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覺得用王小波在《椰子樹和平等》一文末尾處的一段話來回答:

人人理應生來平等,這一點人人都同意。但實際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樹,有人沒有椰子樹。如羅素先生所說,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識的差異——有人聰明有人笨,這就是問題之所在。這裡所說的知識、聰明是廣義的,不單包括科學知識,還包括文化素質、藝術的品味,等等。這種椰子樹長在人腦里,不光能給人帶來物質福利,還有精神上的幸福。這後一方面的差異我把它稱為幸福能力的差異。有些作品,有些人能欣賞,有些人就看不懂,這就是說,有些人的幸福能力較為優越。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間的差別。

對於三觀來說,每個人可能並不能清晰描述出來一個1,2,3……但是三觀確實是人們進行一般推理和價值判斷的出發點。人和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觀點或者說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我認為都是三觀的作用。


有的人有一個夢想,同時堅信生活總是越變越好,所以總是樂觀面對每一天,不停得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他都不會放棄,因為他堅信自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假如他死時,還沒有實現他的夢想,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至少他度過了充滿希望的一生~~

有的人有一個夢想,同時堅信生活總是越變越好,可當困難、失落、危險不斷逼近的時候,開始對自己的信念產生懷疑,然後退後到自己的角落,開始隨波逐流、不斷抱怨、當閉眼的那一瞬間,才發現人生不過如此,後悔當初沒堅持自己的夢想,留下永遠的遺憾~~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也許就在於是否能夠堅持和守護自己的信念而已,而能否堅持和守護自己的信念又 又由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最終決定。

經Charles的回答提醒,補充對價值觀的理解如下: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像人的骨架,搭建的是人的模樣,有血有肉之後自然會是現在的人;如果骨架搭建的是其他形狀,比如小貓小狗,那有血有肉之後就是小貓小狗,不會成為人,人的內心信仰決定人的行為。

感謝Charles精彩的回答。


早六點 朋友與我道早安 我回復 又問我為何起這麼早 我說在圖書館門前讀外語等待開館 他回 666


最根本的肯定是價值人生世界觀了,所謂理想和夢想,其實就是三者結合後的最直觀體現,每個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走的道路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人能懂的他的追求,那說明他懂的自己的價值觀,經歷人生百態活動的世界明白自己。路還長著呢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不同,不是因為外貌,而是因為記憶。我們出生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圈子,進而有了不同的記憶。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有一段獨一無二的記憶,這就是我們的不同。


人與人之間有很多不平等,但最大的不平等是智力上的不平等。老羅說的,本人也很認同。


因為自身的基因不同,加上成長環境的不同而使人類產生了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品格,從而會出現形形色色的不同類別的人,不同的人又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因為家庭出身的不同,生活背景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階級。


習慣。

包括各個方面的習慣,思考方式,行為舉止,喜好厭惡等等方面的習慣。其中最重要的,我覺得是思維慣性,對於同一件東西,有的人會想到他的價錢,有的人會更深入點,想到另一件相關的東西,也有的人卻是在各個角度觀察這件東西。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這也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階層


我都20多歲了,發現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不穩定,經常發現bug,然後要Fix

這樣是不是很不成熟啊


胡說,哪裡有什麼區別,大家都是平等的……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我認識一個校友,畢業去了企業,在校友群里每天都會做一件事是就是發送天氣預報,不管颳風下雨雙休日還是法定假日再或者是春節,沒有一天會落下,堅持了很多年而且現在還在繼續。他也帶動了有些人在群里發日報,但是很少有堅持超過2個星期的,我問他,你每天是晚上寫好了第二天的天氣預報,然後在睡覺嘛,他說不是,是每天起床後現寫的,而且會很善解人意的提醒各種易忘記的事情。

這件事就體現了我眼中的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每天我們都有很多想法,但是不是每個想法都能變成現實,當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嘗試,這不斷的嘗試造成我們不斷的去做新想的的事情,然後把上一個想法該做的事情停滯或放棄,在放棄之前給找到合理的理由即可。其實,這句話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解釋,從始和終的角度,我們可以認為是在做事情的開始沒有努力堅持,沒有下功夫,是很難有理想的結果。

最近很火的一句話是:不放初心,方得始終。

這句話追溯的話是出自這句話是解讀自《華嚴經》,從佛家來理解是不能忘記禮佛的初心(本心),才能到到成佛的結果。

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堅持,因為做決定很容易,實施想法的過程很難,因為實施想法的過程是創造奇蹟的過程,創造奇蹟就得踏過崎跡,從崎跡到奇蹟是翻山的過程,當我們翻越了三座大山,我們就能創造奇蹟。結果是很少有人創造奇蹟,他們不能完成成功前痛苦的煎熬、不能挺過奇蹟前的蟄伏期。

杜月笙說: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其實這句話有一些是不對的,因為我們無法做如下推斷:沒脾氣的人有本事,有脾氣的人沒本事。

其實對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是:

一等人:有本事,學識廣博,所說的沒脾氣是他們不隨便發怒,不會被情緒遷。

二等人:其實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他們有能力,有想法,他們不善於控制情緒

三等人:這種人有很強的的個性,但是沒有什麼能力。我首先想到的是網路噴子。

說這些並不是覺得自己有多厲害,我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讓自己能夠不荒廢時間和歲月,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覺得是態度,一個人怎樣對待家人朋友,怎樣對待異性,怎樣對待生活,怎樣對待失敗,這些處世辦事的態度最終才決定他是怎樣的人。

而態度的形成是基於經歷的,生活在什麼的環境,接觸的那些人那些事,讀的書,看的電影。大概還是命。

說兩個例子

我喜歡過幾個女生,從小聽話懂事的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和女生相處,我以為女孩要用追的,我用最原始的方法,對她好,表白,根本沒有用。經歷幾次挫折,我很長時間都是自暴自棄,逃避,我覺得我可能只能等相親了,可相親女生對我也沒感覺。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我在網上看各種文章,教程,有段時間特別迷pua,覺得好厲害,可是對我根本沒用,再多的技巧慣例我根本用不出來,因為我在女生面前話都說不好了。本身長得也不好看,微信陌陌更是玩不好,還浪費了很多時間。於是我打遊戲來打發時間,我也很無奈,可是沒辦法,我不知道怎麼做。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總不能一輩子不找女人了吧,社會都發展成這樣了,總不能還靠著父母之命,找個不了解不喜歡的人將就一輩子?我看電影讀書,關於愛情,關於女人,關於男人,關於成長,我還學了吉他,就這樣過了兩年,大概是量變形成質變了,慢慢我覺得男人女人不過如此,連生命都如此脆弱,青春一下子就過去了,慢慢知道很多事不必在乎,也不想一定要得到什麼,也沒必要害怕,男女交往本來就是你情我願的事,合適就在一起,不合適就算,我開始主動搭訕漂亮的女生,和他們聊天,不想結果,只是享受當下。

有種人格是討好型人格,我就是,我習慣服從別人,期待獲得別人的認可,很少會表達自己,以前一起吃飯,被人問我吃什麼我都是隨便都行。沒有自我。慢慢我開始尊重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不在遷就別人,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好品味,開始認真回答別人的問題,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就是我。


有時候站在大街上,看人來人往,我會想,

如果每個人都不穿衣服,區別在哪呢?有一個邋遢的人,給他穿上我的衣服,換一個髮型,他還是他嗎?那些衣著艷麗的女人和穿著普通的女人差別在哪呢?為什麼有的男人明明很帥卻沒有對象,有的人沒錢不帥卻總能得到女人青睞?看這對男女說說笑笑,他們什麼關係呢?

算了,不想了,想太多太累


物質性與精神性的區別


人無法在同一時間處在別人的位置上。


勇氣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可惜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一點;勇氣是什麼時候區別我們的,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天生的,但也不是不可以改變,但是極其少的人願意冒這個險;於是便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借口:我智商餘額不足,不是讀書的料;我開始去那個單位多好;他那年做生意也是走了運(。。。。。);要不是當年身上沒錢,我早創業成功了;當然也有了無數的勵志故事,有小有大。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關鍵時刻,你才發現,區別早已存在,沒有什麼是無緣無故的。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茨威格


思想


價值觀~~


推薦閱讀:

從韓信之死中讀人性(官員讀權謀,草根讀藝術、故事)
你見過的人可以有多好?
每個人,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狼性原則_人性*狼性
懂最壞的事,做最好的人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