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回歸真實  才能重煥生機

只有回歸真實才能重煥生機

——詩詞創作及常見病救治例說

(2014年8月23日在中山大學「詩詞承傳與創作暑期研究生學校」的演講)

選擇這樣一個話題來做文章,是因為傳統詩詞發展到當下,其走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官腔」綁架了。詩詞,在許多人手裡,成了某些特定口號的代名詞。媒體上各種假大空式的「表態」、「跟風」作品盛行,直面現實、傾吐真情的作品則難得一見。有之,也限於一些非主流的小範圍之內。唐代詩人白居易說:「凡今秉筆之徒,率爾而言者有矣,斐然成章者有矣。故歌詠、詩賦、碑碣、贊詠之制,往往有虛美者矣,有愧辭者矣。若行於時,則誣善惡而惑當代;若傳於後,則混真偽而疑將來。」(《四部叢刊》影宋本《白氏長慶集》卷四十八)此話至今仍具警示意義。

外在的真實面目,內在的真實感情,是構成詩詞的基本元素;只有回歸真實,才能延續生命。本文將從「真實」這個基點出發,從不同的側面探索當代詩詞如何繼承傳統、融匯時代、續發正聲的問題。

一、生活中處處有詩(本文所提「詩」的概念包括詞在內,下同)

生活是詩的源泉,詩人,只要熱愛生活,就能隨時隨地發掘詩材,寫出屬於自己的詩來。生活中處處有詩,生活中的詩人人可寫。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將來還會是這樣。先拋一塊磚:

江神子·向晩芙蓉樓獨坐時值壬辰大端午(作者:熊東遨)

舊愁都著玉壺收。甚來由,又登樓?醉里推窗,俯看大江流。要與龍標爭一席,千載下,有人不?

平生事業剩清游。遠尋牛,近呼鷗。水洞雲窩,那復計春秋。詩夢恰宜今夜續,杯在手,月當頭。

1、詩不必擔心古人做盡

詩不必擔心古人做盡,正飯不必擔心古人吃盡類耳。「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代都有不同詩料,不同語言,此社會發展之必然也。李太白才縱高,焉能寫出宇宙尋幽,月宮探秘?靜坐憂詩,杞人屬也。果真如此,則大家都不必活了。

這是我在《求不是齋詩話》(黃山書社2009.3)中說過的一段話,此話只想辯明一個事實,並不針對任何人。不用說遠在唐朝的謫仙人李太白寫不出「宇宙尋幽、月宮探秘」,即便是當代的大詩人毛澤東,也沒法寫出「微信、頻聊、互聯網」來。擔心前人把詩做盡,完全沒有必要。李太白無法夢見的,當代就有人寫出來了。

水龍吟·黃昏飛越十八陵(作者:魏新河)

白雲高處生涯,人間萬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輪居左,月輪居右。一線橫陳,對開天地,雙襟無鈕。便消磨萬古,今朝任我,亂星里,悠然走。放眼世間無物,小塵寰、地衣微皺。就中唯見,百川如網,亂山如豆。千古難移,一青未了,入吾雙袖。正蒼茫萬丈,秦時落照,下昭陵後。

此作一空前人依傍,形式古,內容新,格調高,氣象大。全詞寫高空飛行中所見,真正的前無古人。「一線橫陳」、「雙襟無鈕」、「地衣微皺」、「百川如網」、「亂山如豆」等語,氣韻生動,形象可感,直可與張宗子「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中人兩三粒」媲美。作者成此佳篇,固賴其高才,亦賴其飛行生活實踐。是之謂得「天」獨厚,常人難與相爭者。

我也有過一首類似的作品:

中秋後一日自黔返粵夜空機上作(作者:熊東遨)

直出浮雲上,依稀近桂庭。待將秋水意,說與素娥聽。

織錦張天幕,牽牛入畫屏。深宵穿廣宇,我亦小行星。

新河是駕駛戰鬥機,我是搭乘民航機。雖不夠「亂星里,悠然走」的氣派,但憑著這顆「深宵穿廣宇」的「小行星」,也足可令謫仙人在唐朝那邊望洋興嘆一回。

鄉思

早已無深夢,晨光落碧霄。怨君明月句,引我洞庭潮。

岸柳如相問,鄉愁孰可澆?柴門傳電信,未老是溪橋。

第三句「怨」字情緒太激烈,改「怨」為「誦」,自然扣著東坡,精神一振,氣象一新。第五句「如相問」不若「猶堪折」,前者兩不搭界,後者上下關聯。結句大好,惜上句張力不夠,無法推將出來;「柴門」、「電信」夾雜其中,不古不今,不倫不類,換作「舊遊人盡老」,則上下水接雲銜,風神立現。

早已無深夢,晨光瀉碧霄。誦公明月句,引我洞庭潮。

岸柳猶堪折,鄉愁孰可澆?舊遊人盡老,未老是溪橋。

2、真實是詩詞創作的生命

真實是詩詞創作的生命。從生活中覓詩,有這樣兩條基本原則:場景可以虛擬,事實不能虛構;情緒可以誇張,情感不能假設。「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之類的編造,只會徒遺笑柄;同樣,「縱做鬼,也幸福」式的賣弄風情,也會令人生厭。不過要和昨天才高喊「四海《通知》遍,文革捲風雲。階級鬥爭綱舉,打倒劉和林」,今天又歡呼「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的無恥嘴臉相比,幸福一下鬼,還真算不了什麼。貼上一張「時代精神」的標籤,許多人照樣認可。題外游言,不再多說;言歸正傳,領略真情。

浣溪沙·山鄉雜拾(作者:熊東遨)

烈士遺孀李二姑,石河灣里獨門居。近來傳說有玄虛。

明日聽她當眾道:那人是我未婚夫。霎時猜測變歡呼。

只要肯把真相告訴大家,就會獲得信任。猜疑,只在遮遮掩掩的情況下才會產。

秋興

清涼十月中,虛與早春同。柳老生寒意,雁鳴戀故蓬。

抬頭見新月,撫瑟對疏桐。君唱東流水,吾歌夕照紅。

此詩有毛病,也有些味道。「十月中」按說已經不是秋了,作者用的或是新曆;作舊體用新曆,如同著漢服穿皮鞋,不倫不類。改作「涼生九月中,不與早春同」,道破題目,方為正招。第三句「寒」字與首句「涼」字意近,詞費;第四句犯「孤平」,俱應調整。第五句「新月」與「月中」自相矛盾,取景失真了;「新月」者,初月之謂也,作「霜月」始宜。結尾意不足,稍作補充,可以收束。改過以後再來讀,秋中之「興」就會不一樣:

涼生九月中,不與早春同。柳失嬌柔態,鴻鳴凜冽風。

抬頭見霜月,撫掌對疏桐。誰遣楓林醉?西山一抹紅。

白頭翁自嘲圖

一根兩根三四根,無賴兒孫數發真。原上春風吹不盡,西山盜寇莫相侵。

想法雖佳,但表達不到位,缺少自嘲詩應有的諧趣;場景也有失真之嫌。「兒孫」宜作「孫兒」,前者是兩輩人,後者專指孫輩。小孫子數白髮,才見「天真」,兒子在一邊看看就好了,不必親自動手;事實上也不可能出現兩代人同時上前為老翁數白髮的情況。末句借老杜,不倫不類。這首詩,話題可以不變,內容則須就醫。原作留下十二個字,其餘另行補充,重新組合後,作者的本意未改,味道卻不可同日而語了。

白髮非關三兩根,孫兒細數太天真。今朝拔去明朝長,不用春風吹到門。

山村

煙花三月植桑麻,近岸山村四五家。田舍夕陽煙裊起,柴門犬吠守籬笆。

篇中現成詞語太多,難見特色,如「煙花三月」、「柴門犬吠」之類。「植桑麻」不確,定要「植」,也不在「三月」,三月已到採桑期,是為失真。次句「近岸」無據,即便不究,亦與上句氣不接,是為湊字。「犬吠」須有因,倘無「風雪夜歸人」,安有「柴門聞犬吠」?「夕陽煙裊」,犬兒是不會理睬的。作如下改,不惟回歸了真實,而且橫生了趣味:

春風輸綠到桑麻,掩映山村四五家。未識何方佳客至,數聲犬吠出籬笆。

二、人人都有做詩的資格

寫詩不是誰的專利。詩人不分地位,不分性別;無論貴族草民、青絲白首,一旦被稱作「詩人」,就只有創作水平的高低,沒有身份地位的貴賤和年齡性別的差異。然而寫詩容易,寫好詩卻很難,須要做足工夫才有可能出精品。

1、詩從傳統中來,多讀、讀懂而後始有

詩從傳統中來,才是正途。怎麼來?很簡單:就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要多讀、讀懂。讀得懂前人的詩,才提得高自己的詩。試舉兩例請大家看看。

宮詞(唐·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這首詩字面很通俗,似乎一眼就能看明白。我要問的是:詩中的「深宮二十年」,能否改作「三十年」或者「四十年」呢?如果不能,理由何在?

我讀過一首《紀念建國六十周年》的詩,其中有一句是「風雨征程六十年」。這是典型的抽象化、概念化。不要以為「六十年」扣住了建國,如果將數字改為「七十年」、「八十年」、「九十年」、「一百年」,用於建黨、建軍、建政等任何一個套得上的紀念日,照樣能扣住,有意義嗎?

數字也有個性,不能任意變著用;譬如「深宮二十年」。題曰「宮詞」,顧名思義,是寫宮女的詞。古代秀女入宮,年齡大致在十六至十八歲之間。深宮二十年,三十七、八歲,對於女性來說,這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段。青春期已過,更年期未來,生理機能猶盛;然而人老珠黃,慢說皇帝不可能再留意,即便放出宮去,也難以找到幸福的機會了;何況這種囚禁生活,還遠遠看不到盡頭。只有在如此絕望的情況下,才會有「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的情緒失控。何滿子,傳為唐玄宗開元年間的歌手,因事獲罪於君,臨刑進此曲以贖死,曲調悲憤,使「蒼天白日黯然失色」。老宮人聞其聲而淚落,這是感同身受,觸到了痛處!這種情緒,入宮十年的時候不會如此強烈;因為二十多歲的女性,畢竟還有優勢在,仍具競爭力。「深宮三十年」也不成,接近半百的人,天癸已盡或將盡,生理上已經沒有多少感覺了;要一位臨近或過了更年期的女性,再撕肝裂肺般的「雙淚落君前」,不說「一聲何滿子」,便是十聲百聲也難以起作用了。深宮四十年、五十年會怎麼樣?「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那時她們已經完全成了看客,正漫不經心地奚落著從前的主子,樂還樂不過來呢,哪還有閑心為他人落淚?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改變了二十年,就失去了真實。

三衢道中(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此詩前三句用不著作更多解釋,無非是在說天氣如何如何好,遊興如何如何高,風光如何如何美。關鍵是對「添得黃鸝四五聲」這個結尾,要怎麼理解才到位。

僅僅把它看成一幅「鳥鳴山更幽」的畫圖,顯然是不夠的;我敢肯定,它的重點,在於向人們透露大自然的一派生機。至於怎麼透露的,這就須要動動腦子。

過去有人在欣賞這句詩時,不是覺得歸途中黃鸝添聲不可索解,便是牽強附會,說什麼「黃鸝也解人意,故多鳴以迓歸客。」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宋詩鑒賞辭典》,對此也是含糊其辭,只說「這『不減』與『添得』的對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間季節的推移變化,也細微地表達出旅人歸途中的喜悅。」

詩人設置的那個「添」字,已經為解答這一疑難提供了線索。只要聯繫全詩的時令、氣候、綠陰以及往返的時間差等條件認真想一想,就會恍然大悟:啊,原來是又一窩小黃鸝出世了! 新「添得」的這「四五聲」吱呀吱呀,不正是小鳥爭食的聲音嗎?大自然的蓬勃生生機,就是從這些剛出殼的小鳥兒嘴裡透露出來的。

2、學會「洗牌」、「站隊」

做詩,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說複雜,是因為它有太多的講究,什麼「比興」、「神思」、「妙悟」、「性靈」、「神韻」、「境界」......萬類千門,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全面掌握它們須要下很大的功夫;說簡單,是因為中國詩都由漢字組成,屈陶李杜蘇辛用過的,我們可以照用不誤。關鍵是必須學會「洗牌」、「站隊」。這裡所說的「洗牌」,不是玩撲克搓麻將;「站隊」,不是充儀仗做晨操;而是指詩詞創作過程中對漢字的挑選以及排列組合等綜合手段的運用。常用漢字只有幾千個,古往今來的所有好詩,都是從這些漢字中「洗」出來、「站」成的。「洗」是摹丁,「站」是結陣;相對於前者,後者尤為關鍵。因為字挑出來了,如果隊站得不好,照樣難以成詩或難以成好詩。同樣的十個字站成一排,「憐新雨後竹,愛夕陽時山」不是詩;顛倒一下字序,變成「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就是好詩。「我亦添薪火,班門學眾賢」不是詩,搬一下家,變成「我亦班門弄,添薪助眾賢」就有幾分詩的面目了。只要能將所選漢字排列組合好,使每個字都處於最佳位置,詩就不會差到哪裡去。下面來做一些實驗。

實驗一:減肥輸血

春望

二月暖陽斜倚枝,長天遠望幾相思。青勻山麓松搖畫,黃駐柳絛風縱詩。半嶺浮雲一嶺夢,一江清水半江痴。春光迷眼誰人看,蘭棹空回雁可知?

這首七律,是一位網路寫手作的。乍看有幾分模樣,細讀則似是而非。這些半通不通的句子,說它是詩,只怕你也不肯。不過,只要我們不把它當作詩看,而是當成一堆文字看,按順序從中挑出「二月暖、遠思青、勻畫黃、風雲夢、江半春、誰回知」十八個適用的字,重新排列組合一下,另行補個「動作」,一首標準五絕就出來了。這種從原作中先挑出大頭,再行小補的重組方法,可以稱之為「減肥輸血」法。減了肥不一定就成「美女」,但至少會比原先好看:

二月風回暖,江雲動遠思。青黃勻作畫,春半夢誰知?

實驗二:變性瘦身

臨江仙·夢裡仙音

淺飲三更斟露冷,風搖半榻竹涼。疏菊有淚探芸窗。霜凝孤影淡,唯有握箋香。

欲上九天長進酒,蟾宮焦尾幽揚。嫦娥飛袖桂花香。關山千里月,憐我照前堂。

此作同樣出自網路寫手。你看他「箋香」而後又「桂花香」,一韻兩葉,「香」過了頭都沒有發覺,可見其粗心大意到了何等地步。雖不成詞,但仍可依照前例,從中挑選出「飲三更露冷,風搖半榻涼,有淚芸窗影,香上飛桂花」二十個字來,重新打扮打扮,便可瘦身成一首五絕。只是變詞為詩,類於變性,所以題目要換。作《秋夜》就很好。

露飲三更冷,風搖半榻涼。桂花香有淚,飛影上芸窗。

實驗三:手術美容

臨江仙·游武夷山

曉雨乍飛巒隱色,翠青搖落蒼杉,忽聞初霽小橋邊。天游之字起,逶迤入雲端。

眺盡空濛猶透碧,大王玉女流連,神遊九曲競思還。飛溪盤黛岫,一折一層天。

這首詞和上篇是同一作者。篇中雖仍有不盡人意處,如詩味多於詞味,行文略顯拖沓等,但整體較前首為佳。尤其是「飛溪盤黛岫,一折一層天」一結,意象飛動,語感大佳。得此一結支撐,前面該精簡的精簡,該充實的充實,該合併的合併,通過美容手術,可變出一首蠻有味道的五律。

曉雨添巒色,青搖碧落間。路延之字頂,人立小橋邊。

登眺空濛透,情懷玉女牽。飛溪盤黛岫,一折一層天。

實驗四:浴火重生

春耕

新雨已停郊外好,雄雞陣陣太陽升。井桃微笑薄煙繞,河柳輕拂黃鳥鳴。

老漢扶犁知水冷,黃牛有力奮蹄輕。鐵鏵掀我心田夢,當晚敲詩到五更。

羅列了不少物事,卻未找到詩的感覺。只末二句有些意思,沖著這點意思,可從前六句中拈出老漢、黃牛、犁和雨,另行剪接拼裝,翻造出一首頗為別緻的絕句來。我在《求不是齋詩話》曾經說過:「即事、詠物,宜取其一點而深掘之,切忌貪大求全,面面俱到。求全則易失之薄,一兩石灰,焉能白樓房一棟?與其淡飲百杯,不若濃嘗一盞。」浴火之後,八句詩雖然只剩下一半,但通盤活了。

父老吆牛破壟青,一犁殘雨帶殘星。非農我亦知春計,自把詩田仔細耕。

三、好詩的基本要求及其實現途徑

把詩寫好是詩人的共同追求;如何把詩寫好是詩人的共同困擾。雖說詩無定法,亦無定評,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和路數,有必要明了並掌握。

1、寫出個性

應酬詩非不能作,作宜認真也。應酬不是應付,總要有些個性方好。以贈答為例,若一首詩如通用禮品,可以贈張三,亦可以贈李四,則此種詩大可不必勞神去做。必得贈老者以杖,贈少婦以裙,贈童子以餅,方可為之。

這是拙著《求不是齋詩話》中的又一段,雖然是針對應酬詩說的,但對其他類型的詩也同樣適用。詩的個性分為主觀和客兩個方面:主觀個性一般是指詩人作品的風格;客觀個性則是指詩人所寫對象的特點。這裡強調的是後一種,即要求詩人寫此是此,寫彼是彼,揭示出所寫對象最本質或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來。比如寫開國元勛朱德、賀龍、彭德懷,如果只是「戎馬倥傯」、「身經百戰」、「指揮若定」式的概寫,則讀者無法判斷你說的是誰;倘若亮出「一條扁擔」、「兩把菜刀」、「一紙萬言書」,所寫為誰就不用問了。山水詩也一樣,寫出了個性,就能讓讀者一眼認出來:「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江南;「水似青蘿帶,山如碧玉簪」,桂林。詩從傳統中來,老祖宗的手段,夠我們學的。

現在請大家審讀一首詩,看看其中有何個性特徵:

訪鄧邊無人村村在開平僑鄉(作者:熊東遨)

頹垣無語自生哀,往昔繁華沒草萊。檐角蛛肥猶織網,樹頭花瘦不成胎。

古今去國情俱急,多少還鄉夢未諧。紅字半牆書萬歲,疑團留付後人猜。

即使不看題目,我們至少也能從詩中得到這樣一些信息:廢棄已久的荒村;荒村的原主人已然去國;若隱若現的主人去國原因;荒村曾經有過繁華、熱鬧甚至瘋狂;詩非古人所寫。

詩中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個性;其個性最本質的地方是真實記錄了歷史。

酉水舟中拾趣(作者:熊東遨)

一注星河水,分流到鄂西。人言青嶂外,時有野猿啼。

薄霰來風窟,涼波轉石梯。誰家小兒女,擺手踏花泥。

起首點題,「星河水」喻其清澈;三、四句傳聞,虛寫;五、六句眼見,實描;結尾推出土家擺手舞這一特寫鏡頭,將風光鎖定。美景宜人,不可移置他處。

下面說幾個修改案例:

水仙

冰雪難羈裊裊身,凌波漫舞下凡塵。花同梨蕊晶瑩色,神似幽蘭淡雅魂。

不待故園三徑綠,先添新舍幾枝春。莫言倩影匆匆過,一縷清香一片心。

個性大致有,但不彰。其他小問題難免。次句「下凡塵」,大鼓書似的,太俗;作「絕清塵」便好。中二聯說得過。按一般標準不改也行,如今刊物上不及這幾句卻佔據版面者多的是;但真要成詩,標準低了不行,故亦例加潤色。如原句的「花」與「蕊」,「神」與「魂」,意思都相犯,不能輕易放過。結尾常套,「心」韻又出(我主張詩寬到詞韻,新韻尚在實驗中,初學者不宜),改用一個洛神故事,既暗扣「凌波」,又添些寓意,應是不錯的選擇。「陳王」,陳思王曹植,援前人例略用。請對比一下,改後的「水仙」,形象是不是更鮮明了?

冰雪難羈裊裊身,凌波漫舞絕清塵。韻留梅萼霜前色,影動幽蘭月下魂。

野徑未知何日綠,陶盆先得幾枝春。洛濱誰復陳王似?莫把痴心錯許人。

新安江即景

一江煙水明如畫,沿岸桃源隱萬家。原野新晴飛白鷺,村邊籬落看黃花。

寫的全是大路風光,毫無個性可言。題目之外,看不到一絲「新安江」的影子。「煙水」、「萬家」、「白鷺」、「黃花」等一應物事,皆水鄉普遍風光。湘江、珠江、楠溪江,何處不見?單認作「新安江」,一般人沒這「眼力」。其他問題也不少,如末句的「籬落看黃花」,儘管作者特意註明了「黃花,指油菜花」,但不管怎麼注,讀來都是菊花的感覺。此外,首句用「不入韻」式,卻選了個同韻部的仄聲字收尾,造成「畫」「家」「花」三尾平仄通葉。別看毛病多,此詩要救,卻也不難。首先是給題目鬆綁,變「新安江即景」為「江村即景」;其次是為菜花造個「黃金翠玉鑲成片」的像;最後是調整某些字詞位置並添加少許潤滑劑。三招一出,毛病立除。

江水明空夕照斜,桃源境里隱人家。黃金翠玉鑲成片,白鷺飛來看菜花。

2、融入感情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夫情、景有異同,模寫有難易,詩有二要,莫切於斯者。觀則同於外,感則異於內,當自用其力,使內外如一,出入此心而無間也。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

情是詩的血液,無情之詩,類於失血軀殼,妝扮的再漂亮也是殭屍。天地自然,歲時節候,風物人文,交遊紀事等,一經入詩,便須偕著情走;有情則詩生,無情則詩死。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思想。先看幾個例子:

偶感 拆遷一年後因生計又移家安置房遙遙無期 (作者:蘇痕)

何堪歲末再離群,此去途歧更隔雲。寸土遍遭經濟策,九州難置祖宗墳。

家園平後心空憶,消息傳來利已分。近說網屏能種菜,春風隨意任耕耘。

這詩是我在網上看到的。逋一過眼,心便為之一動,當即寫了如下一段點評:「詩筆為現實立照,具見當下民生問題縮影。而現身說法,力道更透一層。結以諧語出之,深得「以樂景寫哀」之法,哀痛倍增。」

此詩屬於紀事類,它所體現出來的「情」,是一個時代的訴求,這個時代我們正在經歷著;此「情」非一己之私懷,而是整個弱勢群體的內心呼喊。「家園平後心空憶,消息傳來利已分」,讀著這樣錐心的詩句,我們在痛切之餘,也更加堅定了支持習近平主席將反腐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念。

磨石橋早春(作者:馬少僑)

平疇十里菜花香,匝地雲飛一抹黃。小雨萬針秧出水,晚風雙剪燕歸梁。

日邊曾記栽紅杏,客里如今又綠楊。箬笠芒鞋親檢點,一年農事正春忙。

此作出自一位已經過世的老前輩之手,妙筆生花,狀鄉村早春景色如畫。「小雨」、「晚風」二句,觀察入微,意象飛動,有無限生機奔涌。頷聯上憶以往,下寫目前,略含身世之嘆。結語以繁忙農事扣題收束,字裡行間,頗見躬耕之樂。時先生方罹左禍,籍列右班,務農即所謂「勞動改造」也。身處逆境而其心不餒,誠乃寵辱無驚者。此詩動人處,固在美景勾描,更在心聲吐露。隨遇而安,處變不驚,這種淡定情懷,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高陽台·過都城南庄(作者:周燕婷)曲徑苔侵,閑池萍倦,憑誰認取名園。記得桃花,曾經一段因緣。如塵往事都消散,甚零愁、又到吟邊?更何堪、柳影依依,鳥語關關。流光不帶相思去,剩斜陽古巷,細草平川。莫閉重門,天涯恐誤歸船。蓬山或有重逢日,到而今、應悔當年。對桃蹊、夢也無由,淚也無端。

「都城南庄」在西安市南郊,如今已經荒廢。你可以不知道這個地方,但不可以不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迎春風。」說出這首詩,相信大家都會神往。作者這首《高陽台》,就是探訪廢園時由這個愛情故事觸發感慨而寫的。已收入嶽麓書社年初出版的《仙侶同舟集》(熊東遨主編)。我有點評,不妨複述一下:

一路閑行漫拾,風物漸描漸淡,情懷愈轉愈深。意有多層,筆有多轉:於苔侵、萍倦中「認取名園」,荒蕪久也,是一層;由「桃花」引出崔護故事,因緣深也,又是一層;而「往事都消」之後,「零愁」偏偏「又到吟邊」,「柳影依依」、「鳥語關關」都成映照,則是層層疊加矣!過片後以「流光不帶相思去」一句領起,復引發萬千感慨。「莫閉重門,天涯恐誤歸船」、「蓬山或有重逢日」諸語,朦朧中似有希冀在焉。然則「夢也無由」、「淚也無端」,古人之事,畢竟今人管他不著。悱惻纏綿,一波三折,令人不勝。

情,並非像「我愛你」那麼簡單;真情,是從心裡流出來的,不是從嘴裡吹出來的。下面為大家解析一首時代讚歌:

臨江仙·新居——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

旖旎風光酣夢醒,悠揚鴿哨歡鳴。遠天一片早霞迎。高樓林立處,萬戶享昇平。

老伴喃喃言欲哽,終得几淨窗明。南巡名畫掛前廳。拳拳春草意,煦煦艷陽情。

只有字數沒問題,其餘與詞距離不小。起首句尾「醒」字有兩讀,仄讀同聲部通葉,平讀贅一韻,不宜用;又「旖旎風光」與「夢」搭配也不好,太甜膩了,不類老年人語,故全句都改。次句保留,第三句稍動,略存本來面目。歇拍二句大而空,浮泛無味,作「千窗分一格,自在享昇平」,豈不有情趣得多?所謂「享昇平」,與其揣摩他人,不如自家體驗。請大家記住:寫詩填詞,不要老想著代表他人說話,人家並沒有太多讓你來代表的需求。下片語言更不象詞,惟意思略有可取。「老伴」莫出場太早,「言欲哽」尤無必要。「几淨窗明」句太現成,且意脈與前面不銜接,「得」字又出律,應刪。把上片裁下的「旖旎」和「醒」移用此處,倒是合適不過,「佔得余年春旖旎,風光宜醉宜醒」,多好的歲晚情懷!「老妻知我此時情」,這時候請出夫人恰到好處,「南巡名畫」一經她親手掛出,副題之意便盡寓其中。全詞至此,應戛然而止,把聯想空間留給讀者為宜。頌時之作,首在得體,原結二句比托不類,有阿諛之嫌,傷格,理合刪除。

好夢覺來天欲曙,悠揚鴿哨歡鳴。碧空無際早霞迎。千窗分一格,自在享昇平。

佔得余年春旖旎,風光宜醉宜醒。老妻知我此時情。南巡名畫卷,親手掛前廳。

3、留出空間

寫詩不宜自家把話說盡,而應將想像的空間留給讀者;詩有想像空間,才有餘味可尋。「狀難寫之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梅聖俞所界定的好詩標準,就有這一條在內。請看他的實踐。

魯山山行(宋·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前六句情景交融,令人陶醉;結尾一問,餘味無窮。這是把想像空間留在收篇之後的例子。

唐詩人賈島的空間是另一種留法:

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寫尋訪友人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片斷,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避開了繁瑣的細節描述,信手拈來在古松下和童子的一段話,稍加剪輯,便勾勒了一幅有場景、有劇情、有形象,極盡變化的水墨寫意圖。全詩二十個字,有十四個字被用來寫童子的答話。我們正是從童子先是含糊、繼而明朗、最後茫然的答話里,聽到了詩人一句緊似一句的追問,體會到了他渴望見到隱者的迫切心情;童子的態度,也有一個從禮貌、到應付、至最後不耐煩的變化過程。雙方形象躍然紙上。詩中涉及到景物的,只有「松下」、「雲深」二處。前者從眼前著筆,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方位;後者借童子說出,強調了不知隱者去向的原因。然而,松曰「下」,足見松之高古;雲曰「深」,自明山之遠大。一實一虛之間,透露出了隱者居地古木蔥蘢、雲霞繚繞的壯麗風光。

古賢的兩例,所留想像空間或在篇中或在篇後,妙味無窮。我做過一次將空間預留在開篇之前的試驗,請大家批評:

日寇陷南京偕友人避難陪都舟中見杜鵑感而有作

便作團圞夢也奢,共誰揮淚說無家?河山不解淪亡苦,依舊春前放好花。

看了這個題目,請不要奇怪,這是我假託抗戰時期一位前輩的聲口寫的,類似於為劇中人物代筆。詩的後兩句是「以樂景寫哀」的常用手法,雖也有些餘味,但不難品出來。真正的想像空間,是在開篇之前的空白里。「便作團圞夢也奢」,連做個完整的夢都成了奢望,主人公經歷了多少流離顛沛、一夕數驚的日子,落筆之前,已然盡有,何用再費文字?「共誰揮淚說無家」也是如此,按常理,「無家」的痛苦,只有向「有家」者訴說,才有可能得到舒緩;可現在同行的「友人」也已「無家」了,訴無可訴啊!由此不難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在日寇鐵蹄蹂躪之下,無家可歸者何止千萬。留空間於開篇之前,非我首創;稼軒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早我幾百年。瓜賣過了,下面來做件「嫁衣」。

登山二首

歇腳心還累,東方逐漸紅。欲觀春日出,趁早上高峰。

迎暉前一縷,蕾綻醉香風。寒冷令人醒,陰晴山萬重。

前首勉強通得,後首不知所云。原詩可供選用的字、詞太少,無法重新組裝,只能稍借其韻另起爐灶。題目改作《登山觀日》,正文另擬。首二句寫「日」在宇宙中按照自身規律運行,人間對其光輝普照的仰慕,先作出鋪墊;待結尾「朝霞紅一縷,先抹最高峰」一出,寓意頓時升華。太陽本身雖然是公平的,但由於人們所處的客觀位置不同,得到的映照絕不會一樣。就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對於達官貴人和普通百姓,其作用如何,你懂的。這就是所謂的「詩味」;不能為讀者提供想像餘地的「詩」,是談不上有什麼「味」的。請對比一下:

天上行常例,人間仰至公。朝霞紅一縷,先抹最高峰。

4、立起形象

什麼是形象思維?什麼是形象?概念書本上都有,用不著我贅述。我只講如何立起形象的問題。有三點在這裡強調一下:其一、人有人的形象,物有物的形象;紙上能呼,人之形象成;閉眼可見,物之形象在。其二、形象是多樣的,有象同而意異,有意同而象異。其三、相同的物象,表現於詩人筆下,應有不同的意象。以月為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是酒伴;「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月是傳情信使;「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月是見證人。不多往深里說了,先立起幾個形象來請諸位過目:

鷓鴣天·春歸翌日作(作者:熊東遨)

訴盡離懷雨半溪,等閑誤了餞春期。縱教梅子能私我,畢竟榴花不似伊。

隨白羽,數紅衣,更無一個與心宜。眼波眉影思量遍,恐在天涯獨自啼。

這是春歸次日,我應朋友之約補寫的「餞春」詞。春本身不具形象,只存在於某一時間段中;你可以感覺到她的來臨與歸去,但無法和她說話。怎麼餞?抽象的說法肯定出不了味;倘能用擬人手法化虛為實,形象一立,味道就會自然出來。有了「縱教梅子能私我,畢竟榴花不似伊」、「眼波眉影思量遍,恐在天涯獨自啼」這樣的描摹刻畫,一個婀娜多姿的鮮活身影,不就在你眼前晃動么?彼此間的交流,此際也成了可能。

臨江仙·辛卯夏夜煩霜約賦《嬌娜》(作者:熊東遨)

記得空林曾見汝,當時月在瑤階。一聲嬌笑影先來。純情珠乍吐,稚面蕊初開。

恩信識當生死際,渾然忘卻形骸。素襟只與小青偕。所懷元自潔,儘管讓人猜。

「嬌娜」是《聊齋》中人物,異史氏筆下的鬼精靈。要把這樣一個鮮明的形象從原著里拔出來重塑,難度可想而知。上片借回憶破題,先設定一個「月在瑤階」的靜夜環境,營造出蕭森的氛圍;繼而用「一聲嬌笑影先來」七字,讓人物快速登台亮相;最後用「珠乍吐」「蕊初開」兩比,將其形象鎖定。嬌娜初見孔生時年齡只有十三、四歲,「蕊初開」與此恰符。下片側重於人物的內心刻畫,突出的是一個「潔」字。須要說明的是,這個「嬌娜」,與蒲翁筆下的已有所不同,在她身上,多少帶著些另一位《聊齋》人物「嬰寧」的影子。做人要老實,做詩要不老實,完全照搬原文,詞不會出味,蒲老先生也不會高興。

北雁常雲寺雨霽觀雲聯句(作者:熊東遨、魏新河)

行藏元自主(遨),不必問居停(河)。

抱月生成夢(河),連峰漲作屏(遨)。

水溶聲共白(遨),山得影添青(河)。

一霎乘風起(河),長驅入杳溟(遨)。

聯手詠物,較獨寫尤難。此篇除題目外,未著一「雲」字。雲的形象,都是用虛筆從側面烘托出來的,所謂「以神寫形」是也。

鳳仙(作者:李靜鳳)

春來瓣瓣玉玲瓏,偏與鄰丫小字同。昨日籬前擷新蕊,背人偷染指尖紅。

因花及人,人花兩可。「背人偷染指尖紅」,頑皮與羞澀同工,「鄰丫」呼之欲出;與稼軒筆下 「卧剝蓮蓬」 之無賴小兒,恰成上好一對。是之謂妙筆傳神,若不經意。

原桃花島解散記之

惡浪催誰萬木殤,桃花島上幾悲涼。應思陶令聽風雨,莫向曹公論短長。

此去清風千里路,賒來明月一分塘。寄我相期知鷺侶,半箋詩里話斜陽。

情趣有餘,工夫未到。該造聲勢處應造聲勢,該承題省略者應省略。「陶令」、「曹公」,與此何涉?自家出面,始見情懷。五、六句上失准下離題,稍加變易,形象自成。結聯失粘,修改不難。「鴛鴦侶」一出,靖哥蓉妹,立時便可呼也。

惡浪頻催萬木殤,可堪孤島剩悲涼。此時自顧聽風雨,何處相逢話短長。

足踏清風千里路,鬢添明月幾分霜。無詩寄我鴛鴦侶,半幅雲箋寫夕陽。

夏日偶作

茶香心醉一禪緣,竹影琴聲帶雨眠。窗外蟬鳴齋越靜,清風開卷卷中仙。

休閑詩要在「逸」字上下功夫,寫出一片清涼心地,方是正招。原作鼓足了勁沒寫出味來,問題就是少了「逸」趣。

禪茶一味得心緣,竹靜禽喧夏午天。寫罷蕉經諸事了,天風吹葉助清眠。

驚雷一響蟄居醒,寒凍初消見綠汀。橋畔紅梅無去意,撩人新柳葉先青。

「春」的意思有,可惜為拖泥帶水的字面所掩。削去些枝蔓,裝上「痕」、「浪」兩個眼,詩就漂亮了。

一夕驚雷響,寒消見綠汀。梅痕猶未褪,柳浪已先青。

以上所道,純屬一家之言,如有不當,請予批評。獻上近作一首,以為結語:

偕詩社同人小憩雁盪大龍湫

偶同溪石坐清幽,便覺生涯近一流。涼玉共看千斛瀉,翠雲分作幾團收。

欲憑元始佳山水,守住心形小自由。何用百年重訂約,已留鴻爪在龍湫。

願大家都能憑著元始的「佳山水」,守住各自心形的「小自由」,做一個無愧於時代的好詩人!


推薦閱讀:

比出軌更可怕的,有時是回歸
老公「出軌」又回歸 無奈老婆常「問責」
新《射鵰》,江湖回歸小而美
50歲,女人回歸浪漫
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

TAG:真實 | 才能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