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兒科專家的呼聲:是時候了,救救孩子!

導讀

來源:醫脈通

作者:江蘇省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 陳衛春

100年前的1918年4月,魯迅先生髮表了《狂人日記》,文中有這樣的描寫:「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行至文末是自問又是發問:「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最後,以震驚世界和世人的「救救孩子」結束全文。

此後「救救孩子!」就一直在寰宇上空迴響,至今已經整整持續了100年。

孩子得救了嗎?

在剛剛過去的6月1日,是全世界孩子的節日,在這個歡樂共慶的美好時刻,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年六一前後廣受關注的幾起醫療事情,或許你在其中就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兒童用藥88%是抗生素!限抗令再次升級!

2018年5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了《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8〕9號)。要求所有醫療機構全流程限制抗菌葯使用,重點加強基層醫療單位,對兒童、老年患者等重點人群抗菌藥物的使用。這是為了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遏制細菌耐葯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被業內和媒體解讀為限制抗生素使用的再次升級,立足於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5月26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曝光:兒童用藥88%是抗生素!國家再發限抗令!

長期以來,不少醫生和患兒家屬的就醫觀念上還停留在「三素一湯」,即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和靜脈輸液。實質上在門診就診的患兒,呼吸道疾病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病毒感染,用抗菌藥物有百害而無一利。

現在有數據顯示,兒童成了應用抗生素最多的群體,抗生素用藥比例,佔據了兒童用藥總體市場的88%!

我國曆來高度重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特別是近10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連續近10年的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一些省市更是實行了停止門診輸液和輸注抗菌藥物等斷然措施,均取得了令人看得見的效果。

那麼,為什麼兒童用藥並沒有齊頭並進?原來,在這些整治活動中,兒科一直被作為特殊科室對待,無論抗菌藥物使用指針還是使用級別,無論門診輸液還是輸注抗菌藥物等,以致在其他人群取得整治效果的時候,兒科抗菌藥物濫用的問題便更顯突出。

今年的整治工作,可謂是抓到了點子上,雖然有些延遲,但終於看到兒童有救星了。行政強烈干預收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但長期的效果是否明顯關鍵還是掌握在抗菌藥物處方權的醫生身上,職業堅守,自覺自律,正確診斷,因病施治,因人而異,對症合理用藥,謹慎使用,慎之又慎,對患兒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

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抗感染葯佔73.0%!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

2018年4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的公告(2018年第3號)。

公告顯示:2017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來自醫療機構報告123.7萬份,其中0-14歲兒童患者相關的報告12.9萬份,佔10.5%。2017年共收到來自醫療機構兒童嚴重報告8354份,占兒童報告總數的6.5%。2017年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男性和女性患兒比為1.46:1,男性高於女性。

2017年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化學藥品及生物製品佔87.3%,排名前3位的是抗感染葯(73.0%),電解質、酸鹼平衡及營養葯(6.4%),呼吸系統用藥(5.5%);中藥佔12.7%,排名前3位的是清熱劑(38.0%)、解表劑(18.0%)、開竅劑(15.8%)。

2017年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藥品劑型分布中,注射劑佔83.5%,口服製劑佔12.7%,其他製劑佔3.8%。

2017年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3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52.2%)、胃腸損害(19.8%)、全身性損害(7.8%)。

監測情況分析及安全風險提示:近年監測數據分析顯示,兒童報告的性別構成中,男性患兒的比例高於總體報告水平。化學藥品中抗感染葯佔73.0%,明顯高於總體報告化學藥品中抗感染葯的構成比;在劑型分布上,注射劑佔83.5%,明顯高於總體報告中注射劑的構成比。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中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而我國兒童專屬藥品卻不足2%,兒科醫生缺口20萬。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

我國兒童人口約有2.3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6.5%。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兒童患病數量占患病總人數的19.3%,中國現有的3500多個製劑品種中,專供兒童使用的藥品只有60多種,僅佔1.7%。95%以上的藥品沒有兒童用藥安全包裝,不配備專用量器;全國6000多家藥廠中,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的僅10餘家,有兒童生產部門的企業也僅30家。

兒童不是小大人,更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兒童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肝腎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尚不健全,對藥物的代謝、排泄和耐受性都不及成人。長期以來,兒童用藥「量身定做」的呼聲一直很高,但由於成本高、耗時長、風險大、責任重等困難,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再加上新葯不首先在兒童身上做臨床試驗的倫理局限以及小劑量裝藥品審批的掣肘,根據兒童特殊體質及需求設計的藥品終是少之又少。

《白皮書》指出,目前零售藥店對於兒童用藥的銷售存在不安全因素。7.1%的藥品說明書里沒有兒童使用說明,7.6%只有「兒童酌減」的相關說明。在沒有提供醫生處方的情況下,藥店店員推薦的兒童藥品中有20%是處方葯,藥店店員在給家長推薦兒童藥品前,發病時間、用藥史、藥物過敏史方面少有問及。85.1%的店員在給家長推薦兒童藥品後,不會再提醒家長藥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白皮書》顯示,不合理用藥與缺少兒童專用藥是影響兒童用藥安全的兩大焦點。

兒童禁用柴胡注射液!

2018年5月29日,國家葯監局發布公告(2018年第26號),要求柴胡注射液修訂說明書,在禁忌項下須列出「兒童禁用」,並增加警示語「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

柴胡注射液,是世界首個中藥注射劑品種,至今已臨床應用70多年。此前,柴胡注射液作為「退燒針」在兒童發熱治療中應用普遍。

此前,2018年剛剛開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冀連梅通過個人社交平台對年銷量達40億元的匹多莫德提出質疑,直指「該葯在國外醫學臨床試驗尚處於動物研究階段,不是仔雞就是小白鼠,真實臨床中療效和安全性均不明確」,但在國內,這一藥品80%均由兒童患者買單。

事件發酵後,2018年3月9日,國家食葯監局發布了關於修訂匹多莫德製劑說明書的公告,適應證嚴格限定在「用於慢性或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輔助治療」,而且增加了「最長使用時間不超過60天」的限定,公告也要求說明書中增加限定人群,修訂後匹多莫德不再用於三歲以下的孩子。

以上是孩子們的福音,此外還有多少「幽靈」在孩子們身邊遊盪。

注射用阿糖腺苷早於2007年就在美國撤市,可至今仍在我國兒科臨床廣泛應用。現實是觸目驚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資料庫中,從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集到注射用阿糖腺苷不良反應病例報告4118份,其中80.47%是14歲以下兒童,總計3000多例!

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的《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70期)》中,明確通報了「注射用阿糖腺苷目前尚無兒童應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統研究資料」,同時通報了「阿糖腺苷只對DNA病毒有效」。此外,還有利巴韋林注射液……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是時候了,救救孩子!就安全用藥方面而言,只有國家層面、社會各界、人人都用心去呵護,用愛去澆灌,才能為孩子們織就一張安全、健康、幸福的防護網,才能托起健康中國的未來。


推薦閱讀:

做,還是不做,這也許是人世間最艱難的選擇
健康童行·放飛成長夢想 暨北京三甲兒科名醫大型公益會診
對付哭鬧、打人的熊孩子,這7件事爸媽千萬不要做!
孩子抗生素濫用,不能只怪醫生沒醫德

TAG:孩子 | 兒科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