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篩查,分這三步走
一看外觀,二測感覺,三查血供。
作者丨王建華 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糖尿病足是一種常見的致殘性糖尿病慢性併發症,1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潰瘍,而冬季也是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與其他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相比,糖尿病足相對容易識別且預防比較有效,因此,儘早識別糖尿病足病的高危因素並採取積極對策,可以有效降低足部潰瘍的發生。
糖尿病足篩查主要是看足部外觀及膚色是否正常、有無潰瘍及感染,是否存在周圍神經病變,以及有無下肢血管病變。現分述如下:
1足部外觀檢查
足部皮膚是否正常:有無發紫或腫脹?有無皮膚乾裂、破損或潰瘍?
足部外形是否正常:是否有拇外翻、錘狀趾及扁平足?是否有胼胝(即硬繭)或雞眼?
腳趾、趾甲的狀況:是否存在鞋襪造成壓痕和發紅?趾甲修剪的情況如何?趾間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足部衛生狀況
2
周圍神經檢查
檢查足部是否有痛、溫、觸覺的減退或喪失。方法包括:
1. 觸覺檢查:可以用10 g尼龍絲(或把棉花捻成尖端狀),輕輕划過腳背及腳底皮膚,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覺到。如果沒有感覺,則表示輕觸覺消失或減退。
2. 痛覺檢查:用大頭針(或縫衣針)鈍的一端觸碰腳部皮膚,看是否有痛覺。如感覺差,表示痛覺減退。
3. 溫度覺檢查:用冷涼的金屬體觸碰腳部皮膚,檢查腳部皮膚是否感覺到冷涼;或用37℃~37.5℃的溫水浸泡雙腳,是否感覺到溫熱。如果沒有感覺,表示雙腳已有明顯的溫度感覺減退或缺失。
4. 震動覺檢查:可用128 Hz音叉檢查震動覺。
5. 兩點辨別覺檢查:病人閉目,用分開的雙腳規刺激兩點皮膚,如病人有兩點感覺,再將兩腳規距離縮短,直到病人感覺為一點為止。正常身體各處能夠辨別的兩點間最小距離不同,指尖2~4 mm、指背4~6 mm、手掌8~12 mm、手背2~3 cm、前臂及小腿4 cm、上臂及股部6~7 mm、前胸及背部4~7 cm。
3
下肢動脈檢查
主要檢查下肢血管有無狹窄或閉塞,了解下肢血供情況。方法包括:
1. 物理觸診法:觸摸皮膚是否發涼,了解末梢循環情況,觸摸足背動脈及脛後動脈,如果血管搏動清晰有力,說明血運良好,發生血管病變性足部潰瘍的風險較小,即使足部有潰瘍也易癒合;相反,如果摸不到或脈搏很細弱,表示足背動脈供血不足,這種情況常提示在足背動脈上端有大動脈血管狹窄或梗阻。
2. 儀器檢查法:可採用多普勒超聲測定踝肱指數(ABI)、血管超聲、血管造影等方法進行血管檢查。下肢動脈造影的優點是對下肢動脈血供情況及血管壁狀況一目了然,診斷精確,缺點是檢查費用高和有創傷。一般糖尿病足病應用不多,主要用於截肢平面的診斷選擇。
推薦閱讀:
※【糖尿病血糖吃不高的5個飲食「解迷」】-
※控制糖尿病,雜糧至關重要
※這三種茶,被稱為是糖尿病的剋星,誰都喝得起!
※高血壓的類型和病理變化
※多食堅果,有益防治糖尿病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