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溯源·詩經之尊·春秋記史

國學泰斗章太炎與《國學十八篇》(圖源網路)

易經溯源·詩經之尊·春秋記史

——讀《國學十八篇》筆記之三

(微博碎錄206)

「六經」大概

??8月16日12:01

經學,專指儒家經典。孔子指定《詩》《書》《禮》《樂》,西漢增《易》《春秋》為」六經」。歷史滄桑,儒學變遷,至宋已為「十三經」。太炎先生對經學過程有詳盡記述,蔚為壯觀也。經學研究,主要就是註疏經書,而註疏又充滿爭議。儒家往往透過對經典的詮釋,與國君政治互動,來影響執政者的施政思考。(讀第七篇《經學·六經大概》)

《易經》溯源

8月17日12:23

太炎先生講《易經》之源流:「初造文字,取法獸蹄鳥跡,畫卦亦然。」所謂「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者也。如此理解,易懂《易經》。《易經》早期為一部筮書,經過歷代演化,成為了安邦治國、修身養性的哲學典籍,亦為漢族文化之根。多虧了當年秦皇焚書之時,以《易》為卜筮之書而未之焚也。幸甚。(讀第七篇《經學·易經》)

先求通文理

8月18日12:27

《尚書》相傳為孔子編定,主要記錄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現存版本中真偽參半,加之文字詰屈艱深,晦澀難懂。歷來注釋和研究《尚書》的著作很多,高談闊論亦甚多。太炎先生認為,今日治《書》,當先求通文理,如文理不通,而高談微言大義,失之遠矣。又說道,不但治經如此,讀古書無不如此也。(讀第七篇《經學·尚書》)

《詩經》之尊

8月21日23:15

詩詞在中國文化中地位之高,從《詩經》之尊即可一觀。從太炎先生講述《詩經》的演化過程,可見春秋時代的一部詩歌集,是如何成為統治者行使統治之必備工具的。《詩經》中原有的民俗價值,包括戀愛、婚姻等生動活潑的民風,都成為了道德先生板起臉來馴服民眾的教材。許多註疏之說,亦為「逞臆之談耳」。(讀第七篇《經學·詩經》)

「三禮」為本

8月22日22:14

太炎先生講《經學·三禮》:三「禮」之名,自鄭氏始。鄭康成(鄭玄)是東漢末年經學大師,三禮者,《周禮》、《儀禮》、《禮記》是也。昔人謂《周禮》、《儀禮》均系周公所作,《禮記》則系漢戴德(大戴)、戴聖(小戴)叔侄所刪記也。「三禮」是古代中國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和權威記載解釋,影響深遠。(讀第七篇《經學·三禮》)

《春秋》記史

8月23日22:16

《春秋》是儒家經書,記載春秋時期魯國二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一部編年體史書。太炎先生講:魯之《春秋》,一國之史也。欲以一國之「春秋」,包舉列國之「春秋」,其事不易。太炎先生由此推測,可見七國時均有史,可惜已亡佚。《春秋》蘊涵著孔子等儒家的深刻政治思想,乃讓「亂臣賊子懼」也。(讀第七篇《經學·春秋》)

相關博文鏈接微博碎錄(205)


推薦閱讀:

論《詩經》「賦 比 興」
《詩經》第二百三十七篇《瓠葉》
薦讀丨《詩經》還能這麼玩,古人太有才華!
詩經|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TAG:易經 | 詩經 | 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