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經》里的植物之三

48、故鄉的託詞---榆樹    《山有樞》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掃。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詩經·唐風·山有樞》    【注釋】  1、樞(shū 書):木名,刺榆。  2、隰(xí 習):低濕之地。榆:木名,白榆,又名枌,落葉喬木。  3、弗曳(yì 義)弗婁:有好衣裳而不穿。曳,拖;婁,摟的借字,牽拉。古時裳長拖地,需提著走。  4、驅:車馬疾走。  5、宛:"苑"的假借字,枯死貌。  6、愉:快樂、享受;一說音偷,取。  7、栲(kǎo 考):木名,臭椿樹。  8、杻(nǐu 紐):檍樹,梓屬。  9、廷:庭院。內:廳堂和內室。  10、埽(sào):同"掃"。  11、考:敲擊。  12、保:佔有。  13、漆、栗:木名。  14、瑟:一種似琴的撥弦樂器,一般有二十五弦。  15、永日:指整天享樂。    寒風冷硬凄涼的氣息沒有褪盡,一點驚喜溫馨的種子還在凍土下面孕育,這怕正是灑向大地的春雨所具有的滋味。這個時節,榆莢雨從榆樹的瘦枝上隨清寒的風紛紛落下,就象一個從水和清枝嫩葉的縫隙里走出來的青春初現的澀女子,惶惶然的給自己新生一季的年輪許一個能滲入土地的白玉一樣的福願。    榆莢雨對我是熟悉的景物,孩童時代戲耍的情形里,兩條瘦腿騎在樹枝丫中間,從手邊的細枝上捋下一把把榆莢雨,入嘴爽滑甜嫩的榆莢雨在唧唧喳喳的童音里落向樹下一群夥伴的頭頂。和春天裡的榆莢雨一樣,在歲月的年輪里,那應該是我歲月的春天。這種情形,象極了剪紙、舊信札、干去的殘花、腐朽了的黃葉這些無足輕重卻又不舍丟棄,封到失去了陽光和空氣的密封著的記憶瓦罐里的一些細節,原本以為沒有多少價值的記憶中的碎屑,今天卻借著讀《詩經·山有樞》的因由,重新活了過來。借"山有樞,隰有榆"的古樸歌聲,來粉飾一棵並沒有多少雅人妙客韻味點染的普通植物的意義,說到底,我喜歡它在喧嘩的世界裡被世界漠視,而自己依然冬夏不息的契合天時地氣的生長自己的固執性情。    榆樹在院外(在我所知的鄉村,榆樹多是種在村頭門口,很少有種到院子里的)野地山坡上,風雨無遮,色彩單調,算不上是美的植物。但象每一個活過一世的人一樣,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麼卑微,人生怎樣沉默無色,他總有屬於自己的一把刀,來劈開獨屬於他的時間的硬壁和空間的高牆。在《漢書·郊祀志上》里,有"高祖禱豐枌榆社",枌榆者,漢高祖劉邦的故鄉。許是貼了皇帝燭台上掉下幾點燭灰的金光,後世,"枌榆"可以附著故鄉的滋味,讓騷人墨客們藉以言說水一樣流淌霧一樣無法榜依的鄉愁。"溫馨、凄涼的榆味……",這是一個異國的遊子,在寫給凄心所念,卻又人世永隔的山鄉的母親的懷念文字的話。當時並不知道榆味的所指,現在卻是知道了,所有的一點鄉愁里,念之深的,是感激那個生過養過自己的這個世上唯一的根的所在,是地震的餘波一樣讓整個大地不動聲色震顫的母性的手在心頭拂過的一點安慰。這是因為遠離,讓榆樹的煙魂圍裹著我們水芙蓉一樣記憶住到我們墓碑一樣的心裡來了。    至於《山有樞》里,2500年前唱"山有樞,隰有榆"的那個人呢,表面上,他在譏笑一個象巴爾札克筆下的高布賽克、葛朗台一樣吝嗇鬼一樣的人物,如果這樣的詩歌是寫在公元十九世紀,到是有些勸戒封建貴族的腐朽糜爛和畸形的金融資本結合的產物高布賽克和葛郎台,不要象只指榨取的乾屍一樣的活過一輩子,而是要在及時行樂里,讓本能和虛榮的慾念在經久不斷的疲勞里得到滿足。但,對於公元前四世紀的人來說,這樣的歌的譏諷之外,則是指斥那些有高頭大馬、高梁雕棟、錦繡華服的廟堂里的人,不要忘記他所治下的子民們,還面色飢黃,寒門破屋,衣不避體。如果想像這是一個節日集會的場合,寒苦百姓和廟堂高官正在一起欣賞雜戲、鬼舞和民歌。一個行走田園的歌者,隨絲竹琴瑟,在迂迴樸拙,粗礪堅韌的曲調里唱這樣的歌時,廟堂里的高官會掩飾不住的臉紅,而布衣敦厚的百姓們,臉上會有平日里難得一見的快意的笑容吧。這是我不確定的一點猜度。    由此,榆樹的枝葉間,我所見者,是凄苦的鄉情里的微笑和不會輕易彎折的民風滲透入我們文明當中的一點性情。 49、多子多福---花椒    《椒聊》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詩經·唐風·椒聊》    【注釋】  1、椒:花椒,又名山椒。 聊:同"莍",亦作"朻"、"梂",草木結成的一串串果實。  2、蕃衍:生長眾多。 盈:滿。 升:量器名。  3、碩:大。 朋:比。  4、且(ju1居):語末助詞。  5、遠條:指香氣遠揚。一說長長的枝條。 條:長。  6、掬(音ju1居):"掬"的古字,兩手合捧。又,《周禮·考工記·陶人》疏引《小爾雅》云:"匊,二升。"亦通。  7、篤:厚重。形容人體豐滿高大。    花椒多子多福意義的源頭是《詩經》里的《椒聊》,我猜想,在當時男女新婚的時候,由主持祈福的神漢巫婆,對著一張新人的大床,邊散著椒籽(花椒古名之一又叫椒籽)核桃大棗之類的引靈之物,邊大聲吟唱這《椒聊》之歌,以便讓存在於未知空間里掌管生育的鬼神,來引導這一對男女,既身心相悅,又多子多福。這首詩的另外一種解釋說,這是一個女子大膽的示愛詩,女子向她喜歡的男子暗示她不僅豐滿漂亮,而且還能象山椒一樣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在農耕時代,一個同時滿足這樣兩個條件的女子,對一個男人來說,幾乎就是夜不能眠的誘惑。花椒長成時,身披大紅袍,內含烏金玉,飄逸四時香,這種特質又給予它一種雍容的氣質,後世皇后被稱為"椒屋",也就不足為怪了。《詩經》里還有一首說到椒的詩《東門之枌》,詩里說"視爾如荍,貽我握椒",這個句子里藏著一隊男女情意綿綿的微笑,和執手相握,共走一生的那種感激和欣慰。小小一束山椒,竟能將愛意描述的這麼水靈動人,真是讓人讚歎。椒在這裡的作用如同現代社會裡,男人向女人求婚的信物---戒指。而兩人共手同握一束山椒,女子許的是愛,是身心,男子許的是愛,是屋檐,是責任,握在手掌心裡的椒比現代物質化了的小小金屬環要附著更多不用言說心知肚明的厚重意義。    不讀《詩經》,到不知萬物有靈。這樣的話,我說過多次了。關注詩經里的植物的時候,這是很自然跳出心裡的話。我們俗常里所認識的花椒,熟知其性情的,多是它的味覺所變換出來的神秘,不管怎麼說,這種神秘都難以進入心裡來。    麻椒,是我家鄉所叫的名字,和花椒這個名稱相比,到覺得能更為準確的傳達山椒這樣一種芸香科植物的內在性情。酷夏飄起一絲清涼氣的鄉下黃昏,和父親在山間散步,隨之字型山道彎彎折折的走向山樑的高處,路旁可以看到黑火一樣竄出地表的,一叢叢三伏天里成熟,長在硬如堅鐵的黑色尖刺蔭蔽之中的紅彤彤的花椒,這種椒,家鄉話里叫"伏來椒",在另外的幾處花椒地里,又看到依然青嫩的花椒果實,疑惑的問時,父親說,這是秋椒,秋風前後才能成熟。小時候,野地里瘋瘋癲癲的跑過,卻對這些一無所知,現在發現自己這麼好奇,又這麼無知,到有些失笑起來。    現代花椒已知的源產地是重慶的江津,蜀地的招牌況味是麻辣,毫無疑問,麻辣是我味覺的一種最愛,有時候拼著腸胃的痙攣,也要過一把喉舌的癮,可見麻辣在人味腺上所造成的吸引力。成都我沒有去過,重慶中夜之時,街邊上的麻辣串,在被凍的使人心慌神亂的啤酒澆灌之下,一串一串接一串的神奇滋味,卻是記的久,難相忘的。江津四面山裡還吃過燒烤的山雞,那是幾個餓的心慌慌的人,在山風薄霧裡裹了衣服,拿了塑料小板凳,看著燒烤師傅就著木炭的星火,把辣椒油,味精,鹽巴,花椒粉一點一點喂入鐵架子上撐開的受難者身上,眼巴巴的期盼它焦黃流油的部分能儘快開始和我們的牙齒舌頭親密接觸。花椒身體里所潛藏的麻香,在味覺上引起的熱燥的舒暢的快感,就象平靜的事件下面突然冒出來的激情,也象極了寫作中外在情緒的營造和引導所形成的內在張力所造成的效果。我總覺得,麻辣味的宴席是歡快飲食的戰場,麻內縮,辣擴張,而食者的味覺所勾起的慾望處在兩者角力的無所適從的投入之中。所謂快意的境界,我以為這是其中最難以言表的一種了。  50、稻梁謀    《鴇羽》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肅肅鴇翼,集於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肅肅鴇行,集於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詩經·唐風·鴇羽》    【注釋】    1、肅肅:鳥翅扇動的響聲。 鴇(音保):鳥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區,性不善棲木。  2、苞栩:叢密的柞樹。苞,草木叢生;栩,柞樹。  3、靡:無,沒有。 盬(音古):休止。  4、藝:種植。 稷:穀子。 黍:黍子,黃米。  5、怙(音戶):依靠,憑恃。  6、曷:何。 所:住所。  7、棘(音及):酸棗樹,落葉灌木。  8、極:終了,盡頭。  9、行:行列。一說鴇腿;一說翅。  10、常:正常。    確定《鴇羽》里的文字有所寫,但想了很久又確定不下來一個題目,有一個疑問令我困惑,凡說到黍栗,談及稻梁,從暗示的背景里,一定會說到天下,說到社稷,但為什麼又總會有"悠悠蒼天"的悲號呢?苦百姓永遠都象蟲蟻一樣的渺小,時刻為稻梁謀的心底里,總是有無法把握這生的危機,而所謂的社稷,將要給一個國度里眾人的,該是一個現世安穩的格局。凡讓百姓心底里有"悠悠蒼天"呼號的社會,一定是個快要死亡的社會,因為"悠悠蒼天"的進一步變化形態就是燒遍野草、灌木、喬木的地火。閱讀歷史的殘本遺迹,到總是看到"稻梁"燒毀祭奠天神祭台的事,這是百姓集合起來的聲音。我舍掉了詩中的"黍稷",想寫一寫我們今天更為熟悉的"稻梁"。它在幾千年的時間裡,撒在黃河、長江兩邊的土地上,既細微,又沉默,卻支撐了一代又一代的生靈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熱和力。為"稻梁" 之謀,是生命最基本的聲音,粗略的知曉它們的生態,似乎能夠讓我們突破一些原本已經麻木的俗常觀感,懂得落葉無聲和花開花落背後的重音。這種重音,我稱其為隱秘的激情。    單純字面上的稻梁,放到西周到春秋這樣一段時間裡,椐史料,稻指的是能粘在一起的糯米,當時的百姓更多的是拿它來釀酒,猜測當時稻的產量應該不高。說粱之前,需要先說一下稷。稷是五穀之首,是我們今天的穀子,古時祭天,要用稷堆起高台,在這樣的高台上,君主族長拜祭神靈,以求子民福康,這是社稷能成為代指江山的原因。在今天社會,既是科技的進步,也是人類生存壓力的要求,我們的食物越來越多樣化了,但兩千多年前,穀子還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先民們的主食。而梁,和我們今天所認為的高粱不同,它指的是稷的良品。而所謂"稻梁"的意義,按當時的標準,指的是細糧,也就是精美的主食。這就是為什麼,《鴇羽》這首詩里,按一個長期徵調的農民悲憤的口氣,在稻梁之後,用到嘗字的原因。    稻在中國的傳播方向,是由南向北擴展,到西周時期,北方地界上,稻米已經從從容容的進入人們的日常飲食里。只不過隨氣候變化,黃河地區氣候轉旱,雨水減少,湖泊河流乾枯,稻米的種植面子縮小,小麥才逐漸在北方成為了人們的主食。但在南方,盛唐時期,稻米發達起來,唐宋關於稻米點心的花樣極其繁多,即使今天蘇州的點心師傅,所知道的點心製法就有上千種之多,一把精白米粉里,竟然藏著這麼大的一個想不明白的關於飲食的乾坤世界,真讓我吃了一驚。稻米在日常生活和節日慶典上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對歷史細節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從中國南方到日本島嶼的稻米飲食文化圈,這個圈子裡,古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織,形成一些在民俗和日常飲食上相似的特徵。這是一個極有意思,但無法在這樣的一篇簡短文章里展開的話題。    我北方的家鄉,聽父母說,以前試種過稻子,但從來都沒有成功過。身在南方,見過烈日下插秧的焦黑婦女憨厚的笑臉,雖然天天吃大米,但稻子於我似乎總是有點陌生的。我從小所熟悉的是高粱,作為禾本科植物的高粱,各種資料上的古稱多種多樣,稱做"蜀黍"的似乎較多。營養學上說高粱營養豐富,但我的印象里,長這麼大,高粱做的飯食,也僅僅吃過一次,只是因為好奇才去嘗一嘗的,現在唯一的一點印象是吃到嘴裡很粗糙,麵條很硬很硬,一點都談不上好吃的標準。但我卻吃過很多的高粱桿。糖塊里有一種酥軟透明的,叫做高粱飴,正是用高粱桿的汁液熬制而成。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路邊上,看著四下無人,就鑽到高粱地里折上幾根細嫩的,摘掉葉子,褪了皮,把一截截的高粱桿當成甘蔗來吃。對,和甘蔗的吃法幾乎一模一樣,而且比甘蔗的味道要甜,要水靈。中國高粱的梁倉在東北,北大荒的那一代人里,關於高粱南瓜湯的記憶文章我讀過一些,那種味道苦澀生糙,即使是笑里也滿是泥土。這些文字,記憶的即是一段形變歷史裡開墾的荒土,也是一道道人性荒漠上尋找的路徑。沒有著落的理性和愛恨情仇,被高粱地遮蔽,但在那些文字里,又被重新一次次的爆曬在時間的烈日下面。  51、至情的背景---烏蘞莓    《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於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詩經·唐風·葛生》    【注釋】    1、葛:藤本植物,莖皮纖維可織葛布,塊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蓋。 楚:灌木名,即牡荊。  2、蘞(音斂):攀緣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葯,有白蘞、赤蘞、烏蘞等。  3、予美:我的好人。鄭箋:"我所美之人。"朱熹《詩集傳》:"婦人指其夫也。" 亡此:死於此處,指死後埋在那裡。  4、棘:酸棗,有棘刺的灌木。  5、域:墳地。毛傳:"域,營域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營域,或作塋域,古為葬地之稱。《說文》:"塋,墓地也"是也。"  6、角枕:牛角做的枕頭。據《周禮·王府》注,角枕用於枕屍首。 粲:同"燦"。  7、錦衾:錦緞褥。聞一多《風詩類鈔》:"角枕、錦衾,皆斂死者所用。" 爛:燦爛。  8、獨旦:朱熹《詩集傳》:"獨旦,獨處至旦也。" 旦,天亮。一說旦釋為安,聞一多《風詩類鈔》:"旦,坦。""坦,安也。"  9、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長,冬之夜長,言時間長也。  10、其居、其室:亡夫的墓穴。    在《深圳商報》上讀到一篇文章,是教現代都市女性婚姻經濟學的,經濟學的原則之一是利益最大化,婚姻經濟學依葫蘆畫瓢,把婚姻本身看成是一個新開發的前景廣闊的市場,愛、幸福和各人自帶的物質形態都作為投資的資本,文章教導這篇文章的受眾,如何在進入婚姻前評估雙方既有無形資本和有形資本的價值量,並且儘可能的在屬於自己的婚姻市場上,能夠在利益分配平衡的前提下,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毫無疑問這是一篇好文章,能夠這麼做的女子也必然在入城出城時,身上不會留下任何傷口,但寫這篇文章的人對生命世界的理解過於僵化而且冷血。這篇文章分析的是婚姻,解構的其實是我們所熟知的傳統道德,用科學的視角來解讀我們人文世界裡琢磨不定的因素,是一種時髦的體現品位和學識的方式。但讀這種表面上看來四平八穩,並沒有多少錯處的文章,人生這麼過總覺得失去了些什麼。    讀《葛生》這樣一首2500年前活人祭奠死人的詩,很奇怪的想到這樣一篇文字,隨時世變遷,先人和現代精英對同一概念的理解已經有了強烈的反差。火一樣長久的去愛,不在乎生死;冰一樣從容的去生,在乎的只是自己。這兩者之間本沒有什麼矛盾。過現實的人生,是不需要過度去說,每個人都會的,而和獨一的某一個人過夢想的人生,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的夢想,現實是冰冷的,而夢想則有虛擬的溫暖,其反差也正在這裡吧。    《葛生》是最早的悼亡詩里非常著名的一首。活著的愛人覺得自己已經死去,而死去的愛人卻又在這種喃喃自語之中復活過來,這種拆除生死之間界限的方式,影響了後世許多著名詩人寫悼亡詩的內在表達。但為什麼原本應該蕭殺陰冷的氣氛,讀的時候,卻又覺得心上是溫暖的?可能是,我們想像里唯一的愛曾經存在過,這樣的夢境並非只是枯井裡的玄月,而是秋天裡成熟了等著我們伸手去摘的山果。荊棘和烏蘞莓把新墳遮蔽了,一般以為遺忘如刀,《葛生》里那個哀容愁目的人的愛卻如烈火。讀到 "夏之日,冬之夜……夏只夜,冬之日……",千仗冰的味道,想起陸遊唐婉,想起高君宇石瓶梅。把心結打開吧!但這是屬於夢的詩,愛本就是一個結。愛如浮萍一樣沉不到水底,那麼,被愛和所愛的人,哪裡會意識到有一個結在,而且正是樂意一結到底的。    《毛詩品物圖考》里說,作為草本植物的蘞,有赤蘞、白蘞、烏蘞,最可能是烏蘞(也就是黑蘞)。對我來說,這是個非常陌生的名字,所以無法想像它在自然里的情態。等到查閱具體的資料,看到圖片時,我又笑了,因為走在野外,在荒涼的路邊和上有人跡的坡地上,我常看到它,它在葡萄科里的學名叫烏蘞莓,很有音韻的一個名字,這給它普普通通的外表增添了一些韻味。百姓們叫它五葉爪、母豬藤。我熟悉的是母豬藤這樣一個名字。高速公路的兩邊上常種這種草,它是天養之物,並且生命力象火一樣的旺盛。沒有想到過,它朝向陽光四野蔓長的莖葉下面的土地,是一片骨灰散盡之後,隕落的愛的星辰的棲息地,和我們至情生命在時間的風裡搖曳不定的一個既凄涼又溫暖的背景。  52、蘆葦之傷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秦風·蒹葭》    【注釋】  1、蒹葭:蒹(音jiān),又稱荻,細長的水草,長成後稱萑。葭(音掃),初生的蘆葦。  2、蒼蒼:茂盛深色狀。  3、伊人:那人。  4、方:旁一方,即一旁。  5、溯洄:逆流向上。  6、從:追尋,探求。  7、阻:險阻;崎嶇。  8、溯游:順流而下。  9、宛:好像、彷彿。  10、凄凄:同萋萋,茂盛狀。  11、晞:干。  12、湄:水草交接處,即岸邊。  13、躋(jí):高起、登上高處。  14、坻(chí):水中小沙洲。  15、采采:眾多的樣子。  16、已:停止。  17、涘(sì):水邊。  18、右:向右轉,道路彎曲。  19、沚(zhǐ): 水中小沙灘, 比坻稍大些。    在東門,我初見你,你夾雜在人群里象飄絮,象鳥鳴,象春風;在溪邊的黃昏,我又見到你,在汲水的女孩子們中間,你如倒影,如水聲,如煙霞;三月三的上巳節,在眾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著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飛霜。    你是我的驚雷。    風起時,你要走了,你登車入了幔帳,霧被吹的散亂,塵土迷了我的雙眼,殘葉敲著世界咔咔響。你伸出幔外,輕拂過幔帳的那隻手,我快攆著步伐,追著它,那一刻,它是我的靜夜,是我的太陽,是我的千丈冰下剛剛溶化的那顆水滴。但我追它不上,追你不著,我怔怔的站著,看著你消失在蘆花的盡頭,我覺得自己一瞬間死去,殘骨酥解,魂靈飄散,它們沖入了大地,化成伴著你路途上跳進你眼裡的一棵棵柔柏風楊。    入夢,我見你在蘆羽如雪的地方。醒來,月影交織著殘夜把你披到我身上。    5月,浮水東邊的山上,月亮薄的如磨了千百遍的玉鏡,太陽厚的如燒不盡的山火。我羨慕它們在薄涼的清晨,能這麼不期而遇,這個時候,百鳥歡鳴,蟲兒歌唱。風來了,拂動蘆葦葉上的露珠里,暗露的濕痕未乾,你的影子不在。我惶惶然地問路上忙碌的漁女,能不能告訴我,所謂伊人,可是在水一方?    7月,濺著浪花的孩童,把骨刺插著的黃魚摔到岸邊,滑下垂柳的小孩把碎葉撒在我身上,我尋著存了你聲息的水流的腳印,在這個煙波蕩漾的地方,可以看到水邊的蘆花初開,蘆葦小穗上針一樣的碎花,象極了你眼睫毛上寒星一樣的水珠,那是三月三令我心醉的舞場。在風搖蘆花的蕭疏淡盪的節奏里,那個霧裡不在的你,象風,象雨,落在月明水鏡里盛開的飄飄渺渺的花上。我獃獃的痴了,忘了捉弄著我的孩子們的笑聲。在岸邊的岩石後面,孩子們搶著架子上烤熟了的黃魚,我心裡綴綴的想要從他們的嘴裡探問,所謂伊人,可是在水一方?    11月,奔馬濺碎草屑,寒鴉振落瘦枝上的凝霜,冰河地,殘葉黃,蘆羽如雪,夢裡來時,見到你正在雪中央。我問路翁,春露起,秋時分,冬臨處,能不能告訴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他看著我,長嘆一聲,指著水波無盡處,孩子,順水去找,不要停下你的腳步,等到春暖花開時,她就在河流盡頭的水中央。    註:我把初稿全部毀掉,突然想這麼寫。無論怎樣,這樣寫超出了常規,我的資料都是鑒賞和讚歎,再大的詩人,在這首詩面前都覺得自己短了,缺了,因為這首詩里感覺虛到盡頭,真到盡頭,心性所追慕的朦朧幻境里是一個透明的地方。不好文字的人,讀這首詩的時候,都會心裡一抖,抖的亂了,生命清了。我讀的時候,也是心裡有這麼一抖,然後,這些文字便是一抖的結果,所謂的鑒賞和讚歎,反而不再是我的視角。我毀了好幾次稿,以便確定我最終寫這篇文字的情緒的路徑。  53、可以卑微,可以宏闊---櫟樹    《晨風》    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櫟,隰有六駮。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詩經·秦風·晨風》    【注釋】  1、鴥(玉yù):亦作"鷸(玉yù)",疾飛貌。晨風:一作"鷐(晨chén)風",鳥名。即鸇(沾zhān),鷙(至zhì)鳥類。一說晨風亦名天雞,雉類。後一說從者較少,但說到見雉聞雉而思配偶,在《詩經》中例子卻較多,如《邶風·雄雉》和《邶風·匏有苦葉》中都有。  2、郁:形容樹林的茂密。一說高出貌。北林:林名。  3、欽欽:憂貌。  4、忘:猶"棄"。多:猶"甚"。  5、苞櫟(歷lì):成叢的櫟樹。或作"枹(包bāo)櫟",兩字合為樹名,即橡栗。  6、隰:低洼地。六駮:"駮(伯bó)"亦作"駁",木名,即赤李。"六"表示多數。一說"六"讀為"蓼(廖liǎo)",長貌。  7、樂:讀為"療",即療。靡療言不可治療。  8、棣(弟dì):郁李。  9、樹:豎立。檖(遂suì):山梨。    我並不熟悉櫟樹,但因為《詩經·秦風·晨風》里提及,我便在好奇里翻些關於它的資料,逐漸的熟悉了它。    櫟樹,我們現代人習慣這麼叫,古時候,多叫它柞樹,而國外我們熟悉的名字是橡樹。舒婷的《致橡樹》,小時候讀,只覺得清爽和有當時的我還說不出來的骨性,卻不知道這櫟樹到底有什麼樣的性情。長在山坡地上的櫟樹是普通的,獨立的,對於靠土地為生的苦百姓來說,它的周身百用而無一廢,它身無嬌氣,在灶堂里伏地成柴灰,也罷,長到臨雲自悠然,也好,都是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砍柴林里多的是櫟樹,這種樹榦發黑,在生長的方向上順風歪斜的木質粗糙的樹木,壘成柴火,或者木杆上鑽孔種入菌子,做成菌木,是林區的老百姓所熟悉的,燒製成木炭,運進城市,是營營以生的營錦衣綉服者所陌生的。    現存最古老的櫟樹,我所收集到的資料里,它差不多有4600年的年紀,從它頂開大地的樹基部已經腐朽的樹洞里,可以寬鬆自如的跑大型的載重車。河南省有棵千年樹齡的櫟樹,其身型如黑龍狂舞,又似巨手金剛。虯枝漫節上,百鳥建了屬於自己的天堂。這些資料給了我兩種櫟樹的概念。櫟樹的物性里有一種安守不息的性情。腰腿般粗時,總被砍成柴火,或做成桌椅板凳,或果實釀成苦而澀的橡子酒,一些文字里總拿櫟樹的這種性情比做滴水時無聲,成江海時浮船沒舟的苦百姓的心思,於沉默遭漠視時,心用與萬物,載無聲於有聲,這個時候我們所見的櫟樹似乎是卑微的,但也純粹而真實,周身流淌著眾人俗常生活的痕迹和本真生活的性情。隨年深日久,加上一點點的機運巧合(機運不要多,永遠都是只要那麼一點點剛好,機運多了,總會釀成失控的災難),獨一的一棵或者幾棵櫟樹長在人的目光所不能及的角落裡,積一葉一枝,可以長到讓我們驚訝的幾十仗的高度。這個時候,櫟樹於自然的面容,風徐來以微笑,雨漂灑以細語,激電雷霆之下,傷碎枝護萬體,全然一副帝王的氣象,這樣的櫟樹,沒有後顧千年感嘆經歷萬千風雨的瑣碎心思,它超脫了凡俗,給走過枝下樹陰里的人以不禁然的讚歎和驚訝。安守不息的櫟樹,有一種卑微平凡里的詭異,有一種宏闊超然里的恍惚,底處高處是一樣的性情。以短暫的我們人的眼光,櫟樹實在是再平凡不過,沒有多少價值來平視,更不要說去仰視它的一種自然物了。我們只在乎我們怎樣過的好,我們認為我們的才智超越了萬物,但是,櫟樹的樹陰下面,我們的人類真的那麼獨一,那麼無所不能嗎?    西周時期,櫟樹長在村族部落的附近,從它的身上,寄託有一些時人安閑散步時哀傷悲喜的情懷。《晨風》里的女子,眼望西山成叢的櫟樹,心神憂傷,那個去無影蹤幾年的曾經和自己身心一體的男人,是不是現在心裡還念著可憐的時刻挂念著他的自己?《詩經》里只要一詠三嘆的,就總是一首歌(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詩),這樣的悲歌在戶外農田上,邊干採摘扶桑的農活,邊聲聲傳唱的,是讓亂戰年月里,獨守家園的女子一抒內心陰鬱的心情吧。從這首詩里猜測,這樣的詩的作者,可能不是那種專業的寫歌者,而是這些樸實勤勞的農戶里家境稍好的可以讀點竹簡禮法銘文的女子的作品。但魏晉以前,《詩經》的博士們總從這些歌詞里解讀出一些對當政者破壞禮法的嘲諷,以及政事荒唐,小人當道,君子難於登堂入室,以振朝綱的感慨。那麼,這樣的詩的作者反而是那些隱於孤村商市裡的所謂君子的酒後詩了。就文學性,我到喜歡這是首聰穎女子的不平作,就經學道德家,這樣曲寫詩詞的隱居者應該是個憂世而謹小慎微的人。    註:這首詩里有兩個很好聽的名字:晨風、北林。見到過不少這樣稱呼的書屋,覺得不明白,今天算是明白了。54、北風吹動楊樹枝    《東門之楊》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皙皙。    ---《詩經·陳風·東門之楊》    【注釋】  1、牂牂(音臟zàng):茂盛的樣子。已經消亡的古音字。  2、煌煌:明亮的樣子。  3、肺肺(音配pei):茂盛的樣子。  4、晢晢(音哲zhì 又讀制zhi):閃亮的樣子。    黃昏時在影像婆娑的楊樹下等待情人,靜謐的陽光緩緩消逝,清晰明了的世界因視線的內縮而逐漸變得閃爍迷離,這個時刻,心裡所有的,不是失落,而是一份綴綴不安的歡喜,風動,樹動,是自然的節奏,心神在動,是人心上能聽到的愛的脈搏。鬱郁蒼蒼的楊樹,象一簇簇不著痕迹的黑火,樹下隨著黑火繞動的人,是個正追逐失落熒火的精魂了。啟明星高懸在天上的時候,是即將破曉的時分。啟明星眨巴眨巴眼睛,看著新的透明世界的降臨,滿天的星星閃啊閃的,有什麼疑問嗎?有的,我等待的人她去了哪裡,她怎麼還沒有來赴我的約會呢?有答案嗎?在日落日升之間,沒有。    這首詩里的情緒讓作為現代人的我讀起來,覺得存在一個非常大的時差。這個時差是節奏上的。通過時間的淘洗過濾,每一個時代所留下來的詩作,不管是機運巧合還是歷史上眾人的評判,它總會由一個當時的個案,轉變成現代閱讀者去理解的代表了當時民俗風情的普遍現象。作為兩千多年前一場情人約會的等待,由日幕黃昏風吹楊樹枝的時刻,到啟明星現的陽光輪迴,這樣一個夜晚的時間區間里所包含的感情是慢節奏的,是那種一念致死的純凈又固執的情感敘述。這種情感的敘述太過含蓄,含蓄的使人微笑,感覺出它的美來,卻很難說清楚這種象空氣一樣熟悉的動人感覺的蹤影是如何來的,又要去往何方。它只借用了一個自然的場景,對所愛的人和愛這顆心不置一詞,卻將一顆被愛所填滿的心裡所經歷了焦慮和哀怨的萬千旅程,浸入了光影的偏移和山水的四時變化當中。只從表面上,這是一首明亮的情詩,詩里所有最重要的形容詞都是陽光的,它象迎向陽光的白玉一樣朦朧純凈,所有呼之欲出的感覺都處在想像的範疇里,這是美的境界里最搏動心弦的技巧。經濟這根硬器的齒輪里絞著的現代社會,擁有了加速度的我們正綴入了一種快節奏的道德,一種被解構了,感覺出來,但很難把握的道德里。或許我們身處奔流中的時候,無法清楚的評判一個正在影響著我們的世界,而詩經里《東門之楊》的這棵楊樹,則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之後,洗盡鉛華,當我們置身其間,感同身受時,那種慢節奏的愛情里,愛如尖刺,期盼中心如風中蝶翅的圖畫,才能夠在不知不覺之間感動我們心慌慌的聊迫之情。    楊樹的影子,纖柔而嫵媚,在我所走過的南方城市裡,幾乎沒有見過它的樣子。讀起古詩,這樣的古詩其實我也是很少讀的,因為一點機緣巧合,我被它吸引,禁不住的讀到深處,我在這個孕育中國詩殿堂的某一處格架上,尋到它的幾縷魂魄,這魂魄不是破損的,而是周全的,這是它在古老年代裡進入過人心的痕迹。它的陰影里印滿我們的腳印,這個腳印不是植物學上楊屬里不同楊樹種屬的形態,它連接了我們的文明,是自然記錄我們人心變化形態的一部分。小時候的我,在路旁大葉楊、鑽天楊的樹影里走,北風吹動楊樹枝,這時候的它,單純的只是四季冷暖的風向標識,只是季節變化時,隨眼瞥過的一種瞬息現象。看著樣子古怪的天牛在楊樹枝幹上鑽出朽木屑的時候,便是爬上羊樹捉一隻只的拇指大小的天牛玩的時候。無法想像,這些平常的天天過眼即忘的鄉間樹木,會有這樣一種奇妙的作用,它會隨時等待著在我們心靈頻率正當其時的時候,以邊飾的角色,做我們不言之外山水深情的引領物。 55、紫雲英    《防有鵲巢》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詩經·陳風·防有鵲巢》    【注釋】  1、防:水壩。一說堤岸;一說枋,常綠喬木,可為紅色染料。  2、邛(qiónɡ):山丘。旨:味美的,鮮嫩的。  3、苕(tiáo):紫雲英,豆科植物,嫩葉可食。一說凌霄花,一說翹搖,一說葦花。  4、侜(zhōu):謊言欺騙。美:美人兒,心上人,指作者所愛的人。  5、忉忉(dāo):憂慮狀。  6、唐:唐乃朝堂前和宗廟門內的大路,中唐,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一說通"塘",中唐,塘中。  7、甓(pì):瓦片。一說通"?",野鴨子。  8、鷊(yì):借為"虉",綬草,一般生長在陰濕處。  9、惕惕:提心弔膽狀。    鵲巢築在堤壩上,屋頂的瓦片鋪在庭院中間的路上,紫雲英,綬草這樣的底濕植物長在水枯山寒的土丘上,有誰在平常日子裡見過這樣的事情呢?一定是有謊言欺瞞的事情在我所默默愛著的心上人身邊正在發生。愛情這樣一個主題,在《詩經》里幾乎具有全方位的透視視角,而且,每一首詩,非常讓人驚訝的,都是採用了單向的純粹方式,並且總是將心力的凝結集合在一個噴發點上。棄婦哀怨的情傷,鵪鶉一樣咕咕叫的野地里的歡愛,女子愛慕已經躍入心池的美男子的自喜,日月都被化的溫柔婉約了的有關約會中的等待,愛到骨髓里的流水一樣沒有腳痕但思慕者千山萬水永追尋的期盼,千萬佳麗我獨牽那一縷絲的果敢的愛的眼神里的自得,而《防有鵲巢》這首詩里,是暗戀者的角度,如果將這首詩做成多幕舞台劇,每一個句子所形成的場景里,一個行走山野上的,神色焦慮,面色蒼白,心靈動蕩,卻又被愛情攪的痴迷神醉的多疑的愛戀者,他憂鬱的目光遠望山野溪流,每看到那些原本俗常,但又因一些不合日常自然物候變化的景象,因愛你不能說出口,愛你又怕你飄飛走的心理而生成的各種猜疑幻像的內心糾葛,由此被驚的心靈的琴弦不斷突兀跳出八度音的一驚一乍的樣子,可能是個情何以堪的讓觀者發急的形象。《詩經》里關於愛的主題的表述,很少閨房後室里玩的那種小九九的遊戲,它們引入天地萬物一呼一吸的脈動,讓愛進入陽光雨露青葉霜木中間,愛的多重語言以此方式在詩歌里孕育生成,從而獲得了抗衡時間的力量。這是《詩經》里已經不可考的佚名詩人們總讓我驚慕的一個地方。    長在底濕地里的紫雲英的名字的由來,可能是百姓中間自然生成的吧,因為它開紫花,花瓣粉紫淡白,合乎田間地頭拭汗農夫們隨涼風吹過額頭而在嘴角浮現的開口笑,山野上它不獨居,總是雲霞一片,有點自然花衣裳的質樸隨和的性情。"英"是美的愛稱了,某人英武,百姓們喜歡這麼隨口贊自己羨慕的人。名為"紫雲英",是百姓們喜歡它脫口叫出來的。當這獨一的植物走到我心裡來的時候,不去翻任何的史料,也不去查關於植物學的佐證,我喜歡自己這麼毫無邊界的瞎猜。    春末夏初的時候,紫雲英的花象夜晚星星一樣的點點開起來,一朵細微的花是平凡的,百朵細微的花的園圃是燦爛的,萬朵細微的花的波紋漣漪里,若是靜下心來,就能聽到笑聲,一朵紫雲英到成片的紫雲英里,藏著的正是這種象台階一樣的感覺地變化。林下灌木叢里少見到讓人看著歡喜的紫雲英的花,它多是在新翻過的田裡種上的,秋種是春來的地肥,春長是秋來田裡的營養。它的美麗的花象極了蓮花被風吹到相鄰濕地里的一點精魂,一樣粉紫淡白圍籠的花身,只不過紫雲英似乎是把這完整一塊的形狀和色澤打散了,把美的色形意散落到人所行走的腳步聲里去。適時的季節里,在紫雲英的花海里走,腳下是濕濕的泥土地,腿梆子上是嫩葉擦的唰唰響,手可以拂過紫色花海變化的流螢上,這個行走的路徑,一定可以融化煩惱絲結成的硬核。不用說,這應該是鄉下紫雲英花海里不著痕迹的誘惑我們去走入其中的路徑了。    吃過紫雲英的嫩葉做的野菜,蔥綠色的一碟子,蒜絨的,滴了少許的花椒籽榨的麻油,還有芝麻香油。吃進嘴裡的是兩重的清香,一重是紫雲英這個名字的清香,另一重是山野上晨風夜露粘在紫雲英葉子上的草腥味的清香。吃飯的地方也不是城市裡燈紅酒綠的酒樓,夜深人鬧的路邊攤,而是山鄉村落邊上夫妻店裡的山木桌子上。身子走的疲累,心還在興奮的一隊人,一聽到有紫雲英的野菜,幾個女孩子象雀兒一樣驚喜的叫起來,驚的做菜的兩夫妻直憨憨的看著這些花蝴蝶一樣的女孩子笑。 56、搖蕩在風中的獼猴桃    《隰有萇楚》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詩經·檜風·隰有萇楚》    【注釋】  1、隰(xí):低濕的地方。萇(chánɡ)楚:藤本科植物,今稱獼猴桃。  2、猗儺(ē nuó):同"婀娜",柔軟的樣子。  3、夭:少,此指幼嫩。沃沃:潤澤的樣子.  4、華:花。  5、家:謂婚配。《左傳·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無家"、"無室"指無家庭拖累。    "萇楚"和"獼猴桃"這兩個名字,哪一個更美?這個問題只對現代人是有意義的,對古人,"萇楚"就是"萇楚",和我們今天日常說的大蔥大蒜應該一樣吧。作為現代人的我,毫無疑問喜歡"萇楚"這個身後存在一個比兩千多年的歲月還要久遠的不見底層的幽深洞穴的名字。"獼猴桃"這個名字年輕的象個孩子,它一身輕鬆,嘴上叫出它的時候,隨感受不同,我們感覺到的除了味覺就是胃覺。"萇楚",在風裡晃晃悠悠輕輕鬆鬆的,看起來是自然里的輕盈之果,因為機緣巧合,進入詩里,卻成了沉重、悲憤、凄苦、厭世的副音。《隰有萇楚》里的人,不管是在亂世的血雨腥風裡,朝不保息,於生無望;是在苛政如虎,生計窘迫,一家人求生不得求死無門的時候;還是破落的王公貴族,在處處的人生失意和復生舊日容光無望的潦倒絕望時刻,不管怎樣猜測,我都不覺得這是一首如聞一多先生所解的那樣的情詩。這首詩寫的飄忽而輕,內核卻絕望而深重,就好象一個前路無門的人,看著撒遍世界的金色陽光,心裡所感覺的世界,卻是地獄般的夜的濃影一樣。位尊的榮耀和家室的溫暖,這兩樣東西在任何年代裡都是我們生所留戀的,為了獲得它們,每一個人幾乎拼了自己所有心力上凝結的堅韌和肉體上幾乎麻木的機械式的辛勞,從最普通的意義上,我們常將這些當成我們人生的全部。而獼猴桃幼嫩的新枝,潤澤的花朵,飽滿的果實,它們茂盛而悠然的姿態的鏡像里藏著詩人對人生絕望的黑洞,這個黑洞里,是惡吼的死神的聲音。從這個聲音里,我們可以擴展開有關人世變遷的畫面,這是個和"獼猴桃"不相關的另一個話題了。後世所有的詩境里,關於"萇楚",關於"獼猴桃"所承擔進入人心的部分,極少有超過《隰有萇楚》的輕,這輕是笑;也極少有超過《隰有萇楚》的影子里的重,這重是欲哭無淚的絕望。輕重之間的轉移,僅僅是搖蕩在風中的獼猴桃的那種無牽無掛的姿態和生活世界所結成的鐵網之間,既使我們留戀又使我們迷糊的一點糾葛。    獼猴桃分布在中國的中部、西南和南方,唐代種到庭院里之前似乎一直是野生的山果,春秋四季,攀附在其它喬木的枝幹上,隨雨而實,隨雪而泯,是和野葡萄、野山楂、覆盆子一樣不惹人注意的普通植物。我見過獼猴桃的果實,山上野生的,只有拇指頭大小,擺在超市裡,是被馴化了,一幅乖巧細膩,圓潤光澤的樣子,起了象"果中金礦"、"水果之王"這樣一些粘了人心唳氣的名字,還有貼金鍍銀,叫做"奇異果"的,貼上了紐西蘭進口的標籤,美其名曰:進口的金果,卻不知幾千年前在不著眼的山野藤林里,早就被蓋了"MADE IN CHINA"的印章。    獼猴桃的滋味非常奇特,這種滋味不是獨一的極具個性的那種,而是甜瓜、覆盆子、柑橘果味的混合。用刀將一個灰色絨毛包裹的果子一分兩半,清嫩的綠色果肉的剖面形態如同一個繁星圍繞的星系平面圖,星核是朦朧的,圍繞的恆星是烏黑的,而星系的整體是勾引人食慾的潤澤的綠色。可以將果肉揉搓之後直接吸食,也可以將嬌嫩的顫微微的果肉切成薄片,夾到麵包里和各種肉片中間,或者用綠藻和生魚片一起裹到壽司上。將果肉加入果醬機里,打的稀爛,加上奶稀攪拌之後在加入冰塊,就是天然潤澤的所謂美女食品。    長在背陰處獼猴桃,屬於陰性之果,身具寒性,味雖甘美,卻是不可多食的。 57、落鳥承林---榛樹    《鳲鳩》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鳲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鳲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鳲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詩經·曹風·鳲鳩》    【注釋】  1、鳲鳩:(shī jiū)布谷鳥,又名杜鵑。古代傳說布谷鳥飼養小鳥,朝從上而下,暮從下而上,平均如一,因而用以命官名。古代管理水土的官司空,曾稱鳲鳩氏。  2、淑人:善人。  3、君子:尊稱,代指有才有德的人,也用指在位的人。  4、儀:容顏儀態。  5、心如結:比喻用心專一。朱熹《詩集傳》:"如物之固結而不散也。"  6、伊:是。  7、弁(biàn):皮帽。騏(qí):青黑色的馬。一說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飾品。  8、棘:酸棗樹。  9、忒(tè):差錯。  10、正:聞一多《風詩類鈔》:"正,法也,則也。正是四國,為此四國之法則。"  11、榛(zhēn):榛樹,樺木科榛屬,多為叢生樹。  12、胡:何。朱熹《詩集傳》:"胡不萬年,願其壽考之辭也。    吃過榛子的人應該很多,見了榛樹能叫出名來的人,也應該不少吧。但我吃過榛子,卻認不出立在眼前的榛樹來。這是一種常見的人面對自然的愉悅中的陌生感。城市裡的人一站到鄉下苗新花綻的大田田埂邊上呀呀的感嘆,是被樓宇格子隔的窘迫的心被自然的熨斗這麼突然的一熨,心坎上生出些曠遠的舒坦勁的緣故。鑽野林子時,被落葉、山花、清溪和野山果罩著的沁心的涼氣周身滿心的一洗,在林子里鑽的更歡,是心裡喜歡的勁兒跑到四肢上,浮現在臉上的緣故。但,和這自然,總還是覺得有點說不出來的隔,這隔是心裡的,一路上盯個菌子,彎身潑幾下清水的勁,是一點好奇心,但也只是好奇而已,和這樣純粹的美無法對話,拉不起手來。這是我站的山野上,時常心裡歡喜,卻又總覺得不盡興的地方。記《梭羅日記》的梭羅,他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解脫了人和自然之間的繩索,除了追求生命內在的自由之外,那些漂浮在文字中間的動植物的名字,以及它們在四季里的變化和生死不息的性情,也讓這些文字浸透到自然的大水缸里。細細去聽,人和自然似乎在稱兄道弟,何等歡喜。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如果你不僅知道一個人的大號,還知道他的小名,知道他人生的痕迹,也了解他處世的性情。你可以和他嚴肅的談話,也可以相互呼著小名自由的調侃。從某種意義上,這種親切感里滋生我們外在生命伸展開的水波一樣的視角,有潛藏起來的創造力初生的方向,以及從容生活隱含不見又時刻起著作用的平衡點。這種看不見的親切也把我們每個人孤獨寂寞的頑石無聲的敲碎了。帶著這種親切感,站在自然里,我們的心應該會富足一些、滋潤一些,也會更平和一些。這是萬卷詩書里的敏悟、多情女子的守護和物質世界的積累之外,能夠讓我們尋到讓自己滿足和從容的另一塊地方。    我是個不懂多少自然的人,寫這些詩經里關於植物的文字,除了我們古文明一脈的搏動衝擊我的感受之外,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一點好奇,看看是不是能夠架起一架可以在人心和自然之間彈奏的鋼琴?在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上,不僅僅是人和自然之間越來越疏離,更是因為,我們改變世界的頻率的加快,讓我們迷失了對人和自然之間所應該保有的和諧頻率的把握。而懂得自然,從某種意義上會部分的抑制我們激情蕩漾的滑向失衡的自由,讓我們的眼睛裡透視一個均衡世界的前景。    上面的文字,是關於榛樹意象的擴展,它延伸到自然和人自身的存在,看起來沒有多少價值,但也不是如想像本身的那樣虛擬。真實的榛樹,我有一個錯覺,總覺得它是一種喬木,長在坡地向陽的地方,鵝毛飄雪的冬天,山核桃般的堅果,一堆堆的儲藏在松鼠的地洞里,春天暖流浮動地面的時候,可以看到一些棕色的硬殼殘落在地表的枯葉中間。這是榛子和榛樹給我的印象。樺木科榛屬里,如果把榛樹看成喬木,就要把它稱做華榛,僅從發音上,這讓我想起《射鵰英雄傳》里那個刁蠻任性愛如烈火的草原公主的名字來。這樣的榛樹快要被手麻腳利,頭腦聰明的人類砍的滅絕了。就自然的本性,它有端莊威嚴的身軀,可以毫不廢力的長到二三十米的高空里去逗弄雲雀和雨燕,只要陽光照的能讓它滿足的地方,它原本可以長的遍地都是。現在我們只能在極少的地方,見到這種榛樹里的貴族了。如果把榛樹看成林下成歡,落鳥輕飛的灌木,它的名字該是叫平榛、毛榛。我們平常見的最多的就是這種叢生的榛樹。它親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程度,就好象砂糖溶於開水裡一樣,公園、路邊、林地,隨處可以看到,但似乎我們並不認出,或者沒有那種熱情去認出它們來。《詩經》里的"榛"樹上,映現君子的模糊身影,從這種影子里,我們無法判斷這榛樹究竟是喬木還是灌木,按照出窩不久的布谷鳥的飛行能力,這榛樹應該是灌木,而從君子的意象,這榛樹應該是喬木更合乎性情。這種猜測,在生態上有其一點意義,因為,高大俊朗的華榛在春秋時期可能是繁盛的。就詩本身,這樣的猜測就顯得無關緊要,榛樹在這裡只是標籤,它是向我們展現一段歷史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分隔符。從榛樹聯想到君子,沒有《鳲鳩》的演繹,我們幾乎無從想像,在一個落鳥承林的地方,其繁盛的氣象,應該是君子引導轄治的作用。如果當時做詩的情境是國泰民安,那《鳲鳩》可以理解為一首對君子的頌詞,如果當時的環境是暗無天日的困境,那這首詩就是埋在諷刺的曲筆里的對美好生活呼喚的聲音。我到希望布穀催春,桑榛繁林的景象里,不是安逸的讚歌(讚歌,不管在什麼時候,除了催生更多無意義的虛榮和掩蔽更多醜陋的罪惡之外,都沒什麼好唱的),而是象風吹榛林那樣,沙沙做響不絕於耳的呼喚的聲音。 58、降神術士的道具---蓍草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嘆,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愾我寤嘆,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愾我寤嘆,念彼京師。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    ---《詩經·曹風·下泉》    【注釋】  1、冽:寒冷。下泉:地下湧出的泉水。  2、苞:叢生。稂(lánɡ):一種莠一類的野草。毛傳:"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說稂是長穗而不飽實的禾。  3、愾:嘆息。寤:醒。  4、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師"同。  5、蕭:一種蒿類野生植物,即艾蒿。  6、蓍(shī):一種用於占卦的草,《辭源》解釋為菊屬,五月蓮,又名鋸齒草。  7、芃(pénɡ)芃:茂盛茁壯。毛傳:"芃芃,美貌。"  8、膏:滋潤,潤澤。  9、有王:鄭箋:"有王,謂朝聘於天子也。"  10、郇(xún)伯:毛傳:"郇伯,郇侯也。"鄭箋:"郇侯,文王之子,為州伯,有治諸侯之功。"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則據齊詩之說以為是指晉大夫荀躒。蓋郇、荀音同相通假。茲從齊詩說。勞:慰勞。    在科技將萬物的面目解釋的來有根去有據之前,人們相信的是天地有神,萬物有靈,也就是說世事風物的存在和消無是來無根去無據的,天地蒼生處在一個按現實的標準去衡量朦朧,在想像的世界裡又似乎是透明的冥冥中的世界。我並不完全相信科學所鼓吹的世界有知論,我也不會天真的相信人世的格局之外有一個與這個世界相似的鬼神世界的存在。和大多數人一樣,在這樣兩種認識中,我是個搖擺不定的中間主義者。    在西周的祖先們那裡,農耕放牧的生活,還不足以讓人有象我們今天這樣狂妄無知的自信心,可以說出"人是自然的主人"這樣不知死活的狂放派的話來。未知的天象和自然里的陰霾瘴氣的變化,讓死亡來到身邊,自己沒有辦法解釋,更沒有有效的辦法逃避時,就會在想像里創造出一些神靈來,對每一天居家出門的禍福做出指引。這可以部分的解釋古神話為什麼那麼豐富迷人的一個原因。神靈在人們日常生活里的繁盛,鬼神必然要在人間找其代言者。商代以前這樣的代言者是龜甲,鑽孔後滾燙的龜甲投入冰水裡,龜背爆裂開來的紋路的走向里,有鬼神向一個人暗示他下一刻里的福和禍。福則受之,禍則避之,以此求一個心安。這樣的心理一直到現代,依然象煙雲一樣的藏在人們的心理,可見,人對世界的認識永遠都不是單向性的。到周朝,不知道這種代言物怎麼轉移到蓍草的身上。《萬行經》上說:"蓍生地於凋殞一千歲,一百歲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五百歲形漸干實,七百歲無枝葉也,九百歲色紫如鐵,一千歲尚有紫氣,下有神龜伏"。蓍草的這副模樣到完全是神靈的模樣。但為什麼這樣說,一時還難找到源頭。以後有時間有興趣了在求證這件事。蓍草在《詩經·曹風·下泉》里只是詩里的一個韻腳,但也說明當時它已經登上神壇的地位。想像文王之子郇侯在一年裡特點的時刻,主持祭祀天地的大禮,蓍草在術士吟唱的音節里熊熊燃燒,繚繞祭壇的煙氣聚攏成紫色的霧幛,這種千年的徵兆,說明我朝是個有神靈保佑人傑輔佐的強盛的國家,懷念這樣的京都,自然而然的猜測,詩的作者正是一個被殺戮的亂世攪的心神抖亂心比霜涼的苦人兒。    蓍草神神秘秘的,搞不懂它究竟是什麼一種植物,教早的詩經注釋里說,蓍草是蒿類植物,無法想像這個降神術士的道具,可以不用文字說出神言來的物件,竟然是春天裡象炊煙一樣長出地面,秋寒霜降的時候,成了乾巴巴的一把可以捏成碎片的枯草,被尋柴火的人背到灶台火口邊上,或者土炕的門洞里,變成一股暖人肚腹的熱氣了事。一般的乾草燃燒後,濃煙是灰白色,淡煙是青色,無論如何都聚集不成紫色的氣象。但願占卜的巫師不是個色盲才好。《辭海》里的解釋比較符合現代色彩,也就是說,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知識結構,這樣的蓍草是科學世界裡的樣子:"植物名,別稱蓍草、鋸齒草、蚰蜒草,菊科。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我國北部和蘇聯西伯利亞分布較廣。"說到鋸齒草,幾乎是一種直覺,想到了木匠的祖師爺爺魯班,粗布巾束腰,裹腿麻鞋的粗髯漢子是個極有心的人,林子里一棵葉邊帶硬齒的草擦的他腳脖子流血,他的心應該和女人一樣細,他的好奇心可能和夕陽里的太陽一樣的沉吧,他在好奇里思考,之後發明的鋸,讓喬木和灌木的死亡速度跟不上它的繁殖和生長速度了。不知道割魯班爺爺的那棵蓍草是和和灌木喬木有仇,還是聰明如萬物之主的人被引到另一個輪迴的局裡。希望自然和人之間的和諧,兩者是平衡的!    按鋸齒草來認識蓍草,蓍草能長到小腿肚那麼高,葉邊鱗齒相生,含小刺,枝節上對開碎子小白花,一副天地滄桑變,我自露里生,霜里死的樣子。完全想像不出,這樣的植物里,除了有一點綠精靈的慢聲細語,哪裡容得下大神跳九羽的狂舞。被毒蚊、毒蛙、毒蛇悄悄的來一次肌膚相親之後,把鋸齒草放嘴裡嚼碎了,把碎沫塗到這香吻的痕迹了,可以消腫去淤血,對深山野林子里走的人來說,蓍草算得上是一樣福物。 59、紅滴滴---枸杞子    《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斯逝不至,而多為恤。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杕杜》    【注釋】    1、杕(第dì):孤獨貌。杜:棠梨。睆(煥huàn):猶"圓"。一說"睆"是形容顏色美好之詞。  2、靡盬(古gǔ):無止息。已見前。繼嗣:一延再延。日:指歸期。《鹽鐵論》:"古者行役不逾時,春行秋返,秋行春返。"  3、陽:十月為陽日。"日月陽止"猶《採薇》篇的"歲亦陽止"。一說"陽"猶"揚","揚"是過去的意思,"日月揚止"和《唐風·蟋蟀》篇"日月其邁"意義相同。  4、遑:遐。"征夫遑止"是思婦估計之詞,言徵人這時該到閑暇將歸的時候了。下文"征夫歸止"等句仿此。  5、檀車:檀木所造的車。參看《魏風·伐檀》篇。幝幝(闡chǎn):一作"嘽嘽(闡chǎn)",敝貌。或解作"車聲",亦通。  6、痯痯(管guǎn):疲貌。這兩句寫思婦設想征夫在途中車敝馬疲,緩緩前進。  7、載:讀為"在",是存問的意思。"來"是慰勞。"匪載匪來"二句言因無人慰問而傷心。  8、斯逝:歸期已過。不至:代替的人不來。"而"猶"是"。恤:憂。"而多為恤"言因此更多憂。  9、偕:猶"諧"。一說偕訓"嘉",就是吉。  10、會:合。卜筮各三人。"會言"指三人合言。近:言歸期不遠。    幾乎百利而無一害的茄科里的枸杞子,在我們的生活里無處不在,是都市鄉村裡的人們非常熟悉的廚房佐料里的一種。枸杞子在我西北的家鄉,又叫紅滴滴(諧音),它長在黃土坡地的邊角,或者崖邊懸空的高處,多是和酸棗一樣的灌木擠在一起風裡來雨里去的生長,這兩種植物,成熟時節,渾身都長尖刺,渾身都結紅果,小時候因為貪饞和好奇,在一堆尖刺叢里摘到可以丟到嘴裡的山果,總是一件有些吸引力的蠻刺激的事情。我喜歡紅滴滴這個名字勝於它的本名枸杞子,因為這個俗稱的諢名,形神兼備的描述了一種果實在自然界里的存在,一粒成熟枸杞子的樣子,象極了一滴奔流在動物血管里鮮紅的液體因激情過度而遺失在植物王國里的一個精靈。枸杞本身,確實也兼具血性,它可以給精氣淫弱的軀體以生氣,給視力弱微者以清明。    未曾摘下枝頭的成熟的枸杞子其紅如雪,色澤如銀,嬌艷欲滴,象初春里風搖花動的少女的下巴尖一樣。它不象蜜桃葡萄那樣給人帶來一瞬間多重感官上的口福,它等一雙手摘了它去,在細陽下面凝成一顆,這個時候它才會把自己的全部附著於他物身上含蓄的奉獻出來。這種暗香浮動的性情有它迷人的意趣,生活里的這種好我們的心和觸覺時常感覺得到,卻說不出來。    枸杞子進入人們平常生活的飲食,應該是從非常久遠的年代就開始了。《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杕杜》是一首夫妻之間的思念詩,人們常說思念如水,或許是兩顆思念的心之間會無形中形成一道互通的心靈的電波,這波動的節律和質感如水,這波動的河床是愛,如此單純的思念里可能也藏著洞釋生命意義的透明因子,所以愛人相隔之後心裡抑制不住涌動起來的思念才會有貫透時間的動人魅力吧。想起來,每個活過愛過的人,都是有過溪流江河一樣的思念的。枸杞子正鑲嵌在這樣的思念的河岸上。王家國事無窮盡,對肩扛生活責任的男人來說,古今是一般同的,看到孤零零的一棵棠梨樹,樹上長著圓溜溜的甜棠梨,萬物盡著自己天性的在旺盛成長,而自己卻不能和所愛的人和和美美的在一起,盡人的天性,詩中思念的神色里藏著的是一個男人的一聲在荏苒時間裡綿延傳遞出去的波動里的嘆息。而女人思念的情形,浸透在日常生活瑣事的時時刻刻里,是另一凡焦慮心碎的樣子。天天到北山崖上去采枸杞,是不想在家庭眾人的面前,讓自己心裡藏不住的思念愛人的哀傷流露出來的緣故吧。"我到北山去采把枸杞。"這是為思念的借口了,北山應該在更高處,站在那裡可以看得更遠,山麓雲霞的盡頭,離別男人的方向上吹過來的風裡,是不是有我熟悉的波動,是不是能在雲煙繚繞的路的盡頭,突然出現我熟悉的影子?寒心如苦的思念總是如迷夢一樣。思念的人手裡那把枸杞子是這思念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它暗暗的在自己的紋理里記錄了一個人世間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永遠也老不去的字:愛,這個字象風裡的蝴蝶一樣,落在詩人的手臂上。    一種植物,長在深山密林里,它的身上就能夠聽到山泉、鳥鳴、花兒笑、枝葉展、木倒枯葉散的聲音,長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它的身上將必然的會流露出暗屋野地里的人性悲歡。枸杞子自己熟悉人們鍋檯子上的聲音,熟悉山野上瘋孩子的手,在《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杕杜》,它也是熟悉愛人的心的。    煲的湯里,多會放點枸杞子,這是迷信它的質地里的好。蒸的肉里,放它做拌料,是它散發出來的甜絲絲的潤和吧。蒸魚時放它,似乎隱藏著某種肉白心紅的氣節,這是古義,吃時可以廖做談資。只是血壓高,性子急的人,枸杞子到是要少吃,因為吃多了,藥理上似乎有火上澆油的說法。 60、淬火的菩提    《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樂只君子,保艾爾後。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南山有台》    【注釋】  1、台:通"苔",莎草。《集傳》:"台,須,即莎草也。"  2、萊:《毛傳》:"萊,草也。"《鄭箋》:"興者,山之有草木以自覆蓋,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賢臣以自尊顯。"  3、只:感嘆詞。  4、杞:《釋文》引《草木疏》:"其樹如樗(初chū),一名狗骨。"  5、栲(考kǎo)、杻(扭niǔ):《毛傳》:"栲,山樗。杻,檍(意yì)也。"俗名菩提樹。  6、眉:《傳疏》:"《方言》:"眉,老也。東齊曰眉。"或三家詩有眉為老者矣。"  7、茂:《鄭箋》:"茂,盛也。"  8、枸(舉jǔ):《正義》引《詩意疏》:"枸樹高大似白楊,有子著枝端,大如指,長數寸,啖之甘美如飴。"  9、楰(余yú):《毛傳》:"楰,鼠梓。"《正義》引《詩意疏》:"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也。"  10、黃耇(苟gǒu):老人。黃,指黃髮。耇,高壽。《毛傳》:"黃,黃髮也。耇,老。"  11、艾:養育。《毛傳》:"艾,養。"    《南山有台》在詩經里,就象一個植物園,一首詩里生長著十種植物,南山五種,北山五種,象極了架構一座舞台的圍攔。作為一首頌德祝壽的詩,我到希望它不是一個以詩文行世的人拍一個虐徵人民的無為統治者的馬屁,而是代人民感謝一個賢明的君主。    所謂的真含蓄,不是說到耳朵里,而是說到心裡去的話。《南山有台》里,用草木的多態繁盛,委婉含蓄,得體自然的表達了一個國家對具備美德為家為國的君子賢人,百姓是怎樣為他們祝福的。這十種樹木,不僅勾勒出想像里植物繁盛的圖景,也是詩詞起承轉合的韻腳的接合部,它含有做詞者考慮到音樂方面的特色。作為一首貴族宴飲聚會上樂歌里的精品,它在樂的內容了,還有商周時期守禮的價值。從音樂的特色猜想,當時流行音樂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樣子?    在這十種植物里,專門選"杻"來寫,是因為在找到的一份資料里,說,杻,即檍樹,俗名菩提樹。《毛詩品物圖考》里,並沒有直接說檍樹就是菩提樹,但繪製的植物圖譜,桃形的葉子和枝葉的形態,和菩提樹的很象。檍樹是種什麼樣的樹,遍查資料,找不到確切的圖片,朱熹在《詩集傳》里解釋的比較詳細: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為弓弩干者也。不知道菩提樹的木質是不是能夠做弓弩的支架,也難以考證這種原產印度的屬於桑科的蓽缽羅樹,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北方,是不是也是亞熱帶的雨林氣候,使得菩提樹也能在商周的王都周圍生長?歷史的資料里,取一個沒有確定下來的模糊概念來寫,是因為我自己非常喜歡菩提樹在自然里莊重繁盛的樣子,對它身子和樹蔭里記錄的關於佛教傳承的神秘故事有過不曾間斷的好奇。    公元前六世紀,北天竺的一個小國家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長子悉達多·喬答摩,看到當時社會動蕩,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感到痛苦、失意,並在無望、頹廢中有了消極厭世的念頭,不願繼承王位,離開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外出尋求解脫苦難之道。身心經歷千心萬苦,終於在一棵叫"迦耶"的蓽缽羅樹下,覺悟萬物生靈的存在和虛無,這個見性成佛的時刻成了一切佛教徒人格信仰的基點,也讓蓽缽羅樹從此之後有了一個和得道見性緊密相連的聖潔名字---菩提樹。據說釋迦牟尼成佛的菩提樹,樹榦雄壯,枝葉繁茂,濃蔭數畝。樹榦上寄生有蘭花、紫草,鈴蘭香。樹枝間又有孔雀、鸚鵡、獼猴、樹龜把它當作樂園。作為實際存在之物,我沒有親眼見過這棵菩提,看到這樣的描寫,到有些神往。佛教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之後,在寺廟禪院里,菩提樹作為吉祥聖木,隨千年流轉,伴著清苦的苦修士們,日復一日的見證一點一刻里生死的輪迴和可能會有的空性成佛時刻的到來。一棵千年菩提的樹下,真真假假的都藏了很多得道開悟的成佛故事,伴著這樣的故事,這棵被天降祥瑞所恩澤的菩提,一枝一葉,一花一果,逐漸成了神佛蔭護生靈的福物,一串這樣的烏黑菩提子飾物,據說貴比真金。這樣的話,聽信佛的朋友說的時候,覺得,真正有價值的不在此物,而在信仰里吧。信仰的虔誠和淬火的菩提該是一回事情。    南方城市裡,菩提樹算得上是一種常見綠化樹,我時常把它和大葉榕相混淆,它們都有氣根,葉片都是近似桃子的形狀,但花開時節,若只看到花托看不到花的,應該就是菩提樹了。這讓菩提樹的子又有一名:無花果。只是這子不能吃罷了。 61、椿秀才和香椿伴豆腐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思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詩經·小雅·鴻雁之什·我行其野》    【注釋】  1、蔽芾(費fèi):茂盛的樣子。  2、樗(出chū):指香椿。《毛傳》:"樗,惡木也。"《正義》引王肅云:"行遇惡木,言已適人遇惡人也。"  3、畜:通"慉(續xù)",好,喜愛。  4、蓫(zhú):羊蹄草,似蘿蔔,性滑,多食使人腹瀉。《毛傳》:"蓫,惡菜也。"  5、言歸思復:《詩緝》:"我歸則復其舊矣。"  6、葍(扶fú):草名。《集傳》:"葍,惡菜也。"花相連,根白色,可蒸食。  7、新特:《毛傳》:"新特,外昏也。"  8、成:"成,《論語》作誠。言爾之不思舊姻而求新匹也,雖實不以彼之富而厭我之貧,亦只以其新而異於故耳。"    喜歡"我行其野"四個字,這四個字在閱讀者心上喚起的是一種荒涼野風吹向幽深處的感覺,在風吹草動的背景里,一個女子心上說不盡的惆悵、悲傷和憤慨的眼神,卷在天地萬物一片物喜的情境里。喚起我們對這個被棄女子的同情和遺憾。古時被眾人看做是惡木惡草的樗、蓫、葍,詩里轉引它們為,除了引導閱讀者的情緒進入一種和主題緊密相連的情境之外,還隱含有女子遇人不淑的暗語。和歷史變遷的金戈鐵馬有得一比的,正是藏在男女世界裡的愛恨情仇,按理性和道德的法則,愛是兩情相悅,而按生理法則,愛是佔有和某種瞬間情緒里傳遞的不確定性。先賢孔子說的好: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抵以異。"",愛就一個字,惑,惑中之戲爾。"成不以富,亦祗以異",今人以傳統戲曲的曲調翻譯成"並非她家比我富,是你異心相辜負",讀起來有種鴛鴦蝴蝶一場噩夢的感覺。    常說的椿樹,古書上見到說臭椿的多,說香椿的少,在莊子的逍遙遊里,臭椿也是以無用之物的角色出現在世人面前,由此規避人心慾望追風撲影之害,從而臭椿得以保有一份逍遙和清凈的行世心。這是道家對無名二字看起來非常消極的解讀,我對臭椿扮演的這個角色非常好奇,因為莊子從物有自性的角度,用無用的臭椿樹,講了影響中華文明深遠的無為處世的大道理。    椿樹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樹種,寫這些文字的時候。鄰居家十多米高的臭椿樹上的椿樹葉子在秋風裡枯黃了,隨風落到家裡的院子里來,葉子隨漸起的秋風,刮擦地面,發出"沙沙"的聲響,這種聲音能讓寫這些文字的自己感覺到自己和椿樹之間的距離。臭椿樹其實並不臭,民間傳說中臭椿樹被劉秀誤封為百樹之王,道家的仙人張天師為天下樹木鳴不平,面斥椿樹,樣子長的不賴,其實臭不可聞,由此得名臭椿,可見臭椿有些連升三級的張好古的狗屎運。還有一種傳說,以證明椿樹的百樹之王是有名有實的。古人新做傢具,擺在居室里,夜半時分,豎起耳朵細聽,能隱隱聽到"吱吱啞啞"的傢具的輕響,據說這是未曾飄散的樹的精靈在作怪的緣故,若以椿樹做楔,釘入木質傢具的接卯里,這樣的怪事就不會出現了,因為樹王引了自己的一點魂靈,管理樹木精怪不要為禍人間。椿樹木質柔和堅韌,契入新做木質傢具,其熱漲冷縮可能正好合適。只不過椿樹有這樣的仙人精怪的故事,到顯出它和人之間的那種說不出來的親密感。    臭椿樹上有一種吸椿樹樹汁的蟬,學名叫斑點蠟蟬,青灰色的翅膀上有烏黑的斑點,翅膀上有層象毛霜一樣的白粉,看起來象打了石蠟一樣。我忘記家鄉它的俗名了,和父母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問起來,父親在遲疑中的時候,睡在炕上迷迷糊糊要入睡的母親冷不丁地說了一句:"你說的是椿秀才吧!"一點沒錯,正是這個東東。"椿秀才"這個諢名古色古香的,這讓臭椿樹有了一種學堂的感覺。小時候,夏天午睡時被這種昆蟲吵的要死的時候,就會拿長竹子去捅它們,想起來這些舊事,已經是一種記憶里關於童年的溫暖的遊戲了。    香椿在南方的超市裡也能買到,一小把一小把的,但總覺得不象鄉村家裡吃過的那樣有獨特的清香。豆味濃濃的老豆腐和春月上剛冒出頭來的香椿芽做的香椿拌豆腐,盛在小碟里,是一樣酒香侃天下時讓人回味無窮的下酒美味菜,所謂美味,美在返樸歸真的簡潔寸香里。母親做的香椿拌豆腐正有箇中滋味。 62、象紫蝶一樣紛飛的野豌豆    《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雲能穀?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鱣匪鮪,潛逃於淵。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四月》    【注釋】  1、徂(殂cú):始。《鄭箋》:"四月立夏矣,至六月乃始盛暑。"  2、匪人:王夫之《詩經稗疏》:"其雲匪人者,猶非他人也。有詩曰"兄弟匪他",義與此同。猶言"父母生我,胡俾我瘉(喻yù)"(見《小雅·正月》篇)"  3、腓(肥féi):通"痱",枯萎。《毛傳》:"凄凄,涼風也。卉,草也。腓,病也。" 《鄭箋》:"涼風用事而眾草皆病,興貪殘之政行而萬民困病。"  4、離瘼(莫mò):《毛傳》:"離,憂。瘼,病。適,之也。"  5、烈烈、:《鄭箋》:"烈烈,猶栗烈也。發發,疾貌。"  6、穀:《集傳》:"穀,善也。"  7、廢:習慣。殘賊:害蟲。《毛傳》:"廢,忕(是shì)也。"《正義》引《說文》:"忕,習也。"  8、尤:《鄭箋》:"尤,過也。"  9、構:遘,遭遇。《通釋》:"構者遘之假借,構禍猶雲遭禍也。"  10、紀:綱,約束之意。  11、有:《通釋》:"有,當讀如相親有之有。"  12、鶉(團tuán):雕。鳶(淵yuān):鷹。《毛傳》:"鶉,雕也。雕鳶,貪殘之鳥也。"  13、鱣(粘zhān)、鮪(委wěi):魚名。《爾雅·釋魚》郭璞註:"鱣……今江東呼為黃魚。"《集傳》:"鱣鮪,大魚也。"  14、"山有"二句:《鄭箋》:"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傷之也。"    史料上記載的薇菜和我們今天所說的薇菜,我最初以為是同一種植物。《詩經》里的薇菜,是詩人情緒落腳的一個腳印,它的具體物性如何,一個在性靈的世界裡行走的詩人,一定是不會具體的描述它的形態的。陸璣在他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里對薇做的簡短說明是:"山菜也,莖葉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到被解釋為大巢菜,野豌豆,我才見到我熟悉的名字。小時候吃過野豌豆紫紅色的小花,指甲大小,狀如鳳舞小蝶,是在曠野上走的時候,隨手摘了放嘴裡,以便讓走一段長長的悶路積在心裡的無聊可以有個物件舒解舒解。等到秋上豆莢成殼,摘了含嘴裡"吱……吱……"的吹,和楊柳嫩枝蛻皮做的口哨有一樣驚動自然的異曲同工的效果。這是豆科植物里我熟悉的薇菜。植物學上,有學名叫紫箕的,是現代意義上常說的薇菜,新長出地面的嫩芽如盤成一團的章魚觸鬚,多是採摘、脫水之後,精美包裝了出口的,在野菜家族裡屬於貴族一派,不管其雍容姿態如何,都不是我在《詩經》里所想的薇菜的樣子。《詩經》里的薇菜是苦味菜,它夾在風裡抖動搖蕩的樣子,是一種悲苦呼號的形式,《爾雅·釋草》里的巢菜,被稱為"搖翹",取的是"莖葉柔婉,有翹然飄搖之狀",我以為正是我的感覺里薇菜的樣子。    讀《小雅·採薇》篇時,我的第一感覺就要寫一寫薇菜,但是讀到"楊柳依依"時,我被這四句千古縱橫有其悲聲的盛名里的楊柳所感動,寫了念如紗,悲聲不古,柔絲不絕的---柳。無論如何都要寫一寫薇,"薇"的名字象極了一個溫柔女子溫婉賢淑的目光,這目光盯著你看時,總覺得有象欠了摯愛之人的債一樣的感覺。尋到《小雅·四月》里,看到有雙採摘蕨菜薇菜的手,說不上來的歡喜。    《四月》寫的是一個仕途不順但滿心憂情的人發牢騷的話,這樣的話,屈原在《離騷》里說過,杜甫在他的詩里也說過,這樣的心理,正如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種於世情不曲折的心,正是詩人心裡鋼筋水泥一樣的那個格,這樣悲憤的牢騷話兒,不能不說是一種民族心性里埋藏起來,有一天會化煤煙化石油的財富。"為什麼我不能象蒼鷹和鳶雕,一飛衝天上雲霄?為什麼我不能象黃魚和鯉魚,鑽身江海萬里游?"對於一個為國家鞠躬盡瘁卻處處遭排擠遭打壓的心懷天下的人,這樣的聲音,會不會是屈原《離騷》的孕育體呢?薇菜作為山野里普通植物的一種,落在詩詞句末的,象是生而為人想融於世又難融於世的那個悲情里低微處的托盤。    小巢菜,就是苜蓿,父母晨練時,時常隨手摘一些來喂家裡養的幾隻天天下蛋的母雞,有時候,摘些嫩尖尖,淘洗之後,過了沸水,涼拌了做給我吃。我的印象里,野豌豆的嫩苗到從來沒有當成野菜來吃過,這種和苜蓿長的象孿生姊妹一樣的植物,做成冷盤的味道或許和苜蓿菜的味道差不多吧。它開起花兒來,一串串的,紫蝶自在風裡舞,讀過《詩經》後,到覺得這舞里,印上了人心裡的傷痕,舞的並不象自然里的姿態那樣不動悲喜悠然自得。
推薦閱讀:

植物染:一染入魂
我們扔掉的水果皮,有哪些依舊具有使用價值?
各種漂亮藤蔓植物欣賞
我國濕地植物有哪些
【經驗】36-凈化空氣的綠色植物

TAG:植物 | 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