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和學生界是小資產階級?

他們掌握什麼生產資料?知識也算生產資料嗎?


這是一個刻舟求劍的結論。

主席當年寫中國社會階級分析時針對的是20世紀初的中國,那時所以說一些學生和小文人是小資產階級,是因為當年的教育還極不普及,成本極高,如主席自己的父親就是有田有店兼搞原始股票的地主+小資本家,也不過是供主席念到高中而已,所以除了極少數的特例外,當年的每一個學生和老師身後,都有著一個經濟水平在小資以上的家庭,而這些人在學成畢業後,多半還能分到,或接手家族產業,即便是純粹作為學者,其收入水平往往也不低於一些小地主和小資本家,這也直接影響了這些人所持的政治觀點和意識形態,所以主席做出了這一群體屬於小資產階級的判斷。

但到了今天,因為教育的普及化和教育成本的下跌,大學這一級別的學歷和知識早已被普及了,不必說城市人口,就連很多農村孩子也有了上大學的機會(可能其中一部分人要拿國家的助學金),教師的數量也已大大增加,但與此同時,大學學歷的社會認可程度,以及教師的收入水平也都不復民國時期的「高大上」,而降低到了普通勞動者的水平。所以今天再說老師和學生界的階級歸屬,就不能再說他們是小資了,而應該屬於技術無產階級,即處於一個平均收入比體力勞動者略高,但也高的有限的經濟狀態。如果要定義小資產階級,以今天的收入水平或家庭背景來看,在老師和學生界里,恐怕得到一流大學或歐美名校的博士生,及講師級別以上的老師以上,才能勉強憑藉著自身的出身家庭及所持有的知識和技術資本而入這個圍。

舉一個例子,比如知乎里掛自己博士生頭銜的人,掛名校資歷的人,乃至於掛克萊登大學的人,當然不排除一部分人是為了通過列舉專業經歷,而有一個較好的與別人進行本專業交流的機會,但恐怕也不免反映了一些人所持有的「我屬於小資產階級,而非普通技術無產者」這樣的自我認知。


在探討「什麼是小資」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小資是什麼」。那小資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小資是一群人,是一個階級。這群人當然不是從人類中閉著眼睛隨便抓出來的,他們之所以成為一個群體,必然是有著自己的特點,也必然有著他們成為一個群體的原因。這些特點讓我們有機會靜態辨認出小資群體,但更重要的其實是他們作為一個群體的原因,我們順著人組織成階級這一過程,就可以基於動態視角考察/分析階級。

從靜態特點分析階級,一直就非常流行,大家日常給大資、小資、無產總結他們各自的特點,喋喋不休地強調各個階級對生產資料的佔有情況,這類工作做得很多,個人也不再啰嗦。只是,階級其實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產物,而歷史唯物主義事實上是一種動態分析方法,個人感覺民間過於拘泥階級的靜態特徵,或多或少忽視了階級的來龍去脈,沒有把握階級的本質。正因如此,民間在階級分析上很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的窘境,得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結論,之後再用這些教條指導實踐,常常團結了錯誤的人,也打擊了錯誤的人,這個不好。

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欽點自己的思考偉光正,這個真是無法保證的,沒有任何類似意思在裡面。因此我還是強調,下面都是個人私貨,歡迎大家批判。

現在開始私貨時間,先說「小資是什麼」,這個問題在之前個人的一篇答案里也有論述,請戳:

知乎 - 發現更大的世界?

www.zhihu.com圖標

簡而言之,階級是生產關係的產物,大資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主體,現代無產階級是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主體,而小資是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主體,或者說是封建生產關係向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過渡過程中的一種生產關係的主體。這樣一種生產關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土地的依賴,小規模採取僱傭勞動,基本上不再依靠人身依附關係組織生產活動,最重要的在於,小資生產方式已經由自給自足的生產轉向商品生產,通俗而言就是說封建生產關係中壟斷生產資料的階級,他們直接佔有勞動產品,而這部分剝削所得一方面直接消費掉,一方面以實物形式存儲起來,很少一部分作為商品進行交易;而對於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而言,勞動產品很大程度上作為商品而存在,即為了別人消費而不是為自己消費而進行生產,也就是說有了「資本—商品—資本」這個過程,儘管它仍然沒有充分發展。

小資生產關係跟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也有明顯區別,雖然小資生產關係已經不完全依靠土地為紐帶締結,但也並未完全以資本權力為依據,而是以一種高級的、抽象的封建法權組織生產——即家庭;僱傭勞動已經具備雛形,但陌生人之間廣泛的僱傭關係還沒成熟,因此前資本主義僱傭關係主要是家庭/家族內部僱傭,偶爾將僱傭範圍擴大到熟人社區,極少僱傭陌生人;這個特點也決定了,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雖然已經否定了人對土地的依附,但是這種生產關係仍然沒有否定人對家庭/家族的依附性,即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人對高級的、抽象的封建法權仍然有依附性。

從這個視角考察下來,我們就能更清晰地考察階級。比如說小農是小資,因為小農雖然在生產上依賴土地,但是這種依賴是一種自然的狀態,而不是社會狀態,因為小農不是以土地為依據組織自己的生產關係,而是廣泛採用家庭內部僱傭,依靠夫妻、父子、兄弟這種血緣紐帶組織生產活動,表現的是對「夫權、父權、族權」等封建法權的依賴。但是現代農場主,我們為什麼認為他們是農業資本家呢?這是由於雖然農場主和封建貴族都是大量佔有土地,又在土地上進行生產,但是與封建貴族不同在於,現代大農場主進行的是資本主義方式的生產,這種生產不依賴人身依附(包括對封建法權的依附),廣泛在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僱傭自由勞動力,並且進行商品生產,即勞動產品主要為他人消費、為賣錢,而不像封建貴族,剝削的勞動產品除了個人消費,大部分以實物財富的形式儲存起來。因此在現代農場主這裡,土地成為一種資本,即「不變資本」。

因此,我們從生產關係入手進行階級分析,很多問題就會清晰明了。比如作為個體戶的計程車司機、樓下經營早點攤的夫婦、開副食店的老頭、小房屋中介老闆,這些都是典型的小資;而公交、地鐵、火車司機儘管也從事運輸業,但卻是無產;而肯德基、沃爾瑪以及鏈家,則是不折不扣的大資。

因此,我們再來看學生,(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參與到社會生產活動,之所以將這個群體劃歸小資,在於他們的生活資料來源於家庭,他們是在家庭供養下生存的,表現出一種封建法權依附關係。由於他們沒有社會生產實踐,他們的意識形態多半來自外部灌輸,因此學生群體ZZ光譜分布非常之廣,從極左到極右都能找到相當數量的學生。學生沒有穩固的生產關係,因此意識形態也不穩固,今天衛星上天他當粉紅,「厲害了我的G」,明天喜歡的動畫被封,又要跟厲害的G決裂,表現出一種搖擺性。

至於教師,則不能一概而論,正如同樣是運輸業,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有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有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因此運輸業從業者有大資,有小資,有無產那樣,教育從業者一樣有大資,有小資,有無產。比如說絕大多數的基礎教育老師,被基礎教育機構(學校以及校外培訓機構)僱傭,進行腦力勞動,這些腦力勞動的產品——即教育服務,是作為商品出售給市場的,他們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中被組織、受訓練,處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向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過渡的階段,是教科書般的(腦力)無產階級。另一類教育從業者,多半以特級教師/名師為主,經營著一個校外補習班,或者作為家庭教師,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類教育服務提供者,他們的生產活動是前資本主義式的,是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主體,當然就是小資。在馬恩時代,公共教育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大量的教師是以家庭教師或者小規模私人教育班的形式進行教育服務活動;同樣地,由於近代中國發展水平落後,耄寫作《各階級分析》時中國的絕大多數教育從業者也是「私塾先生」,因此在他們的時代將教師作為小資,是有時代合理性的。但是在這個公共教育成為主流教育服務生產形式的今天,還將教師不加區分地劃歸小資,這就是不問是非地將先知的分析教條化,是典型的教條主義。

最後,一部分教師還是大資,主要是指高等學府的部分教授。這部分知名學者雖然也給本科生代課,也帶碩士生博士生,提供教育服務,但是比起提供教育服務,他們更多地從事資本主義生產活動,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佔據主體地位,因此是大資無疑。個人先前的一個回復,最後部分對此有加以描述,請戳這裡:

知乎 - 發現更大的世界?

www.zhihu.com圖標

值得一提的是,資產階級不僅僅指資本家,資本家只是資產階級一部分,資產階級ZF高層和資產階級(大)學者,也是資產階級一部分,只是和資本家具體分工不同而已(三者相互轉換事實上非常容易,這個大家都清楚),這一點在教主大人的《德意志意識形態》裡面有非常清晰的論述。

最後總結,學生屬於小資群體,但學生不是穩定的小資群體,隨著學生步入社會,隨著他們開始進行生產活動,特定的生產關係會使學生迅速分化為穩定的大資、小資和無產(大部分還是成為無產);教師則依據各自的生產活動特點,依據他們所處的生產關係,分為大資、小資和無產(大部分也是無產)。這兩大知識群體的無產化,即「知識分子無產化」,恰恰反映了資本主義將絕大多數人捲入其中、變成無產的運動規律。反過來看,這條規律也可以說是「無產階級知識化」,而隨著無產者普遍的知識化,這個階級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加強,客觀上為這個階級的組織、動員、管理社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哪怕知識化導致相當一部分腦力無產者主觀上精資。還是那句話,資本主義日常走向毀滅,它自己創造著自己的掘墓人。


高票已經說得非常到位了,我再補充一些具體的人物事例,幫助大家理解。。。


一、恩格斯提出過,「腦力勞動無產階級」概念。

腦力勞動無產階級,指的是,除了那些在鍋爐和工廠間汗流浹背的傳統工人之外,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介入資產階級生活圈子的中產階級和為食利階層服務的非生產性人員。

而教師和高知學生顯然是屬於這個階層或者這個階層的預備軍。

二、至於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把兩者劃入小資產階級:

「小資產階級。如自耕農,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等都屬於這一類。」

三、前段時間略略讀完了姜輝等人編撰的《當代西方工人階級研究》一書,裡面也包含很多國外學者在這方面的質疑和挑戰,如高茲的」告別工人論」。

恩格斯仍處在在傳統工業化時代,單純憑知識和技能食利的勢力還較薄弱,觀點當然要從當時的時代特點出發。

毛是在當時新形勢下結合具體國情對新階級狀況的補充分析和發展,當時的中國環境,除了經濟資本和官僚資本之外,知識資本也具有很強的社會資源調動能力,同時,知識分子階層亦很容易實現向經濟資本和官僚資本的階級流動。現在隨著知識的普及,知識和技能資本調動資源的能力已經越來越弱了,有了「學歷門檻」——已經沒人對初高中畢業證掃帚自珍了,即便大學也要分三六九等,你只有上了一定的學歷門檻或知名度門檻,知識資本對調動資源的作用才能明顯的展露出來。

至於西方的學者,固然其階級偏見和學術短視昭然若揭,各類學者學說的話術五花八門,對其修正主義的歪理學說要摒棄,但基本得部分承認的是,馬克思恩格斯不是教條主義,時過境遷,已經不能用靜止的眼光刻舟求劍了,無產階級已經不能純粹地當一個整體來講,現在的趨勢是工人階級多領化。

現在隨著時代發展,已經包括「白領工人」(主要指管理人員、經銷人員等)、「金領工人」(航空計算機等高精尖技術工人)、「灰領工人」(精密儀錶和機器維修工人)等。

教師,尤其是大學教師,可以算作是「白領工人」;而高知學生,基本也都是三類新興工人階級的後備軍。

相比傳統工人,他們文化程度較高、勞動強度比較低,工資、生活待遇還比較好,因此他們多比較安於現狀,既接受了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也接受了資產階級的思想方式和生活習慣,容易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擁護者,有點像歷史上工聯主義的工人貴族。

從這個角度上來考慮,把他們算作是小資產階級也沒多大問題。

我們要做的,是團結好這部分人的左翼進步者,同時儘力拉攏中間的搖擺分子。

新形勢下,國際共運,任重而道遠,雖遠必至。


沒有靠剝削他人生活,但(全日制)學生一般來說是靠監護人養著的,並不是自食其力,算無產階級顯然不正確,算小資產階級嘛……導師欽定的。

教師完全可以算無產階級,只是公辦教師有編製的是吃財政飯,而財政的來源是……主要就是稅收,而稅收的來源是……所以才被算作小資。


推薦閱讀:

第102章 什麼都不會,只好做老大
「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與「憂國憂民」有什麼區別?
中國與新加坡關係如何?
為何知乎自認右圈的用戶對lgbt群體都懷有極大的敵意?

TAG:政治 | 國家 | 革命 | 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共產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