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列寧、斯大林及蘇聯歷史的新見解 – 鐵血網

對列寧、斯大林及蘇聯歷史的新見解

馬大西 2008/10/17 13:10:36 1 1107 舉報收藏 導讀:2007年4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部分學者與來訪的俄羅斯科學院通史研究所教授亞歷山大·舒賓就蘇聯史研究中的有關問題舉行了座談。舒賓主要談了三個問題:列寧是否因接受了德國資助而發動十月革命?斯大林總是被指責,究竟如何?蘇聯解體不是一個客觀的結果,而是由於主觀上的原因。現根據錄音,將舒賓的發言整理如下,以供對蘇聯史感興趣的讀者和學者參考。一、關於列寧接受德國資助發動十月革命的論調,是對歷史的歪曲現在,俄羅斯學術界內有人對1917年的十月革命進行歪曲,其主要論調之一是:列寧當初發

2007年4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部分學者與來訪的俄羅斯科學院通史研究所教授亞歷山大·舒賓就蘇聯史研究中的有關問題舉行了座談。舒賓主要談了三個問題:列寧是否因接受了德國資助而發動十月革命?斯大林總是被指責,究竟如何?蘇聯解體不是一個客觀的結果,而是由於主觀上的原因。現根據錄音,將舒賓的發言整理如下,以供對蘇聯史感興趣的讀者和學者參考。

一、關於列寧接受德國資助發動十月革命的論調,是對歷史的歪曲

現在,俄羅斯學術界內有人對1917年的十月革命進行歪曲,其主要論調之一是:列寧當初發動十月革命,是因為接受了德國的資助;更有甚者,有人還以此為據,污衊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領導人是「德國派往俄國的間諜」,目的是瓦解俄國。現在的問題是,列寧的確接受過德國人的錢。在分析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後,我認為事實並非像列寧的反對者所說的那樣。

1905~1907年革命失敗後,布爾什維克的處境十分窘迫,特別是活動經費極其匱乏。為擺脫困境,布爾什維克中央在1907年召開了一次討論如何籌款的會議,會議通過一項決議,準備接收一位名叫尼古拉·施密特的德國工廠主生前捐贈給布爾什維克的一筆財產。由於種種原因,德國銀行拒絕將這筆遺產交給布爾什維克。當然,列寧後來還是從德國銀行得到了這筆捐款,但這並不是德國政府的專門資助。關於這個問題,在我即將出版的書中收入了較為翔實的資料作為證明。

二、關於大饑荒和肅反問題

俄羅斯歷史學家目前處境困難,因為在俄羅斯,通過媒體所描述的歷史事件總帶有失真、想像的成分。人們已厭倦了媒體的肆意歪曲。

目前,我們有一個獨特的條件,即能夠看到許多以前不可能看到的資料與檔案。這些資料都是斯大林、托洛茨基、莫洛托夫和加米涅夫等人親自閱讀過的。在今天的座談中,我不可能全部引用這些資料,只是對斯大林作一個整體的、綜合性的評價,說明與斯大林有關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經過,而不是單純地判別斯大林的對與錯。下面就幾個尖銳的問題,列舉幾個典型的事例來證明我的觀點。

最複雜的是對斯大林歷史地位的公正評價問題。當我在反駁一些針對斯大林的荒謬的言論時,我常被問及是否是斯大林主義者,我馬上否認。我承認,斯大林犯過許多罪行,如「大清洗」和「大饑荒」。但如果涉及罪行的話,過去的沙皇、國王都是犯過罪的。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我的任務是弄清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動機。

1.1932~1933年的大饑荒

我的一個烏克蘭同行曾直言不諱地說,斯大林因為不喜歡烏克蘭人,所以才殺了他們中那麼多的人。這位學者的依據是,只有在烏克蘭和哈薩克才發生過大饑荒。實際上俄羅斯也發生過饑荒。斯大林施政的依據不是民族政策,而是社會政策。斯大林使蘇聯的工業化進程實現了巨大的飛躍,但當時他缺乏工業化所需的資源。在1930~1932年期間,斯大林幾乎變成了一位商人,為了能從國外買到機器,他需要出售一切可以出售的商品,而當時的蘇聯能夠出售的商品只有糧食。斯大林可以從農民那裡弄到糧食,但又不能把糧食分給饑荒的人們,因為這些糧食都是為了履行與國外簽訂的合同而徵集的。

那麼在1929年後半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我第一次驚奇地注意到,1929年美國發生了經濟大蕭條,世界市場的糧食價格急劇下跌,這使得斯大林不得不改變原先的計劃。這是斯大林的悲劇,也是我們國家的悲劇。斯大林已經無路可退,他開始感到恐慌,預感到將有不幸的事情發生。他決定搞一個後來產生了悲劇性後果的大躍進,結果導致了1932~1933年的大饑荒。

到1934~1935年,大饑荒引起的災難性後果已基本消除。將這次饑荒的嚴重程度與其他社會災難相比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烏克蘭公布的在大饑荒期間死亡的人數是1000萬。為此,我曾向在烏克蘭很有威望的庫爾奇斯基教授諮詢過。他認為,當時烏克蘭死亡的人數是300萬,這一數字來源於人口統計機構。但問題是,在正常的年景下也會有人死亡,因此應該把那些不是死於饑荒的人數除去。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作出如下結論:在烏克蘭,饑荒導致的死亡人數大約是200萬人。雖然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是比公布的數字要少得多。我也就同樣的問題諮詢了哈薩克的學者。他們計算後得出的哈薩克因饑荒而導致死亡的人數是200萬。然而通過考察研究,我發現在所謂餓死的200萬人中,有一部分人遷移到了中國新疆的庫爾勒地區。

通過上述考察分析,我的結論是,32年,全蘇聯因饑荒而死亡的人數為300~400萬,但這不是什麼經濟制度造成的,而是斯大林主義者在對外進行貿易的過程中造成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我與西方學者存在分歧,他們想藉此來抨擊共產主義的「罪行」。我常說,每一種社會體制都有自己的弊端,問題不在於共產主義思想,而在於社會變革的規模。

2.斯大林為何槍殺許多人?

斯大林槍殺了許多人的原因何在?難道是他不喜歡某個人就將其殺掉嗎?那麼試問,斯大林怎麼會認識和了解那麼多人?斯大林認為,他是在和一些陰謀家作鬥爭,這些陰謀家意欲推翻我們的制度。在赫魯曉夫和前蘇聯改革時期,官方的觀點是,斯大林時期(聯共(布)黨內和軍內)不存在任何陰謀,是斯大林擔憂過度了。

我承認,斯大林確實誤殺了許多人,但是(聯共(布)黨內和軍內)陰謀還是存在的。斯大林知道有陰謀存在,但他具體不知道搞陰謀的人。斯大林肅反的方式是大規模的,他的理由是,重要的不是無辜的人死了,而是有罪的人沒有被放過。

三、導致蘇聯解體的主客觀原因

1.蘇聯的解體與斯大林沒有必然的歷史聯繫

戈爾巴喬夫改革開始後,整個蘇聯社會都在急切地尋找國家發展的道路。通過對列寧思想、列寧反對者的思想和托洛茨基思想的研究,人們對社會革命家和思想家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認為如果當時能夠成功地樹立起一種正確的社會主義思想,對改革是大有裨益的。遺憾的是,當改革運動發展到群眾性規模時,這種思想還沒有形成。於是,人民只能作出簡單的決定,即像西方那樣建設資本主義。但俄羅斯有一句諺語:「不是每個人都能分到糖」。要知道,整個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複製西方的模式,蘇聯將會淪為類似於印度和拉美的第三世界國家。現在我可以斷言,結果的確如此,我們的國家已變成了第三世界國家。在蘇聯時期,我們是一個現代的工業國家,然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半封建的國家。一般來說,歷史發展的順序是先經過資本的原始積累再經過工業化,而俄羅斯則恰恰相反。我們見證了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這是在向16世紀後退,是對蘇聯工業化成就和資源的掠奪。至今,我們的社會依然具有強烈的封建成分,到處都充斥著任人唯親的現象。

如果把俄羅斯改革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改革作比較,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我們不能走中國的道路。在我國有一種相當流行的觀點,認為戈爾巴喬夫的錯誤之一是沒有選擇中國的改革道路,如果當初走中國的道路,一切都會很順利。我不贊成這一觀點。中國按照鄧小平設計的改革方案把一個農業社會改造成工業社會,中國在這一階段的改革很成功。客觀地講,中國現在的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基本持平,已經具備了工業社會的基礎和核心。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也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城市化社會的過渡。中國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而蘇聯完成得更早。問題是,當戈爾巴喬夫開始改革時,蘇聯則進入從工業化社會向一種未知的後工業社會的艱難過渡。這樣,我就得出第二個結論:蘇聯的悲劇在於沒能克服這一社會過渡中的障礙,結果只能往回走。中國的改革有自己的特點,而且有很多條件和機會來避免我們的錯誤。我希望中國的同行能研究我們的改革,這可能比研究斯大林、列寧的問題更重要,這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2.蘇聯解體不是一個客觀的結果,而是主觀上的原因

蘇聯解體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是,出現了「俄羅斯可以脫離蘇聯單獨存在」的思想。一些加盟共和國確實有可能脫離蘇聯而單獨存在,波羅的海加盟共和國當初就有獨立的強烈願望,它們很不喜歡蘇聯。但當我現在去波羅的海國家時,許多人說沒有蘇聯他們生活很困難。當初我們認為,如果那些國家能保障俄羅斯人的權利,脫離就脫離吧!但是他們脫離之後並沒有保障俄羅斯人的權利。我們很理解喬治亞人為何想要從蘇聯分離出去,因為他們在改革過程中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大部分烏克蘭人並不想要脫離蘇聯,他們甚至為此進行了全民公決。儘管當年的12月他們支持脫離蘇聯,但僅僅過了一年他們就為此而後悔。儘管蘇聯有許多問題和社會疾病,但人們早晚都會明白蘇聯所具有的優勢。

蘇聯的解體不是一個客觀的結果,而是主觀上的原因。雖然我們可以列舉很多客觀原因,但這些都不會導致蘇聯解體。有一個可能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民主的發展進程和群眾社會運動的規模,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就一定要解體,而不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然而在一個特定的時刻,一些負面的政治影響力卻把俄羅斯從蘇聯分離出去了,蘇聯就死亡了。俄羅斯脫離蘇聯是由各種各樣的政治勢力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反戈爾巴喬夫的「聯盟」。包括保守派和民主派在內的反戈爾巴喬夫勢力聯合起來抵制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聯盟」的共同口號是「俄羅斯獨立」。

3.在蘇聯解體的問題上,戈爾巴喬夫犯了兩個錯誤

在蘇聯解體的問題上,戈爾巴喬夫犯了兩個錯誤:一是他沒有把群眾運動、沒有把黨引向正確的道路;二是他同意波羅的海加盟共和國不再簽署新的聯盟條約,這就確定了蘇聯國家不再存在的法律基礎。1991年,波羅的海三國反對簽訂新聯盟條約的鬥爭已經公開化,但是戈爾巴喬夫為了新的聯盟條約能夠通過,卻不斷地向上述三個加盟共和國作出讓步。由於當地的官員幾乎掌握了所有的資源,這就導致了全蘇經濟聯繫的中斷和經濟危機的發生,並影響到其他各個加盟共和國。諸多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認為,要想掌握本共和國的所有權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戈爾巴喬夫下台。但是他們又害怕在全國進行選舉,因為他們只在本共和國內具有影響力。所以消除戈爾巴喬夫影響的最好辦法不是選舉,而是通過另外的途徑,即解散蘇聯。如果蘇聯解散了,那麼戈爾巴喬夫的總統一職自然就不存在了。後來這些人都承認,他們當初的確是為了擺脫戈爾巴喬夫才簽署了解散蘇聯的協議。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事實。當然,在此過程中所進行的鬥爭是非常複雜的,還牽涉到「緊急狀態委員會」和輿論鬥爭問題。

四、當前俄羅斯經濟呈現增長是否得益於蘇聯的解體?

可以坦率地說,俄羅斯當前任何一項經濟指標都比蘇聯時期差。我指的是生產方面。我們現在有很多銀行,但是生產很落後。比如說我們的公路在減少,也沒有進行維修。但是由於居高的石油價格,我們的外匯儲備在增加,我們甚至建議總統,能否把外匯儲備用來改善人民的生活。當然,將來的某一天俄羅斯的經濟可能會超過蘇聯。但是即使到那個時候,我也會認為,如果蘇聯保留下來的話,成就會更大。我們為什麼要走這樣的冤枉路呢?

(編譯者:康晏如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研院;段啟增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

(摘自《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第7期,原文標題為《俄羅斯學者對列寧、斯大林及蘇聯歷史的新見解》)


推薦閱讀:

94歲的衛國戰爭老兵:普京背叛了我們
蘇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超級工程曝光——深及地獄的鑽探!
【翻拍】【54圖】小蘇聯-前蘇聯城市明斯克風貌(2000年)
蘇聯對日偽的情報鬥爭
揭密前蘇聯如何鑽出長達11公里,世界最深的地洞-今日頭條

TAG:歷史 | 蘇聯 | 蘇聯歷史 | 斯大林 | 列寧 | 鐵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