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視我如生命,這可真要命
我們採訪了7個成年人,他們被父母深深愛著,但卻是一種體感不那麼舒服的愛。愛是自由,不是「無限擁有」。
作者:范神經、王怡爽,來源:GQ實驗室(ID:GQZHIZU),經授權發布
過年回家的你,相信一定能體會,有一種冷叫「爸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飽叫「爸媽覺得你沒吃飽」,要是開車回家,你還能體會到有一種愛叫「爸媽覺得後備箱還可以塞」。
這是一種複雜而微妙的情緒:一邊是感恩,一邊是對父母過分炙熱的愛感到厭倦,以及因厭倦而引發的愧疚。
上學時恐怕還不覺得,離開家後,看到父母的愛依變得熱烈,這種複雜的情感也越強烈。
獨生子女的父母和更早一代人有顯著不同:如果沒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一定是我愛得不夠。
而更早一代父母恐怕想的是:如果無法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那很正常,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我們採訪了7個成年人,他們承認自己被父母深深愛著,他們卻說:「這是一種體感不那麼舒服的愛。」
他們認為,愛是自由,不是「無限擁有」。
一、上帝視角式母愛「我說我工作忙,
媽媽說那你開著視頻,我看著你。」
@文圈,女,32歲,單身北漂
爸媽退休後,每天晚上分別給我打電話便成了日常。媽媽還經常要求視頻,我說手機流量不夠了,她就給我充流量,視頻每次最少十分鐘。
他們事無巨細地跟我彙報這一天的生活:吃午飯,誰休假了,下班了,該買什麼菜,什麼在打折,路上塞車了嗎等等,然後問我我都幹什麼,吃什麼了。
有時候我說自己要加班,他們說:「我陪你,你開著視頻,我們倆看著你工作。我現在不敢說自己工作要忙了。」
遇到困難我也不敢跟他們提。有一回我隨口說「好像上火了,長了幾顆痘痘」,我媽查遍了各種偏方,在視頻的時候讀給我聽。
還寄了好幾罐秋梨膏。最近她說自己已經去上了一門「產婦護理」的課程,為我以後生小孩做準備。
剛上大學那會我談了個戀愛,還天真地立刻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了媽媽。沒想到,她第二天就拉上我爸,從廣州飛到長沙(我的大學在長沙)。
我上著課就收到她的簡訊,說要見我男友。
我跟他談戀愛才一天啊,男友只能硬著頭皮去見了。後來她一直理直氣壯,「哪個媽媽不關心自己女兒的男朋友?」
我媽生活內容單調,收拾屋子,做飯,連跳廣場舞的愛好都沒有,也不願出門旅遊。
有一陣她迷上了淘寶,睡得比我還晚,陸陸續續給我買了很多拖鞋、睡衣、毛巾、干發帽......通通寄給我。
我很感動,但她的審美實在是一言難盡。
視頻的時候,她會問我:「昨天買的襪子好看嗎?喜歡嗎?」
後來直接問:「怎麼不穿我給你買的襪子,不喜歡么?」
有一次我不小心說「太土了不想穿」,媽媽沒說話,表情很難過。我心裡過意不去,第二天把她買的東西能用的都用上了。
這種感覺像是,我離家2000多公里,但我媽彷彿每時每刻都在我身邊,無論是物理上的距離還是精神上的距離。
微信么,是她的「上帝之眼」。
二、熱戀情人式母愛
「我媽捧起我的腳聞,還說屎尿都不嫌臭,
怎麼會嫌兒子的腳臭呢?」
@盧卡斯 ,男,34歲,被母親的愛震驚得回不過勁兒來
最近這幾年春節,我爸媽總會來北京小住一個月。怎麼說,我媽變了,她莫名其妙變得更愛我了。
吃飯的時候,她不動筷子,干坐在一旁看著我吃,怎麼勸都不聽,一邊給我夾菜一邊笑得合不攏嘴:「最愛看崽崽吃飯了,崽崽喜歡吃媽媽做的菜,比我吃什麼都開心。」
她廚藝很好,吃過的人都盛讚「秒殺北京最好的湘菜館」,但天天吃也難免有膩的時候。
這時一定要小心,一旦我表現出有點胃口不好的樣子,她彷彿如臨大敵,臉上是一副懊悔的表情,然後哀怨地念叨自己「年紀大了都不會做菜了」之類的話。
有時候打完球回家,我累得癱倒在沙發里,腳就隨便抬在茶几上。我媽有一回看到了,把我的腿放到她腿上,打算給我揉腿捏腳。
我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滿腳汗臭,但她突然一副大義凜然的表情:「你是我的崽寶,你的屎尿我都不嫌臟,有點腳臭算什麼?再說你的腳也不臭啊。」
說著就把我的腳拉近她的臉頰,一臉幸福:「幫崽崽捏腳最開心了。你說說,剛生出你的時候才那麼一小點兒,現在怎麼就長成這麼大一小夥子了呢?」
有段時間,我工作感情都有點不順,整個人有點頹,我媽可能是察覺到了什麼,沒跟我打招呼就直接衝來了北京。
我有點不爽這種「不請自來」,不知道怎麼開口,但經常擺著一張臭臉。
畢竟心情不好我本來可以自己調節,她一副卑微討好、天要塌下來的模樣,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好幾次吃飯的時候,她明顯想跟我聊聊,但我總不接話,她再想追問,我就發脾氣,把筷子一摔,關門回房間去了。
一周後的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我發現我媽已經回老家了。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三菜一湯封好保鮮膜擺在桌上,還留下了一個信封,裡面塞了5000塊錢。
還有三張寫得滿滿當當的信紙,好幾處都被眼淚暈開。
內容大致是,媽媽就你這麼一個兒子,這條命都是你的,為了媽媽什麼都願意去做。就像她平時經常會說的話,「兒子是我的天,兒子是我的命,兒子是我的一切。」
我一直留著那封信,一直還記得看到那封信時心裡的擰巴和難受。
三、高位截癱式母愛「她會把橘子里的白色纖維都給我剝了。」
@慢慢作戰,女,26歲,是個正常人,不是殘疾人
每天洗澡前,媽媽會把熱水器給我調好,家裡的所有插頭不許我碰;
為了讓我每天吃水果又怕我懶得洗,每天晚上提前洗好水果,晾乾,放進單獨的保鮮袋然後裝到我的包里;
橘子還會把白色的纖維撕掉;
每天早起一個小時做早飯,兩周早飯菜單都不重樣;
我提議買麵包,被她立刻否決了;
除非我們三個人一起去旅遊,他們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人要在家陪著我;
我媽就是這麼照顧我的。
有一次體檢,結果顯示我的膽固醇在正常值里偏低,注意,是正常值區間里。
我爸媽回家後教育了我一個小時,大意是:你這個年紀正是一切指標最完美的時候,怎麼會有指標偏高偏低呢?
最近懷孕了,媽媽簡直是把我當成了半殘。
有段時間妊娠反應嚴重,她在床上給我放了一個小桌子,擺好飯菜。後來情況變好了,我不想每天躺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媽不同意,她堅持每天要把飯菜端到我的小桌子上,要幫我穿襪子,我伸手去搶,她也不給我。
有一次趁她出門買水果,我下樓去溜達,沒拿手機。
正在閑逛,突然看到了我媽,她一路小跑,跑幾步還要停下來彎腰扶著膝蓋休息,我趕緊叫她,她看到我立刻朝我喊:「你跑哪兒去了出了點磕磕碰碰怎麼辦別讓我擔心。」
說著說著還哭了,她說要是我有個三長兩短,她也不活了。
想起前段時間看到江歌的母親在鏡頭前哭,她每天和江歌都會電話溝通,電話不通就心情緊張,一個勁兒地打......我媽應該也是這樣,視我如生命吧。
她這麼愛我,我內心很愧疚,感覺自己像個巨嬰,也不知道如何回報。
我現在主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般都是背著她做,比如擦桌子洗碗,等她看到的時候已經幹完了。
她慢慢也接受我有「作為一個正常人的幹活能力」。
我想,時間長了,父母也會開始依賴我吧。
四、霸王硬上弓的父愛
「我爸拿望遠鏡看我上課」
@冰川船,24歲,在親情的壓力下,留在重慶
我爸控制了我一輩子。
放學不能自己坐車回家,不給家裡門鑰匙。即使冬天在雪地里站一個多小時,也得等他來接,不能給門鑰匙是因為怕危險。
初三的夏天,班主任病了,我跟著其他人去看老師,剛聊了不到半小時他就打電話來催我回家。
我覺得不太好,就拖著時間,沒想到他直接打電話給班主任,叫班主任「放人」。
初中時家在學校對面,晚上我們去多功能廳集訓,正好教室窗戶對著我們家,他拿望遠鏡看我上課,教室閉燈十分鐘內得到家。
在這種環境下,我學習一直很好,大學順利考到北京的一所985,畢業後我拿到一個上海外企心儀的 offer,想著重新開始。
但父母聽後,堅決反對,希望我回重慶,最好是去他們倆的鐵路部門。
這次我不打算妥協,我們不斷爭吵,甚至連續兩個禮拜一句話都不說。
不久,有一回媽媽在電話里說爸爸的身體被我氣病了,我想了很久,最終還是回了重慶,但不去他們安排的工作。
我去了一家能源公司,通勤單程就要一個半小時,每天折騰很辛苦,我想自己租房,我爸依然反對,並提議我換個工作,說來說去還是推薦鐵路部門。
這些經歷帶給我一個影響,我不想戀愛,對婚姻生活也沒有任何期待,現在無論他們怎麼催我也不聽。
至於小孩子,簡直是全世界最可怕的東西。
我覺得像我這樣沒有愛人能力的人,孤獨終老也沒什麼不好。
五、一碗水端不平式父愛
「我爸會跟姐姐強調""我沒有重男輕女噢』,
這不是心裡有鬼嗎?」
@小路,男,27歲,以前覺得重男輕女不公平,實則是一種沉默
上個月,我媽偷偷告訴我,他們倆把拆遷分來的房子都寫上我的名字了。
我問:「那我姐姐呢?」
我媽說:「沒事,她可以上你那兒住。」
後來我才知道,家裡房子拆遷後分了三套,父母找了律師寫公證,把房子產權都給了我,姐姐只有居住權。
姐姐大我三歲,在北京做老師。
其實爸媽喜歡我這個兒子的事兒,小時候就能隱隱感覺到。
有一年過生日,好像是十歲,終於兩位數了,爸媽說要好好慶祝,給我買了兩層巧克力蛋糕,還一家四口去遊樂園玩了一天。
但我記得,姐姐好像從沒有這個待遇。那時候年紀小,只覺得爸媽有點不公平,但也沒多想。
過年父母給紅包,我和我姐兩個人一人一封,都是100元,我爸還會特地跟姐姐說,「你看,你跟你弟弟一樣,我們可沒有重男輕女。」
每年過年回奶奶家,奶奶肯定會特別熱情地抱我,吃年夜飯肯定要我第一個動筷子,我姐姐就在旁邊看著。
還記得有一天過年,我剛畢業工作,那年我姐姐考上人大的研究生。
年夜飯照例一大家子,大家讓奶奶發言,她一個勁兒地誇我「路路這一年可厲害了......終於工作啦.....有出息了」等等,最後說「云云(我姐姐)考上了研究生,也不錯。」
姐姐去年懷孕了,有一天摸著肚子問我:「你希望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我當然想要個小外甥女啊,從小我就想有個妹妹呢。不過話到嘴邊,突然覺得還是男孩兒好。
至少能活得容易一點,長輩的愛能多一點。
六、經紀人式母愛
「我媽正式為我取了一個得體的微信名:秋水無痕」
@子秋,24歲,我媽連我的微信名都要管
有一天我媽突然問我:「你們領導叫啥?電話是多少?我想請他吃飯。」
我媽和我上司坐一桌吃飯的畫面我做夢都不敢想。
我立馬抗議,各種理由都用上了,比如「別的同事怎麼看我,上司怎麼看我」、「我已經不是個小孩子了」。
但我媽堅持認為職場上必須有人照顧我,我才能得到提攜。我說我不需要,最後差點翻臉,我媽才終於消停。
之前考研的時候,我初試成績還不錯,排第10,系裡招50個人,理論上來說我肯定能進複試。
我媽堅持要給我找關係送禮、吃飯,她覺得這是為我的未來負責。
她對我的微信名也有意見,之前我一直叫「你的屁股漏風」,起這個名字純粹就是好玩兒,朋友們也沒意見,大家都叫我「風風」。
有一天,我媽在微信上說:「你能不能把你的名字改了?我和你爸都覺得影響不好。」
我問她:「影響啥了?」
她說:「影響你工作啊,而且一個不了解你的人第一眼看到你網名,肯定覺得不舒服,你小姨也說你網名怪怪的。」
我說:「那改啥?改成""秋水無痕""么?(我小名叫秋秋)」
她說挺好,就這個吧。
最後我就改了半天,第二天一早還是改了回來。
結果我媽給我發微信:「秋秋,你對媽媽有什麼意見都跟媽媽說,媽媽一定會改,但你不能這麼氣媽媽,你這樣把朋友們都得罪完了,媽媽也很難受.......」
我服,最後把微信名改成單字「秋」,一直用到今天。
我知道媽媽是為我好,擔心我被朋友示以異樣的眼光,擔心我工作不順利,她以她的方式在幫助我,提醒我。
但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太久了,無法容忍她不能理解的事物。
她太愛我了,但我們對愛的理解也不一樣。
不可否認,很多人對「親情」的期待已經升級了。
我們期待父母的愛,並非是父母對愛的理解的投射,比如「遠程監控」、「替子女決定」、「操勞一切」。
而是針對我們自己: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樣的人,父母的愛即是尊重,即是「目送」。
前段時間有一個很火的遊戲叫《旅行青蛙》,很多人玩兒之後都說,第一次體會到養孩子的感覺。
你什麼都不需要做,什麼也不能做,只能每天為青蛙準備好食物,然後等待著他可能會寄來的明信片。
儘管做到有些難,但最偉大的父母之愛無疑是放手。
成年後最感激父母的一點,如果有,恐怕是他們能給予我們自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