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給孩子選擇興趣班?
給孩子報興趣班是一方面,如何讓孩子保持興趣和好奇心才是更重要的一點。
有一次去早教班接兒子小核桃,聽到一對母子這樣的對話:
「快走了,回家吃飯了。」
「不,我想再玩會兒。」
「有什麼好玩的,這幾個積木玩了八百遍了。」「媽媽,這個球在太陽下怎麼跟上次不一樣了?」
聽到最後一句我忍不住湊過去看了一眼,球上沾了水,陽光照到水滴上折射出了微微的光。的確跟以前不一樣。好厲害,這都被你發現了。我看了那個小朋友一眼。
「哪有什麼不一樣,快點兒快點兒,到點吃飯了。」小孩子被媽媽拖拉著走了。
明明就有不一樣啊!我替這個孩子氣結。
麻煩你,不要一巴掌把孩子的好奇拍死嘛。我暗暗握拳。
但我忽然又想,也許那個媽媽是真的趕時間,也許家裡還有二胎等著餵奶,也許她已經忙得團團轉了,房價、戶口和入學資格,哪有時間去觀察什麼折射。
「麻煩你,不要一巴掌……」這種話,也有點太想當然了。
大人也很不容易啊,我嘆了口氣。
也許每個人在粉嘟嘟的時候都是那樣的吧,對世界有無窮多個「是什麼」和「為什麼」,後來的後來,都被一巴掌接一巴掌地,拍成了房價和戶口。
好奇,是一種好珍貴的禮物。
剛開始會說話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是好奇寶寶,他們每天問幾百個「為什麼?這是什麼?」等語言能力進化一些,他們更是提出各種奇趣的問題,關於宇宙、人生和周圍一切的事物。好奇是他們與這個世界連接的手段,他們並不覺得提出古怪的、匪夷所思的問題有什麼不妥。
他們提的問題,我們並不一定真的懂,但是,我們不感興趣了。
那是我們的遺憾。
恐怕也是成長的代價。
?
前幾天有一期奇葩說,辯題是「一顆外星高等生物蛋,是毀滅TA還是呵護TA」。
在大家從各個角度討論了這顆蛋之後,黃執中站起來,推一推眼鏡。
「外星一個蛋,真正在問的是什麼?呵護還是毀滅?真正要說的是什麼?真正在說的是,好奇心和安全感。」
他改造了辯題,角度陡峭,但是說得真好。
「好奇心是探索的動力。認識新朋友,是探索。走出家門去上學,是探索。好奇心是嘗試的動力。」
「但是它有一個小小的敵人,是安全感。安全感很重要的,如果不安全的話,會死。可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好奇心,雖生猶死。」
「一顆外星來的蛋,你要把它毀滅。難道你不想知道它會孵化出鳳凰還是龍嗎?不想。因為它對我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上班不要遲到,業績要達標。」
「世界上有沒有龍關我什麼事兒?你這樣想,你死了。」
「我們曾經活過。因為我們曾經都是小朋友,每天我們都在問,為什麼為什麼?尼斯湖水怪,我會不會碰到?」
他面對全場,問大家,「生活對你們做了什麼?」
「當你的小孩子津津有味地在翻他的武俠小說的時候,他就在孵蛋。孵出來的也許叫荒廢課業,也許叫做……新世界。」
「可是這個世界有種人叫拍蛋者,『別看,安全點,別想這些有的沒的!』」
最後他說了一句話:
「只要給小孩足夠的時間,它就會從一個孵蛋者,變成一個拍蛋者。」
觀眾席上有個男生泛了淚光。也許是想起了自己那堆被扔掉的武俠小說吧。他衣著整潔得體,一瞬間又恢復了笑容。應該也是意氣風發的精英,在剛那幾秒的時間裡,他也許在安慰自己,你看,即使蛋被拍碎了,我仍舊成功,人生在向上。
不過,那微微的動情是真實存在的,它緬懷的是失去的某種可能性。
又或者僅僅只是,他失去過的,「有趣」。
?
好奇,有時候可以幫助我們在成人世界過得更好。
我問過李松蔚:你覺得做心理諮詢師,最重要的天賦是什麼?
他想了半天,換了好幾個詞,最後定的是:好奇心。
他的確是一個對人充滿好奇的人。很多次我們一起聊天的時候,聊到某個觀點,我立刻有結論了,他還在不停地說:慢一點,慢一點,我沒太聽懂……
我以前總在想,那是不是他做心理諮詢的技巧。後來我發現,他可能是真的不懂。
因為不懂,他就會提很多的問題。而常常就在我不耐煩的時候,我發現這些瑣碎的問題,竟然真的打開了新的角度,讓我想到了從沒想過的答案。
我問他:培養好奇心,最重要的是什麼?
他又想了半天,換了好幾個詞,最後定的是:閑……
「慢下來,」他說,「慢下來自然就好奇了。」
你也許會覺得,說得簡單。生活早就把我們變成了一個個風風火火的拍蛋者。
可「慢」有很多種,我們依然可以在商業社會中訓練有素,高效能動,但我們也可以同時保有一些好奇。我告訴自己:讓我來孵一個蛋試試。
嗯,一個叫小核桃的蛋。
「你不喜歡吃雞蛋黃啊。」今天早上我問他。
「嗯,你要是我,你也不會喜歡吃的。」
啊!小小年紀挑食,營養不均衡怎麼辦?
我正急著想做點什麼,他又來了一句,「哎,你要是我,那誰是媽媽?」
一下子被逗得笑起來,忽然覺得,不就是一天不吃蛋黃嗎?他正在想的問題,可比每天攝入的營養物質比例要有意思多啦。
做個有趣的人吧,跟孩子一樣。
現在,我要慢慢想一想,怎麼跟小核桃把這番對話繼續下去。
文|崔璀
更多內容鏈接:
摩米Momself: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細節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消失的爸爸」這種喪偶式教育的社會現狀?
別人家小孩打你家小孩,你作為大人該怎麼處理?
謊言是最真的真話
Momself:撕掉標籤。
關注真實,而非正確。
做不被定義的人,
過不被定義的人生。
看更多不一樣的心理乾貨,歡迎關注摩米Momself - 知乎
一個邏輯類的,比如下棋。
一個語言類的,比如主持。
一個體育類的,比如舞蹈。
一個藝術類的,比如畫畫。
以上是我娃未來一定會有的四類課。
具體科目可以變,但是為了發展的能力,不會變。
漢語說順溜之前不學英語。
ta爹就是搞出國留學移民的,多少十好幾歲的不好好念書考不上國內三本的孩子,配幾個好老師,使勁突擊個一年半載,能從初一水平直接干到分數拿得出手且申到不錯的學校。
有錢買教育資源的話,不比那些一直綳著的普通孩子的結果差。
至於TA媽我曾經受到的非人虐待……我不喜歡樂器,不適合唱歌,不喜歡重複型的精細勞動。
我不會逼我娃學書法的。
絕對不會。
以ta的基因,不會對此感興趣更不會擅長這個。
ta不喜歡啥的話,我絕對不勉強ta。
換課不換科,反正很多類型的可以上。
比如邏輯類,真不喜歡下棋,去學電子競技都成。ta爹王者農藥的五個小號都上王者了。
手速,反應,預判,大局觀,計算,協調,領導力,扛事,都可以練。
同樣是打遊戲,有人學會了抱大腿,有人學會了甩鍋,看怎麼培養了。
在範圍內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多嘗試,深鑽研。
尊重TA的成長速度,不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興趣這個東西,其實是為了讓一個人能更好地和自己獨處。
有更多的途徑和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靈感。
比如這個回答,我一個小時候被好好訓練了寫作能力的,就可以把想法很好地表達出來。
而有些邏輯混亂語言能力差還特有表達慾望且攻擊性強的,可能就只能詞不達意地去別人評論區扯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評論。
他們很難把自己的想法系統完整地闡述清楚。所以沒有創作的快感,只有抬杠的快感。
他們必須依附於別人的創作,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白了,小時候學過的科目,是未來可以好好自娛自樂的根基罷了。
不需要依附任何人跟隨任何人。
更多的是輸出,不是輸入。
鑒賞是一門科目的其中一個目的,更多的是利用學到的知識技巧和修鍊的能力去取悅自己,拓寬人生的寬度,延長生命的長度。
而技巧和知識的掌握需要時間。
會有枯燥的練習,除了喜歡,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來堅持。
學的過程並不會永遠都很開心。
一定會有瓶頸的掙扎,有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雨過天晴的暢快卻由天賦和教育資源決定。
除了極有天賦的那群人,可以無師自通或者一點就通。
大部分人掌握一門技巧都是辛苦的,需要積累。
作為家長,這一塊要如何打好助攻很關鍵。
我非常反對【完全按照孩子興趣】走。
一看就是沒好好上過興趣班的人拍腦袋想出來的。
玩遊戲都有膩的時候,何況要打基礎的科目呢。
包括寫作,我都有過厭倦期,想半途而廢。
但是不是真的討厭和覺得壓力大,而是長進不明顯,有挫敗感。
和拿了毛筆就暴躁的書法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家長的工作則是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做出取捨,該鼓勵鼓勵,該包容包容。
搞清楚是討厭還是倦怠。
如果只是瓶頸,就半途而廢,那麼孩子以後可能會很後悔。
我爸媽當年要拿把逼我學書法的勁用在逼我學畫畫上就好了。
我覺得吧,哪怕ta喜歡好好編故事,我都非常支持ta.
萬一以後編得好,能當知乎大V呢。
除了某些基礎必須打正的項目,多數興趣班建議起步不要太高,預期不要太高,先學一段時間看看孩子有沒有興趣,家長陪不陪的起,對項目了解深入一點,看看有沒有坑,如果確實沒問題可以學下去,一步一步再去找更合適的地方。
我兒子不到6歲,在幼兒園班級里算是學的少的,很多孩子真是每天都要上課的。
他學過一段時間的口才,半年,後來發現要想繼續學得用參加活動參加比賽堆,放棄。學會一些小段子逢年過節用得上,就算錢沒完全打水漂吧。。。一起學口才的其他小朋友,有繼續學的,有找了更專業的培訓學校繼續學的,也有不學了的,基本上學半年就清楚適不適合自己家的情況了。很多項目都是類似的。
我家孩子也學過專註力訓練,那種動腦益智的,完全無用,效果還不如學棋。但是也學了一年半,基本純當成玩,後來學棋之後就不再學了。接下來講學棋。
也是機緣巧合找了一個在校大學生教圍棋,價格便宜,每次課最多4個人,最少只有我們自己。小老師強業5,帶他們啟蒙綽綽有餘,只不過小老師對小孩不是很了解,尤其是淘氣小男孩,有點管不住,小老師有時候也惆悵的說,要是自己兒子這個樣子,只怕能捶死他。學了大半年,我兒子一直很喜歡,每天回家練習,做題,不管練多練少,確實少看不少電視,多了許多沉穩。現在小老師要畢業了,又找了他認識的新小老師繼續帶,如果孩子能考段,他也給推薦了後續的圍棋學校,這樣我們算是對未來很清楚了,孩子也願意繼續學下去。
而一起學棋的小孩大部分已經無法堅持。
因為圍棋也是需要回家練習的,大量的死活題手筋題磨練棋感與計算力,後面還有要背的,打譜和定式。接著還要多多對戰。每天回家練習,孩子即便有興趣也需要督促,需要家長陪的,家長經常也要動腦思考的,先問問自己能做到嗎。我兒子班裡有個學棋的小孩,每天爸爸推媽媽,媽媽推爸爸,沒有一個人願意陪,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都說學不會,我為什麼要學。真完全靠自己自覺練習學下去的小孩我們也見過,但是太少了。
同理,很多項目是要陪的,要回家下功夫的,比如樂器類,你總得知道孩子練得對不對吧,所以給孩子選興趣班的時候,家長也要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自己行嗎。
我們沒有學過別的,但是班裡小朋友各種學各種坑。比如珠心算,大多數小孩根本不愛學,更有不少珠心算學不下去不說,正常進位加法都學不會了,最後反倒適得其反。學游泳,孩子太小的話其實根本學不到什麼,如果只是當玩也行,但不少家裡是當成一項技能去學的,那就不如大一點有一定的耐力和體力了,直接報體校的培訓班,假期的都可以,又練體能動作也規範,孩子多點互相也有個競爭。類似的就不一一舉例了,可以說不管學什麼,都有表面看不到的門道,有些你能接受,有些會讓你大吃一驚。
我覺得嘗試一些興趣班是免不了的,肯定作為家長還有孩子都有一些盲目性,小孩子可能嘗試什麼都覺得想學,因為興趣班體驗的時候不會把難點擺出來,都是這樣,試了也就試了,學也可以,但是不要一下子就私教就大型俱樂部,起點太高你根本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坑。。。先隨意一點試一試水,再去做計劃比較好。
我是很反感盲目報興趣班的。一定要關注孩子的興趣,看孩子是否適合。
音樂,美術這種藝術型的東西,真的需要天份!有些人真的像個精靈一樣,是被上天選中的人,凡夫俗子弄半天,也就是貴在參與罷了!而且音樂美術書法這些藝術性的東西都是遺傳的,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天份,再考慮孩子吧!
我上周末給不到四歲的孩子報了武術的體驗班,強身健體總是沒錯的。我家孩子偏胖,身體協調性差,去學舞蹈,我怕她自尊心受打擊。而且我發現孩子學武術能輕鬆堅持半個小時以上,而音樂美術很快就沒興趣了,所以我就果斷掏錢了。
孩子再大一點,準備報個游泳班。游泳是一項生存技能,學會即可,不指望她有什麼成績。
我覺得報興趣班不要有太大的期望,也不要摻雜家長太多的虛榮心。如果孩子以為會一些特長,變得很驕傲,沾沾自喜,在我看來是不利於孩子內心健康成長的。殘酷的現實面前,那點特長真的和最後的成敗沒有啥關係。
現在幼兒園有點強制報班的意思,大家都報,就剩我家孩子一個也不合適。音樂,美術,英語,武術,非要我報一個,我就報武術吧!小班不讓報武術,我就報個英語!
幼兒園的延時班,英語一周三次課,一次一小時,一個月1680,其他的,一周兩次,一次一小時,一個月1200,我真的覺得有些貴呀!我們上的公立幼兒園,托費算便宜的1500左右一個月,全算下來,幼兒園就4500,一共掙多少呀?
但是現在社會就這樣,不主動報名,老師會在班級群里點名問你報什麼?我相信不想報名的不只我一個,很多家長都是被裹挾的吧!
我很慶幸我的父親是一個愛看書的人,當然不是收藏書,是讀書,所以我從小也學著模仿父親,他看書的時候,我也會拿起一本漢語詞典,拿起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慢慢的也真的喜歡看書了。
我的簡介里有我的愛好,包括讀書、滑雪,游泳,象棋,其實都是和父母的重合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白兩個道理,
1、潛移默化。
2、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培養的。
父母才是孩子最早的班主任。孩子最大的愛好,很可能根源於父母。
有很多人都說,看孩子的興趣在哪就報哪個班。其實,一個小孩子我們哪能看出來他的興趣在哪?大部分人只能看出來孩子愛吃糖,愛吃肉,愛玩遊戲吧。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當然沒必要去定位,反而是家長要注意。
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父母愛打麻將,孩子也會的很早。父母喜歡跳舞,孩子也會蹦兩下。父母喜歡唱歌,孩子也能來兩句。父母喜歡吵架,孩子也是個愛找事的人。一個父母,下班回家捧著手機不放,孩子能不愛玩手機嗎?
所以建議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可以試著報一些書法,外語、舞蹈,游泳之類對孩子身心有益的班。
但這只是起點,因為培養愛好才是關鍵。
回到剛才說的兩點,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培養的,那怎麼培養小孩的愛好?我覺得,一個很好的方法是,盡量父母也參與進來。當然這不是唯一方法,只是其中一個很好的辦法。
比如游泳,初期小孩肯定恐懼的,如果父母在,那麼他是不是會學的更快一些呢?比如英語,你沒事和他交流幾句,這就是一種培養。
現在很多家長都大規模撒網,給孩子報了好多班,美其名曰,這是國外的教育方式,釋放天性,讓孩子自己選擇,我已經做的很好了,給孩子報這麼多班花了那麼多錢。
殊不知,徒給孩子增加壓力的同時,反而讓孩子興趣全無。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點啊,當然包括興趣。
推薦閱讀:
※如何化解孩子心中的「小委屈」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對決」?
※你說你很累,就亂棍打死自己的孩子,可又有哪個媽媽是容易的!
※家裡只有兩個女兒是什麼感受?
※養的真好,孩子竟然3年沒生病?這些食物吃出超級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