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凈土文集 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徐恆志老人講於1993年11月1日)   智金仁者:   聽到你的聲音,感到很是高興!(錄音講話也是錄好後托某居士代轉呈徐師的)我知道你是一位有文化、有知識的虔誠的佛教徒,這是非常難得的!至於說,你要我講一些對佛教的道理,我感到很慚愧。實際上,我對你的幫助,還是不大。現在根據平時我們通信的情況,來簡要地講一些關於佛法用功的問題,也就是說,怎樣來實踐佛法,其主要的目的,作為我們互相的交流。但是因為方言的關係,不能被完全聽懂,但我想,能被聽懂一些也是好的,或許對你有一些幫助。   從我們第二次通信的情況來看,你是用過方法用過功的,同時,要歇下妄想,這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一個學佛的人,一般都會碰到這個問題,但是這也不奇怪的,因為我們無始以來造作了種種的妄想、煩惱,並不是一下子能消除,也可以理解。所以,下面對佛法用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不妨互相的探討。   一、首先講一講關於見道的問題   見道,簡單講就是,明了自己的佛性,見到自己的本性。一般來講,我們眾生或凡夫,大概都是在生生滅滅的、虛妄的思想境界中,根本不了解那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因為不懂得那個不生不滅的,就不免總在生滅中流轉。總的根源就是不離貪、嗔、痴三毒,其次是驕慢,還有疑、惡見。貪、嗔、痴這三毒力量很大,每一個眾生、每一個凡夫,都受到它們的驅使!由於貪、嗔、痴的關係,便造作了種種的惡業,由貪、嗔、痴發動我們的身、口、意,所造作的種種殺、盜、淫、妄等各種惡業,真所謂無量無邊。所以在《普賢菩薩行願品》里「懺悔業障」這一個行願里,普賢菩薩是這樣講的:「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經上講,如果這個惡業有體相的話,「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所以,我們修行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轉化貪嗔執著,控制我們的身口意,不造那個殺盜淫。佛教導我們就是要用戒定慧三學。一切佛法都離不開戒定慧,因戒定慧對治我們的貪嗔痴毒。至於具體修法,還要根據根性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法門,才能更好的產生相應的效果。但不管你修什麼法,一定要轉化妄想,歇下妄想,把妄想轉化了,那麼也就是說,生滅心歇下來了,同時空寂靈明的本體呀,自然現前!所以說: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就是說,你當下這個妄想,如果歇下來的話,當下就是菩提!大乘經典裡面這種話很多,《圓覺經》中講,「諸幻滅盡,覺心不動」。一切幻化境界滅盡之後,不動的覺性就是自性了。所以我們修行用功,到了妄想歇下來的時候,一定要迴光返照,觀照我們本具的靈、明、空的本體,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要一念把它悟透,悟透這個不生不滅的體性,認得它,體會它,默契它,這就是見性!   五祖對六祖大師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就是說,我們修行的人,如果不認識自己本心的話,那你這個學法是沒有好處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沒從根本上下手。因此說,見道也即見性是很重要的。   智金同學,你有智慧,年紀又很輕,希望你能走這樣一條路,明心見性,從根本上下手,向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二、關於修道的問題   見道而後修道。真正的修道一定要在見性以後,因見性以後自己本來的東西體會到了,當煩惱、妄想來的時候,你就有辦法對付它。所以古人講「悟後起修」。見道以後這個修才是真正的修,不然的話,他都是盲修瞎練。所謂「悟後起修」,就是由寂定的本體上起觀照的妙用。我們修行最主要的功夫就是觀照法門。用觀照這種方法,照見自己的妄想習氣,念念生滅,緣生性空,只要不取不舍,便能見到我們本有的法性。這個觀照功夫,就是要在各種境界中時時返觀,利害得失、人我是非,是不是以我為中心,對這個境界執著不放,這就是功夫還不行。對這個境界放鬆了,能夠脫開了沒掛礙了,不被它逆轉,這樣子用起功來就能夠進步。所以說,我們對於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境界,都要受而不著,用而無住!接而不染,過而不留!所以我常常講,我們凡夫跟聖人、跟佛菩薩的差別就在這裡,佛菩薩遇到一切境界都能夠用而無著,起妙用而不執著啊!「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而我們凡夫呢,就是處處掛礙,處處妄想,處處煩惱。心中總是有一個東西,把你縛住,使你牽掛,這就是我們最大痛苦、吃虧的地方。因此,我們經過磨練,能夠在各種境界上不粘著,就能事事自在,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同時,我們修行中碰到逆境,碰倒不如意的境界時,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不是壞事,是好事情!如果沒有障礙的話,沒有磨練的機會,那麼我們的業障和習氣就不易消除。換一句話講,如果我們不經過一番逆境的磨練,那你這個功夫也不會落實的。   我們應該知道,不管念佛還是持咒,還是修心中心密法,這些法都是佛法,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用功,真正的用功是在修法見到不生不滅的本來以後,在一切境界上磨練。消除一分無明,增長一分智能。這才是真正的修法,真正的用功!所以到真正見性以後,這些法門不再是主要的,而是要時時返觀自性,時時不忘記自己的觀照功夫。當一切法來的時候,要不取不舍,不去跟它流浪,又不要著意去掉它、討厭它。一味不理它!你為什麼要理它呢?我們的本心,我們的佛性本來就是清凈的,這妄想它是一時現象,你一定要去掉它,那就是妄想上面又加妄想,也就不能清凈了。因此見性以後,我們只要明白自性本空,自性本來清凈,這些虛妄想就不用去理它,反正它是虛妄的。《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跟下來馬上又講:「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果知道一切相併不是真正的實相,也不去執著這許多相,就見到如來的本性了。因為即相可以見性,譬如金器雖妄,卻全體是金子。所以修行人,不管動靜忙閑,時時刻刻都要回光觀照,用照住(定)的功夫,進而達到照見(慧),因此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   如果智金居士,你對這個觀心功夫注意的話,我的《般若花》里有一篇文章「學般若,化二執」,你可以參考一下。照,由體起用,一個照住,一個照見,能夠起妙用,就不被境界所轉。   三、怎樣驗知自己用功是進步還是沒有進步   就是說,我們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境界上,可以時常反問自己,碰到這些境界,還粘著不粘著。如果還執著、掛礙、粘著它,這就是功夫還不行,還是要磨練!我剛才講,我們跟聖人的差別就是:佛菩薩是無掛礙,不粘不著,我們就總有掛礙,碰到境界就粘上,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痛苦!六道的生死流轉等等苦惱也是從此而生的!所以修行上主要就是能夠把這個妄心歇下!不是說斷,斷不能斷,因為煩惱就是菩提,妄心一斷就斷滅了。總之是粘不粘著,粘著就是妄心,不粘著就是妙用!我們跟聖人的差別就在這個方面。   經過修法,經過磨練觀照,我們體會到這個自性時,當境界來的時候照樣應付,照樣工作,但心裡沒有掛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就是體用一如,體就是用,用就是體。好比明鏡照東西,明鏡的鏡體雖然是空的,但是它能起照東西的妙用;雖然它能照見鏡子裡面各種各樣的影子,但是鏡體還是空的;雖然是空的,但是影子還是有。所以,鏡不離影,影不離鏡,也就是體不離用,用不離體。進一步地講,我們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是不離開我們自己的法身的。乃至山河大地,也是不離開我們的自性的,因此說「空有不二」!真空妙有,鏡子就是真空,影子就是妙有,你說它是兩個,不是兩個;你說它是一個,不是一個,不異不一。總起來說是空有不二的,性相不二的,性就是相,相就是性,鏡就是影,影就是鏡,理事也是不二的,這樣講,一切都是不二法門。   四、最後講一講關於家庭的問題   我們修行的人(指在家居士)正確處理好家庭關係問題對修法是很重要的,我們在家的居士,如果家庭關係處理好了,對我們修法是極為有利的。佛法里有「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總的來講,我們要對家裡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都要關心,儘力地幫助照顧,互相團結,同甘共苦,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普賢菩薩行願品》中也講到,對於所有眾生(也包括家裡人),"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又說:「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總之,我們通過與家裡人的和睦相處,共同努力,定能吉祥如意,皆大歡喜;彼此尊重,互相關心,特別要一起的修習佛法,一起的了解佛法的真理,大家共同地向戒、定、慧方面不斷前進!   在這個方面,智金仁者,我們要注意到,我們是在家居士,跟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的情況不同的,我們不能離開世間,所以我們的所作所為,還要根據世間的世故人情來對待一切、處理一切。所以六祖大師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上,不離開世間,關鍵要加以「覺」,照樣做事,照樣辦公,照樣學習,照樣地工作和生活,不離世間法。因為離開世間的一切,我們就無所謂修行。就是要在世間中、煩惱中鍛煉,念而無住,用而不著,由熱惱轉為清涼,由痛苦轉為智慧。《法華經》也講:「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所以我們對世間的事情,要處處考慮到人情世故。有兩句話:一句是「不離佛法而行世法」,我們不要離開佛法而行世間法;另一句話是「不離世法而證佛法」,就是說,也不要離開世間法去求證佛法。以這兩句話,送給智金居士,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策進吧!   好吧,今天我就講這些,以後我們再互通消息。

【據徐恆志老人對智金居士講話錄音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


推薦閱讀:

默寫題6分——衝刺滿分每日一練【第二部分】
使秦帝業白起之勢第二部分白起其人(九)
原汁原味的慧緣禪語(第二部分)
正統鐵板神數第二部分
"幻身貪憤自解"是"奶格五金法"圓滿次第根本奶格六法的第二部分。

TAG:家居 | 修行 | 文集 | 凈土 | 在家 | 第二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