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航天新目標 載人登月提上議事日程
摘要:繼2000年和2006年之後,中國於29日發布了第三部航天白皮書———《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公布了今後5年中國航天的發展戰略方針和總體規劃,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根據白皮書,未來5年我國將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一批重大航天科技專項,將開展的深空探測專項論證包括火星探測內容。 繼2000年和2006年之後,中國於29日發布了第三部航天白皮書———《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公布了今後5年中國航天的發展戰略方針和總體規劃,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根據白皮書,未來5年我國將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一批重大航天科技專項,將開展的深空探測專項論證包括火星探測內容。對於其中一些重點問題,專家進行了解讀。
發展大推力火箭意義重大
白皮書提到,在今後5年內實現長征五號、六號、七號新一代大型火箭首飛,開展重型運載火箭專項論證和關鍵技術預先研究。對中國來說,研製大推力運載火箭意義重大。從世界空間站的發展來看,空間站單個艙段為20噸左右最佳,所以要發射空間站艙段必須擁有大推力火箭才行。長征五號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5噸,這為我國建造空間站提供了重要支持。
白皮書指出,我國正開展載人登月前期方案論證,研製重型火箭對於未來載人登月甚至載人登火星具有重要意義。由於載人登月飛船一般在50噸以上,而且其奔月時的速度很快,要求為10.9千米/秒,必須擁有重型運載火箭才行,如要進行載人登火星更是如此。當年美蘇競爭載人登月時,蘇聯之所以敗給美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N1型重型火箭4次發射失敗。我國載人登月擬採用兩步走的戰略實施,第一步是在2025年前,利用現有火箭技術,發展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級超大型運載火箭,儘快實現2-3人的月球探測活動;第二步是在2030以後,發展基於大直徑、大推力發動機技術的重型運載火箭,實施3人以上的月球探測和開發活動。重型運載火箭具備能將50噸級有效載荷送入奔月軌道並從月球安全返回的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等火箭專家,在2011年出版的《國際太空》雜誌上發表了有關我國發展重型運載火箭的初步總體方案:在動力選型方面,擬基於液氧煤油發動機、液氫液氧發動機和固體發動機構建我國重型運載火箭。
首顆天文衛星透視宇宙
現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發射了多種天文衛星,如美國的「哈勃望遠鏡」。這種衛星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不受大氣層的影響,進行全波段天文觀測,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天文衛星。白皮書透露,我國將研製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它將是我國第一顆天文衛星,將有力地促進我國空間天文學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盧方軍在《國際太空》雜誌上介紹說,「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是國際上已知計劃中唯一一台既可以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X射線成像巡天,又能夠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體的短時標光變和寬波段能譜的空間X射線天文觀測設備。與已有和研製中的硬X射線望遠鏡比較,「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在全天巡天的靈敏度和高計數率觀測的時變研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使得中國有可能在尋找黑洞和高精度觀測這兩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重大成果,是透視宇宙的眼睛。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有效載荷(科學探測儀器)位於衛星上部。服務艙以資源-2衛星平台為基礎,位於衛星下部。衛星總質量2700千克,將運行在高度550千米、傾角43°的近地圓軌道,設計壽命4年。其有效載荷包括高能X射線望遠鏡、中能X射線望遠鏡和低能X射線望遠鏡。由於不同能量的X射線輻射起源於天體上不同的物理過程,這些望遠鏡在不同波段同時觀測一個天體,可對天體活動給出更全面和準確的診斷。 新通信衛星不受地理約束
白皮書說,我國將研製發射立體測繪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雷達衛星等新型對地觀測衛星。即將於2012年1月升空的資源-3衛星是中國第一顆自主研製的民用高解析度立體測繪衛星,將填補中國立體測圖這一領域的空白。資源-3衛星通過立體觀測,可為國土資源、農業、林業等領域提供服務。該衛星採用經適應性改進的資源-2衛星平台,配置4台相機。衛星具有測擺功能,可對地球南北緯84度以內的地區實現無縫影像覆蓋,每59天實現對我國領土和全球範圍的一次影像覆蓋。其影像解析度及測圖精度為國內第一。
白皮書表示,我國還將發展移動通信業務衛星,研製更大容量、更大功率的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通信廣播衛星平台。這對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社會進步和科學繁榮等都會帶來顯著的效益。例如,發展移動通信業務衛星覆蓋區域廣,具有不受地理障礙約束和用戶運動限制等優勢,可向各種用戶,尤其是緊急救援用戶和遠離城市的用戶提供實時話音、數據等多種服務,這對於減災、探險、旅遊、公安、運輸等許多領域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使用的東方紅-4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平台,有效載荷承載能力595千克,我國還將研製更先進的東方紅-5平台,它擬使用電推進等多項新技術,有效載荷承載能力1200—1500千克,可大大提高衛星的應用能力和範圍。
白皮書還談到,我國將在今後5年內發射空間實驗室、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這些都是為空間站建設進行技術準備。我國將研製的貨運飛船比俄羅斯「進步」系列貨運飛船更先進,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質量13噸。一次運貨能力達6噸,是「進步」貨運飛船的3倍。▲
(《環球時報》2011年12月31日 第05版)
推薦閱讀:
※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會晚 | 我想對你說
※CNN目標檢測與分割(二):YOLO
※你應該怎麼做出期望
※諮詢目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