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關心學會愛

好父母好孩子-----學會關心學會愛

寫在前面

沒有愛就沒有世界。大作家雨果說:「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孩子心中愛的種子,是母親播種的。

狄更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傑作。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享受過真正的母愛。

女人變成母親,不很容易,要當個好母親可就更不容易了。只生不養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

天下的母親都愛孩子,但不一定都會愛孩子。

鄧穎超曾經告誡過我們:「母親的心總是慈的,但是慈心要用得好,如果用得不好的話,那結果就適得其反。」

母親應對孩子從小進行「愛」的熏陶和教育,培養孩子「愛」的高尚情操。老作家冰心曾說:「對孩子進行愛祖國的教育,就不能是抽象的。孩子們愛祖國,愛人民,總是從身邊感受到,如愛自己故鄉的一草一木,愛自己的教室和校園,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師,也愛自己養殖的小動物……」愛心是從小培養的,也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積累培養起來的。

1.無情的果子自己吃

母親在孩子心中種下自私的種子,嘗到的將是無情的果子。

「這一代獨生子女自私,冷漠,不關心人。」無數份關於當代少年兒童思想道德的調查中這麼說。有些年輕媽媽,含著淚向我訴說了自己孩子的無情。

有一次,一位朋友傷心地對我訴說:「我很愛我的女兒,我工作那麼忙,起早貪黑地為她做了許多事,可她卻認為這些都是應該的,一點不領情。一次,我生病了,早上她上學時明明看見了,可放學回到家,看我還躺在床上,就生氣地把書包往床上一摔,冷冷地說:『還不起來做飯,懶豬!』當時,我的心都碎了。你瞧,我把她養到十幾歲,有什麼用?」說到這裡,她滿臉都是淚水。

俗話說:女兒是媽媽貼身的小棉襖。女兒本應該最關心媽媽,媽媽的一點兒變化女兒都該最先發現。可這個女兒這樣對待媽媽,媽媽能不傷心嗎?

這樣的事,許多媽媽都遇到過。她們向我訴苦:「我的孩子放學回到家,見到我連招呼也不打,就像不認識一樣,『砰』的一聲關上門,進了自己的房間,直到吃飯才出來。」

有一名二年級男孩子的媽媽,無奈地對我說:「別看我的孩子小,可是特別自私。全家人去飯店吃飯,他點的一盤魚香肉絲,別人誰也不許動,哪怕吃不了扔了。他說,那是他的。」

不少媽媽傷心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嗨,我算是看透了。孩子我是指望不上了,只好自己照顧自己了。」

許多學校的老師也反映:現在的學生自私,特別是一些學習好的、當幹部的學生,反而表現得更加自私。

北京朝陽區垂楊柳學區舉辦小幹部培訓班,請我去給學生們講「手拉手」互助活動。

開課前,學區的總輔導員對我說:「有件事您得跟學生們說說,前幾天,我們帶600名學生幹部乘車外出。這些學生上車就搶座位。由於座位沒有那麼多,必然有站著的。老師們是最後上車的,全站著。有一位老師50多歲了,身體有病,站得腿都腫了,也沒有一個同學給她讓座。這位老師實在支持不住,準備坐在過道上。剛要坐,一名女同學就嚷起來:『老師您可千萬別坐在我的包上,我的包不能坐。』這位老師十分傷心,回來對我說:『別說其他同學了,就連我平時最喜歡的幾名小幹部,都沒有一個給我讓座的。』」

媽媽的哭訴,老師的傷心,使我的心靈受到很大震動。

一個人不愛父母,又何以愛他人?當媽媽的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一心想讓他出人頭地,但是只關心了他的分數,忽略了教他如何做人。終於有一天,他真的進入高等學府,甚至走出國門,卻對你無情無義時,你是應該哭,還是應該笑?

香港《鏡報》總編、89歲高齡的徐四民老人,十分關心中國獨生子女的教育,他對我說:「現在美國有些青少年變得冷酷無情,親手把父母殺了,把母親的血塗在汽車上哈哈大笑。你說,這有多麼可怕!我們中國可要重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

你的孩子會給你帶來什麼呢?

2.誰之過

一個偏私的母親,對於孩子是最可悲的領導者。

自私、冷漠表現在孩子身上,那麼責任在誰呢?是誰種下無情的果子?

有些年輕的媽媽自己的道德標準發生了質變,認為孔融把大梨讓給別人,純屬「弱智」,純屬「傻帽兒」。幾千年來,中國母親用來教育子女學會謙讓的傳統美德,被幾句粗魯的話毀於一旦!她只想著不讓自己的孩子吃虧,可沒有想到,教育是從母親膝下開始的。凡母親所說的話,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品格。孩子吃個小梨,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母親自私的溺愛教誨,卻會使子女和自己自食惡果。

讓一個梨,看起來是小事,但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可是天大的事。正像一位樸實的農民媽媽講的:「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麼長什麼。」種下自私的種子,自然會結出無情的果子。

教育家們曾經說過:「一個惡母,一個偏私的母親,對於兒童是最可悲的領導者。」「天下的慈母們最好記住:往往在她們認為無關重要的行為上,她們便播下了不幸的種子。」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後漢書》中的這句話,流傳千古,今天讀起來,別有意味。難道我們這些獨生子女的家長,要到挨子女「罵」的時候,才能夠醒悟嗎?

司馬光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古人的話,對今天的母親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對我們年輕的父母來說,這唯一的孩子是屬於你的,但是對我們中華民族來說,這個孩子是要擔負重任的。當你溺愛他時,你可能在想:「孩子還是孩子!」可是你忘記了,孩子將要長大成人。一個孩子的未來命運永遠是母親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來說,一個民族未來的命運也同樣掌握在今天年輕媽媽的手中啊!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所創辦學校的牆壁上掛著這樣一幅標語:「要愛你的媽媽!」當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寫「愛祖國」、「愛人民」之類的標語時,他回答說:「對於7歲的孩子,『愛自己的媽媽』更容易懂,也容易做,能為日後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打下基礎。」

可以想像,一個從不愛父母、不愛同學、不愛老師的孩子,長大能愛祖國、愛人民嗎?一個不愛國、不愛家的人,能夠盡心全力地去建設中國21世紀的大廈嗎?

母親不僅僅屬於家庭,而且屬於世界。是無數偉大的母親,養育了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我們能有今天,首先應該感謝我們的母親。

今天,我們當了母親,在我們手中將產生肩負大任的新的一代。如果我們漫不經心,如果我們過度溺愛,如果我們在孩子心中埋下自私的種子,我們今後必將自食惡果!我們民族將走向衰敗!那時,我們將成為千古的罪人!

被中國母親所敬仰的鄧穎超大姐,她一生沒有生育一個子女,卻養育了一批烈士子女,並為我們當母親的留下了箴言:「現代的父母對孩子不應有佔有的自私觀念,應將子女培養成為國家社會的人才,獻給社會國家,不應把栽培孩子的目的看成是為了自己享受和養兒防老的狹窄目的上。」「父母們應當按照社會主義的標準來教育兒童,以培養他們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產的優良品質。」

年輕的媽媽們,跳出個人狹隘的天地,用博大的胸懷、高尚的人格塑造自己,用嶄新的母愛去培養孩子,為我們的民族創造美好的明天!

3.懂得回報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該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

人們都說,母親是最無私的,不要求孩子回報。我覺得,對於今天的獨生子女,母親應該要求回報,並教會孩子怎樣去回報自己的媽媽和家人,怎樣去回報別人。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問題是,我們今天有許多在母親和家人的溺愛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未有過回報的實踐,於是也未產生過回報的意識。他們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感謝,更不需要回報。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就好比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是自然規律。

媽媽做好了飯菜,孩子不問這飯菜是怎麼來的,不問母親為這頓飯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過,上桌就吃;吃得不順口,還要大喊大叫鬧「絕食」。

媽媽給的零用錢,他理所當然地收下,還不時說著:「怎麼才給這麼點兒,摳門兒!」

花起錢來,他大手大腳,一次可以買十幾串羊肉串、幾十瓶飲料請客。他從未想過,媽媽爸爸掙來這些錢有多麼不容易。

孩子為什麼不珍惜父母的勞動,為什麼不珍惜錢和物,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來的,以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切都來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應當的。

一年春節過後,我們報社一位年輕能幹的女記者從外地探望母親歸來,對我講了一番話,使我大為感動。

她說,這次回去探家,她特地問起自己小時候的事,自己是怎麼出生,怎樣長大的。沒有想到,在自己眼中一向豪放並不怎麼細膩的媽媽,卻把她小時候的事情講述得十分細緻。

「許多小事媽媽都記得清清楚楚,」女記者激動地說,「快出生之前,我在媽媽肚子里屁股朝下。為了便於生產,我媽天天要跪著轉動身子,費了不少力氣。生我的時候也遭了大罪,因為我的個頭太大,不好生……我結婚以後,我媽寄來的錢,我都心安理得地花了,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應該。一年前,我曾經對我媽說過,每月要給她寄100元,可我卻從未兌現過,媽媽也沒有向我要。這次,聽媽媽講了我小時候的事,我特別感動,回北京後,馬上寄去1400元,從我許願的那個月補起!我媽真是不容易,我得好好孝敬她……」說到這裡,她的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

我也差點流淚。

過去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位年輕的女記者雖然還沒有孩子,但通過和母親的交談,她了解了母親的養育之恩。所以,過去心安理得靠母親接濟的她,終於懂得了用女兒的心去回報母親,這真是難能可貴啊!

怎樣讓孩子們知道母親的不易呢?

我建議搞個《我是怎樣長大的》徵文活動,讓孩子都去訪問自己的媽媽或關心過自己的人,讓他們從小知道,在他們的成長中,媽媽爸爸付出的心血,周圍人們給予的關心和愛。

一棵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當它長成大樹,變成木材,建成高樓大廈時,就是最好的回報。

同樣,一個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媽媽爸爸和親人們的關懷和愛護,離不開老師、同學和許許多多人的教育和幫助。孩子要把這些愛牢牢地記在心中,好好學習,努力工作,長大以後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祖國的愛、人民的愛、親人的愛。

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和親人對他的關心、對他的愛,並且一點一滴地教他去回報別人。

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無情無義的孩子的出現,是對家長過度溺愛的報應。

孩子只要了解了媽媽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會熱愛媽媽、回報媽媽的。

回報與酬謝不同。回報是一個人從內心裡感謝別人對自己的幫助,代表著一種深深的情誼;而酬謝,是一種還禮,一種答謝,多少摻雜了一些經濟的利益。

兒女和母親之間的感情是一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親情。母親並不希冀什麼回報,而每個孝敬父母的孩子都知道回報,也都在默默地、自覺地回報。正是這種親情,維繫著每一個家庭,成為家庭幸福的凝聚力。

所以,一個家庭是不是幸福,並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深淺,家庭凝聚力的大小。

一個母親,不必企盼子女當大官,發大財,只要你用人格的力量把孩子培養成人,你一定會有一個幸福的家。

4.大家為什麼愛呂鑫

懂得回報的孩子值得疼,值得愛。

呂鑫,北京城一個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震撼了許許多多大人的心靈。

北京市官園小學10歲的呂鑫,有著特殊的身世。10年前,她剛剛出生幾天,就被生身父母拋棄了,扔在北京紫竹院公園的垃圾堆旁。清潔工人呂書泉清早打掃衛生時發現了她。這個小女嬰口吐白沫,雞胸,駝背,患有嚴重的佝僂病。呂書泉雙手捧起這個幼小的生命,把她抱回了家。

當時的呂書泉,因一次事故頭部受傷,已經從工廠病退到街道成為一名清潔工,每月收入很少。鄰居勸他不要收養這個孩子,不要給他那個已經很貧窮的家雪上加霜。可呂書泉不肯:「這是個生命呀,我一定要把她養大!」

為此,妻子和呂書泉離了婚。呂師傅每日省吃儉用,但他卻用工廠給他治病的2000元錢為女兒治好了病。

呂書泉靠清掃街巷得來的收入維持著父女倆整整10年的生活。小呂鑫沒有玩具,沒有新衣服,沒有糖果糕點,沒有零花錢,她的童年並沒有像她的名字中的三個「金」字堆砌起來的「鑫」那樣顯得富足並充滿耀眼的光彩。

但是,小呂鑫的童年卻不缺少快樂,是父親呂書泉的善良敦厚,使清貧的家充滿了溫馨。

呂鑫從小就知道,爸爸把全部的愛給了自己。她心疼爸爸,經常幫著爸爸清掃街巷、做家務。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95年12月,呂鑫的爸爸得了重病,肚子脹得很大,腿腫得老粗,下不了地。呂鑫每天要照顧爸爸,這一切,呂鑫從來沒對任何人說過。

但呂鑫學習成績下降,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來家訪了。

走進那間小平房,老師驚呆了。屋裡黑洞洞的,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一張雙人木床上沒有床單,只有一條破棉絮。

老師怎麼也不能相信,北京城裡竟然還有如此貧困的家庭,可愛的小呂鑫承受著這麼沉重的生活壓力。

學校決定免費為呂鑫提供午餐。呂鑫哭了:「我有飯吃了,可我爸怎麼辦?我不能讓他餓著呀!」

多麼懂事的孩子啊!校長馬上決定:每天讓呂鑫從學校打兩份飯,帶回家和爸爸一起吃。

1996年元旦前的一天,我聽說了呂鑫的故事。我被深深感動了,很快去官園小學採訪了呂鑫。

那天中午,校長把呂鑫叫到校長室。我請她坐在身邊仔細打量她。這是個十分清秀可愛的女孩子,梳著娃娃頭,翹翹的睫毛下一雙大眼睛充滿了溫情。

「你的事情,同學們知道嗎?」我問她。

「有些同學知道了。有的給我送來衣服,有的在悄悄湊錢。有一個同學給了我10元錢,讓我給爸爸買點好吃的。」呂鑫的言談十分清楚,別人給她的每一點愛,她都記在了心裡。

「你買了嗎?」

「買了。」呂鑫激動起來,「我買了爸爸最愛吃的香蕉。」

「爸爸說什麼了?」

「爸爸哭了,他什麼也沒說。」呂鑫的眼眶裡濕濕的。

「平時別的孩子吃零食,你不饞嗎?」我控制著自己的感情,繼續問。

「我能忍住。別人吃好吃的,我就咽咽口水,跑到一邊兒去,不看。」

呂鑫的聲音很小,但卻像一個重鎚,敲在我的心上。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一顆接一顆滾落下來。

「你爸爸平時對你有什麼希望?」

「爸爸希望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呂鑫想也沒想就回答我。看來,她是把爸爸的希望深深地記在心裡了。

「你覺得你爸爸是有用的人嗎?」我又問她。

「我爸爸有用!他把大街打掃得乾乾淨淨,人們就能高高興興地上班了!」呂鑫突然提高了聲音,好像在捍衛自己的爸爸。當清潔工的爸爸,在女兒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今年過年,你有什麼心愿嗎?」

呂鑫想了想,十分肯定地說:「我希望爸爸能吃上魚米飯。」

「什麼叫魚米飯?」我從來沒聽說過這種飯的名字。

「就是在米飯里泡上魚湯,還有一條小魚。爸爸很愛吃。」呂鑫的眼裡閃著光,好像魚米飯就擺在她的面前。

我為呂書泉有這樣的好女兒感到驕傲。父女倆生活雖然貧窮,但內心世界相當富有,因為他們擁有無限深情的愛與體貼。這的的確確值得人們羨慕。

呂鑫為什麼不自私?呂鑫為什麼心裡時刻惦記著爸爸,想到別人?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做父母的深思嗎?

與其批評孩子們自私自利,心裡總想著自己,倒不如引導孩子們奉獻愛心,在奉獻中找到快樂。

在我的提議下,1月18日,官園小學舉行了「過年的心愿--手拉手特別行動」主題隊會。

會上,呂鑫流著淚,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講述了自己怎樣用微薄的力量,千方百計地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的事情。

這份親情,深深打動了大家的心。在場的人們紛紛捐款……到隊會結束時,呂鑫收到的捐款竟達到4000多元。不少同學還給呂鑫捐了衣服、學慣用品。家境困難拿不出錢物的同學表示,要幫助呂鑫把因家庭拖累而落下的功課補上……一時間,主題隊會的氣氛十分熱烈。許多人臉上掛著淚花,大家不僅為呂鑫的故事所感動,更為身邊這些一下子變得比平時懂事許多的孩子的所作所為而感動。


推薦閱讀:

學會這幾招,保您家宅平安
髖部是「人體的鑽石」!學會六個角度開髖,髖開了,一字馬也成了!
據說 學會了畫圓柱 你就能畫出一千件以上物體
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七集)  1989/11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02-014-0017
學會十二宮,就大概知道該怎麼看「面相」

TAG:心學 | 關心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