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宗教藝術文化展—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創始人釋迦牟尼獲得覺悟後稱佛而得名。古印度佛教(英Buddhism 梵 Buddha-s/āsana 或 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 Buddha-sāsana。註:/代表s上面一小撇。):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智度論二曰:「父母名字悉達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時知一切諸法,是名為佛」;佛姓新稱喬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摩尼,此雲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東漢明帝時經絲綢之路正式傳入我國。
公元3世紀綠色頁岩《佛陀誕生浮雕》,極具感染力的藝術珍品。幾個人物的主次呼應經過精心地布置,人物的神情體態生動傳神。摩耶夫人懷孕後,按照當地習俗回娘家待產,途中在藍毘尼園小憩時,釋迦牟尼降生。夫人斜靠在身側侍女身上,一手扶住無憂樹。釋迦牟尼從夫人右脅出生,左側侍從在旁邊接住嬰兒。
釋迦牟尼佛生前反對個人崇拜,所以早期佛教並無佛像。多用佛足、法輪、佛塔等來表現對佛陀的思念。信徒將佛的足掌印刻在石頭上面,用以禮拜。即便到了佛造像大行其道以後,佛足依然常見。北京和呼和浩特的金剛寶座塔上都有佛足。
骨衣是藏傳佛教在重要節慶祭典、宗教法事,或是修密法必著飾品。由於人骨質地密度高,可以在厚度有限的骨片上,雕琢出複雜豐富的神像、紋樣圖飾。骨衣在過去的藏傳佛教裡面經常使用,現在已經少見。本組一套八件:佛冠、頭飾、臂釧、纓絡、衣裙以及可能穿戴在腕或踝部的飾物等,為相當完整的骨衣收藏。
「普巴」是藏傳佛教空性與智慧結合成一體的表示,傳說大力鬼神危害眾生,噶瑪黑魯嘎(金剛薩埵的忿怒相)化身為「普巴金剛」,將大力鬼神及一切魔眾摧伏。此件明代的銅鎏金普巴杵最上面為三鈷金剛杵,其次為現忿怒像、頭戴五窟窿冠的三位護法,護法的下方為兩個裝飾有精緻的紋飾及藏文的蓮花座,兩個蓮花座之間有一個紋飾精美的菱形四面體,四面體飾有密教神袛及藏文,蓮花座的下方為三猛獸各銜一刀刃,刀刃上飾有雙蛇交身朝下,最下面的部分則為相當少見的普巴杵底座。
時輪金剛壇城是密教無上瑜伽部曼陀羅總集。相傳釋迦牟尼成佛一年後,應香巴拉國王月善之請而傳金剛乘無上瑜伽大法。宗喀巴在閉關修成圓滿次第時,親見時輪金剛。時輪金剛四面、十二臂、頭頂金剛杵、下穿虎皮衣,與佛母交抱立於蓮花座上,足踩代表貪、嘖的大自在天與天母。
推薦閱讀:
※參、龍門丹功基礎功法(百日築基功法)賴賢宗哲學宗教藝術雅集
※用花瓣和樹葉創造人物-插畫藝術家Emily Isabella
※那位最懂得愛的藝術家,去世了
※愛畫畫,堅持下去,會越來越好。
※憑風而眠,為藝術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