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波離說,彌勒菩薩「不修禪定、不斷煩惱」,那彌勒菩薩是如何修行而有成就的?
優波離說,彌勒菩薩「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但彌勒菩薩還是去了兜率陀天做補處菩薩,後來又下生成佛。那麼彌勒菩薩到底是如何修行的呢?我們修行,必須修禪定,斷煩惱吧?
爾時優波離亦從座起,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於毗尼中及諸經藏說阿逸
多次當作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佛告優波離:「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應、正遍知,今於此眾說彌勒菩薩摩訶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此人從今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爾時兜率陀天上,有五百萬億天子,一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羅蜜,為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故,以天福力造作宮殿,各各脫身栴檀摩尼寶冠,長跪合掌發是願言:『我今持此無價寶珠及以天冠,為供養大心眾生故,此人來世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彼佛莊嚴國界得受記者,令我寶冠化成供具。』如是諸天子等各各長跪,發弘誓願亦復如是。大正藏第 14 冊 No. 0452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啊……
壇經里也大概提到了一個類似的問題
有僧舉卧輪禪師偈曰:
「卧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么長。」大正藏第 48 冊 No. 200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我幫六祖做個翻譯,
優婆離是聲聞乘尊者,彌勒是大乘菩薩。
妄心是一頭野驢,
聲聞乘是弄死他,不再起心動念,契入涅槃。
菩薩乘是轉識成智,馴化調伏,無上正等覺。
所以彌勒菩薩的修行,在優婆離看,絕對是沒禪定,不斷煩惱的。
而彌勒菩薩本身的境界,從來未曾有一個生滅的禪定要修,也不曾有一個生滅的煩惱要斷。
所以聲聞看不懂菩薩,就像初中生看不懂-1能開平方根一樣。他不會覺得你有你的道理,你把數域從實數擴充到了序數,而是會認為你四不四撒……
佛告優波離:「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為恥,不敢問佛,來問我言:『唯,優波離!我等犯律,誠以為恥,不敢問佛,願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為其如法解說。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優波離!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佛所說,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於如。如優波離,以心相得解脫時,寧有垢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眾生心相無垢,亦復如是。唯,優波離!妄想是垢,無妄想是凈;顛倒是垢,無顛倒是凈;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凈。優波離!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炎、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於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優波離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說。』我即答言:『自舍如來,未有聲聞及菩薩,能制其樂說之辯,其智慧明達,為若此也!』時二比丘疑悔即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言:『令一切眾生皆得是辯。』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彌勒受一生記乎?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如滅得受記耶?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異,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所以者何?一切眾生即菩提相。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應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涅槃相,不復更滅。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無退者。彌勒!當令此諸天子,舍於分別菩提之見。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斷是菩提,舍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諸願故;不入是菩提,無貪著故;順是菩提,順於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實際故;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虛空故;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凈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大正藏第 14 冊 No. 0475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里很顯然,
維摩詰居士調教優婆離尊者,說的是由凡入聖,得無生法忍的事兒。
而調教彌勒菩薩,是得無生法忍,入凡聖不二的事兒……
這是超過倆身位的次第……
孰優孰劣,唯內行知……
又想起那句話,
現實世界沒有像遊戲世界裡每個人頭上頂著一個Lv.,是上蒼對於眾生最大的慈悲,
因為身邊有太多人,以自己的水平做夢都想不到他到底有多牛逼……
彌勒菩薩為什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元代有個陳秀玉學士,曾問秀山潤和尚:「彌勒菩薩為什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秀山說:「禪心已定,不須更修;斷盡煩惱,不須更斷。」
在上生經中,這個「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的彌勒菩薩,是補處菩薩,而不是初學的凡夫菩薩。補處菩薩是菩薩修行的最後階段,即將六度圓滿,當然是已修禪定,已斷煩惱的了。因此,他的「不修禪定,不斷煩惱」是因為已修禪定,所以不用再去修禪定;因為已斷盡煩惱,所以不用再去斷煩惱」。
等你修到八地不動地以後,你就可以不修而修了,那時你也就可以「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了。因為那時你行住坐卧時時都在禪定中,那時你巳經斷盡煩惱,故也不用再去斷煩惱了。只有一些微細惑需斷盡。只有一事隨緣度眾生而已,直至成就三身四智常樂我凈而成佛。
在人間的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投為人身時,彌勒菩薩也投生為人,佛經中原文是:「爾時優波離亦從座起,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於毗尼中及諸經藏,說阿逸多次當作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
在優波離眼中,彌勒菩薩「具凡夫身,未斷諸漏,……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這只是優波離以為的情況。實際上彌勒菩薩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佛陀在《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中說:"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於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彌勒菩薩早就是大菩薩了,如果沒斷煩惱,能成大菩薩嗎?
佛陀與他的弟子,在此生,經由正確的修學,超越輪迴,不再生,永離於苦。
沒有第二條路。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有的人就聽佛講兩句嘎巴一下阿羅漢了,有的人連佛法是啥都沒聽說過自己擱那兒琢磨琢磨嘎巴一下辟支佛了,能比嗎?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各人有各人的路。
問:優波離說,彌勒菩薩「不修禪定、不斷煩惱」,那彌勒菩薩是如何修行而有成就的?我們修行,必須修禪定,斷煩惱吧?
答:
唉,題主不知道【大乘五道十地】。
以優波離【小乘知見】來判斷彌勒菩薩【大乘修行】。
這種【關公戰秦瓊】的笑談,在漢傳佛教啊,何時可以休?
大雁說:波音747不吃魚,就飛行萬里,怎麼可能到達?
問:我們修行,必須修禪定,斷煩惱吧?
答:
大乘,法流三摩地,算不算【修--禪--定 】?
大乘,修一切法無自性,算不算【斷煩惱】?
不修禪定,這樣才不至於往生到欲界之上的色界無色界去。要知道,行菩薩道得在欲界,去了色界,壽命太長,不利於積累波羅蜜。
不斷煩惱,是害怕證入初果。如果入須陀洹流,那就是七返人天,得阿羅漢果,畢竟解脫了。
因此行菩薩道(南傳菩薩道)是不能修禪定,也不能斷煩惱的,否則會修成解脫道。
推薦閱讀:
※吃素、吃葷不是很重要的,關鍵在心,心更重要。
※可以分享下《南懷瑾全集》讀後感想嗎?在糾結是否要買這套。?
※《趙州錄》之「補遺(五十)」
※四教儀百日學·進度速查表
※《西遊記》里為啥孫悟空是只猴子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