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述諸佛傳教之真實義趣(《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乙二述諸佛傳教之真實義趣(《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已有 16 次閱讀2012-3-13 12:16 |個人分類:達摩大師《血脈論》|乙二述諸佛傳教之真實義趣 前面首先講述了佛教徒的世界觀,也建立了我們佛教的正宗,此一段是要講述一切諸佛傳法布教的真實義趣是什麼。【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論首之【三界混起,同歸一心。】是標立佛法之正宗,也說明了佛教之物種緣起以及宇宙觀,而此一句是標明三世諸佛雖然講說無量法門,但最終所弘之法乃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法,諸佛建立教法之目的亦只是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與境界,而圓滿證悟清凈之自性。 【前佛後佛】這是指三世諸佛。前佛後佛是說過去佛,未來佛,省略了中間現在佛。此處是廣指三世一切諸佛。 【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此句意為:三世無量諸佛,真正究竟所傳法要為離言說戲論之心印法門。【以心傳心】即是師徒離語言文字唯獨以心鏡相照,而傳佛法之究竟大義。如,釋尊在靈鷲山說法,拈花示眾,八萬人中唯迦葉領知其意而微笑,隨後佛陀付法與迦葉,如此即為以心傳心。漢地禪門歷代祖師即依此故事,確立不立文字而傳大法之宗風。又此亦為傳達悟境之語。一般傳達思想,亦有用「以心傳心」之語。 【不立文字】其意為遠離一切文字戲論,直契本來心地,是為佛法之究竟要義。但若黏著文字而不悟自心,如是非佛法真實意趣。釋迦牟尼佛雖然講了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密宗之《六部密續》,但他講如此諸多教法之目的就是為令眾生悟入本源心地,所以文字教法的建立是引導眾生得悟自性的一種方便,但若真欲證悟佛法必當遠離一切言說分別方能契入。釋尊在成道後,觀察三界眾生很難直接悟入無言之教,故在大梵天的祈請下以言傳教,建立教法廣說證悟自心之法門,是故一切言說教義是為覺悟自心而服務的。因此,言說之教的建立,是由於眾生不具足直接悟入離戲空性境界的善根,故釋尊安住於離言說戲論之境界中建立廣大言說之教。所以建立言說之教的根本目的和義趣,是為令眾生了悟離言說戲論之清凈自心而設。大家千萬要注意!文字教存在的價值是方便令我等眾生達到離一切相,而究竟證得無為無相之境界,並不是佛陀建立了種種可得之教相、可執著的東西。故凡佛弟子雖當精勤聞思佛法教義,但不得黏著語言文字以為真實意趣,如《金剛經》里說:「若有人說,如來有法可說者,即為謗佛。」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諸佛傳法皆傳不二「以心印心」之法,並沒有建立任何一個實有。因此當知所立的文字教相只是一個方便,引導我們入離言說的境界。釋迦牟尼佛怕我等佛子對他所傳的言教產生執著,因此在《金剛經》里說「實無有法可說。」如果佛弟子認為釋尊真地有法可說,那絕對是謗佛。因為佛非實有,法亦非實有,故非實有佛以及法,如何有說?一切皆是籍因緣之方便而現起的,因離心之外任何一法皆是虛幻,皆是無生,哪有一個可生、可得?佛法亦不例外。 這裡標明了三世諸佛傳教的真實義趣,佛法並非是佛學,不是一種文字遊戲,它是要通過文字讓我們達到離文字入無為的境界。所以我們必須明白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講說這麼多東西,最重要的是開示我們如何悟入無言離相的境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眾生執著言說之相,因此先以言說之教破除妄執,顯發真心自性,令心智光芒閃現,而後入於無作無為之境。 綜上所述,【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這一段,說明三世諸佛講述無邊的教法,不外乎讓我們從言說之教而悟入到無言說之教,最終是以心傳心的。所以文字只是一個方便,而究竟的義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本來擁有的真心自性。為什麼要了解這個真心自性呢?它對於我們修行和成佛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成佛關鍵就是要覺悟本具之覺性,眾生本具之清凈覺性即是圓滿的佛性,故而只有悟入本具之覺性,才開啟了成佛的正因。如果沒有了悟到自心本面,則沒有獲得真正的成佛的正因。佛陀在《大佛頂首楞嚴經》里對這一點講得很清楚,要成佛必須具足成佛的正因。所謂正因即是明心見性,而最後依覺性之任運證悟究竟之佛果如是即為正果。既然成佛即是圓滿自性的修證,那麼現量了悟自性即是其正因,這即是因果相應,有如是因必然證如是果。如《楞嚴經》云:「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修行佛道的人必須要了解什麼是成佛之正因,所以因地發心與果地覺必須相應,何為果地?即不生不滅無為無作之境界,既然果如是,那麼其因必然亦是不生不滅無為無作的。因此欲證得果地之不生不滅,當棄捨一切生滅分別之執著,以不生不滅之自性為本正因,依此起任運之行,行無為之事,無修無作契入本自圓覺的妙境,方為正行佛法。又如《楞嚴經》中云:「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凈。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因此三世諸佛傳法,無論他們講說了多少法門和經論,但最終之目的就是令眾生了生死之根本,悟本具之圓覺自性,以此為成佛之正因,而獲得圓滿究竟之證悟。修行佛法就是為了了悟宇宙人生之實相,從而解脫輪迴煩惱的束縛,而一切生死煩惱皆是由於迷失了本有覺性而生起的,因此要想從輪迴當中解脫出來,那麼就必須要了悟真心,如果不了悟真心,就永遠脫離不了輪迴。所謂了脫生死,即為出離生死之相對契入到不生不滅之絕對境界中,所以我們應當於諸生滅法中參悟不生滅之自性,而萬法之中只有萬法之本體空性是不生滅的,此之空性亦即是我人之現前覺性。此之心性人人本具,但眾生執迷色心諸法而不悟其性,故妄轉生死之中。既然生死輪迴是由迷失心性而起,那麼也只有圓滿證悟心性而放能從其出離,故證悟涅槃境界則當以悟不生滅之自性為正因。若不能以此為契入之正因,欲以生滅心為因而修學佛法,如是則無有是處。以是之故,論中所言【以心傳心】即是為佛法之究竟正法眼藏,三世諸佛所傳之心即是眾生本具之心性,故諸佛以自證悟之真諦印持眾生之心田,故為以心傳心之正意。 佛教諸法門中有方便究竟之差別,凡以直指覺性為佛門之正因的法門即為究竟法門,而除此之外者皆為方便法門。如目前很興旺之凈土宗即是方便法門,因求生極樂世界是一種方便引導,令眾生往生彼國獲得彌陀本願加持,具足不退之力量,而最終了悟心性成就佛道。所以往生極樂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以極樂為中轉站,故往生極樂世界為方便而設,成就佛道方為究竟(編者按:此方便正是阿彌陀佛慈悲之處,末法眾生舍此法門無以了生脫死)。其它如天台宗、禪宗、密宗都以明心見性為入門的先決條件,故彼等為究竟法門。這些究竟法門只有你明心見性了,才算剛剛入了門檻。例如:六祖慧能跟神秀大師比賽的時候,神秀大師寫的偈頌是:「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五祖弘忍大師看後即說『此即雖好,但還未入門。』而六祖的偈頌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弘忍看了以後,心生歡喜,知道慧能已經悟了,知道他已經真正入了宗門,故而後來將禪宗衣缽傳給了慧能大師。六祖在剛見五祖之時已經對佛性有所悟了,他對五祖說『弟子心中時時常現智。』為什麼他會常現智慧,而我們凡夫卻處處顛倒呢?因為他現量見到了佛性而不迷了,由於不迷覺性的緣故,則不起顛倒妄想,故而智慧就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了。所以現量了悟自性,任運自性而不迷則必然會增長智慧,因覺性光明就是本來自具的智慧,這種智慧是不假造作的,因此能破除一切虛妄。一個修行人必須要明白此理,如果不清楚這一點,就永遠不能成佛。這個不是我說的,佛經裡面都是這樣講的。 從此一句的法義中,也能了解到這個道理,那即是因果必然相應。眾生欲證悟自性而成佛道,則諸佛傳法唯以心傳心,這即是相應。就如聽聞佛法也是一樣的,若聽聞佛法者不會與講法之法師相應,則所聞之法必不能入聞者之心,如《楞嚴經》里佛問阿難:「阿難,你以何心來聽我講法?」阿難說:「我心對法生起希求之心,身體來到聽法的場所,然後我用耳朵來聽。」佛陀說:「阿難,汝以妄心聽法我法亦妄。」所以聞法當與講法者以及所聞之法發相應心,如是才能獲得相應之果。欲證悟佛法之實相境界,亦當發起相應之心行,那麼如何相應呢?於當下之剎那中捨棄一切塵勞執著,不滅靈明覺性,而令自心歸還到本來清凈的自性中去,如是無念無執之剎那即可與佛法實相相應。 以要言之,論首之第一句是標立佛法之正宗,而第二句則是標明諸佛傳法之究竟目的,以及唯以心傳心方為究竟,余則諸言說之教皆為方便。乙二述諸佛傳教之真實義趣。甲四論首標竟。.【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http://h.foyuan.net/blog-141611-214808.html
推薦閱讀:

zhuan 海濤法師:短期出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凈空法師:為什麼李老師沒有依照他老人家的諾言提前走了?
凈空法師:唵嘛呢叭咪吽,唵阿吽的意思
凈空法師: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間出世間都離不開因果定律
夢參法師《大乘起信論》11

TAG:傳教 | 真實 | 大師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