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發生有哪些先兆?

看到這道題:中國房價漲成這樣,為何沒有任何經濟危機的徵兆? - 金融 - 知乎

為什麼房價上漲就一定會有經濟危機呢?覺得這個邏輯有點跳躍。所以想問問,經濟危機的發生可能有哪些先兆?


你乎精神小資眼裡的經濟危機:

①北上廣深核心地段學區房漲的太高了 - 沒人買了 - 經濟危機了 - 跌成20% - 你趕快買了 - 你一步衝天了

②北上廣深核心地段學區房漲的太高了 - 沒人買了 - 經濟危機了 - 跌成20% - 但是不給你貸款了 - 哈哈,勞資買不起就大家一起玩完,我不爽,誰也別想爽

實際經濟危機:

你的高大上公司裁員了 - 你失業了 - 你兩年沒找到工作,周邊人也在失業 - 你家快被赤字燒乾了,你不得不天橋擺地攤勉強糊口 - 你家玩命節省開支 -許多家庭都在玩命節省開支甚至賣家當了 - 周圍小店開始賣不出東西紛紛倒閉了 - 你不敢買房了 - 沒人敢買房了 - 房跌到20%了 - 你連天橋擺攤都賠本了 - 你回家種地了 - 回不了老家也活不下去的開始特殊三產/青龍白虎/敏感了

經濟危機有哪些先兆?

一兩個產業黃昏了,那不叫經濟危機,不然底特律早就把美國變中東了。

你家親戚做生意不好了,那不叫經濟危機。何況生意場上,人都有「謙虛」的本能,別說生意不佳了,就算家裡一堆豪車照樣說沒錢。

富人猛搶的地段的房子繼續漲,那不叫經濟危機。因為你不買也不會上天橋。你也沒露宿街頭。

但是要是像A股一樣,千股瘋漲,那還真得當心點。

如果你乎主題逐漸從拍屁股拍腿,變成了再就業,申請保障房,節儉持家,跳蚤市場。那才是要經濟危機了。


建議大家看一本書《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 劉鶴 2012年主編。

參加單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社科院、國開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我想說,某種程度上這幾年中國一直是在經濟危機之中。但是7%左右的經濟增長率讓我們忽略了這一點。此外,危機其實已經頻頻出現。
2015年狂牛股災、2016年底,債市出現了問題。房地產市場2016年的顯著上漲。
產業結構問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劑猛葯,治的就是結構性的病。

-----------------------------------------------------------------------------------------------------------

真的,建議買書。 節選下第一篇第三節 兩次危機的共同特點

1、兩次危機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術革命發生之後。

2、在危機爆發之前,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

3、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時危機的前兆。

4、在公共政策空間被擠壓得很小的情況下,發達國家政府採取的民粹主義政策通常是危機的推手。

5、大眾的心理都處於極端的投資狀態。

6、兩次危機都與貨幣政策相關聯。

7、危機爆發後,決策者總是面臨著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化的三大挑戰,市場力量不斷挑戰令人難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讓危機形勢更加糟糕。

8、危機的發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邏輯之前,不可輕言經濟復甦。

9、危機只有發展到最困難的階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論創新。

10、危機具有強烈的再分配效應,它將導致大國實力的轉移和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大變化。

第四節 三點政策思考

1、樹立底線思維方法,對危機可能出現的最壞場景做出預案。

2、把握我國戰略機遇期內涵的重大變化,謀求中國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際。

3、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課題的務實超前研究。

----------------------------------------------------------------------------------------------------------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 社會 - 知乎

從這道題當中,從這幾年的新聞消息當中,我看的是中國特色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可以說現在情況依然危險。

1、重大技術革命。 信息技術是一次,在美國。而中國呢?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網購、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和變態的物流系統。 這不是危機的先兆,確實危機的起因之一。

2、經濟繁榮。 在新的背景下,這種虛擬經濟的繁榮和實體經濟的蕭條,更加可怕。

3、收入分配差距、大眾投機心理、民粹主義,這三者三位一體。

這三條是背景。而國家如果出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濟政策失誤,則會點爆這個火藥桶。

我概括的經濟危機邏輯鏈條很簡單——

技術革命帶來生產力提升,經濟增長,但是反應到國民收入上一定是總量提高,但不均衡加劇。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馬化騰、馬雲、李彥宏。都是例子。悶聲發大財的金融家門咱不知道。技術革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這些財富聚集到了一小部分人手中。在美國,是華爾街矽谷得利,產業工人落寞。

資本家或者說資本賺到了錢,對不起,他要找到新的出口。大致分為兩個:第一、繼續擴大產業規模、做實體經濟。第二、投入資本市場尋求保值增值。標的包括但不限於:房地產、股票、外匯、期貨、債券。

但是我們要注意到的是,根據邊際效益遞減原理,隨著實體經濟擴大規模,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隨著工人工資水平上升,原材料加個上升,一定一定,實體經濟是越來越難做的。這是必然,必然。

那麼資本合理的方向就是「去蓄水池」,在中國,最大的,就是房地產。中國最顯著的代表就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其中包括剛需,包括普通人需求,但是更多的就是兩個字「投資」,甚至可以說是「避險」。

另一方面,政府來講,大多數政府看到了經濟增速減緩、實體經濟不振,很容易採取的措施就是:放寬銀根對沖經濟。 具體可見1929年的美國,1980年後的日本。

中國由於外貿順差的影響,本身貨幣規模就在增大。

這個結果就是,大量的貨幣進入房地產市場,抬升了房價,一步步到了驚人的程度。

---------------------------------------------------------------------------------------------------------------

而不幸的是,大多數在技術革新中沒有獲得收入增長的普通民眾,面對的卻是最壞的局面:房價飆升。 另外看到的是很多身邊的人通過搭著「貨幣」的便車,暴富。

朋友們,在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差距帶來的一定是大眾投機心理「

有錢的人,更貪婪,上槓桿!沒錢的人出於恐懼,更要上槓桿!!!

結果是什麼?1929年的美國股市、2008年的美國房地產、80年的末的日本。

以及,2015年的中國A股。

財富很難很難被消滅,除非你上槓桿!!!!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當沒人為你接盤了,你就該跳樓了。

而違約的人多了,國家金融系統,證券、銀行、保險都會受到巨大衝擊,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個詞「系統性金融風險」。此外,大量民眾爆倉,帶來的會是巨大的社會動蕩。

1929年大蕭條的美國走出危機靠的是什麼?二戰

1990年的日本,抱歉,到現在都沒有走出來。不過作為發達國家,其實無所謂。

2008年的美國。到現在,特朗普上了台。未來如何,尤為可知。

我們呢?

---------------------------------------------------------------------------------------------------------------

這一屆黨中央、政府真的nb。這種推斷我是看的這本書做出的。

而中央早已給出了藥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1、重振實體經濟,推動創新,用新的發展拉高民眾收入。

2、去庫存,這個任務似乎是有點問題,神tm漲價去庫存,。

3、去槓桿,經濟危機來源就是槓桿。

4、降成本補短板,還是針對實體經濟。

此外還包括,一帶一路、對外投資,進一步全球化,輸出產能。

----------------------------------------------------------------------------------------------------------------------

最後說說和大家切身相關的事情:

1、買房。尤其是一線城市買房。一定一定想清楚,你這是剛需,但是更是一個賭上身家爆槓桿投資的行為。 具體問題請具體分析。

經濟發展會顛覆我們很多很多舊的經驗。

2、對國家而言,搞起的一線城市房價,扼殺的恰恰是國家最需要的「創新」

985、211學生表示在一線城市活不下去。

這是二線城市的機遇,是一線城市的病。

3、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差別,

發展空間、生活質量、教育資源。肯定是有差別,

個人要計算好選擇好,國家則是要平衡好。 貫徹「協調」理念

4、但凡有點心,認真研究一下投資。一定一定。


我在美國經歷過2000年和2008年兩次危機。危機可以說沒有先兆也可以說有先兆。說沒有先兆是因為危機迫在眉睫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感覺到危機,說有先兆是因為事後反思總能發現很多明顯的先兆。

先說2000年的.com破滅,破滅前一兩年全民都在談IT產業前景如何輝煌,隨便一個公司炒作下概念上市就能大發,產業明星人物到處做演講宣傳未來多美妙,那些概念多重要,沒有了他它們世界會永遠被拋棄。我周圍的人大部分都有買股票,借錢炒股的也不在少數,各種經濟專欄一遍遍分析美國經濟如何突破了舊規律在新常態下能持續超常規快速發展。相對應的是求職市場上相關專業極度紅火,隨便上一兩門編程課就能找到高薪工作。等破滅的時候說是來得突然其實也不突然,如果你用傳統觀念去分析一點都不突然。

2008年的次貸危機破滅前一年股市和房市有個半年的停滯期。但是同樣的是各種經濟專欄都在一遍遍分析美國經濟如何突破舊規律進入新常態。危機前兩年到處都是炒房賺錢的講座,全民談論買房賺錢,那時候貸款真的太容易申請了,零首付,不查收入,亂報收入統統都能申請到。哪象現在申請貸款各種嚴格審批,連銀行賬單上一筆一百元的現金存款都要講清楚來源。那時候隨便什麼爛房破房都能賣掉,看房的時候人山人海,新房預售排隊抽籤等等。當然後來撐不下去了就破掉了。事後再來看各種先兆如果用傳統規律去分析其實很明顯的,但是掐準時間點很難,我當時早就覺得泡沫太大而調整投資組合,但是時間早了兩年,實際上最後也就是個不盈不虧而已。

如果根據我的經歷分析,我覺得國內經濟就算有危機的話也還遠沒有到爆發的時候,至少還有那麼多房黑,經濟危機前可是最堅定的房黑股黑都投身於市場的。至少房貸審批還沒怎麼放水。至少對於經濟發展還有很多不同聲音,而不是一面倒地用新常態否定舊規律。如果要說會出現危機,那也是局部的,因為也就那麼幾個城市的房價無法負擔。

真要出現經濟危機,更可能的原因是經濟轉型失敗,房市危機只不過是其附帶衍生結果。不過這點上我覺得中國先天條件強過別國,因為中國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有良好教育和勤勞的人民,有全面的產業體系。在我所從事的行業我看見國內從無到有已經在逐漸發展起來。雖然還處在低水平,但是至少還是迅速發展。現在要說已經在危機中其實也沒有錯,勞動密集低端舊產業早就在危機中了。產業轉型不是舊企業轉型,而是舊企業死掉,新企業崛起,轉型過程當中感覺兩級分化不奇怪

知乎很多人描述的經濟危機是大量失業,市道蕭條,房價降了也買不起房。其實對大多數人不是這樣的,除非是三十年代那種大蕭條,一般的經濟危機失業人口增加不會超過百分之十,大部分還有工作的工薪階層收入不會比之前差太多。經濟危機受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兩端,有錢人賺錢困難,窮人謀生不易。經濟好的時候錢大部分給有錢人賺走了,普通人沒分享到多少好處卻得承擔物價被炒高的結果。經濟危機的時候如果你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就會發現所有的東西一下都便宜了,到處都是抄底價。只有危機的時候有錢人才會有可能不得不割點肉給你揀。特別是在經濟危機才開始的是普通人揀便宜的最佳時候,經濟危機開始一陣後往往政府會大量印鈔劫貧濟富,這時抄底價就消失了。


謝邀。手機黨請見諒。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有徵兆的,比如29年價格衝天的美國股票,瘋狂的農會無法維持穩定的英鎊等等。再比如鬱金香泡沫時全歐洲瘋狂的杜撰出鬱金香各種神奇的功效甚至杜撰出鬱金香包治百病可以長生不老等等。但就像大家看到的,每一次金融危機的徵兆都大不相同,事實上處在當時人們的狀況下根本無法判斷這些現象到底是真理還是泡沫。每個人都有自我麻醉的心態,以現在為例子,我國在一二線城市買了一套或多套房產的人總是傾向於認為房地產價格是合理的,而且在可預期的將來總會進一步上漲,而那些在這些大城市沒有房產的確傾向於認為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的泡沫,到底誰說的對呢?無法判斷,如果未必房地產真的暴跌那麼這輪一二線城市房價的暴漲就成了經濟危機的徵兆,反之則是經濟繁榮的象徵,小企業倒閉潮也是同理。但作為投資決策者,其實金融危機的徵兆非常容易發現,當所有的人甚至包括路邊乞討的乞丐也開始認同並企圖涉足某一個經濟領域的時候,那麼那個領域的泡沫離破滅就很近了。切記,泡沫只有在破滅之後才是泡沫,只要泡沫沒有破解,人們總能在泡泡中看到扭曲映射下的整個世界!


買買買,全社會買房買車買名牌,全世界瘋搶,大量消費建立在貸款基礎上。

價值觀發生重大改變,崇尚發家致富,財務自由,精神世界卻浮躁而粗鄙,進入「飢餓時代」,文化界表現奢華和庸俗。

股市持續瘋漲,房地產持續瘋漲。

農民收入增幅明顯不足,購買力持續不足。

很多行業產能過剩,面臨倒閉和大量失業。

銀行資產風險嚴重,大部分貸款被貸給高風險的股票證券,房地產投資領域。

貧富分化嚴重,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全社會的雞蛋都放在少數幾個籃子里。


推薦閱讀:

股票上漲為什麼說要有量的配合?
走心分享:內向,不受待見...真不適合混金融圈么?
為什麼說物流中心就是資金流中心?
中國的金融是否進入了「明斯基時刻」?
《狼與香辛料》中有哪些通用貨幣?

TAG:經濟危機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