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曾贊他的作品:白描手法繪魯迅精神,是真正的中國畫
▲《吶喊-孔乙己》之孔乙己
阿Q、祥林嫂、狂人……魯迅筆下一個個經典人物形象躍然宣紙上,變成畫作直觀呈現在觀眾面前。1月11日,《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專題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幕,展出了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永良用十年時間潛心創作的近百幅魯迅小說人物畫。這些作品大多只有一平方尺大小,但生動的神情刻畫和簡潔的情景烘托,畫「活」了魯迅筆下的人物以及人物所處時代的社會氣息。
吳永良出生在寧波,孩童時代在上海度過。他的潑墨大寫意在當今人物畫壇上獨具一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他率先創立的「意筆線描」人物畫基礎教學,被列為中國美術學院正式課程。吳永良自幼喜愛閱讀魯迅的小說,初中時期便在學校發起成立了「魯迅文學興趣小組」。而在日後的藝術創作中,魯迅題材也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吳永良教授
本次展覽展出了一幅《白描魯迅肖像》。這是吳永良在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就讀時的畢業作品。畫作中,魯迅佇立在兩棵棗樹下,棗樹的葉子似乎被風吹得簌簌作響,畫面很是生動。時任美院院長的潘天壽誇讚該作品「以白描手法表現魯迅形象,最切合魯迅精神,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是真正的中國畫」。這件作品也得到了魯迅家人的高度認可,並被魯迅夫人許廣平收藏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其後,吳永良創作了很多魯迅題材作品。
「魯迅小說人物」系列始作於2006年,經過十年艱辛構思創作後完稿。記者在展廳看到,這些作品幾乎涵蓋了魯迅三本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中出現的絕大多數代表性人物,總計逾150個,他們有些單獨成像,有些以群像的方式呈現。畫家對人物的描繪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形似上,而是在對魯迅作品深入解讀的基礎上,去努力接近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挖掘他們的精神特質。比如,在創作《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畫像時,畫家抓住了人物嗜酒如命的特質。畫面上,孔乙己左手拿著酒瓶,正往酒杯里倒酒,眼神中充滿期待,那表情似乎在說:「多希望酒永遠也倒不完。」而創作《狂人日記》中的狂人這一形象時,畫家則著墨於人物的眼神和凌亂的頭髮,並通過月夜氛圍的營造映射當時黑暗的舊社會。而《傷逝》中的子君讓人們看到了在封建舊社會中覺醒的新女性形象;《明天》中紅鼻子老拱與藍皮阿五的無謂廝打令人哭笑不得;《故鄉》里水生的羞澀與老年閏土的木訥簡直使人落淚;而《阿Q正傳》的阿Q挨人揍了卻喃喃自語:「我總算被兒子打了」,此種自娛的精神勝利法也深深刺中著觀者的神經……
▲《吶喊-故土》之閏土與水生
祥林嫂是本次展覽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魯迅小說人物形象。因為這個悲劇式人物最打動畫家。「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吞噬,很令人同情。」吳永良說。本次展出的5幅祥林嫂畫像分別描繪了她痛失丈夫、兒子被狼吃掉、重回魯四老爺家幫傭、被趕出去當乞丐的悲劇人生,生動的刻畫令人無不為之動容。
▲《彷徨-祝福》之祥林嫂的悲慘結局
>>> 相關鏈接
魯迅筆下經典人物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落魄知識分子形象的集中體現。他深受科舉制度毒害,卻又恥於和「短衣幫為伍」,成為「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當大家嘲笑他偷書的時候,孔乙己只能無力的回擊一句「竊書不算偷」。孔乙己雖然窮酸、迂腐,但是也有人性的閃光點。孩子們圍住他,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當孩子們再次把「眼睛望向碟子」,他不是謾罵,不是恐嚇,竟也「著了慌似的」哼起了《論語》里的調子直哀求,一個擁有善良與透明心性的老頭躍然紙上。
▲《吶喊-孔乙己》之孔乙己
《阿Q正傳》中的阿Q
這是一個「睡著了」的人,他不肯正視現實,只求在精神上取得自我安慰,且感覺不到痛苦。例如,他被人揪住辮子往牆上撞頭的時候,心裡想:「我總算是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當別人硬要他承認「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時,他馬上將自己貶低為「蟲豸」,希望別人放了他。但雖然是蟲豸,閑人也並不放,仍舊在就近什麼地方給他碰了五六個響頭,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以為阿Q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鐘,阿Q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你算是什麼東西」呢!?
▲《吶喊-阿Q正傳》之阿Q
《祝福》中的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早寡的祥林嫂聽說婆婆要把她賣掉,連夜跑到魯鎮,來到魯四老爺家幫傭,因不惜力氣得到太太歡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搶走與賀老六成了親。賀老六忠厚善良,為湊錢還債累病而死,兒子也被狼吃掉,於是祥林嫂又回到魯四老爺家。她怕死後閻王分屍,把一年工錢拿去捐了土地廟門檻。當她在祝福晚上興沖沖端出供品時,魯家的不平待遇又給予她重創,於是從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趕出去當了乞丐。
▲《彷徨-祝福》之祥林嫂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
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人,他的神情始終是驚慌不安的:趙家的狗看了他兩眼,他害怕;狼子村有人吃了個大惡人的心肝,他會擔心別人也會吃掉他自己……小說中,狂人異乎常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導致了他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排擠、敵視,被認為「有病」。狂人的荒唐的瘋言瘋語中透露著清醒的戰鬥力量。比如,他說:「從來如此,那便對么。」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看得出他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們的牙齒白厲厲的排著,這就是吃人的傢伙。
▲《吶喊-狂人日記》之狂人
《傷逝》中的子君
魯迅的小說極少涉及愛情,《傷逝》是非常難得的一篇。它講述了在封建舊社會中覺醒的女性由勇敢追求走向黯然逝去的故事。最初的子君,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個新時期、新女性的形象,她同涓生「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甚至在整個家庭反對她的愛情時堅決的發出自己的反抗——「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憑著自己的驕傲與倔強,子君離開了家,和涓生自由戀愛並建立起小家庭。可當她得到涓生的愛情之後,就以為達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於是,不再讀書,不再思想,連過去戀愛時「偶有議論的衝突和意思的誤會」也沒有了,而安於小家庭主婦的角色,終日在散亂著碗碟,瀰漫著煤煙的房屋中操勞,做飯做菜、餵雞喂狗,把小家庭生活作為其人生的全部意義,甚至為油雞而和房東太太明爭暗鬥終日。除了做家務,她與涓生連談天的功夫也沒有,更何況是讀書和散步。自然,子君也沒了先前的嫻靜與體貼,使得涓生失望的離她遠去,而子君也在痛苦中離開了「無愛的人間」。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國畫山水畫全解 你家東牆裝飾畫首選
※文人畫:中國文人的「無問西東」
※歷代國畫名作欣賞
※國畫教程---3種菊花花頭的畫法
※最適合書房的中國畫:當代名家仿古山水畫裝點高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