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唱念做打】早期京劇武生流派探源

早期京劇武生流派探源

□甄光俊

題題記:20世紀早期紅及京津劇壇的京劇演員婁廷玉先生(1888 -1973), 15歲入福盛和科班學演武生,出科後再拜京劇宗師尚和玉為師, 劇目和演技得到尚老前輩親傳。短打武生、勾臉武生、武凈和靠把戲他無所不演, 在京劇界有小尚和玉美稱。1928年天津天華景戲院開業後, 經理高渤海聘請婁先生擔任稽古社社長職務, 後來成為京劇名家的張春華、蔡寶華、賀永華、紀美華等人, 當初在該社學徒時都曾得到婁教授。1956年天津戲曲學校建立後, 婁先生被聘為該校教師。1958年天津籌備建立戲曲研究院期間, 我受命向婁先生當面請教天津劇壇史料, 其中涉及京劇武生源流等內容。近年來武戲在京劇舞台上呈現跌落之勢, 界內人士對武戲的研究也不比從前熱情。為避免這方面的資料散佚, 筆者將50年前從婁廷玉先生那裡獲得的知識, 結合個人的一些體驗, 草成此篇小文, 提供有志於武戲的演員朋友作參考。

早先, 京劇沒有武生專行, 類似武生角色, 循例由小生兼演。後來, 隨著劇目內容的日益豐富和表演藝術的不斷發展, 一種更適合表現粗獷、雄壯類型人物的獨立行當, 從小生類里分化出來, 它就是武生。特別是俞菊笙、李春來、黃月山這三位富於創造精神的第一代武生演員的出現, 為武生表演藝術日臻完美和武生行當在劇壇地位的鞏固, 發揮了重要作用。

俞、李、黃三大武生流派, 相繼崛起於清同治年間。俞淵源於皮黃, 李和黃淵源於梆子, 因為俞和黃的演出活動主要在京、津一帶, 時人將俞、黃這兩大流派稱為北派武生。而李春來最初雖在天津嶄露頭角, 後來則長期以上海為據點演出於江、浙一帶, 時人對他以南派武生稱之。俞、李、黃分別是南、北兩派武生的創始人, 各自流派的領軍人物。

俞菊笙及俞派傳人

俞菊笙

俞派創始人俞菊笙(1838 -1914)號潤仙, 祖籍揚州, 生於北京。自小隨楊雙喜學演武旦, 還曾拜張二奎為師學演老生, 出師後加入春台班, 改工武生。他所處時代, 京劇舞台上還沒有形成凝固的表演程式, 藝人們自由創作的空間較大。俞菊笙能戲多, 長靠、短打皆擅, 既長於扮演《長坂坡》里的趙雲、《挑華車》里的高寵之類威武大將, 也善於模擬《狀元印》里的常遇春、《昊天關》里的花逢春之類機智勇士。他武功底子厚實, 技巧純熟, 開打勇猛迅疾。他身體強健雄偉, 扮相威嚴, 在台上十分剽悍。因為他曾跟楊雙喜(楊小樓的祖父)學演過武旦, 專工武生後, 他把武旦的「打出手」等一些特殊技術借鑒到武生表演中, 使武生的表現手段更加豐富多樣。在俞菊笙之前, 武生從不勾臉, 自俞菊笙開始,他不僅扮演《四平山》的李元霸、《鐵籠山》的姜維、《金錢豹》的豹精等本來歸屬武凈的角色, 而且包括《挑華車》的高寵, 他都嘗試勾臉, 既增強了舞台人物的色彩, 還拓寬了武生行當的戲路, 沿傳至今, 除高寵外大都成為京劇固有傳統被保留下來。

俞菊笙的表演對武生行當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世稱俞派。《鐵籠山》、《金錢豹》、《艷陽樓》、《長坂坡》、《金沙灘》、《晉陽宮》、《四平山》、《青石山》、《挑華車》、《賈家樓》、《英雄義》等為俞派代表劇目。俞菊笙早期還曾演過《窘得福》、《混元盒》、《綠牡丹》等本戲, 在京劇舞台上以武生戲唱大軸始於俞菊笙。後人演《挑華車》高寵, 手使分量沉重的大剷頭槍, 也是俞菊笙所創。俞菊笙演戲, 刻意追求念白和做工的精到, 而對於唱工則不大講究, 是為俞派的美中不足。俞派傳人中有三位成就最為卓著者:楊小樓、尚和玉、俞振庭。他們在師承俞派藝術的同時, 又有各自的擴展發揮, 並且分別演化成為楊派、尚派和新俞派。

楊小樓(1878 -1938)又名嘉訓, 曾經一度以小楊猴子之名紅及劇壇。他祖籍安徽, 生於北京, 系梨園世家出身。其祖父楊雙喜工武旦, 其父楊月樓工武生兼武老生。楊小樓幼年入榮春科班二科習藝, 師事楊隆壽、姚增祿, 17歲出科後轉入雙奎班,得到譚鑫培指點, 並受業於俞菊笙。其父病故後,他到天津投靠舅岳周春奎, 被安排在聚興茶園的義盛合班, 充任武行班底, 藝事不很順利。所幸得到郭際湘、薛鳳池、高福安等好友幫助, 練功習藝更加刻苦奮進, 同時, 又從聲韻方面得到天津名票竇硯峰等人教授, 事業逐漸精進。數年後回北京搭入寶盛合班, 應工武生, 《鐵籠山》、《艷陽樓》、《金錢豹》、《狀元印》等勾臉戲;《挑華車》、《戰冀州》、《長坂坡》等長靠戲;《惡虎村》、《落馬湖》、《趙家樓》等短打戲, 以及《安天會》等猴戲, 他在台上演出無不精彩。他先後與譚鑫培、陳德霖、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高慶奎、余叔岩、馬連良、郝壽臣等名角合作, 往來於京津等地, 聲譽頗隆。1907年, 他還被昇平署選入清宮為民籍外學演員。楊小樓扮演武生不是徒具外形的劍拔弩張, 更注意表現人物內心的堅韌, 針對不同人物, 設計不同情緒的表演動作, 力避千人一面的演法。按一般演戲規律, 武生演員表現勇猛剽悍並不太困難, 難的是威卻不失儒雅, 武而飄灑;不難於身手矯健, 而難於舉止合度, 從容凝練;不難於套式新奇, 而難於落落大方, 意態兩美。不難於飛揚跋扈, 而難於氣宇軒昂, 神采燁然。京劇自有武生以來, 若論兼此四難者, 首推楊小樓。他天賦出眾, 身材頎長, 又有裂帛的嗓音, 特別是轉益多師, 除秘芨家傳外, 集乃師楊隆壽、姚增祿、俞菊笙、張淇林諸名家之精華, 錘鍊熔裁, 化為己有。他演《長坂坡》、《取桂陽》、《回荊州》、《陽平關》的趙雲, 用性格化的情緒表演, 刻畫這位常勝將軍威嚴中的風流蘊籍, 勇武中的足智多謀, 一派大將風度, 因此獲得活趙雲美譽。他演《冀州城》的馬超,注意突齣劇中人有勇無謀;演《挑華車》的高寵, 則突齣劇中人的有進無退。他運用細微的情緒變化,演出不同人物的內心狀態, 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他演《惡虎村》、《趙家樓》以及崑曲《夜奔》、《鬧天宮》、《三擋》等等, 對人物的形象塑造, 也都是匠心獨運, 演出一個個鮮明的個性。楊小樓一生還與人合作或自行編演了許多新戲, 諸如《野豬林》、《甘寧百騎劫魏營》、《壇山谷》、《康郎山》、《陵母伏劍》、《楚漢爭》、《霸王別姬》、《陳圓圓》、《要離刺慶忌》等等。本來, 楊小樓演「八大拿」也為同行折服, 只是由於有人認為他過於美化黃天霸, 乃至影響了對他演這些戲的公允評價。楊小樓在繼承家學, 師法俞菊笙、楊隆壽的基礎上, 以武戲文唱的獨特風格,把京劇武生藝術推向新的階段, 世人稱之為楊派。楊派形成後, 自然成為劇壇上影響最為廣泛的武生流派。楊小樓於20世紀20年代與梅蘭芳、余叔岩被社會各界公認為京劇的三位代表人物。長期以來師承和私淑楊派武生的演員為數眾多, 著名者有孫毓堃、周瑞安、李萬春、王金璐、劉宗揚等。

另一位俞派傳人尚和玉(1873 -1959)直隸寶坻人, 九歲入玉田縣石門鎮的九和春科班, 初學梆子武生兼小生, 後改工京劇武生。出科後到北京搭班, 為武行班底。不久入俞菊笙門下, 與楊小樓為同門弟子, 他跟隨俞的內弟張玉貴學戲, 論資質不如楊小樓, 論功力較楊有過之處。1900年在煙台作藝期間結識武生同行李吉瑞、薛鳳池等人, 彼此相互提攜, 共同切磋藝事, 取長補短, 促進了藝術水平的提高。幾年後這些藝友相偕到天津組班, 各展其才,對於京劇武戲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1923年以後, 尚和玉在秋聲社、承華社與程硯秋、梅蘭芳等名家合作, 他以樸實雄健的表演特色在劇壇享名。他演《四平山》, 雙錘舞動, 氣吞山河, 有力拔千鈞之勢, 把李元霸的天真和勇猛表現無遺。他演《戰滁州》的托托、《寧國府》的朱亮祖、《鐵籠山》的姜維,不以表演華麗取勝, 而是穩紮穩打, 演出雄渾氣魄。尚和玉以他深厚的造詣, 成為清末民初時候北派武生的重要代表人物。尚和玉昆亂兼擅, 武藝堪稱全能。他擅演劇目包括《四平山》、《晉陽宮》、《鐵籠山》、《金錢豹》、《蘆花盪》、《賈家樓》、《趙家樓》、《艷陽樓》、《收關勝》、《賺歷城》、《神亭嶺》、《戰滁州》、《英雄義》、《惡虎村》、《水簾洞》等等, 頗被時人看重。他還曾主演過《三俠五義》、《宏碧緣》、《竊兵符》、《寧國府》等新編劇目。他自知扮相不夠出眾, 嗓音欠佳, 為藏拙起見, 他常演繁重的勾臉戲,如《鬧昆陽》、《金錢豹》、《艷陽樓》、《四平山》、《收關勝》、《嘉興府》、《鐵籠山》等。他在台上頗有大鵬搏風、巨鯨吞浪之勢。20世紀二三十年代, 他曾應聘間或在富連成、榮春社、北平中華戲曲學校、天津稽古社等戲曲教育團體課徒傳藝, 為京劇舞台培養出眾多的優秀人才。20世紀三四十年代, 在劇壇走紅的朱小義、韓長寶、張德發、傅德威、婁廷玉等尚和玉弟子, 為俞派第三代傳人, 他們為弘揚俞、尚派武生藝術, 也都作出過積極貢獻。

俞振庭(1879 -1939)是俞菊笙之子。他從小得其父親傳, 同時又有舅父張玉貴在身邊教授, 家學淵源極為深厚, 這是他掌握俞派比較精到的重要原因。他的武戲表演功夫細膩, 並且善於在傳統基礎上出新, 演齣戲來剽悍勇猛, 頗具乃父神韻。後來他成為俞派武生的重要傳人。只是由於他身材較矮, 稍感遺憾。但在舞台上表演雖然華貴不及楊小樓, 樸厚不及尚和玉, 但他對人物情緒處理卻精細獨到, 為他人所難能。譬如他演《金錢豹》里的豹精, 不單是動作猛、沖, 而且技巧高難。當演到豹精與殷小姐見面時, 他穿厚底自高桌上一躍, 越過眾小豹子的頭頂而下, 有驚無險, 令人稱絕。他還把歸屬於武術的耍叉移植到這齣戲里, 變化出抖叉、穿玉等一些新穎的技巧, 把單純的武術與戲曲相糅和, 脫化成戲曲武戲的新內容, 是他的一種貢獻。他演《水簾洞》的孫悟空, 精靈奇巧, 也非一般演員能比。他演《艷陽樓》, 高登也是不扎靠的角色, 他卻能演出磅礴的氣勢, 把這個橫行鄉里的人物殘忍、驕橫刻畫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花逢春等人走邊後, 他從出場時的微醉到交手後的酒醒, 人物的情緒變化層次分明, 無不合情入理。此外, 開打時場面激烈, 他所穿箭衣的下擺和鸞帶一絲不亂、不掛, 顯出功夫的純熟。

李春來及李派傳人

李春來

李派創始人李春來(1855 -1924), 幼年在丰台的喜春台梆子科班學藝, 在出科後先在北京、天津演了幾年, 後在江南大紅大紫。他演武生, 翻跌和腿功較俞、黃二位更加出色, 唯獨在唱功方面與俞菊笙一樣, 不大考究。他最擅演的是短打戲, 如《白水灘》、《四傑村》、《鄚州廟》等等。他演《花蝴蝶》,從3張高桌翻下, 未落地之前在空中從背後拔出刀,再跪腿落地。他還長於表演《伐子都》等穿蟒靠撲跌的戲, 技術性強, 難度大, 表演起來卻履險如夷,令人讚不絕口。宗李派的武生藝術家有蓋叫天、高福安、張德俊等, 尤以蓋叫天成績最為顯著。

蓋叫天(1888 -1971), 學名張英傑, 河北省高陽人, 8歲入天津西馬路隆慶和科班學藝, 梆子、皮黃兼學, 武旦啟蒙, 後改學武生。出科後先在天津鳳鳴班任演員, 後到江、浙、滬一帶作藝, 聲譽極高。提起蓋叫天,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打虎》、《快活林》、《獅子樓》、《飛雲浦》、《十字坡》、《鴛鴦樓》、《蜈蚣嶺》等十多齣戲里扮演的武松, 他滿懷對古代農民義士的樸實感情, 把個穩重中見機警、精細中有粗獷的好漢武二郎形象, 塑造得可愛、可憐又可敬, 因此而獲得活武松美稱。他扮演《一箭仇》的史文恭, 演出了劇中人清高自負又有內心謀劃;他刻畫《三岔口》的任棠惠, 在矯健機敏外, 兼顧三關大將的氣質。他演《乾坤圈》的哪吒, 用生活化的細膩表情動作, 自然地顯露劇中人的聰慧與稚氣。他演《白水灘》的十一郎, 始終流露著劇中人心境的抑鬱。這些與特定劇情緊密配合的多樣化表演, 形成他與眾不同的特色。現在人們常用「武戲文演」讚美一些武生藝術家, 而這句高檔次贊語最初是劇評家們對蓋叫天演出的評論。行家們認為, 蓋叫天武戲文演的孤詣苦心, 是為了更好的表現人物性格,使它更符合藝術真實。

李派傳人張德俊、張德祿等名家, 這裡暫且不表, 只以張德俊之子張雲溪為例, 管窺李派第3代傳人餘波。張雲溪在深厚的家學基礎上, 宗法蓋叫天, 如《乾坤圈》、《三岔口》、《打虎》、《打店》等等,都具有蓋派那矯健穩練的特色。新中國成立後, 在他主演的《獵虎記》、《三打祝家莊》、《朱仙鎮》等新戲裡, 不僅發揮了蓋派特長, 還適當吸收了楊小樓派的某些武打套數, 為李派武生注入了新的藝術成份。

黃月山及黃派傳人

黃月山

黃派創始人黃月山(1850 -1900), 天津人, 幼年隨劉玉川及任七學演梆子武戲, 後來梆子、皮黃兼工。他演武生, 除武打外, 不同於俞、李之處是,他特別注重唱功, 自編自演了許多唱做並重的劇目, 如《百涼樓》、《絕燕嶺》、《潞安州》、《獨木關》、《銅網陣》、《蓮花湖》、《反五關》、《大名府》、《精忠傳》、《請宋靈》等等, 他以醇厚的唱腔配合繁複的表演, 形成獨有的藝術特色, 塑造出來的吳楨、定燕平、薛仁貴、陸登等一個個人物形象, 共同特徵是沉鬱、豪邁, 具有振奮人心的感人魅力, 成為同代藝人師法的樣板作。由於黃月山重視鍛煉唱功, 又有深厚武功, 演起文戲來同樣駕輕就熟, 他能演《黃鶴樓》、《群英會》、《岳家莊》等劇中的小生, 也能演《四郎探母》等劇中的老生。輯成於清光緒三年(1877)的《梨園聲價錄》, 清楚地寫明黃月山當年在上海除演武戲外, 還經常在梆子劇目《蝴蝶杯》里扮演田玉川, 在《佘塘關》里扮演楊業, 在《忠孝圖》里扮演曹庄等角色, 這些情景為作者孫點親眼所見。這些角色對於武戲演員來說, 如果沒有唱功基礎,是難於勝任的。

黃月山派的傳人夏月潤、馬德成、小達子, 也都是風靡一時的劇壇人物, 他們大都能唱梆子腔, 在繼承黃派藝術特色方面各有獨到之處。夏月潤長於關羽戲, 他是《走麥城》的創始人。馬德成的髯口功一時無兩, 在戲迷群眾中口碑甚多。近幾十年來, 黃派餘響雖不及南蓋北楊, 但黃派的藝術精髓已經化合到多位名家的舞台表演中, 如王金璐的某些表演就接近黃派路數, 高盛麟生前所演關羽戲也見黃派的精華影跡。

黃月山派的重要傳人李吉瑞, 字星府, 又字芝棋, 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於直隸(今河北省)新城, 8歲開始在文安縣史各庄的吉利科班學戲。吉利科班是以教授河北梆子為主的著名戲曲科班, 曾經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河北梆子藝術家, 一些學演武戲的藝徒出科後改攻京劇, 也成為名噪一時的傑出人物, 李吉瑞為其中之一, 其藝精到, 傳名至今。他在科班學藝時兼練文武兩功, 各有所長。學藝6年後出科, 正趕上吉利科班遷址到天津西馬路營門口, 整班在天津戲院子里演戲, 再為科班效力兩年。

光緒十四年(1888), 李吉瑞隻身赴北京, 投奔玉成班的成班人、著名梆子花旦演員田際雲(藝名響九霄), 因彼時北京梨園界名角雲集的緣故, 初出茅廬的他只能充任武戲班底, 不久後, 田際雲發現李吉瑞功底深厚, 因此而對他格外青睞, 很快就把他提升到二路武生的地位, 並且介紹他拜了武生三大流派之一的黃派創始人黃月山為師, 使他在藝術方面得到黃月山親傳。兩年後, 李吉瑞赴山東闖蕩, 往返於濟南、青島、煙台之間。作藝中結識了優秀武生演員薛鳳池和程永龍, 三個情趣相投的年輕人彼此傾慕, 遂結為金蘭之好。他們互相合作, 同台獻藝, 俱都文武皆能, 戲演的火爆熱鬧, 特受當地群眾歡迎。每有演出, 觀眾總是擁擠不動。他們在山東一演就是十年, 盛況十年如一日。

1900年, 庚子事件發生後, 李吉瑞回到天津, 參加雙順和班, 在這家梆子、皮黃兩下鍋戲班,挑班主演於聚興茶園。他既在武戲裡扮演武生、武老生,又在文戲裡扮演文老生。他在台上演戲, 唱念做打無一不精, 即便是武戲裡的唱念, 也精雕細琢。他的嗓音寬厚, 唱出的腔調音大聲洪, 音節慷慨鏗鏘,無論是文戲或是武戲, 格外注意工架的規範, 表情動作不溫不火, 專在人物的氣質上下功夫。他的代表劇目, 武戲有《獨木關》、《落馬湖》、《巴駱和》、《溪皇莊》;老生戲有《秦瓊賣馬》、《打漁殺家》、《宮門帶》等。尤以黃(月山)派《獨木關》的社會影響最為廣泛。他以獨具特色的武功技巧與神情姿態, 刻畫劇中人物薛禮遭受陷害、落魄患病後, 仍不失英雄氣度的劇情、細節, 生動逼真, 特別感人。他在劇中所唱「在月下驚碎了英雄虎膽」的二黃聲腔, 幾乎成為當時社會的流行歌曲, 街頭巷尾時時可聞戲迷群眾仿唱之聲。法國百代唱片公司曾經將他在《獨木關》、《翠屏山》、《銅網陣》、《刺巴傑》等劇中的唱段, 灌製成商業唱片, 在各地發售。又幾年, 山東煙台的戲園經勵科再次邀請李吉瑞前去唱戲, 他在那裡與大名鼎鼎的尚和玉、張黑兩位名角同台合作,時人稱之為三雄鼎峙, 呈一時之盛。他們合演的劇目有《田七郎》、《風波亭》、頭二本《連環套》, 以及他最擅演的《獨木關》、《落馬湖》、《刺巴傑》等等。其盛名遠及上海、武漢。辛亥革命爆發後, 李吉瑞回到他出道即享名的寶地天津, 在下天仙茶園與把兄弟程永龍、薛鳳池聯袂主演。在《巴駱和》劇中,李吉瑞飾駱宏勛, 與飾演鮑賜安的程永龍、飾演胡理的薛鳳池配合嚴謹, 技巧發揮十分精到。天津群眾對這三兄弟表現出的極大熱情, 令李吉瑞從內心感動。他在東馬路西側的奎星里購置了房產, 從此在那裡定居終生。李吉瑞在天津還排演過諸如《風塵三峽》、《宏碧緣》、《粉面金剛》等若干連台本戲,為豐富天津戲曲舞台作出了積極貢獻。1938年春,李吉瑞應天津天華景戲院經理高渤海聘請, 在該戲院的稽古社子弟班任教師, 同年10月19日他因病逝於天津寓所。

百餘年來, 京劇武生藝術家們在長期演出實踐中, 根據個人條件和愛好, 對前人的表演藝術, 經過捨短取長, 不斷豐富和發展,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衍化出一些新的分支流派。這些新流派, 由於淵源不同、體會不同, 表演風格和藝術特色也有所不同,既有自己的鮮明個性, 也有共性特徵, 或者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已經難於辨別藝之所宗。本文受篇幅所限, 只對早期武生流派略加概述。至於新中國成立以後湧現的新流派, 這裡未作涉及, 留待下篇探討。

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08年5月


推薦閱讀:

?乳腺增生的早期癥狀,你注意到了嗎?
卵巢癌多數就診已晚期 莫名胃痛早期癥狀須注意
腫瘤標誌物助你發現早期癌症
雲岡早期造像(曇曜五窟)特點(未完待續)(20P)
甲溝炎出現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TAG:京劇 |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