素質在摔法運用中又是交替作用的。當使用接腿快摔時,運動員動用的是速度力量(爆發力),當對手使用防摔技術與你對抗時,運動員則要發揮最大力量,當多次重複使用摔法技術時,會導致肌肉產生疲勞,因此,力量耐力這時就顯得尤為重要。邊角戰術散打比賽是在60cm高,8m×8m的擂台上進行的。散打規則規定,一局比賽中,一方運動員第一次下台,對方運動員得4分:一方運動員2次下台,對方運動員為該局勝方。隨著散打運動的發展,散打比賽的競爭日異激烈,邊角戰術亦越來越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所重視。實踐得知,下台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技術實力懸殊,被逼打下台;另一種是利用力量優勢,將對手打推下台。隨著散打技術的發展,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也越來越接近,因而前一種情況在比賽中出現的概率要低於後一種情況,所以力量素質在邊角戰術的運用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比賽時,兩個人處在台邊,一方想將對方打推下台,而對方儘力抵抗,雙方運動員都竭盡全力,這時需要動用的是最大力量。當雙方運動員在台邊激烈對抗時,一方運動員借對方之力突然發力打對方牽引下台,需要有速度力量(爆發力)。據統計,散打比賽中,小級別的下台率明顯低於大級別,因為散打運動小級別力量差距較小,大級別力量差距相對較大。4、散打力量素質的訓練4.1速度力量訓練(1)採用極限重量的60%~80%,以極限速度練習3~5次,每組完成3~4組,組間間歇4~5min。(2)採用極限重量的30%~50%,以極限速度重複7次,完成5組,組間間歇3~5min。(3)各種快速度跳躍,每組10~15次,完成3~5組,組間休息5~8min。最大力量訓練重複法:特點是負荷量的大小隨肌肉力量的增大而逐漸增加,採用負荷強度為75%~90%,每組次數3~6次,組數為6~8組,每組間歇時間為3min。強度法:特點是採用最大負荷安排。採用負荷強度為85%~100%,每組次數為1~3次,組數為6~10組,每組間歇時間3~5min。極限法:特點是進行極限數量的動作重複,直至實在練不動為止。採用負荷強度為50%~75%,組數為3~5組,每組間歇3~5min。力量耐力訓練①採用40%~60%負荷強度,每組完成10~20次,進行3~5組,組間間歇30~90s。②採用25%~40%的負荷強度,以快速的動作節奏完成練習,每組重複30次以上,完成4~6組,組間間歇30~60s。③採用低強度負荷的專項手段,如輕負荷的拳法、腿法練習、步法練習和單支撐連續高抬腿等,每組重複20~40次,間歇60~90s,完成3~5組。結論力量素質在散打運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抱、扛、摔需要最大力量;出拳、出腿既要有速度,又要有力度;攻防中反覆完成技術和戰術動作並使之不變形,則需要力量耐力。因此,加強力量素質訓練,有助於提高運動員的摔法等技術和邊角戰術能力以及高強度的比賽對抗能力。5、散打耐力素質的訓練5.1耐力素質分析耐力素質可分為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一般耐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機體能夠維持長時間的中等強度肌肉活動的能力,是人體一般耐力的綜合體現.專項耐力則是指機體能夠堅持長時間高效率地完成某一專門性項目的能力.它是在一般耐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人體專項耐力的特殊體現。通常包括:速度耐力、靜力耐力和靈敏耐力等。發展耐力素質的有效方法1提高肌肉力量,發展肌肉耐力從訓練學角度講,肌肉耐力主要取決於脊髓前角小運動神經元的的神經支配能力、慢肌纖維的生理橫斷面、肌紅蛋白的含量、線粒體的數目和肌糖元的含量以及ATP、CP的含量等。實踐證明,任何用增加重複次數給肌肉與極限負荷的練習,均能有效地發展肌肉耐力,並施於運動強度、持續時間、間歇時間、休息方式、重複次數五個因素的調整和控制。2提高「神經活動能力及心肺功能」的練習心肺功能的練習可分為有氧練習和無氧練習,有氧練習是為了提高人體呼吸循環系統供應機體細胞氧氣的能力。最好採用持續訓練的方法。強度較低,練習不間斷,持續練習的時間長。阿斯特蘭德認為,對發展有氧代謝能力來說,總的工作量,遠比強度更為重要。由於機體植物器官能惰性較大,約運動 開始後3分鐘才能發揮最高功能水平,因此發展有氧代謝能力,練習持續時間必須在5分鐘以上,心率最好掌握在130——150次/分範圍。耐力素質是人體的重要素質之一。發展耐力素質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即:一是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二是提高心肺功能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無論是改善哪方面的能力,都必須採取漸進的極限負荷原則,而不能盲目地追求超越自己能力的耐力標準。
推薦閱讀:

怎麼克服膽子小?
新手該如何選購拳擊沙袋(沙包)?
武術一定比現代搏擊弱?十路彈腿側踹告訴你:散打源於傳統武術

TAG:散打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