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代封建制的施行和糾偏

秦王朝的苛政引起了陳勝、吳廣起義,隨後包括項羽在內的舊六國貴族也參加了反秦隊伍。很快地,秦王朝的滅亡如摧枯拉朽,項羽也隨之奪得起義軍的領導權,自立為西楚霸王,並分封義軍將領、六國貴族及秦降將18人為諸侯王。  這次大分封是對某些人封建意識的一次滿足。戰國秦漢間人,立功的願望就是受封,小者侯,大者王。秦代雖然封侯,但是不立封邑,不建侯國,換句話說,也就是不行封建,侯者只能衣食賦稅。而且即使封侯也控制得很緊,像蒙恬那樣的大將,儘管為秦始皇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也不得封侯之貴。秦亡以後,項羽立即恢復封建制,以迎合某些統治勢力的願望。  但是這次分封歷時很短,由於受封者之間利害衝突巨大,終於釀成有名的楚漢之爭。這場戰爭延續了四年之久,漢王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剛一登上皇帝寶座,劉邦便立即分封七名功臣降將為王,建立了七個異姓諸侯王國。這個做法並非劉邦本意,只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這些功臣通過楚漢戰爭已經手握重兵,佔據要地,與劉邦名為君臣,實若敵國,不得不以封建的手段來換取臣下的效忠。所以漢初的形勢是君與臣共天下。其實還在楚漢逐鹿中原的時候,韓信已經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當時老大不願意,經過張良的提醒,才趕快做順水人情,封韓信為「真齊王」。  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劉邦當然不滿於半壁江山被七個異姓諸侯所佔,因而在第二年便動手逐個翦除異姓王。對於加強皇權專制的中央集權制來說,這自然是必要的措施,問題在於翦除異姓王以後採取什麼樣的替代的政策。當時,一般人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認識,都歸咎於始皇帝的廢除封建制,以至沒有子弟拱衛中央政權。受這種認識的支配,劉邦於是分封自己的子弟親戚為諸侯王,建立同姓諸侯王國,以代替被取消的異姓王國。到他在位的最後一年,共建立了九個同姓王國,異姓王國則餘下最弱小的一個長沙國。十個王國佔去西漢疆域的大半,皇帝直屬地只有15個郡(圖2)。

  圖2 漢初封建圖  雖然漢初實行封建制在名義上是仿照周代遺意,但在實質上有很大的區別。西周的封建是層層分封,而漢代封建只有一層分封,諸侯王國以下依然是郡縣制,每個王國領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所以《隋書·地理志》說:「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並跨州連邑,有逾古典,而郡縣之制,無改於秦」,是一點也不錯的。因此,漢代封建只是郡縣制的變形,並沒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除了諸侯王以外,劉邦又分封蕭何、張良等100多位功臣為列侯,建立侯國,這些侯國的地位與縣相當,但直屬中央。這時的行政區劃體系如下圖所示:

  漢初封建的基礎雖說還是郡縣制,但受封的諸侯王和列侯在理論上與皇帝一樣,都是「有土之爵」,因此具有與周代封建性質相類似的兩大特權:一是「自置吏」,可以自行任命官員;二是「得賦斂」,可以收取人頭稅與田租。這樣,王國和侯國在行政和財政方面就有了相對的獨立性。  這種情況給專制皇權帶來了直接的威脅。劉邦在世時,同姓諸侯王都是子弟之屬,一般不可能犯上作亂。呂后當權時,他們也能團結一致,對抗諸呂,促使文帝登極,的確起了一定程度的拱衛作用。但文帝以後,同姓諸侯與皇帝的關係已經疏遠,人人都有帝制自為之心,皇權自然受到挑戰。劉邦初封同姓王國時,唯恐其實力不足,不能屏藩皇室,因此所有王國都地兼數郡,如建立齊國的原則是「諸民能齊言者皆與齊」(《漢書·高五王傳》),以至齊國領有七郡之地。地大則民眾,民眾則財富,如果進行叛亂,將對中央構成致命的威脅。  鑒於這一形勢,漢文帝接受賈誼「眾建諸侯少其力」(《漢書·賈誼傳》)的建議,將齊國分為七國,將淮南國分為三國,使國的數目增加,而領域卻大大縮小,實力也就嚴重削弱了。漢景帝執政以後,又採用「削藩」的手段,直接奪取王國所屬的支郡,進一步縮小各王國的封域。這一舉措招致諸侯王的嚴重不滿,終於引發了吳楚七國之亂。但這時「眾建諸侯」的效果已經顯示出來,除吳楚二國外,其他五國都勢單力薄,所以七國之亂很快就被平定。景帝乘勝收奪各王國支郡,使所有王國都只餘一郡之地,又削去諸侯「自置吏」與「得賦斂」兩大特權,於是王國地位等同於郡,諸侯王只能衣食租稅。行政區劃體系變成如下結構:

  此後,郡和國在一起並稱郡國,作為漢代的第一級行政區劃。封建已經名存實亡,郡國並行的制度已與純粹的郡縣制沒有實質的差別了。  雖然所有王國都只有一郡之地,漢武帝依然擔心轄縣較多的王國實力太大,因此採納主父偃的建議,用「推恩法」蠶食王國的領域。推恩法的實質是諸侯王可以封子弟為王子侯,但所建侯國必須歸王國周圍的郡所有。這樣一來,封侯越多,王國領域就越小,到西漢末年,許多王國只剩三四縣之地了。  西漢的諸侯王國在200年間發生十分繁複的變化,到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共有20個王國與83個郡並存,雖然王國數量占郡國總數的1/5,但20個王國一共只領123個縣,僅占整個西漢總縣數1587個的十二三分之一而已。  漢初封建引起一場內亂的教訓為後代皇帝所吸取,於是曹魏的皇帝不分絲毫權力給諸王,甚至使王國實際上成為封王的囚禁地。然而魏祚〔zuo作〕過短,又使魏晉之際的人們再次產生疑慮,認為曹魏代漢以及司馬氏代魏,都是由於漢魏宗室失位、藩王無權所致。於是晉代封建比漢代更加變本加厲,結果引起了一場大災難。
推薦閱讀:

他本是一個無賴流氓,是如何逆襲立下曠世基業,成為「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非暴力不合作-對抗傳統大家庭(二)-大家庭的來歷
為什麼猶太人在歐洲特別受歧視?
戰國時期封建制度的確立
河源鄉韻|聲音:魯迅反帝反封建,但他更痛恨的是國民的奴性

TAG: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