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溫柔地扼殺」早戀?
父母發覺孩子已經早戀了,怎麼辦?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與父母的溝通程度不一樣,我們很難拿出一個辦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案例,找出解決的規律,父母需要動腦子分析,然後根據自己孩子的狀況,找到適合的方法。
舉一個關於學生早戀的經典案例。
外國的一個男孩,他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一個女生編織的情網。他們開始約會,常常在周末遠離街區,跑到郊區的河畔和小山崗,在那裡玩耍嬉戲,情到深處也會激情擁吻。
他的變化被父親看在眼裡。處在莽撞毛糙的青春期的兒子一度顯示出了異常舉動,多數時間心思重重,神遊身外,其間伴隨有間歇性的傻笑。作為過來人,這位一直受西方思想熏陶的大個子葡萄酒商人敏銳地察覺到,兒子一定是有了心上人。可是,兒子還是如此稚嫩孱弱,雖然個頭已經快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他除了會學習,其他什麼也不會,甚至連衣服都不會洗。沉醉初戀不知歸路的兒子是在攜帶著美好情愫走可怕的感情鋼絲啊!他決定和兒子好好談一談。父子間的談話是在一次晚餐時進行的。父親直言不諱地問兒子:「奧罕,告訴爸爸,那個入你法眼的女孩子叫什麼?」
兒子因意外而顯得非常吃驚。只是怔了片刻,隨即垂著頭輕聲告訴了父親。他不敢抬頭直視父親,等著父親大發雷霆。
父親說:「還是到此為止吧,聽爸爸的話。」
他見父親態度溫和,膽子漸漸大了起來。他為自己辯解:「爸爸,是她主動的。況且,她的條件的確不錯呀!」他覺得更像是在為他們的那份感情辯護,心底有一股豪氣油然升騰。
父親輕輕搖頭:「奧罕,你還太小。」
「太小?爸爸,我已經19歲了,是一個男子漢了。而你,當年只有17歲不就和媽媽好上了?」他自認為抓住了父親的話柄,情緒越發激動起來。
他說的確是實情。他等著父親妥協。
可是,他聽見依然和藹的父親說了這樣一番話:「你說的沒錯。可是,你知道嗎,我17歲的時候已經在葡萄酒作坊當釀酒師傅了,每個月能拿2000萬里拉。我是說,我當時已經能夠自食其力,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為愛情埋單。你呢,一個里拉都掙不到,你憑什麼心安理得地鍾愛自己心儀的女孩?」
他桀驁的心被父親的話征服了,埋頭扒飯,一聲不吭。
父親又語重心長地安慰他:「奧罕,不是爸爸古董封建。你想想看,一個男人如果沒有經濟基礎,不能為他的愛人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如果你是女子,你會怎麼看待這樣的男人?兒子,我告訴你,我一直都認為,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份賺錢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40歲甚至50歲,都不配談戀愛,談了,就是早戀;相反,只要他有掙錢養家的本事,15歲戀愛也不算早戀!」
父親的一番話可謂語出驚人,是他聞所未聞的邏輯,但又是那麼入情入理,無懈可擊。一語驚醒夢中人,經過思想鬥爭,他做出了從這段虛幻飄渺的無根之愛中抽身而退的決定,儘管為此他承受了半年的痛苦。
牢記著父親的囑咐,他知道自己涉足感情還為時過早,於是把精力集中在學業上,最終一舉考上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土耳其最好的國立大學,並在這裡牢固地奠定了日後事業的基礎。
他就是奧罕·帕慕克,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榮獲巨獎之後,奧罕·帕慕克曾在重要場合多次提到這件鮮為人知的早年趣事,坦言自己感激父親當年溫柔地扼殺了一場愚蠢而羞赧的情感,讓自己避免了蹉跎年華。土耳其國家級大報《自由之聲》的一位資深評論員發表評論,說奧罕·帕慕克父子當年的交談「是人類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經典細節」。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見了一個父親的經典教育案例,用俗話說,就是以理服人,用邏輯征服兒子的思維,並且給兒子樹立一個人生的標杆,指出什麼人才有戀愛的資格。
有的父母會反問:可是,我自己的兒子可不像奧罕·帕慕克這麼明理,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服的。是的,在家庭教育觀念甚是模糊的中國,孩子很難與父母在理智上達成如此默契,但是我要說的是,拿出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說服孩子,依然是解決早戀的根本途徑。也就是說,首先你必須找到一個讓孩子停止早戀的權威理由,甚至這個理由就是說:你還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能為愛人提供經濟基礎,所以沒有戀愛的權利。你可以一再強調與說服,甚至你要做一番功課,從孩子性格所能接受的角度去說服。俗話說,謊言說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相信家長持之以恆堅持的一些原則,絕對可以無形中滲入孩子的腦海。簡單說,你告訴孩子早戀有益身心,他會相信;你告訴他早戀有害身心,他亦能相信。
如何說服,以什麼理由說服,這是一門有技術含量的藝術,必須觀察孩子早戀的個人特點。一般來說,可以按照早戀類型來分析。根據有關專家的梳理,早戀可以分為八種類型。
第一種,愛慕型,即青少年之間由於愛慕對方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根據愛慕對象的不同,又可分為:儀錶型,由於愛慕對方外在的儀錶而產生的早戀;專長型,由於愛慕對方的能力而產生的早戀;品性型,由於愛慕對方的優秀品性而產生的早戀。
第二種,好奇型,即由於對異性的好奇而產生的早戀現象。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是青少年隨著性意識的萌發而自然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青少年由於生理髮育和性成熟,很容易產生性衝動,對異性變得很敏感,渴望了解異性的生理和心理,了解異性對自己的態度。為了滿足這種好奇心,就想結交異性朋友,建立戀愛關係。
第三種,模仿型,即因為模仿別人的行為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模仿的對象主要來自社會生活、影視作品和報刊書籍。
第四種,從眾型,即迫於周圍人的壓力產生的早戀現象。周圍人是指所處的同齡群體。
第五種,愉悅型,即為了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的早戀現象。青春期男女之間的密切交往,往往會給雙方帶來愉快的體驗,這種愉快的體驗會進一步促進青少年之間的密切交往,逐漸轉變為早戀。
第六種,補償型,即為了獲得感情補償和排解受挫的情緒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感情補償是指青少年在學業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時,出於爭強好勝的心理,或者為了擺脫感情創傷,想用早戀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緒,從異性那裡獲得情感補償。
第七種,逆反型,即由於青少年在兩性交往中受到別人不恰當的干預所產生的早戀現象。最典型的心理就是「你們不許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異性交往會迅速向早戀關係發展。
第八種,病理型,即由於病理原因而產生的早戀現象。由於營養過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導致性早熟,發生早戀。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遺傳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體早熟,身體外觀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變態心理等,這些都會誘發青少年早戀。
家長可以通過對孩子戀愛類型的觀察,找到適當的切入點來進行說服教育。比如說,如果是補償型早戀,可能是因為缺少母愛或者父愛做出的早戀選擇,則要給予孩子撫慰。
找到說服孩子中止早戀的理由後,可以教給孩子分手的技巧。在孩子承受痛苦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分擔,並告訴孩子,痛苦是必須承受的並且在人生中微不足道。
我自己在高三的時候早戀,被家長強行阻止,猶如五雷轟頂,失去初戀,我覺得整個世界都要崩潰了。但是家長從來沒有告訴我早戀有什麼不好,以及如何承受分手後的痛苦。我在兩難的抉擇中茫然,並且數次在心痛時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我自己的例子說明,家長只有阻止,但沒有分擔,這是不明智和不負責任的。所以,針對早戀問題,我傾向於父母與孩子共同理解和感受這份情感,並且幫助孩子抽身而出。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一,你尊重他的這份情感;二,這份情感確實有不妥之處,於人生裨益無多;三,在方法上慢慢淡化,變成普通朋友,而不至於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甚至鬧出人命。總之,將這份情感變成美好回憶而不是一場噩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