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覽:楹聯欣賞集錦二
06-10
人們寫對聯,一般都要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或政治傾向。 大膽文章拚命酒; 坎坷生涯斷腸詩。 此聯是我國現代著名戲劇家洪深所撰。洪深(1894-1955),字淺哉,江蘇常州人。早年留學美國專攻戲劇。1922年回國後在上海從事戲劇活動。三十年代參加左翼戲劇運動。對中國現代話劇的形成和劇場藝術水平的提高有較大貢獻,後任電影編導,並長期擔任學校教育工作。抗日戰爭初期,大批進步文人會集重慶北碚,當時整個社會極端黑暗,生活又十分艱苦窘迫,在這種情況下,洪深自題了上述這副對聯。 「大膽文章」是他對自己創作的一個總結。他的著名作品如《趙閻王》等,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大膽地揭露了封建軍閥統治的罪惡和農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英勇頑強的鬥爭,給當時社會以無情的抨擊。說起「大膽」,當時還有段小插曲。那是在1929年,上海正在放映美帝國主義侮辱中國的影片《不怕死》,洪深也在劇院,他當場就憤怒抗議、演講,極大地鼓舞了群眾的愛國熱情。抗戰爆發後,又領導上海救亡演劇二隊赴內地演出,積極推動了戲劇界的抗日救亡宣傳工作。 與「大膽文章」相對照的是「坎坷生涯」這句。這是他對自己大半生生活的總結。他1917年從清華大學畢業赴美留學,先是學建築,後專攻戲劇,1922年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生活待遇回國任教,從事戲劇活動。曾領導「復旦劇社」「戲劇協社」,並參加了「南國社」。抗戰爆發後斷然辭去大學教授的職務,積極籌組抗敵演劇隊,組織宣傳抗戰活動。 對聯的後部分「拚命酒」與「斷腸詩」,卻是他當時在重慶的生活與心情的寫照。當時的重慶是抗戰的後方,國民黨的首府,在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和高壓政策下,進步文人不僅生活十分艱苦,精神上也極度苦悶,只有把僅有的幾個錢全用來買酒喝。希望在酒精中一醉方休。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拚命地喝酒仍解除不了那苦悶的心情,便又轉而寄情於詩文中。在那使人蕩氣迴腸的詩句中多少能發泄一些憤懣之情,也多少能寄託些希望與光明。 這副對聯是一個流水對,上下句意思非常連貫,對仗十分工整,「大膽文章」對「坎坷生涯」,「拚命酒」對「斷腸詩」,都是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讀後撲面迎來一股豪邁之氣,卻又夾雜著點點傷心淚。萬卷古今消永日: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此聯為陸遊所撰「書巢」聯。陸遊,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愛國詩人,一生創作詩歌極多,今存就有九千多首,同時他又是宋代著名詞人和學者,開宋詞豪放派之先鋒。書巢意即用書築成的巢,指書室。 陸遊膾炙人口的詩詞影響了多少文人墨客。他生當北宋滅亡之際,飽受民族災難之苦,少時便立下愛國壯志。然而他一生不得志,滿腔的報國熱情無處發泄,只好寄情於詩詞,或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統治者屈辱求和,給人以雄渾豪邁之氣,或抒寫日常生活中平凡之事,借物詠懷,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古人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用在陸遊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他一生酷愛讀書,經常讀得不知身在何處,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是「讀書有味身忘老」,還象年輕時那樣發憤讀書。 陸遊的這副「書巢」聯正是當時他生活的寫照。聯中的「萬卷」指書的數量極多;「古今」指書的內容涉及面極廣,古往今來無不領略;「一窗昏曉」可見其讀書之專致,達到了廢寢忘食地步,既不知黃昏,也不知晨曉,歲月年華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逝去了。 寥寥幾字,使讀者讀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入其境。 此聯對仗十分工整,很有詩詞的那種韻律美。用詞也十分精確對仗。「萬卷」對「一窗」,「古今」對「昏曉」,」消」對」送」,「永日」對「流年」,不僅詞性與平仄相對仗,而且意義上也相互對照關聯。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正對的修辭手法,正面直接描繪作者讀書廢寢忘食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此不僅反映陸遊好學的生活場面,而且透過此聯,我們還可以看到詩人當時極端鬱悶的心情。詩人拳拳愛國心、報國志無處伸展,無奈只有寄情於詩書之中,在書海里消磨這苦悶的漫漫長日,而大好的年華也在這書海中漸漸流逝。這無疑也是發泄對當權者的不滿和自已的無奈之情。半湖煙雨 一局棋枰: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 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枰。 這是掛在莫愁湖勝棋樓外的一副園林樓閣聯。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門外,水陸面積700餘畝,湖面寬闊。相傳南宋時,有洛陽少女莫愁遠嫁江東盧家,住在湖濱,因此叫莫愁湖。勝棋樓在莫愁湖公園內,始建於明洪武初年,重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相傳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與他的開國元勛徐達常在莫愁湖畔下棋。徐達棋藝卓絕,可是與朱元璋對弈卻每著必敗。朱元璋認為徐達沒有亮出真本領,於是許諾說,如果徐達能勝了他,便將莫愁湖送給徐達。他倆從早晨開始布棋,直到紅日西沉,尚未分勝負。終於一局圍成,朱元璋大笑,說:「這一回,我是真的勝了!」徐達謙和地說:「還請主公細看這盤棋,方知勝負!」朱元璋聽話中有話,便舉燈照棋,發現徐達的百餘顆閃亮的棋子分明排出繁體的「萬歲」二字,頓時驚嘆不已,親自斟酒,雙手捧著送到徐達面前。徐達連忙跪下接過一飲而盡。後來,人們就在朱和徐下棋的地方,建了這座勝棋樓。 上聯意為:當年的莫愁美女和明王朝江山,如今已不存在了,只留有半湖煙雨讓人緬懷追念那逝去的歷史故事。下聯則生髮出作者更深意義的感嘆:那些帝王將相攻戰殺伐,爭名奪利,最終都象一局棋勢,隨時間的匆匆過去,是非成敗轉眼化為過眼雲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聯寥寥二十字,把南京莫愁湖勝棋樓的美景,有關的人物,有趣的傳說都含蓄地「點」了出來,令遊客讀後如飲醇酒,如含橄欖,情奮而味長,陶冶了性情,增添了遊覽興趣。類似這樣的楹聯,在全國各地的園林中為數極多,飽含詩情畫意,對於美化環境,渲染氣氛,都有積極作用,可惜在「文革」浩劫中損毀不少,這是又一筆難以挽回的無法估價的損失!(陳國濤)莽乾坤能得幾人閑: 莽乾坤能得幾人閑?早安排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 好風月不用一錢買,休辜負青山紅樹,送爽氣西來。 此聯是王珊森所撰安慶大觀亭聯。大觀亭在安慶市西南隅正觀門外,為明代知府陸鈳創建。大觀亭氣勢雄壯,俯瞰長江,是江南有名的亭台之一。 這是一副名勝風景聯。作者站在氣勢雄偉的大現亭,俯瞰漣滾東去的長江,遙看遠處的青雲紅樹,面對秋高氣爽的天氣,觀賞著氣象萬千的壯麗景色,呼吸看清新的空氣,不覺心潮洶湧,遐想聯翩,情不自禁地振筆疾書,惜古喻今,寫下了這副境界開闊,氣象豪邁,意境深遠的對聯。它將大觀亭周圍的壯麗秋景和奔騰不息的浩瀚長江,描繪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河勝景圖。它既讚美了大觀亭這個名勝景觀,緬懷了千古風流的歷史人物,又抒發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和對歷史上「風流人物」的崇敬心情。 這副對聯既是一副名勝風景聯,又是一副抒情聯,它採用了「集引」、「藏典」的藝術技巧,把歷史典故運用到對聯中,暗寓哲理,一語雙關,不但豐富了對聯的內容,使人產生聯想,而且以典故對照現實,加深了思想深度。如上聯的「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是宋俞文豹《吹劍錄》文句的化用。它用短短的幾句話,將蘇軾《赤壁懷古》中描繪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壯闊境界,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又由浩蕩的長江,波濤滾滾,日夜奔騰,無止無休的景觀,聯想起千百年來多少英雄豪傑,就象東流的江水,一去不復返。因而在緬懷千古風流人物的同時,抒發了作者江山如故,人事已非的感覺之情,慨嘆了莽莽乾坤能有幾個像蘇軾一樣飽覽江山勝景,寫出《大江東去》的千古絕唱,也為作者自己能有幸一睹大觀亭的壯麗奇觀感到興奮和自豪。下聯的「好風月不用一錢買」,是唐李白《襄陽歌》詩句的化用,「紅樹」是引自元勃羅御史《南呂·一枝花·辭官》。在這裡作者描繪了滿目青山,一川紅葉的奇麗的秋天景色,告訴人們不要辜負這「不用錢買」的「好風月」,要自由自在地呼吸著從西風中送來的清新空氣,盡情地欣賞和享受大自然給人造就的旖麗風光,但又不是消極的享受,而要象「千古風流人物」那樣,珍惜這大好時光,奮發向上,為祖國為人民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這種借用典故,集引前人詩詞文句組成對聯的藝術技巧,使對聯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對景物的描寫更加有聲有色,形象逼真,倍增了詩情畫意,令人讀之,心往神馳,陶醉在無邊的秋色之中,既聯想起風雲變幻的歷史往事,又增加人們的遊興。古人云:吾人讀書,於妙詞警句,哪怕是抄來的,嵌於文中,合乎情調,也稱可觀。這副對聯正是一副運用得宜,合乎情調的巧對佳聯。 這副對聯,不僅寓意深刻,用典得當,全聯上下,人以景移,情由人傳,情景交融,使語言高昂、協和、流暢,而且對仗工整文詞講究。如上聯的「莽乾坤」對「好風月」,「早安排」對「休辜負」,「鐵板銅琶」對「青山紅樹」,「唱大江東去」對「送爽氣西來」,對得恰到好處。尤其是上聯的「早安排」,既突出了蘇詞縱論古今,橫覽江山,風格豪放的特點,又揭示了「大江東去」的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下聯的「休辜負」,既叫人盡情欣賞、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又叫人珍惜大好時光,奮發進取,對全聯起了畫龍點睛和抒發情感的作用。令人讀來,心胸開朗,豪情滿懷,為自己的祖國有如此美好的山河和「風流人物」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魚讀月 鳥談天: 水清魚讀月; 花靜鳥談天。 此聯是陳定山所撰台北陽明山聯。陳定山,名蘧,字小蝶,1927年生,浙江杭州人,陳栩園先生長子。他與其妹小翠、弟次蝶早負文名,當世將他們比做眉山蘇氏。陳定山先生尤富文翰,解音律,詩文、詞曲、書畫、戲曲、小說,無一不精通,著作甚富,對楹聯藝術也有較深的造詣。歷任過中興大學、淡江文理學院等院校的教授。又同父親陳栩園共創實業,辦過造紙廠、汽水廠、碳酸鈣廠、滑石粉廠等四十餘廠。陳定山先生也很關心民族存亡,熱心從事過抗日事業,任過上海市商會執行委員兼抗敵後援會副主任,曾被日軍逮捕入獄,直至日寇投降後,方獲釋出獄,並由重慶遷往台北。陽明山原名草山。在台北市北部,位於七星山之南,紗帽山東北,磺溪上游。附近青山翠谷,原野開朗,遍植有櫻、杜鵑、桃、杏等花木。春季花開,眾芳爭妍,遊人如織。辟有陽明公園,分前山公園和後山公園。有中山樓、陽明山莊、陽明湖、小隱潭、陽明瀑、快雪亭、永河台、魚樂園等勝景,是台北的著名風景區。 台灣是我國的一個美麗富饒的海島,而地處亞熱帶的台北陽明山,更是個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風景名勝之地。在這裡,楹聯作者陳定山先生通過這副對聯,將陽明山清幽雅緻的迷人景色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既讚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又流露出他自己在經過大半生奮鬥、到了暮年之際的一種貪求清逸和超脫世俗的思想情感。這種寫景抒情,借聯言志的藝術手法,顯得清新自然,毫無做作,是名勝風景聯這個百花園中開放的又一支鮮艷奪目的奇葩。 這副對聯採用了楹聯中襯托和比擬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將陽明山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互相襯托,巧妙的結合起來,並作了形象而又生動的比擬。如上聯的「水清魚讀月」,以「水」之「清」作參照來突出「魚」之「讀月」,把陽明山清澈的泉水、湖水描繪得一清見底,清澈得魚在月明之夜欣賞月亮的微妙情景,也看得清清楚楚。這裡的「魚讀月」就是對魚在水中活動情形的形象比擬,好象魚和人一樣會「讀月」。「魚讀月」本是動景,和「水清」相互襯托,巧妙結合,又反過來加深了對水的清澈程度的渲染。下聯的「花靜鳥談天」,同樣是以「花」之「靜」作參照來突出「鳥」之「談天」。二者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將一個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環境描繪得幽靜異常,連鳥在花叢中「談天」也聽得清清楚楚。這裡的「鳥談天」,不僅是對花海中的鳥鳴聲作了形象的比擬,而且對繁花似錦的幽靜景色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這種有靜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藝術技巧,使對聯充滿著詩情畫意,給人一種環境優美、清幽深邃、世外桃園的感覺,產生出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這副對聯還採用了「藏字」的藝術技巧。所謂藏字,就是作者把要表達的意思用字藏入聯內,讓人細心體會,慢慢思索,是一種構思精巧的藝術手法。這副對聯,作者在上聯中藏了一個「清」字,下聯中藏著一個「靜」字,連起來就是「清靜」二字,這裡既對陽明山環境清幽優美的特點起了畫龍點睛突出主題的作用,又表達了作者對清靜舒逸生活的嚮往,流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情感。讀來令人回味無窮,妙趣橫生。 這副對聯,不僅文詞優美,寓意深刻,對仗精工,平仄入律,而且在一副只短短十個字的名勝風景聯中,同時運用襯托、比擬、藏字三種不同的藝術技巧,這在楹聯創作中是不多見的。我輩復登臨: 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此聯是清代學者李春園所撰南昌滕王閣聯。滕王閣在南昌市沿江路贛江與撫河交匯處。唐永徽四年(653年),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治南昌)時營建。落成時,李元嬰被封為滕王,故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洪州都督閻伯玙在此大宴賓客,王勃應邀,即席作《滕王閣序》,千古傳誦。原閣規模宏大,有「西江第一樓」之稱。一千三百多年來,屢毀屢建,不下二十八次。1926年,被北洋軍閥鄧如琢燒毀。1989年主閣重建竣工,並於當年重陽節向遊人開放。 本聯繫一副集句聯。集句,是對聯的寫作手法之一。古往今來,集句成聯的範圍甚廣,如集詩句、詞句、帖句、俗語、成語、格言等等。本聯則分別集自兩首詩和兩篇散文。 上聯開頭一句「我輩復登臨」,妙在一個「復」字,它實際上是藏了一句「潛台詞」,令人讀後立即聯想到無數前人登臨滕王閣的情景以及他們所留下的大量墨跡題詠和種種掌故。因「復」字在此起著承古啟今的作用,加之本聯集句本來就是集自古人,故本聯中每一句所述的其事其景,莫不既是古人之所為所見,又是今人(「我輩」)之所為所見。古今一線牽,「復」字是關鍵。 上聯第二句「目極湖山千里而外」,氣勢磅礴,蘊含豐富,是寫登臨九丈危閣,高瞻遠矚,視野廣闊,將千里而外的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此處系用誇張的手法,極言閣高而天晴,心曠而神怡。此時此刻,作者自然而然會聯想起當年王勃在《滕王閣序》里所描繪的萬千氣象。 下聯首句「奇文共欣賞」正表明了這層意思。「我輩」登臨高閣之上,邊飽覽風光,邊欣賞玩味王勃那篇氣貫長虹、情景交融的千古傑作,興緻無窮。 《滕王閣序》中佳句甚多,而最令聯作者喜愛的想必是不朽的名句「秋水共長天一色」。只是為了對仗的需要,聯作者不得將此膾炙人口的佳句脫化為「人在水天一色之中」。而這一脫化,竟將所有的遊人都「化」了進去:要在畫中游,畫面頓時活了。顯然,新句比原句更添意境,略勝一籌,就連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流流」等著名詩句也因見景不見人而為之遜色。 作為集句聯,其特點就是用現成的語句,按對聯的形式、格調編結在一起,構成一種新的意境,往往天衣無縫,渾然天成,甚至比自己遣詞造句所創作的還好。本聯無疑即是一例吧!雲間樹色千花滿: 雲間樹色千花滿; 竹里泉聲百道飛。 此聯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所撰杭州西湖凈慈寺聯。凈慈寺在浙江杭州市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元年(954年),原名慧日永明院,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改今名。寺分前、中、後三殿,中間的大雄寶殿於1960年重修。寺內西首舊有濟公殿,供奉宋代高僧道濟(濟公)塑像。東首舊有運木井,是從濟公運木建寺的神話而來。寺前有「南屏晚鐘」碑亭。 本聯是一副名勝風景聯。作者乾隆是一位身為九五之尊的風流天子,他喜愛詩文,在位時曾多次南遊,飽覽了江南各地的名勝風景,本聯就是乾隆遊玩西湖凈慈寺時留下的。這副對聯雖只短短的十四個字,卻通過對雲間樹色和山澗泉聲的生動描述,將西湖凈慈寺及凈慈寺周圍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楚楚動人,有如一幅清幽絢麗的圖畫,從而讚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作者對壯麗河山的深厚感情。 凈慈寺座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環境幽靜,景色宜人。作者不僅通過這副對聯將凈慈寺周圍的景色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而且運用了楹聯中比喻、誇張的藝術技巧,將雲間樹色、竹里泉聲描繪得更加形象生動。如上聯的「雲間樹色千花滿」,寫的是遠景、靜景,它把雲霧中的樹木在陽光照射下出現的奇異景色,形容為像長滿著各種花朵,千姿百態,千嬌百媚。下聯的「竹里泉聲百道飛」,是寫近景、動景,將竹林里傳出的淙淙泉水聲比喻為從千百道竹縫間飛出一樣傳入耳中,似一曲清脆悅耳的動人樂曲。樹色泉聲,組成一幅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的畫圖;耳聞目睹,令人如進入一種清幽高雅的仙境之中。這副對聯題在千年佛地凈慈寺,是最恰當不過的。佳聯與勝跡相結合、互相襯托,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它不僅幫助人們了解了勝地的特色,而且使楹聯倍添了詩情畫意。 這副對聯,不僅寫景形式活潑,豐富多彩,而且文辭優美,對仗工整,用字講究。如上聯的「雲間」對下聯的「竹里」,「樹色」對「泉聲」,「千花」對「百道」,「滿」對「飛」,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對得十分巧妙,恰到好處。尤其是上聯的一個「滿」字,把雲間樹色的生態描繪得栩栩如生,維妙維肖,像真的長滿著千百種奇花一樣,絢麗奪目;下聯的一個「飛」字,將山澗的泉水聲響描摹得活靈活現,好象泉水聲真的從竹林中飛出傳入人的耳中一樣,形象逼真而又生動。它把凈慈寺周圍的山水神髓點透出來,對全聯起到了畫龍點晴的妙用,稱得上是神來之筆。(黃順強)拚命酒 葬魂詩: 哥了了無言,潦草文章拚命酒; 子歸歸不得,落花風雨葬魂詩。 這是太倉吳養涵先生挽胡粹士聯。錢鍾書先生在《槐聚詩存》中有一詩題為《鄉人某屬題哭兒記,兒從軍沒緬甸,其家未得耗,叩諸乩,神降書盤曰,歸去來兮,胡不歸》。「鄉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倉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學,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任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抗戰期間愛子敬侃殉職緬甸,因作《哭兒記》以文志痛,借酒澆愁。吳曾任太倉圖書館館長,系知名學者,與胡知交。上聯說「老兄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兒記》和拚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聯說「令郎想回也回不來了,只有讓春天的落花在風雨中把您的詩魂埋葬。」此聯巧妙地用「哥了」諧音愛發鳴聲的「知了」與無言形成強烈對比,用「子歸」諧音思鄉以至啼血的杜鵑鳥「子規」,而且用了疊字,如聞嗚咽之聲。對仗工麗,含義深切,悲痛之情用藝術手段表達得淋漓盡致,堪稱輓聯精品。此聯由書法家胡繩祁先生憑五十年前記憶提供,難能可貴,否則將淹沒無聞矣。(林金山)何紹基題岳陽樓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這是清何紹基題岳陽樓聯(《名勝鑒賞詞典》第109頁)。杜少陵五言絕唱是指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范希文兩字關情是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王勃《滕王閣序》「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即呂洞賓,曾三過岳陽樓。上聯寫岳陽樓人文,下聯寫洞庭湖水勢。悠悠歷史,浩浩江水,不勝感慨。古今第一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是由清代名士孫髯翁為昆明大觀樓所題寫的長聯,垂掛於大觀樓臨水一面的門柱兩側,號稱「古今第一長聯」。孫髯,字髯翁,號頤庵,昆明人。生於清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享年80餘歲。自幼聰穎,才氣超群,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晚年又自號「咒蛟老人」。在文禁森嚴的雍乾之際,把感慨融鑄於一百八十字大觀樓長聯中,一時轟動詩壇,是我國楹聯文庫中的一顆明珠。上聯寫滇池風物,似一篇滇池遊記;下聯記雲南歷史,似一篇讀史隨筆。寓情於景,情景交隔,氣勢磅礴,渾然一體,堪稱千古佳作。 上聯突出一個「喜」字,喜溢四方,繪出了一幅頗富滇池風物特色的風景畫。作者登臨樓上,首先寫眼前那茫茫空闊無邊的滇海,寫作者敞開衣襟、推開頭巾觀海的高興勁。接著寫大觀樓四面的景觀:東邊的金馬山如賓士的神駿,西邊的碧雞山如翱翔的鳳凰,北邊的蛇山如蠕動的長蛇,南邊的鶴山如展翼的白鶴。憑樓四望之後,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裡,那一處處螃蟹和海螺狀的島嶼邊緣,點綴著如少女鬟髻鬢髮般搖曳多姿的楊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蘆葦,似禽鳥那五彩繽紛的羽毛點綴著水中的雲天和紅霞。前面,作者在觀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後,曾發出文人學者們,何不選擇這名勝地的高樓登臨欣賞一番的感慨。這裡,作者在描繪了眼前池中的勝景後,再次由己及彼,概嘆:不要辜負了美好的勝景吧——那四周飄香的稻穀,那波光萬頃的浪濤,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風中的楊柳。作者通過寫景抒情,那心曠神怡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下聯勾勒雲南的歷史,重在一個「嘆」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歷史發展變化的必然規律,展示出了一幅頗耐人玩味的歷史畫卷。作者乘興看夠了眼前的美景之後,立即聯想起雲南風雲變幻的歷史,發出了無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傑們,都隨滾滾的歷史長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視一代的漢武帝,為了打開西南通途,曾在長安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大唐皇帝曾冊封南詔,立鐵柱刻頌功德;宋太祖竟手揮玉斧,劃疆立界,讓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肅經四川,占雲南滅大理,招降吐蕃,繼伐中原。這一系列宏偉壯觀的景象,費盡了英雄們的移山心力,然而,這一切猶如彩樓簾外縈繞的朝雲,不等珠簾捲起,便在蕭蕭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紀頌功德的詞句,都隨著那斷碣殘碑。埋沒在夕陽和農家的炊煙里。留給我們的只是寺廟裡傳來的鐘聲,江岸邊點點的漁家燈火。天上南飛的兩行秋雁,還有那睡在山林間文人雅士醒後的一身清霜。這怎能不令人為之感嘆! 長聯抒情敘事,層次分明,情景交融;對仗工整,字句洗鍊;內涵美質,外溢華彩,意境高妙,氣勢非凡。是對聯史上不朽的傑作,影響甚巨。大觀樓長聯是詩、是畫、是歷史的鏡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歷史命運,這種遠見卓識,隱寓於聯中的字裡行間。正因如此,該聯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換,但始終沒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對聯史上的位置。九派會君山: 九派會君山,剛才向漢沔盪胸,滄浪濯足。直江滾滾奔騰到,星沉龕赭,潮射錢塘。亂入海口間。把眼界洗寬,無邊空闊。只見那廟喚鷓鴣,落花滿地,洲鄰鸚鵡,芳草連天。只見那峰迴鴻雁,智鳥驚寒,湖泛鴛鴦,文禽戢翼。恰點染得翠靄蒼煙,絳霞綠樹。敞開著萬頃水光,有多少奇奇幻幻,淡淡濃濃,鋪成畫景。焉知他是霧鎖吳檣,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魚艭。一個個頭頂竹箬笠,浮巨艇南來。嘆當日靳尚何奸,張儀何詐,懷王何闇,宋玉何悲,賈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濁浪洪濤,同讀招魂呼屈子; 三終聆帝樂,縱觀覓伶倫截管,榮援敲鐘。竟響渢渢隨引去,潭作龍吟,孔聞鼉吼,靜坐波心裡。將耳根貫徹,別樣清虛。試聽這仙源漁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簫,悲含蘆葉。試聽這岳陽鐵笛,曲折柳枝,俞伯瑤琴,絲彈桐柏。將又添些帆風櫓雨,荻露葭霜。湊合了千秋韻事,偏如許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動詩情。也任你說拳椎黃鶴,也任你說盤貯青螺,也任你說艷摘澧蘭,說香分沅芷。數聲聲手撥銅琵琶,唱大江東去。憶此祠神堯阿父,傲朱阿兄,監明阿弟,宵燭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灣白雲皦日,還思鼓瑟吊湘靈。 這是張之洞為湖北洞庭湖屈原湘妃祠題寫的長聯。在號稱「八百里洞庭」的萬頃碧波中,有一座方圓不足兩里的小島,這就是千百年來一直為遊人所稱道的君山。山中古迹甚多,其中尤以舜及其二妃的故事更加哀艷動人。傳說舜帝南巡,死於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尋丈夫來到君山,聞說舜帝已死,痛不欲生,悲愁而死。後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忠貞,將此島名為君山,並立廟祭祀她們,尊封她們為湘水之神。此廟當建於秦以前,漢代學者王充在《論衡》中曾記載說,秦始皇南巡至君山,遇大風濁浪,手下官吏對他說是湘水神作祟,秦始皇大怒,命人將山上樹木伐倒,放火燒山。這個傳說在《湘妃廟紀略》的地方志中,也有記載。據《中國地名大辭典》載,「洞庭湖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處,君山有湘妃廟。」後來,人們因詩人屈原在《九歌》中,寫了《湘君》和《湘夫人》篇,就在湘妃廟中同時祀屈原,逐漸湘妃廟也習慣地稱為「屈原湘妃祠」。清代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清末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不久他為巡閱水師來到洞庭湖,遊覽了君山,整修了屈原湘妃祠,是時寫了洋洋洒洒、共四百字的長聯。 張之洞,字香濤,又字孝達、香岩,號壺公、無競居士,直隸南皮人。他是我國晚清時期一個較有作為的政治家,同時他在文學上也有較深的造詣,著作大都收在《張文襄公全集》中。他一生創作的楹聯也很多,這副楹聯是其中最長的。在我國已經發現的為數不多的數百字以上的楹聯中,這副楹聯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它的最顯著的特點是,全聯立足於憑弔屈原湘妃祠,圍繞洞庭湖,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的歷史人物以及名詩名作糅合在一起,抒發了作者無比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綿綿之情。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北連天險長江,南接湘、資、沅、澧四水,古來一直是爭戰的水軍基地。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與孫權結成同盟,在赤壁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洞庭湖此後便成了東吳的水軍據點,許多戰艦每日在洞庭湖中操練。公元215年,東吳和蜀漢關係緊張,東吳的魯肅和蜀漢的關羽,各領水軍雲集洞庭,準備決一死戰。當時雖然沒有打起來,但劍拔弩張的氣勢真是千鈞一髮。後來,到了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武帝命王濬率領青雀舫(船首畫有鷁鳥頭的戰船),從益州順流而下,擊毀了東吳的橫江鐵鏈,打敗了洞庭水師,直取金陵,宣告了東吳的滅亡。上述歷史事實,就是上聯中「焉知他是霧鎖吳檣,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漁艭?」的歷史根據。然而,楹聯沒有更多地去渲染歷史上的爭戰,而是把著眼點放在洞庭湖秀美的景色描繪中,並由此展開想像的翅膀,表現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的宏偉氣勢上。作者將鄭谷的著名詩篇《鷓鴣》中「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衍化為「廟喚鷓鴣,落花滿地」。將崔顥的著名詩篇《題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衍化為「洲鄰鸚鵡,芳草連天」。大詩人李白在《江夏贈韋南陵水》中寫有「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裡,且須歌舞寬離憂。」詩人劉禹錫在《望洞庭》中寫有「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我國最早的詩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寫下著名的詩句「沅有芷兮澧有蘭」。眾多的名詩名作,經過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和衍化,形成了「也任你說拳椎黃鶴,也任你說盤貯青螺,也任你說艷摘澧蘭,說香分沅芷」的精妙構思,濃縮出極其動人的詩情畫意。至於說到人物,即有神話傳說中伶倫、荼唐、援堯、丹朱、虞舜、娥皇、女英,還有舜的妹妹敤首。又有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奸臣靳尚、說客張儀,昏君楚懷王、詩人宋玉、胸懷抱負的賈誼,以及「箭射錢塘」的錢繆。 作者在楹聯的寫作中,打破了一聯敘事、一聯抒情的慣用手法,熔事件人物和詩情於一爐,在衍化名詩名作方面,自然得體,不露斧鑿痕迹,顯示出作者對詩詞典故深切滲透的工力。全聯在句式的安排上,採用四字、五字、七字、八字和十字的交替排列,上下聯中皆以排比句的形式,集中排出與風光、景物密切相關的人物名,不僅加強了氣勢,同時能給人以聯翩遐想之機,顯示出作者的匠心。由於句式活潑、勻稱而大方,不僅在聽覺上可以獲得節奏鏗鏘和諧的美感,同時在視覺上也可獲得長而不冗、起伏有致的效果。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這副楹聯寫於清代末期國勢危難、政府腐敗、矛盾重重的時候,作者雖然在上聯和下聯中以「同讀招魂呼屈子」、「還思鼓瑟吊湘靈」為結句,以表明自己的弔古傷今之意。但是作者終究是一個忠於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他不會也不可能在楹聯中涉及時事,能夠提提楚懷王的昏憒,丹朱太子的無能也就不錯了。卷中歲月 花里神仙: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庄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這是陸潤庠為蘇州留園五峰仙館所題之聯。陸潤庠(184l—1915),字鳳石。江蘇元和(今蘇州)人。同治十年狀元,歷任工部、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土。辛亥革命後留毓慶宮為溥儀師傅,授太保。能聯擅書,時有雙壁之稱。蘇州留園是我國名園之一,約建於明天順四年(1460年)。原有東西兩園,清嘉慶年間就東園遺址建成寒碧山莊,光緒年間改稱留園。 蘇州留園是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的典範,這裡山石奇美,庭院幽深,流水依依,小徑在花草林間迤邐而行,鳥兒在樹梢嚶嚶囀啼。在這樣的地方讀書吟對,定然情趣橫生,忘卻塵世。楹聯作者正是身處如此美妙的環境中,攜著書本流連於蘭草、野菊、梅花、海棠的神韻里,談世上萬千之事,看水塘清蓮傲立。 本聯是一幅言志抒懷聯。從上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抒發了自己忘情書中,以書為伴的文士之樂。他讀《尚書》懂得了為人如何正道直行;讀《易經》知道了「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讀《離騷》《楚辭》又為其章句的幽雅不凡所傾倒;而莊子的曠達大度蔑視權貴的精神使他腦海迷霧盡失,心胸豁然開朗;漢文里那朗朗正氣又使他初衷不改,意志彌堅。誰說遠離了名利場所就會孤獨寂寞?在書卷中尋找寄託不亦悅乎!下聯則筆鋒一轉,作者以花草作喻。他讚賞野菊的隨遇而安,寒梅的錚錚傲骨,蓮花的「出污泥而不染」,蘭草的樸實芬芳,海棠的恬恬神韻,以此巧妙地表達了自己鄙視名利富貴,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志氣。 該對聯在技巧上有兩大特點:一是隱喻法。初看上去,上聯只是教人讀書,強調讀書之樂,下聯也不過描寫自己對花草的鐘愛罷了,但細細品味,卻能夠看出其中寓意深刻。作者深受屈原詩的影響,善以花草作譬言志。人之於書,之於花草,能夠入其中而怡然自得,這境界本來就不是俗人所能企及,而作者卻能超乎於外。二是排比法。作者連用五個「讀」「取」「與」「同」,上下聯的各句首、句中皆同字相對,加之每句都簡潔凝練,使全聯語勢回暢迭宕,舒展飄逸,把文士的那種與世不群的超脫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此聯上聯言書,下聯言花,表面上似乎不太貼切,但下聯中的花實是上聯「讀騷取幽」之「騷」中反覆出現的,一語相關,其意無窮,不愧聯中上品。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文史隨筆 晏子諫言齊景公的故事——幽默風趣比喻切貼
※歷史上最擅長投降的君主,投降投成了一門藝術|文史宴
※文史雜談 制度禮儀篇
※文史網 – 帶您看看100年前的故宮
※古文史(一)串講
TAG: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