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下)

古典詩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下)

七、虛寫。

詩歌中的虛寫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作者所寫若非眼前,一般即為虛寫,包括回憶、想像、夢境等。虛寫的對象可以是人、景(包括場景)、事等。

詩歌用虛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使其與現實形成對比,在虛實對比中表達思想感情。如《書憤》一詩對往昔的回憶就與詩人的現實處境形成對比,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中表達出憤懣不平。再如陸遊《鵲橋仙》「華燈縱博」一詞對當年軍中生活的回憶、歐陽修《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一詞對自己與朋友同時高中同榜是春風得意情形的描寫等,都是在虛實對比表達感情。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有些詩,表面上沒有虛與實的對比,實則暗含對比。如李煜《虞美人》中對故國破敗現狀的想像「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實則暗含與昔日繁華的對比;柳永《雨霖鈴》中對分別之後自己凄涼孤獨情形的想像,暗含與兩人在一起時歡樂時光的對比;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描寫夢中的神仙境界,暗含與現實的對比。

二是詩歌要表達某種感情卻不直說,而藉助虛寫曲折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詩歌表現的是冬至之夜在外漂泊的詩人孤獨中對家人的思念。不過,詩歌並沒有直接寫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而是想像家人在深夜談論著遠行的自己,這就把自己對家人的思念曲折的表達了出來。

再如梅堯臣的的《送何遁山人歸蜀》:

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

 【注】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為「何遁山人」,「山人」一般指隱士或與世無爭的高人。根據題目中的「歸蜀」一詞可知,何遁山人是要回在蜀地的家。

作為送別詩,全詩絲毫沒有送人時的惆悵感傷,甚至沒有對朋友的留戀,有的是為朋友歸鄉而高興,有的是對其以後生活的良好祝願,有的是對朋友歸鄉的羨慕。詩歌時如何表達這種思想情感的?想像。這首詩的四聯八句均為想像之語,沒有一句實寫兩人分別時的情形。

根據詩人想像的角度,這首詩可分為兩層:前兩聯為一層,後兩聯為一層。

我們先看前兩聯。這兩聯是從何遁山人遠在蜀地的孩子(「童稚」)的角度進行想像。

首聯「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乃詩人想像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親歸來。首句「春風入樹綠」是寫景,描寫春風吹過,蜀地的枯樹驟然變綠的情形。此句寫景,作用有二:一,為全詩奠定明朗、欣悅的感情基調;二,引出下面一句「童稚望柴扉」。「童稚望柴扉」是說何遁山人的孩子站在自家的柴扉之外向父親歸來的方向望去。這個孩子之所以急切地盼望父親歸來,正是因為春風重歸蜀地的景象讓他想起在外未歸的父親。

頷聯「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緊承首聯,想像何遁山人倚門遠望的孩子忽然聽到遠處的山壑中傳來杜鵑的叫聲,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的父親翻過前山回來了。這裡,詩人不寫孩子望到父親歸來時的反應,只說孩子看到父親回來了,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極大地想像空間。孩子看到父親時的歡喜雀躍自不待說,除此之外,他還會做些什麼?是趕緊回家將喜訊告訴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家人?還是直接興沖沖地跑過去迎接自己的父親?還是先告訴家人,然後和家人一起去迎接父親?這詩人故意留下的空白,需讀者通過想像去填充。要指出的是,首聯和頷聯雖然只寫了何遁山人的孩子,但透過孩子,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家人對山人歸來的急切盼望和看到山人歸來的極度喜悅。

因為頷聯已寫到「蜀客歸」,於是,後兩聯自然轉而從何遁山人的角度展開的想像,想像其回家之後的情形。

頸聯「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想像何遁山人初到家鄉的情形。社燕者,春燕也。燕子春社時來,秋社時去,故有「社燕」之稱。何遁山人剛剛返鄉,燕子也剛剛南歸,兩者相見真如老友相逢,其場面當何等親切、喜悅!「征衣」,旅人之衣。山人到家,下得馬來,立即脫下征衣,洗掉征塵,其對漂泊生活當是何等厭惡,到家之後的心情當是何等輕鬆、愉快!此聯一「逢」一「洗」,寫進了山人回鄉後的喜悅。

尾聯「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想像何遁山人的隱居生活:終日在水邊釣魚,完全擺脫了世俗的瑣事雜務,恬淡閑適。此聯想像何遁山人的隱居生活,一方面表達了對朋友的良好祝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嚮往。

虛寫是詩歌表達思想感情的常用手法,可以把感情表達的更為婉轉,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注意。

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①此詩作於安史亂中,時杜甫被叛軍所俘,困於長安。②鄜州:今陝西富縣。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杜甫把妻兒安置於此。  

這首詩表現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妻子的思念。詩人通過想像家中的妻子在晚上對月思念自己,希望與自己團聚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深切思念,含蓄委婉。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築的土山苑囿、亭台宮殿。

(1)上闋對當年的回憶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上闋回憶當年舊皇宮裡花柳掩映樓閣、宮女環繞萬歲山,宮殿里歌舞昇平的繁盛景象,與現在京畿郊外滿是敵人的鐵騎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表達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人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層奢侈誤國的痛心。

(2)下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對外敵入侵後北方地區生靈塗炭的悲慨,②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渴望與信心,③表達功成身退的暢快喜悅。

八、象徵。

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詩文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詩文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象徵和比喻有相似之處。正如比喻要求喻體和被喻事物之間要有某種相似的特點一樣,象徵也要求象徵之物與被象徵之物之間有某種相似的特點,從而可以讓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聯想。但兩者又是不同的兩種手法。其不同在於,象徵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即作品中所描寫的對象(象徵物)並非作者真正想要表現的內容(被象徵物),而只是其用以表現所要表現內容的一種媒介,而且作者真正所要表現的內容往往不會直接在作品中寫到;而比喻是把作品中所描寫的對象比作與之相似的另一物,只是為了使語言更為形象生動,其本體與喻體往往都會在作品中出現。

詠物詩中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使用的都是象徵手法。作者表面是在描寫物,實則是或借物來寫人,或借具體的物表現人才具有的抽象的精神品格。前面出現的楊萬里的《野菊》、虞世南的《蟬》、徐渭的《題葡萄圖》、儲光羲的《詠山泉》、劉一止的《小齋即事》、修睦的《落葉》、陸遊與毛澤東的《卜運算元·詠梅》均是如此。

在古典詩詞中一些物象常常有較為固定的象徵義,我們在閱讀詩歌時要注意。如,月亮象徵思念,梅花象徵堅貞,鷗鷺象徵自由,船象徵飄泊羈旅,扁舟象徵歸隱,楊柳象徵留戀、思念,芭蕉、猿、子規(又叫杜鵑)、鷓鴣等象徵愁苦,蟬象徵高潔,等等。不過,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讀詩的時候遇到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意象切莫機械地想當然地理解,還是要結合整首詩來把握其含義。因為這些意象雖然有其較為固定的象徵義,但並不絕對,在一首詩里其作用還是要從屬於整首詩的思想感情。

除用物來象徵外,詩歌中也有以景來象徵者。請再看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是一首懷古抒情之作。詩歌的前兩聯表達世事滄桑、昔盛今衰的感慨。頸聯描寫登台所見,境界開闊,此聯意在以自然的不變反襯人事的變化。尾聯是詩人在抒懷。「長安不見使人愁」長安是詩人能夠一展抱負的地方,但現在極目遠眺卻看不到,表達壯志難酬的愁思。不過,長安為何看不見呢?詩人說是「浮雲蔽日」。詩人身處金陵,望不到長安是情理之中,為何卻將其歸罪於「浮雲蔽日」這樣的自然現象呢?原來,作者明言「浮雲蔽日」,實則以其暗示當時的政治現實:皇帝被一些小人所包圍蒙蔽。這就揭示了自己迫不得已離開長安,壯志難酬的原因了。此處的「浮雲蔽日」便是用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

象徵手法的使用往往是因為作者或不能明說,或不願明說。閱讀這類詩歌,要注意描寫對象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客從

杜 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說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說,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篋笥: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

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麼寓意?

「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

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近試上張水部張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注】①張水部,張籍,詩人水部員外郎。這首詩是詩人朱慶餘在參加進士科考試前呈送給張籍,希求其向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介紹自己而寫的。②舅姑,公婆。③入時,合乎時宜。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怎樣的女子?結合題目看,詩人描寫這個女子的目的是什麼?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謹慎、羞澀的新婚女子。她剛剛成婚,為拜見公婆經過一夜精心打扮仍害怕得不到其接受而心中忐忑,早上起來輕聲徵求夫婿對她妝容的意見。整首詩使用象徵的手法,描寫這個女子意在表達自己在科舉考試之前內心的忐忑,徵求張籍對自己作品的意見,看它是否投合主考的心意。

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的後兩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這首詩的後兩聯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張丞相的引薦,讓自己能有一番作為的迫切心理。這兩聯運用象徵的手法,通過寫自己雖恥於仙居,卻因為沒有船和槳而無法渡過洞庭湖,只能白白羨慕別人釣魚,來表達自己無人引薦的苦悶和對得到引薦的渴望。

推薦閱讀:

神王舊話(三),古典時期:慈,悲,喜,舍。(下)
何為一個人的款式風格?你屬於古典型還是前衛型?
文學創作要重視古典傳統(文藝點評)
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一人物形象
欣賞|八部古典名著開篇與結尾詩詞賞析(二)

TAG:詩歌 | 感情 | 思想 | 方法 | 表達 |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