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西周玉器精品賞析

原文地址:西周玉器精品賞析作者:淡茶幽幽

西周玉蟬紋「勒玉」(勒上玉下,一個字)尺寸:寬2.8cm 高6.2cm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深褐色沁。體作三角柱形,三邊上下各雕一凸起且形式相同的蟬。蟬身以數道陰線表現。器中間有一上下貫通的對穿圓孔,可作穿繩用。蟬的造型早在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就已出現,但數量不多。商、周時期比較流行,數量也增多;到漢魏時期,則多作為葬玉。

玉蟬紋嵌件

尺寸:高2.3cm 寬4cm 厚1.4cm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黑色,局部有雞骨白色沁斑。體扁平,長方形。通體鏤雕,在正面獸面紋上,有一隻趴伏蟬,兩眼凸出,雙翅緊收,身上陰刻細線紋。背面四角各有一斜孔,應是與其他器物銜接時打釘之用。蟬為玉器的飾紋或單獨成器,早在紅山文化中就已出現;此後歷久不衰,惟形態略異,且含義也不一樣。

玉龍形佩

尺寸:長5.2cm 寬4.8cm 厚0.6cm說明:玉料青色,局部有褐色沁斑。體扁平,呈不規則的環形。兩面形式和飾紋相同,皆通體鏤雕一行進狀的龍。器中間上部有一對穿的圓孔,可掛佩。龍是古代權威的象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狀不斷變化。商周龍形象較成熟,均有固定的形態。此為玉龍典型一例。

玉龍鳳紋柄形器尺寸:長17.1cm 寬3.7cm 厚0.7cm說明:青玉,局部有淡綠色沁。體長片狀,兩面紋飾相同。上部周邊有對稱的出戟和弦紋,表面上兩個穿孔周,飾兩個對稱鳳紋;中部有隻昂首、高翎、圓眼、尖勾喙的鳳鳥,一足踏在下部夔龍的頭上,下端有短榫,作扦插用。玉柄形器始見於二里頭文化,商到西周繼續沿用,惟西周的紋飾最精美。

玉鹿形佩

尺寸:高3.4cm 長4cm 厚0.7cm說明:玉料雞骨白色。體扁平,較厚。鹿伏卧回首觀望,琢「臣」字眼,口微張,大耳,前後肋。鹿前肢有殘缺,鹿頸前部有一鼻形穿孔,可系掛。此鹿無角,似雌鹿或幼鹿。這種片狀玉鹿始見於商代,尤盛於西周。惟商代玉鹿往往施「臣」字眼,身軀、四肢粗壯,有角的枝叉也多,飾紋繁複,技藝誇張。西周玉鹿有動感,或回首,或呈奔跑狀,飾紋簡練寫實,系孔或在頸部,或在角處。

玉鳳紋佩

尺寸:高7.8cm 寬7.9cm 厚0.9cm說明:玉料白色。體扁平,梯形,上窄下寬。正面以斜坡刀法琢兩隻背向的鳳鳥。鳥頭上各有一龍紋。背面光素,上下邊緣均有鑽透孔,以供結串其他珠管用。這種佩飾,曾被誤認為嵌飾,但從出土情況看,應是西周較流行的組佩主件,其上下邊緣的透孔可串綴其他管、珠等小佩飾用

玉龍紋璜

尺寸:高8.7cm 長16.6cm 厚0.75cm清宮舊藏說明:玉料呈青色,有較深的褐色沁。體片狀,半瑗形。兩面紋飾相同,以斜坡刀法刻出兩條龍,再用較細的紋飾填充畫面。兩端飾戟牙,龍首處各有一圓孔。龍紋玉璜是西周的重要佩飾之一,近十幾年來陝西、山西、山東、河南等地均出土一批西周玉璜組佩。這對了解當時玉璜及組佩的實際情況提供了珍貴的考古資料。

玉琮

尺寸:高4.7cm 寬7.3cm說明:玉料青灰色,局部有雞骨白色沁。體方柱形,上端比下端略大,中間有一個對穿圓孔,四面光素無紋飾。西周出土玉琮,大多無紋,此器即為其典型。

玉鳥形佩

尺寸:高3.4cm 長7.3cm 厚0.3cm說明:青玉局部有黑色沁。體扁狀,兩面紋飾相同,以極為簡練的斜刀和淺浮雕手法琢眼、羽、尾、足。喙前平齊,有一前爪,尾有刃且缺口小。胸部有一鑽孔,可系佩。這類佩飾於西周很常見,因為有翅,故稱為鳥,但頭尾又似魚,或是一種變形的飛魚。

玉鳳紋佩

尺寸:長5.3cm 寬3.3cm 厚0.5cm清宮舊藏說明:和闐玉,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體扁平,三邊平齊,一邊略有弧凸。器以雙勾刻鳥紋,鳥圓眼,鷹勾嘴,尾上翹。背面略平,光素無紋。在玉器上刻琢鳥紋最晚於良渚文化已開始,到西周已非常普遍。此器上的鳥無法確定其為何鳥,很可能是鳳。鳳在新石器時代偶有所見,至西周則十分盛行,並隨處可見。

玉雙龍紋璜

尺寸:長9.7cm 寬2.4cm 厚0.5cm清宮舊藏說明:白玉,有紫褐色沁。體扁平,呈不規則半瑗形。兩面紋飾相同,通體飾兩組夔龍紋。器一面凸起,另一面平坦,兩端出廓,並各有一小圓孔。

玉魚形佩

尺寸:長8.5cm 寬2.8cm 厚0.5cm說明:玉料青色,局部有褐色沁。魚作片狀,拱體,兩面紋飾相同,皆以細密的陰線刻出脊鱗腹鰭;以斜坡刀法雕出眼、口、鱗等部位;以粗陰線飾尾部。首、尾各有一穿孔,可佩系。西周玉魚的口似鳥嘴,眼靠上,鰭線極細密。頭下飾有足爪,與真實的魚不同,似為一種神化了的崇拜物

玉龍鳳紋柄形器

尺寸:長11.5cm 寬2.1cm 厚0.5cm說明:玉料黑褐色,一側有墨斑。體片狀,長條形,兩面紋飾相同。其中上半部琢一曲身夔龍,毛髮上豎,「臣」字眼,眼角下彎;下半部琢一昂首挺立的高冠長尾鳳,圓眼,長勾喙。器下端有一寬榫供插扦他物用。此類柄形器從商早期就有發現,通常一端有榫,推測可作柄用,又因其形似撥琴器,故早期又有人稱「琴撥」。這件玉柄綜合運用了陰刻、雙勾、單撤一面坡等技法,是典型的周代工藝特色,所飾鳳鳥與夔龍紋也是周代玉器上典型裝飾紋樣,可作同期玉器的斷代標準。

玉鳳紋璜

尺寸:長9.2cm 寬1.8cm 厚0.4cm清宮舊藏說明:青玉,有黃色沁。體扁平,半瑗形。兩面形式和紋飾相同,以陰線飾兩組對稱鳳紋。器兩端各有一孔以供系佩。鳳和夔紋是西周玉器上最常見的紋飾。其中鳳紋多作長頸,勾喙,尾往上卷的形態,至於工藝手法則多用雙勾,斜刻成長弧線。玉璜的種類很多,弧度和肉質處的寬度也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半壁狀,多見於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另一類是商周流行的窄弧形璜,形似半環半瑗,或三分之一瑗、環,其形可能與古人崇拜自然現象的虹有關。此玉璜即屬後一類。

玉龍紋璜

尺寸:高3.8cm 長8cm 厚0.4cm說明:玉質沁成雞骨白色。體片狀,半圓形。兩面紋飾相同,兩端各雕一龍首,龍角處有一穿孔,兩龍身軀在璜的中部斜向交迭為一體。

玉虎紋瑗

尺寸:徑16.1cm 孔徑5.9cm 厚4cm說明:玉料青綠色,局部有白色沁斑。體扁平,有缺口,作不規則圓形,中間有一孔。器兩面紋飾相同,內外沿有一寬邊,肉處用雙勾陰線刻出虎紋。虎側身行走,「臣」字形眼,身上有斑紋。關於此器的名稱,據《爾雅·釋玉》載,凡寬度(古稱「肉」)小於孔(古稱「好」)徑的,統稱為瑗。帝王為顯身份尊貴,在出行時,前面須有一人牽拉著走,於是帝王手握瑗的一端,拉夫另抓一端,相牽而行。因此,瑗有援助之意。瑗在新石器時代一般光素無紋,到商、周時期始出現紋飾。此器紋飾較特別。

玉人龍鳳複合紋柄形器尺寸:長14.7cm 寬3.4cm 厚1.2cm說明:玉料青綠色,局部有褐和白色沁斑。體扁,長方形,兩面形式和飾紋相同。上部刻一側身,高冠,濃髮後飄的人像,人臉上有弧形眉,「臣」字眼,勾鼻,雲形耳,渦狀嘴,作蹲踞抱膝狀。下部雕一龍,頭前伸,發後飄,「臣」字眼,身飾鱗紋,卧伏狀。下端有一斜榫,榫上有一個對穿圓孔,可作扦插用。早期對玉柄形器的真正用途尚不明確,最近在西周墓中發現這類器物的出土情況是前端有許多小玉塊嵌綴而成的變形獸面紋,同時不單發現在墓主人的胸前和腰部間,還出自墓主的棺槨蓋上和墓口,似有辟邪壓勝作用

玉魚形佩尺寸:長7.9cm 寬2.2cm 厚0.4cm說明:玉料暗綠色,局部有褐色沁。體片狀,魚彎身如璜,厚唇上翹,以粗陰線琢大圓眼,以細陰線琢出脊鰭及腹鰭,線條排列整齊有序;頭下至口部有一爪足;口及尾部各有一個兩面對穿孔;尾端磨成刃狀。佩帶玉魚的風尚始於新石器時代,盛行於商周。西周玉魚彎形的較多,直形的較少,有的還雕有鱗紋,表示西周琢玉工藝比以前更成熟。魚的形象既寫實又生動,有的還兼作刀具用

玉鳥形佩

尺寸:高4cm 長6cm 厚0.3cm說明:玉料青色,局部有灰白色沁。體片狀,鳥蹲卧狀。兩面紋飾相同,以斜坡刀法刻出鳥身各器官。鳥胸部有一孔,可供佩系。商周玉鳥區別很大。商代玉鳥多以雙勾飾紋,以勾雲紋飾鳥翅,頸部多節狀紋,彎勾喙,魚形尾,且帶刃;而西周玉鳥則以斜刻弧線來刻畫,鳥喙多呈短柱形,尾端缺口小,圓眼居多,沒有節狀紋。從造型和技法來看,周代鳥形佩比商代的秀氣精美。

玉鳳紋飾尺寸:長5cm 寬2.1cm 厚0.6cm清宮舊藏說明:玉青白色,局部有淺褐色沁。體片狀,璜形。兩面紋飾相同,周邊有不同形狀的凸牙,似用斜刀刻一圓眼、勾喙、尾翹的側身鳳鳥。西周的佩飾和柄形器,多以鳳鳥、夔龍紋作裝飾。有飾單鳳或雙鳳紋的;有的鳳鳥紋與夔龍紋複合。這是典型的西周鳳紋佩。

玉鳥紋佩

尺寸:長3.4cm 寬3.2cm 厚0.5cm說明:玉料浸蝕成土黃色,體片狀,兩面飾紋相同。上下邊緣有出戟紋,且各鑽五孔;以斜刻陰線雕出一對鳥紋。此器似不完整,可能是損壞後經裁截而成的一段。

玉鴞形嵌飾

尺寸:長4.5cm 寬2.6cm 最厚1.5cm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綠色,局部有赭褐色沁。體呈不規則梯形。正面弧凸,近下端末有以五道陰線隔出的六組凸弦紋;上端有兩道橫凸弦紋。背面內凹,邊緣四角各有一對相通的隧孔,可供嵌綴。上部浮雕一鴞首,頭頂凸起,大耳,圓目,勾嘴內彎,雙羽和爪足以陰線刻畫。

玉鏤雕人形佩

尺寸:長7.5cm 寬2.2cm 厚0.2cm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體扁薄,呈不規則長方形。器兩面形式和紋飾相同。通體鏤雕一人,雙手抱膝,作蹲踞狀;頭戴一冠,冠頂有一小圓孔,可供繫繩佩掛。西周這類人形佩較多;大多製作精細。

玉鏤雕人形佩

尺寸:長6.9cm 寬2.6cm 厚5cm清宮舊藏說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淺褐色沁斑,體扁平,長方形,兩面紋飾相同。通體用雙勾陰線雕一神人,雙手抱膝,頭戴冠,側身蹲踞。器上部有一小圓孔,可系掛。玉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西周時造型與工藝更見細巧,此為一典型實例。

玉人龍複合形佩

尺寸:長8.3cm 寬1.5cm 厚0.4cm說明:玉質青黃色,局部有褐色沁。體作片狀,兩面形式和紋飾相同,皆雕一人兩龍複合式佩。人的頭部五官清晰,側視,用陰線琢杏核眼、三角形鼻、渦狀耳。一龍飾於人的腦後和頭頂,首向下倒垂,張口圓目,雲形耳,尾上卷;另一龍飾於人胸腹間,張口吐舌,尾端捲成勾狀,兼作人的身軀和手足。靠近人頭的龍的尾端有一圓孔,可供系佩。神人和龍鳳是西周玉佩上最常見的紋飾和重要的崇拜物。這件玉佩以雙龍和人複合為一器,是繼良渚文化神人與獸面組成圖案之後又一種新的複合形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玉側視人頭像

尺寸:長8cm 寬2.1cm 厚0.6cm說明:玉料為透閃石。體扁平,呈不規則的長條形。人面側視,用陰線琢「臣」字形眼,凸鼻,閉嘴。人背後有一垂直的凸脊,發冠上有圓孔,可供穿系。此側視人頭像比較少見,尤其是人頭下的紋飾,或為龍的變形,或為人的雙足。若為後者,則此器應為一完整的人形器。器一端原有斷損,似為榫,因此可能是一件柄形器。


推薦閱讀:

(6)[轉載]【滴天髓】頂層命理特供(八)
轉載民國九大才女第九位:張愛玲
捏骨秘法 、qi轉載
【轉載】三元紫白飛星擇日之四
[轉載]認識月氣陰陽狀況 

TAG:西周 | 轉載 | 賞析 | 玉器 |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