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肢體語言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合理、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塑造音樂形象、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輔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什麼是肢體語言

什麼是肢體語言呢?肢體語言就是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的一種方式。雖然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有時它可以起到語言無法表達的作用。

1、提高興趣。小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的天性,因此,他們不可能長時間安靜地欣賞音樂。如果能輔助以肢體語言,也就是動起來學音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養創造性。用什麼樣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是沒有固定模式的,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這就為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增強對音樂的理解。音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很多時候就要憑肢體語言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音樂的節拍、樂句、力度、速度、情緒等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獲得外化的表現。

二、肢體語言的種類

肢體語言是很廣泛的,凡是用動作來表達音樂感受的都可稱作是肢體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較常用的有聲勢、律動、指揮、舞蹈和表演。

1、聲勢

聲勢就是通過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肢體的動作表現音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聲勢的表現過程中,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做聲勢的動作,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在合奏的聲勢中可以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創編聲勢的過程中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律動

律動是音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肢體語言,就是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音樂。人們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天生的本能,如聽到音樂時點點頭、踏踏腳,隨音樂晃動都是本能的反應。趙宋光先生指出:在音樂欣賞、體驗的基礎層次不僅有靜態的聽覺音響感知,還有同時出現的動態的情緒反應。這就為音樂的律動提供了理論支撐。「體態律動學」就是專門研究如何訓練學生用身體作為樂器表現音樂的一門新的學科。

3、指揮

這裡說的指揮和真正意義上的指揮是有區別的。它是通過模仿指揮的動作表現音樂的進行,用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動作表現出音樂的節奏、節拍、力度、速度、結構、情緒等,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是一種表現音樂的肢體語言。

4、舞蹈

這裡所說的舞蹈也要和真正舞台上的舞蹈區別開來,在教學中的舞蹈是用最簡單的基本舞蹈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情感,而不是追求高難度的舞蹈動作。

5、表演

表演是集律動、舞蹈、語言、歌唱、演奏為一體的綜合表現方式。表演的空間很大,簡單的如歌表演,如把歌曲《小紅帽》編成動作表演。複雜的可以編成小小音樂劇,如五年級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表演對培養學生綜合的音樂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在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

1、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個生動的手勢;一個神韻的呼吸;一個亮麗的眼神;一個迷人的微笑??都會給學生一個視覺和聽覺的情感衝擊。教師貼切大方的教態、得體規範的手勢與豐富的音樂融為一體,構建了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音樂中獲得心靈的震撼,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教師的指揮也是一個「以情帶聲」的形象肢體語言的運用。當教師的指揮手勢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節奏的張馳,力度的強弱,音樂色彩的濃淡變化的同時,也把音樂的情感傳達給了學生。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聆聽音樂的同時,還可以結合一些形象的肢體語言詮釋音樂的情感,融入學生們的欣賞之中。如鋼琴協奏曲《黃河》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教師隨著音樂節奏的強弱、速度的變化塑造了一個船工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船工與黃河的波濤搏鬥的緊張情緒,體會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戰決心??在這情景交融的聆聽中,獲得了體驗音樂的最佳效果。

2、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節奏律動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音樂本身是一種動態的藝術形式。當音樂的聲響刺激學生的聽覺再作用到他們的心理時,就產生了內心的情感體驗。當把這種內心的情感體驗表現出來的同時,就產生了身體的律動。從國外的音樂教育體系來看,無論是德國的奧爾夫節奏教學,還是瑞士音樂家、教育家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都強調以自己的身體做為樂器,去理解、接受和表現音樂,自然地將學生引進音樂的殿堂。教師在音樂律動教學的過程中要正確形象地把握各節奏類型的肢體語言。其中有動物體態、肢體的模仿,也有人體日常生活化、形象化的肢體語言。

如學習進行曲時,教師可運用模仿「國家儀仗隊」方陣的律動組合表演,讓學生感受部隊雄壯的情緒,聯想到戰士英姿颯爽、威風雄壯的形象。教師在這一活動中可扮演指揮官的角色,用自己準確、標準的肢體語言組織一場「閱兵式」。通過這種特殊的形式,不僅加強了學生對進行曲音樂節奏感的感受,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深刻地體驗了進行曲音樂雄壯的特點。

3、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舞蹈性

在我國現行的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雖然還沒有單獨開設舞蹈課程。但教材中已經融入了許多民族、民間舞蹈的內容,拓寬了學生的音樂領域。這對教師來說面臨著新的考驗。

如《多快樂呀多幸福》、《我的家鄉日喀則》等藏族民歌,都具有藏族舞蹈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編排一些西藏歌舞的基本舞步進行表演。如抒情的《弦子舞》的基本腳步:踮顫步、靠步、三步一踢;基本肢體動作:單撩臂、雙擺手、獻哈達等。歡快、奔放的《堆諧》的基本舞步,踢踏舞步等。通過在課堂上邊唱邊跳,增強學生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學習的興趣。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京劇的普及就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如八年級下冊中的《梨園擷英》,就是以京劇為題材的一個單元。如果教師能熟練地掌握提襟、運手、單山膀、雙山膀、亮相、圓場步等常用的京劇肢體語言,與豐富的音樂情感融為一體,就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京劇的藝術魅力。

音樂課堂中教師肢體語言的運用,是音樂教師必備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會大大增強音樂課堂感染力。古人云「中心喜樂,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蓋樂心內發,感物而動,不覺手足自運,歡之至也」。因此,教師合理、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與音樂旋律相結合,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當好一個新時期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有嫻熟的彈、唱能力,還要不斷豐富自己肢體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樣才會讓我們的音樂課堂更生動、更活潑。也會讓我們的音樂教師變得更年輕美麗,做一個新時代和諧社會中「歌舞昇平」的美好使者。


推薦閱讀:

交誼舞教學大全
語文教學:容易讀錯的字詞集錦(四)
華爾茲舞(慢三)入門 教學5節
教學是一項「導演」的藝術
TKT筆記(教學是一門科學):unit 29 ,老師的角色

TAG:音樂 | 語言 | 教學 | 肢體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