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國藩是怎樣用人的

分享到: 曾國藩是怎樣用人的

2013-11-06 07:53:28

歸檔在文化|瀏覽 2159 次|評論 0 條

 深夜讀史,掩卷長思,頗感慨古之成事,都與延攬人才人和量才器使有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歷代帝王中凡是有建樹者,無不都是重人才、用人才的明君。就拿清代的中興名臣曾國藩論之,其從一書生起家,最後位極人臣,成為權傾朝野的封疆大吏,亦與他禮賢下士、愛護人才有莫大的關聯。  在晚年寫下的名著《挺經》里,曾國藩專設「英才」一章,細述他一生關於人才的認識,可視為他人才觀的總綱。他說:「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這實在是一個平常的道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人才要用在適宜處。曾國藩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他身體力行了這一簡單的用人原理。首先是他評價人才不拘一格。「凡有一技之長者,……斷不可輕視」。每到一地,他都是極力尋訪延攬「一技之長者」。他手下的優秀人才,或聘自諸生,或拔自隴畝,或招自營武,真可謂「英雄不問出身」,有才即能為我所用。曾公的用人,卻並非見之就用,而是多能用其所長。有膽氣者令其領兵打仗,謹慎者用其籌辦糧餉,有文字功底者讓其辦文案,學問深厚者校勘書籍。梳理一下曾國藩麾下的人才,即可看出他的「量才器使」的眼光。在曾氏幕府工作過的謀略人才有郭嵩燾、李鴻章、薛福成等,軍事人才水上有彭玉麟、陸上有李元度等,吏治人才有李宗羨、趙烈文等,文教人才有俞樾、吳汝綸,製造人才有李善蘭、容閎等,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者,堪稱一時之人傑。  人才不是天生的。曾國藩深知這一點,故而他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鍊而出耳」。最有名的例子是曾氏對李鴻章的培養。《清史稿》為李鴻章立傳,中有「從曾國藩游,講求經世之學」,「從國藩於江西」的敘述。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教誨極盡心思。為了打磨李鴻章這個少年得志的富家子弟的銳氣和稜角,在李鴻章去江西九江投奔他的時候,曾氏對他很是冷淡,甚至「拒收」,給心高氣傲的李鴻章一個「下馬威」。曾氏在軍中極講規矩,每天定時吃飯,李鴻章散漫慣了,經常不能按時趕到,特別是早飯很難按時去吃,曾國藩大動肝火,當著所有幕僚的面大聲訓斥,嚇得李鴻章心裡打鼓,從此小心謹慎。對於李鴻章的文書處理能力和其他優點,曾氏注意褒獎和鼓勵,認為李天資過人,必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正是這種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使李鴻章很快成才,終成一代名臣。曾氏死時,李鴻章作聯挽之:「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代難逢天下才。」上聯抒盡對老師栽培的感念之情,亦從一個側面道出了曾氏善於培養人才的事實。  如果只是一般使用和培養人才,那最多也只能算是個伯樂而已。曾國藩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從一種更為宏闊的視野來觀照人才,別有一種懷抱和寄託。「無兵不足深慮,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鬱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貪饕出縮者,果驤首而上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此其可為浩嘆者也。默觀天下大局,萬難挽回,侍與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養幾個好官,以為種子。」這種充滿憂患意識的人才觀,使他在吸引、培養、使用人才上,格外用心用力,格外具有長遠眼光。在這一點上,他超越了許多同時代官員。在他治下,眾多人才是「徒步數千里從公」,「幕府賓僚,尤極一時之盛」。——這也正是曾氏成就大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您可能也喜歡:

曾國藩林彪隋煬帝都是蟒蛇精轉世?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李子遲:曾國藩王夫之有啥深厚淵源和神妙關係?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曾國藩用人原則:牛驥不同槽

0上一篇<<龔潯澤:新加坡的生存之道[推薦]
推薦閱讀:

曾國藩是貪官還是清官
幫你讀《曾國藩:野焚》|政商必讀|曾國藩宦海歷程(中)
揭秘 | 左宗棠VS曾國藩:宦海恩仇,交惡內幕!好文,小編強推!
《曾國藩傳》
【處世哲理】曾國藩: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TAG:曾國藩 | 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