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語》的公冶長篇◇桃源客
學習《論語》的公冶長篇
◇桃源客
此篇中,孔丘通過對一些人的評價詮釋了他的處世思想,主要講了仁德的問題。由於是言論記錄,因此內容很零碎,但涉及面寬泛。
1、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長,孔丘的弟子,據說通鳥語而獲罪,孔丘很器重他,認為他雖坐牢,其實無罪,把女兒嫁給了他。
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丘認為南容,在國家有道時,他去做官;無道時,他能免於刑罰。他就把侄女嫁給了南容。這裡的道是指國家治理遵循著善政或好政府的原則或法則。
3、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孔丘說子賤是個君子,如果魯國無君子,他能跟誰學到那麼好的品質啊?言外之意,他是君子。
4、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孔丘評價子貢時,說子貢是祭祀的用具--瑚璉。這肯定了子貢的才能,但不認為子貢是君子。君子不器。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有人說冉雍有仁德而不善辯,孔丘批駁道:何必能善言善辯?靠伶牙俐齒與人辯論,常會招致別人討厭。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他能否做到仁,何必去善辯呢?由此可見,孔丘注重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嘴服人。
6、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孔丘讓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說他對此事不能確定。言外之意,他對做官沒信心。孔丘聽到後很高興。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孔丘說如果他的禮治德政主張不能實施,他就撐著竹筏出海,那時也許只有子路一個人跟著他。子路聽到很高興,孔丘說子路除了勇敢就再沒有長處了。
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孔丘對子路、冉有、赤的才能做了肯定,他們或搞軍政,或搞內政,或搞外事都有一定的才幹,但是否能做到仁,孔丘沒有給予正面回答。
9、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子貢說顏回能聞一知十,他才能聞一知二,連孔子都感慨到自己和子貢不及顏回聰明。子貢的才幹在戰國時是公認的一流人才,孔子的名聲不及他。可見孔子、子貢的謙虛了。
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宰予白天睡覺,孔丘很反感,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責備他有什麼用?並說宰予讓他糾正了以前聽其言而信其行,現在他聽其言而觀其行。可見,孔子對於學生的管教很嚴格,他也在教學相長。
11、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孔丘認為他未見過剛強的人,有人說申棖剛強。孔丘反駁道:申棖多欲,他怎麼能剛強。無欲則剛,人皆有欲,焉能剛強。
12、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子貢說:我不想讓別人強壓我去做事,我也不強壓別人去做事。孔丘答道:這不是你能做到的事。
13、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貢說:孔子傳授的書樂禮的文章,聽後就能學會。但孔子講授的人性和天道,聽到了還是學不會。
14、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子路聽到知識後,如果還沒有在實際中運用,就怕聽到新知識。可見,子路真好學、篤行。
1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孔子對於文的解讀。
16、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行已也恭,事上也敬,養民也惠,使民也義。這就是孔丘認為的君子四德。
17、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這是孔丘對晏嬰的評價。節儉力行,也是晏嬰的主要特點。善與人交,且能久而敬之,就可見晏嬰才德之厚了。
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臧文仲藏了一隻大烏龜,藏龜的房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狀,斗柱上花水草花紋(這有點類似天子宗廟的樣子)。孔丘很生氣,說臧文仲這樣的人怎麼算有智慧呢?孔子認為臧文仲違反禮制,違反禮制的人無智慧可言。
19、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丘認為令尹子文三仕三罷,不喜不憂。能認真交接事務,是忠。陳文子棄齊出走,是清高。這都不是仁。
20、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每次做事要考慮多次,孔丘說二次就夠了。三思而行,已成為很好的經驗,也許孔子二思就夠了。多思,是為謹慎。那些有信仰的人,也許二思就真夠了,不用顧慮重重。
21、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丘對寧武子的評價可謂非常高。
22、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黨,古時500戶為一黨。鄉黨一詞從這而來。孔丘在陳國遊盪,聽說魯國國君招他回去做官,便說了此句。回去吧,回去吧。家鄉的學生志向大、行為粗野簡單,文章有華彩卻不知道去裁剪。孔丘遊歷列國時受苦頗多,為此他曾有如喪家之犬的自喻。
23、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孔丘認為:伯夷、叔齊不念舊惡,因此別人怨恨他們的也就少了。
24、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孔子說:誰說微生高率直?別人跟他討點醋,他沒有就從鄰家去討點給人。從此處就能看見孔丘這人很個性,算是一根筋的人,且斤斤計較。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這表明了孔丘待人接物的態度或做法,個性很鮮明。
26、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顏回子路孔丘各言其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可以從中明確地看出孔丘修為之高了。
27、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孔丘發出如此感慨,古代沒有,現在也不會有。至於說自我批評之說,其實不過是掩耳盜鈴。
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這算是孔丘對自我的真實評價,這不是什麼文化自信,而是基於事實的裁定。
在公冶長這篇中,能看到生活中真實的孔丘,這也許是孔丘之所以偉大的真正原因。因為他是他,而不是別人,一個無法替代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徵。
桃源客陝西藍田人。
推薦閱讀:
※論語註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卷十五·衛靈公第十五
※精選孔子《論語》57金句,句句至理名言,細細研讀必將受益終生!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從《論語》到《聖經》
※學習《論語》 【為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