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漫談-韓姓(10)
韓姓三祖:一、遠古始祖:---韓浞韓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東濰坊東北人。曾殺羿代夏,立為帝。因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韓姓的遠古始祖。他是現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記載最早的韓姓人。二、血緣祖先:---唐叔虞周武王有個幼子叫,是周代晉國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韓姓的血緣祖先。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後,把唐封給了叔虞。三、受姓始祖:---韓武子萬叔虞的兒子名燮(xie謝),燮自唐徙居晉水旁,就改稱晉侯。燮生武侯,名寧旅,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為四世。成侯生厲侯,名福,為五世。厲侯生靖後,名宜臼,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為七世。厘侯生獻侯,名籍,為八世。獻侯生穆侯,名費王,為九世。穆侯生成師,封於曲沃,是為桓叔,為十世。成師之子萬,即韓武子,為韓氏受姓始祖。附錄:源於韓姓的變姓1.韓氏韓姓除「韓氏」以外,據《通志·氏族略第一》,韓姓中還有以國爵為氏的,如「韓侯氏」;有以名字為氏的,如「韓嬰氏」、 「韓言氏」、「韓厥氏」、「韓籍氏「」、「韓褐氏」。2.韓侯氏《通志·氏族略第五》韓侯氏:周宣王時,韓侯支孫氏焉。《元和姓纂》韓侯氏:周宣王錫命韓侯,支孫氏焉。《姓鎬》韓侯氏:《韓詩外傳》雲,周宣王大夫韓侯子有賢德。3.韓嬰氏《通志·氏族略第五》韓嬰氏:姬姓。《姓纂》雲,晉韓宣子元孫也,為韓嬰氏。《元和姓纂》韓嬰氏:晉韓宣子子孫韓嬰,雲韓嬰氏。《姓氏尋源》韓嬰氏:《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韓嬰氏。鄭夾(氵祭)雲,《世譜》韓宣子元孫無名嬰者,惟韓宣王太子名嬰。漢韓王信之子名嬰,為襄城侯。或其後世以為氏。4.韓言氏《通志·氏族略第五》韓言氏:姬姓。《世本》晉韓厥生無忌,無忌生襄,襄生子魚,為韓言氏。《元和姓纂》韓言氏:《世本》晉韓厥生無忌,無忌生襄,襄生魯,為韓言氏。《姓(角崔商)》韓言氏:《左傳類解》雲,晉大夫韓子魚之後為韓言氏。《姓氏尋源》韓言氏:「《姓纂》「魚」作「魯」,訛。《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韓言氏。5.韓厥氏《通志·氏族略第五》韓厥氏:姬姓。韓獻子厥支孫氏焉。《姓氏尋源》韓厥氏:《姓纂》雲,韓獻子厥支孫以為氏。一引作韓獻氏,訛。有斡獻氏出於宋,無韓獻氏。6.韓籍氏《通志·氏族略第五》韓籍氏:姬姓。晉韓起之子籍,字叔禽,為韓籍氏。《元和姓纂》韓籍氏:晉韓起子籍,字叔禽,為韓籍氏。《姓(角崔商)》、《姓氏尋源》並引。7.韓褐氏《通志·氏族略第五》韓褐氏:姬姓。《英賢傳》雲,晉韓厥之後韓子云,趙肅侯大夫有韓褐胥居。《古今姓氏書辨證》韓褐氏:《英賢傳》日,韓厥後,趙肅侯大夫有韓褐胥居,《姓腮》與《姓氏尋源》並同。8.韓餘氏《通志·氏族略第六》韓餘氏:韓餘氏者,韓氏餘子之族也。《古今姓氏書辨證》韓餘氏:《世本》韓宣子餘子之後氏焉。謹按《春秋》,晉成公宦卿之餘子以為餘氏。蓋嫡子之母弟,官子韓起也。《姓(角崔商)》韓餘氏:《姓考》雲,晉卿韓宣子之後有名餘子者,奔齊為韓餘氏。《路史》雲,韓信子(應為韓王信)亡人匈奴,景帝時,子頹當亦來降,餘在匈奴者為韓餘氏。《姓氏尋源》韓餘氏:《路史》其說與《世本》異,疑非是。9.韓獻氏《元和姓纂》韓獻氏:晉韓獻子,支孫因氏焉。
10.韓信氏《姓(角崔商)》韓信氏:出《姓纂》。《姓氏尋源》韓信氏:《姓纂》雲,韓王信之後有韓信氏。11.公族氏《古今姓氏書辨證》上平聲一東:公族氏,東漢《郭泰傳》有公族進階,其先出自晉公族大夫之後。春秋時,驪姬亂晉,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元公族。及成公自周歸,晉始宦卿之嫡子,以鞅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其後遂有以官為氏者。《姓(角崔商)》公族氏:《姓源》雲;韓無忌為公族大夫,稱公族穆子,後因氏。又夷姓,後魏獨孤部有公族氏。《姓氏尋源》公族氏:《風俗通》雲,晉成公立嫡子為公族大夫,韓無忌號公族穆子,後以為氏。《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公族氏。12.平氏《通志·氏族略第三》平氏:姬姓,韓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因以為氏。秦滅韓,徙下邑。漢有臣相平當,生晏,司徒。北齊有平筌,望出河內、燕郡。《路史》:韓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後以為氏。《古今姓氏書辨證》平氏:出韓侯少子姥,食采平邑。秦滅韓,因徙下邑,氏焉。《姓(角崔商)》平氏:《氏族大全》雲,韓哀侯少子采邑,因氏。《集韻》雲,齊相晏平仲之後。《千家姓》雲,河內族,北齊有平桓。經何光岳先生考證,他認為:「韓之平邑,在乎陽,今山西臨汾市。為韓哀侯少子姥所封,則平出於姬姓之韓後無疑。」13.橫氏《通志·氏族略第三》橫氏:《風俗通》雲,韓公子咸,號橫陽君,子孫氏焉。《姓(角崔商)》平聲升三庚:橫氏,《風俗通》雲,韓王子咸,號橫陽君,因氏。《千家姓》雲,潁川族。《呂氏春秋》橫革佐禹。《姓氏尋源》橫氏:《荀子·成相篇》橫革佐禹。亦見《呂氏春秋》。橫姓宜始此。《路史》雲,劉後有橫氏,韓萬後有橫氏。《戰國策》楚知橫門君之善用兵,後必有為氏者。14.俠氏《通志·氏族略第三》俠氏:即莢氏,音莢。韓俠累之後。《急就章》有俠卻敵。《古今姓氏書辨證》人聲三十帖:俠氏,韓相俠累之後。《急就篇》有俠卻敵。《姓(角崔商)》俠氏:《姓纂》雲,韓相俠累之後。《姓源》雲,《漢書·功臣表》有俠侯,後以封為氏。《千家姓》雲,平陽族。《姓氏尋源》俠氏:《史記》俠累。高誘雲,韓傀俠累也。《戰國策》名傀累,一雲即莢氏,音莢。《路史》雲,漢(夾鳥)侯國後有俠氏。15.藺氏《通志·氏族略第三》藺氏:姬姓,韓厥玄孫曰康,仕趙,食采於藺,因氏焉。《元和姓纂》藺氏:韓厥玄孫康食采於藺,因氏焉。裔孫相如,為趙上卿。《古今姓氏書辨證》去聲升一震:藺,今望出中山、華陰。出自姬姓,晉穆侯之子成師,封邑於韓,裔孫韓獻子厥,厥玄孫康,食采於藺,因氏焉。
韓姓遷徙概述:韓姓最初得姓是在今陝西韓城,韓姓的繁衍發展主要有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及唐宋三個時期。戰國之時,是韓姓最主要的發展時期。自三家分晉之後,韓國建都於平陽,韓景侯時,遷都於陽翟,至韓哀侯時,又遷都於新鄭。韓國的多次遷都,使韓姓迅速繁衍,也使得韓姓在河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至後來韓姓迅速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並且成為韓姓歷史上分布最集中的地區。至漢時,韓姓的兩大郡望已經形成。與此同時,已有韓氏遷居江蘇。魏晉南北朝之時,因中原多年戰亂,小國林立,韓姓從河南等地大舉南遷。唐憲宗時,韓愈被貶潮州刺史,為韓姓入廣東最早者。唐末已有韓姓遷至福建。韓姓的發展、流布,從春秋戰國的遷地、徙都、拓展,經潁昌黎、南陽、相州、越城各個世系,到南宋以後,就幾乎逐漸遍及全國。其中浙江、江蘇、湖北、安徽等地的韓姓,多為韓世忠的支系子孫。南宋末,曾於建炎南渡至浙江的韓氏後裔御前大將軍韓先,扈駕南下,由浙江人福建,由福建而廣東平遠縣.南宋時,番禺古塌韓氏,南渡之後,先是居於浙江會稽,相傳韓世卿謫廣南後,即居於南雄珠璣巷。後來他的孫子韓振宗(一說韓洪澤)又由南雄徙廣州番禺。從南宋起,經元、明而至清,韓姓在江南的流布,範圍越來越廣,支系越來越多,人數越來越眾。湖南湘潭雲湖韓氏,為當地望族。其祖自明代由安徽徙江西,後由江西徙湖南星沙 (今長沙),再由星沙徙雲湖。江蘇蘇州韓氏,是韓琦十二世孫由安徽鳳陽遷往蘇州的,後又有一支由蘇州遷海安(江蘇東部)。另外,蘇州韓氏還有一支是由浙江柘林山頭遷入的。自南宋以後,浙江、江蘇、安徽、江 西、湖北、湖南、廣東、福建等省,都是韓姓遷居生息之地。每遷徙一次,就開拓一地,流布一方。 四川、廣西、台灣等省,先後也有韓姓遷入。移居海外的韓姓:韓姓的流布在海外亦有流布發展,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英國、新加坡、越南、古巴、法國、美國、瑞士等。他們祖孫相繼,僑居國外,艱苦創業,不僅為所在該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為中國,為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的聯繫,為傳播中華文化,為增進與各有關國家的友誼,也都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在海外韓姓中,各有關國家都出現了一批事業突出、成績顯著、為該國或為當地所認可的代表性人物。
推薦閱讀:
※中華姓氏---- 佘姓
※中華名賢集A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華五千年演義(53)虎門銷煙
※《中華詩詞三百首》教學參考資料庫之十七
※解秘江澤民祖居江灣風水好在哪--開運頻道-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