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公眾不懂合理用藥

科學現場九成公眾不懂合理用藥 本報記者 張渺 《 中國青年報 》( 2013年12月04日 11 版)

2013年8月15日,濟南市婦幼保健院的輸液大廳內人滿為患,家長懷抱打著吊瓶的寶寶尋找座椅。

作為一名70多歲的老大夫,丁若瑩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家長毆打致住院,只因她拒絕為對方的孩子開弔瓶。一對父母根據「小兒安」這個藥物名稱想當然地給不睡覺的小嬰兒服用,希望起到安神的作用,但這種藥物其實是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一位老醫生每年都帶著孫子去打丙種球蛋白針以預防感冒,實際上這種血漿製劑主要用於治療免疫缺陷病,或者搶救嚴重創傷感染者。

「你會吃藥嗎?」提及這個話題,不少人,甚至有些醫護人員都不以為然,但來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調查顯示,「有90%的居民不了解如何安全合理用藥,甚至存在嚴重誤區」。這些誤區會帶來嚴重後果,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全球三分之一的死亡患者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藥。2012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20萬餘份。

「中國老百姓需要更新的不僅僅是用藥知識,還有用藥理念。」北京和睦家醫院藥房主任冀連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從2011年開始,這位執業藥師開始在新浪微博上普及合理用藥知識。

輸液是重症、住院病人才需要,國外甚至沒有輸液大廳

擁有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學位、中美雙重認證職業藥師資格、長達13年的職業經歷,冀連梅在面對家人時,也需要費勁地解釋「如何吃藥」這件事。

她回憶起一次女兒嘉嘉感冒發燒的經歷。當嘉嘉剛剛開始發燒,體溫達38攝氏度時,姥姥就著急地要給孩子吃藥了。冀連梅趁機科普了有關發燒的常識,比如發燒不會燒壞腦子,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時再考慮退燒藥等。

當孩子第三天開始咳嗽時,連爸爸都坐不住了。姥姥更是拿出了自己服用的甘草片,說是害怕孩子咳嗽成肺炎。這事實上也是許多家長的看法,有兒科專家就不止一次地呼籲,小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小版,不能給孩子用成人葯。據了解,美國已經不推薦給4歲以下兒童使用止咳感冒藥。但姥姥看不慣這種生病不吃藥的做法,拿出了「消炎藥」頭孢。這個提議還是遭到了拒絕。

最終,女兒這場普通感冒,大約一周後自愈。

「感冒不用藥,一周也會好?」聽到這個說法,一位27歲的北大碩士驚呆了。在他的印象里,從小到大自己因為感冒沒少吃藥,從感冒顆粒到頭孢等抗生素,有時候為了「好得快」還被掛吊瓶。

不僅僅是普通人,有醫生對用藥也不甚了解。一位哺乳期的媽媽就因為感冒,被掛了利巴韋林注射液的吊瓶。當她向冀連梅諮詢時,得到的答案讓她大吃一驚。

「我實在不忍心告訴她這個葯可能對吃奶的寶寶造成影響,不忍心告訴她不應該為治療可以自愈的普通感冒輸液!」冀連梅痛心地說。通過查專業資料,她發現這種抗病毒藥物會在體內長期積蓄,並容易對胎兒致畸,在美國只有口服和霧化吸入兩種劑型,根本沒有輸液給葯的劑型,連懷孕期的醫務人員都要求避免為病人操作利巴韋林的霧化吸入。

「即便是我們最熟悉的感冒,還有很多人濫用抗生素輸液。」冀連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解釋。在這位昔日美國沃爾瑪連鎖藥店藥師的印象里,美國「輸液是重症、住院病人才需要的,更不存在輸液大廳」。2012年,「惜抗生素如金」更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抗生素科普的主題。

和大多數醫院不同,北京和睦家醫院的取葯窗口沒有玻璃窗,也沒有隔板。作為藥劑師,冀連梅像門診大夫一樣和患者面對面交流,一對一地介紹藥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一天,她向一位父親對比了兩種在說明書上看不出區別的噴霧劑,「一種是緊急發作時緩解癥狀用的,一種是讓孩子長期使用改善體質的」。

「藥師的職能在國內醫療體系中長期被弱化,導致大多數人認為藥師的任務就是賣葯,只要把藥物名稱和數量弄對了就行。」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表示。當她2000年到美國著名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參觀多學科查房時,發現藥師赫然在列。藥師對藥物的肝腎毒性等副作用,藥物代謝,以及藥物間的交叉反應更加了解,更利於醫生選擇對病人針對性更強的藥物,調整最佳劑量。

絕大多數人手裡的處方葯,「都是從醫院裡開出來的」,或能夠在藥店輕易買到

相比之下,當上世紀90年代冀連梅報考大學時,一位親戚建議她選擇藥學專業,理由是藥劑師既可以有鐵飯碗,又不用直接接觸病人。時至今日,這也是大多數人對藥劑師的認識。冀連梅的一位同行坐計程車,對方根據聲音以為他是「做鑰匙的」。

實際上,根據規定,藥師不僅根據病人病歷、醫生診斷,為病人建議合適藥物劑型(如藥水、藥丸等)、劑量;還要教導病人服用藥物時的注意事項和服用方法;同時,藥師還負責核實醫生處方,與醫生起相互監察的作用。

如今,冀連梅在新浪微博擁有31萬多名粉絲,這其中不僅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張羽、明星馬伊琍,還有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等機構。

冀連梅把自己形容為「救火隊員」、「國際刑警」。有時候,她要回答一個哺乳期母親能否塗抹眼藥水的問題,也要告訴大家風靡淘寶的美國小蜜蜂紫草膏並不適用於兩歲以下兒童,甚至要回復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拔牙後能否吃頭孢等抗生素、緊急避孕藥有沒有副作用等問題。

別小看這些雞毛蒜皮的用藥諮詢。僅僅是解答哺乳期用藥問題,冀連梅就要查文獻,並計算藥物半衰期,告訴媽媽在服藥後多久哺乳。如果該藥物在哺乳期禁用,冀連梅會給出替代藥物的建議。

這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公眾無知。一位業內人士說,絕大多數人手裡的處方葯,「都是從醫院裡開出來的」,或能夠在藥店輕易買到。北京一家醫院泌尿科的劉大夫,發現自己的患者竟然在藥店買到了一種堪稱「抗生素中的原子彈」的藥物,這種二級抗生素,醫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而患者只是普通的尿路感染。

天津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主任宋立剛認為,這種情況是在「以葯養醫」的醫療體制下形成的,公立醫院的收入中,藥品收入佔了40%,有些醫生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傾向於給病人多開抗生素。

「政府主管部門的各位大、小官員們更應該敢於擔當,負起責任。」宋立剛說。他認為對那些「療效不確切、不良反應大」的藥品,應當儘快完善、修改說明書,「該淘汰淘汰,該撤市撤市」。

有病不僅可以找醫生,還可以找藥師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人藥物誤用問題,也有科普宣傳不到位的原因。冀連梅回憶起在美國時,鄰居三年級的小男孩對她侃侃而談抗生素的危害,都是在學校的科學課上學到的。在日本,幼兒園老師都會教授正確的打噴嚏動作——挽起手對著胳膊打,因為捂住口鼻病毒附著在手上更容易傳播。

打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藥品主頁,左上方佔據屏幕三分之二大小的流媒體圖片欄里,四個宣傳專題全都是指導民眾如何用藥。據說,這家管理機構每個月都會發布用藥安全的科普專題。

一張圖片上,一位患了感冒的姑娘燒得臉頰暈紅,捂著鼻子,下面的標題是:檢查你的感冒藥和退燒藥是否都含有乙醯氨基酚。大多數感冒藥中都已經含有乙醯氨基酚,很多人同時服用感冒藥和退燒藥後,無意間會導致藥物過量。

而在我國的葯監局主頁里,會議信息鋪天蓋地,夾雜的零星幾個藥品安全信息通告,也都是針對醫務工作人員的專業性報告,普通人很難從滿篇複雜的醫學專有名詞中,識別出能夠看懂的信息。

這就導致公眾很容易偏聽偏信。對於「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的抗生素,有些人像屯衛生紙一樣買很多放在家中,另一些人明明需要服用卻拒絕。冀連梅指出,當真正需要抗生素時,一定要足劑量、足療程地規範使用。在藥房發放抗生素時,冀連梅除了口頭強調外,還會隨葯發放一份文字指南,其中特彆強調即使吃了抗生素有所好轉,也不要提前停葯,更不能隨意減量,一定要把醫生開的抗生素全部吃完。

「這種行為和濫用抗生素沒有區別,」冀連梅解釋說,「相當於沒有把細菌的部隊全部殲滅,正確的作法是不留殘餘,不給它們反彈的機會。」

但她發現,目前國內醫院的許多藥師都「形同虛設」。「在藥品回扣的利益糾葛下」,藥師根本無法真正為藥品安全把關,不能為患者審核處方、攔截用藥錯誤。她呼籲國家能改革「以葯養醫」的體制,讓藥品收入與醫生的收入脫離關係,使得藥品回歸它真正的價值,讓「藥師可以平等地和醫生一起為病人的用藥負責」。

她即將出版的書《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在一些網站的預售名單上,排在熱銷的榜首。對這樣火熱的場面,冀連梅開玩笑地表示,「中國人太想知道怎麼吃藥了」。


推薦閱讀:

香港行政長官官邸禮賓府向公眾開放(圖)|香港|禮賓
【Bailey Nortje|南非,開普敦,模特,公眾人物(下)】
不在拍戲時的公眾人物
林書豪傳記泛濫 79.0%公眾反感圖書跟風炒作

TAG:公眾 | 用藥 | 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