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四分法更為合理

認知能力四分法更為合理

關於認知能力,人們往往傾向於感性與理性二分法。與此相對應,認識客觀事物的方式則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感性的多次反覆,直至達成二者的統一。這種認識符合人們的日常經驗,故而易於被接受。但若因此而認為人的認知能力只有感性和理性,則未必確切,至少不全面。譬如,人們常說的「靈感」、直覺等能力,既不便歸結為感性(「靈感」不在感官的視域內),也不便歸於理性(「靈感」非邏輯推理所能為)。其實,除二分法以外,哲學史上還有三分法乃至四分法

感性、知性與理性三分法

康德的觀點可謂三分法的典型,將人的認知能力分為「感性」、「知性」和「理性」。其中,「感性」主要是接納進入時空內的質料與現象,此處的「接納」實為「直觀」義。他認為唯有「感性」才有直觀的能力,人們的眼之所觀、鼻之所嗅、耳之所聞等,皆為直觀之物,不必藉助任何推理。

「知性」則是人類所特有的聯結現象的先驗邏輯能力。此先驗邏輯不同於一般的形式邏輯之處在於,形式邏輯只關注形式,與對象無涉。一個命題只要不違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即便「紅是紅」、「圓不是方」等「廢話式」的命題,仍是正確的,因為它們符合邏輯。先驗邏輯則否,它從形式邏輯中「化」出,當然要符合邏輯,以保證推理正確;同時它還要關涉對象,以便形成經驗知識。形式邏輯好像「屠龍刀」,在現實中無用武之地;先驗邏輯更像是「切菜刀」,它必然要涉及現實中的「菜」。牟宗三認為範疇具有「存有論」之品格,甚確。正因為人類具有「先驗範疇」之能力方可將雜多現象聯結為知識。但是,知性只能處理經驗界中的對象對於上帝、世界、自由等不在時空中出現的純形式的東西,知性斷然束手無策。倘若硬來,則陷入「二律背反」的兩難境地。

至於理性,康德認為主要用於道德領域。以康德之見,知性為自然(實則為映入時空中的「現象」)立法,理性為道德立法。人之所以有尊嚴,就在於人是有德性的,並且有讓其意志按其理性所立「共法」(道德律)而行的能力。很明顯,康德的理性乃是實踐理性。當然,康德用詞有時不甚嚴謹,譬如,其所謂的「知性」有時又被稱為「理論理性」。

總體來看,「感性」、「知性」與「理性」之間的界限仍是相對明確的。應該說,此三分法對探究人之認知能力頗有啟發性。

感性、知性、理性與智性四分法

與理性與感性二分法相比,康德的三分法固然精細了不少,但仍不甚完滿。譬如,他未能將「靈感」、「非理性」等認知能力吸納進來,只是在審美能力中才有些許論述。較之於康德的三分法,尚有一種更完滿的區分,這就是佛學的「四分法」。

以佛學立場而論,世間之人有「八識」,之所以稱「識」,是因為其尚未轉為「智」。換言之,「識」是世間凡人所具有的能力,「智」則是「出世間」的聖人(佛)所具有的能力,修習佛法目的在於「轉識成智」。按唯識教義,「八識」對應四種認知能力。其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具有直接的識別能力,此約略為感性。第六識即「意識」,具有分別、思維與判斷的功能類同於康德之「知性」。第七識「末那識」為「執著識」,它始終執著於一個「我」,此可比之於康德的「理性」:因為「理性」的實質在於「自我」之凸顯,倘若無「自我意識」,「理性」則無從談起。第八識「阿賴耶識」為根本識(種子識),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三義。言其根本,在於它不僅是前七識即感性、知性、理性等諸能力之根源,亦是宇宙萬物之根源,正所謂「內變根身,外變世界」。同時,它還蘊含著超理性的認知功能,譬如「靈感」等非理性能力。

若「八識」轉化為「四智」,人的認知能力更非「二分」所能涵蓋按佛學理論,前五識轉化為「成所作智」,第六識轉化為「妙觀察智」,第七識轉化為「平等性智」,第八識轉化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後,人的認知能力更是發生「躍遷」,更為殊勝。如果說「成所作智」尚屬感性直觀的話,那麼「妙觀察智」則上升為理性,「平等性智」則是超越民族和時空的「如是、如實」之智慧。至於「大圓鏡智」則為時時處於「本質直觀」中的大智慧,在「大圓鏡智」光輝下,理性之邏輯蛻變為無用之物,因為一切被朗照,一切皆無「隱曲」,一切亦被直觀。在此視野下,世界即「一」,「一」即世界,一切皆無差別,一切圓融無礙。

無疑,此「大圓鏡智」遠非胡塞爾的本質直觀所能及,難怪印度學者認為胡塞爾的現象學僅稍稍觸及第七識而已。在西方哲學視野下,只有上帝才能有這種本質直觀的「大圓鏡智」。然而,在東方文化中,每個人憑藉自己的修養、修鍊與體悟,皆有可能達到。東方哲學認為,萬物繫於一心,唯心所現,心性修養達至某種境界,非但有「大而化之之謂聖」之功業,亦有「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超常能力。

通過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的概略比較,筆者認為,各種劃分皆有其理,但若探討、研究人的認知能力,採用較為精細的「四分法」似更合理,它為人類的認知研究(心理認知)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當然,四分法亦不必完全依照佛教之劃分,但可借鑒其思路,將其「第八識」或轉化後的「大圓鏡智」能力作為人類認識的最高能力--智性。誠如是,人的認知能力可分為感性、知性、理性與智性四個層次。未來關於認知科學的探究,應將智性納入其中。

推薦閱讀:

顛覆思維 | 深入淺出解釋「第一性原理」
為什麼自律是一種狀態?
牛人學習—傅盛(認知升級)
什麼是認知?淺談認知的建立和實踐
【微提醒】關於信用卡的7個認知錯誤 你也可能會犯

TAG:認知 | 能力 | 認知能力 | 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