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第二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月經的臨床表現  經典特徵是具有周期性。  周期:一般是21 ~35天,平均28天。  經期:大多2~8天,平均3 ~5天  經量:30~50,若超過80ml為月經過多。  經期伴隨癥狀:可出現下腹及腰骶部下墜不適或子宮收縮痛,並可出現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少數患者可有頭痛及輕度神經系統不穩定癥狀。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變化  卵巢的功能:產生卵子並排卵,分泌女性激素。  周期性變化:  卵泡的發育及成熟:卵泡的發育開始於胚胎時期。婦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個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  始基卵泡→竇前卵泡(有FSH、E2、T受體)→竇狀卵泡(有LH受體)→排卵前卵泡(直徑15~20mm)  排卵:多發生在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  黃體形成及退化  排卵後7~8日,黃體體積和功能達到高峰。  若卵子未受精,黃體在排卵後9 ~10日開始退化。  1.雌激素生理作用  子宮肌:促進子宮肌細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層增厚;增進血運,促使和維持子宮發育;增加子宮平滑肌對縮宮素的敏感性。  子宮內膜:使腺體及間質增生、修復。  宮頸鬆弛,擴張,宮頸黏液分泌增加,易拉成絲狀。  輸卵管:促進輸卵管肌層發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動,加強輸卵管肌節律性收縮的振幅。  陰道上皮:促使陰道上皮細胞增生、角化、黏膜變厚,並能增加細胞內糖元儲存量,使陰道維持酸性環境。  卵巢:協同FSH促進卵泡發育。  外生殖器:使陰唇發育、豐滿、色素加深。  第二性徵:促使乳腺管增生,乳頭、乳暈著色,促進其他第二性徵的發育。  下丘腦和垂體:通過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正負反饋調節,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代謝作用:促進水鈉瀦留,促進肝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高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環中膽固醇水平;維持和促進骨基質代謝。  2.孕激素生理作用  通常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發揮效應的。  子宮肌:降低子宮平滑肌興奮性及其對縮宮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宮收縮,有利於胚胎及胎兒宮內生長發育。  子宮內膜:使增生期內膜轉為分泌期內膜,為受精卵著床做好準備。  宮頸:使宮口閉合,黏液分泌減少,性狀變稠。  輸卵管:抑制輸卵管肌節律性收縮的振幅。  陰道上皮:加快陰道上皮細胞脫落。  乳房:促使乳腺腺泡發育。  下丘腦、垂體:在月經中期具有增強雌激素對垂體LH排卵峰釋放的正反饋作用。在黃體期對下丘腦和垂體有負反饋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體溫:興奮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基礎體溫在排卵後升高0.3-0.5℃。  代謝:促進水鈉排泄。  3.雄激素生理作用  對女性生殖系統:促使陰蒂、陰唇和陰阜的發育;促進陰毛、腋毛的生長,對雌激素產生拮抗。長期使用出現男性化體態改變。  對機體代謝功能的影響:促進蛋白合成,促進肌肉生長,刺激骨髓造血。在性成熟期前,使長骨骨基質生長和鈣的保留;性成熟後,可導致骨的關閉,停止生長。促進鈉氯的重吸收,引起水腫。增加基礎代謝率。  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從青春期開始,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其表面2/3能發生周期性變化,稱為功能層,餘下1/3即靠近肌層的內膜無此種變化,稱為基底層 。  增生期、分泌期、月經期  月經周期的調節(自已看)  中醫對女性生殖生理的認識  月經: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胞宮出血。  特殊的月經現象:  並月:身體無病而定期兩個月來潮一次者。  居經:身體無病而定期三個月來潮一次者,又稱季經。  避年:身體無病而一年一行經者。  暗經:終生不潮而卻能受孕者。  激經: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經周期有少量出血而無損於胎兒者,又稱「盛胎」或「垢胎」。   月經產生的機理   月經產生的機理是臟腑、天癸、氣血、經絡協調作用於胞宮的生理現象。  1.臟腑與月經  與腎、肝、脾(胃)關係尤為密切。腎起決定和主導作用。   2.天癸與月經  天癸,男女都有,是腎精腎氣充盛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的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精微物質。它來源於先天腎氣,靠後天水谷精氣的滋養而逐漸趨於成熟,以後又隨腎氣的虛衰而竭止。  3.氣血與月經  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  4.經絡與月經  沖為「血海」,「十二經之海」;  任主胞胎,為「陰脈之海」,總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陰;  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  帶脈約束諸經。  帶下的生理現象   健康女子陰道排出的一種陰液,色白或無色透明,其性粘而不稠,其量適中,無特殊臭氣,稱為生理性帶下,其量不多。但在月經前後、經間期及妊娠期帶下的量稍有增多。具有潤澤胞宮、陰道的作用。

推薦閱讀:

全球有超兩億的人因它而生病,女性患病的人是男性的8倍!
女人從什麼時候開始享受》每個女性朋友都應該看看
女性保鮮愛情十大原則-今日頭條
姑娘,你這麼好看,一定很貴吧
徵詢相關女性射液問題

TAG:女性 | 生殖 | 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