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草書

今草的點畫古人曾這樣概括草書「匆匆不暇草書」。今人對這句話也有多種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書寫草書,有人則認為是匆匆忙忙是寫不了草書的。我以為,對於掌握草書特有書寫規律而言,是要認真仔細鑽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這種規律,成竹在胸時,在書寫的時候總的節奏應該是匆匆不暇的,這樣才便於體現草書特有的飛動氣勢,尤其是狂草。古人這句話,對於我們分析草書的點畫特點,加深理解點畫的處理內涵,是大有好處的。狂草的點畫猶如天馬行空,又如飛花散雪,某些點畫則如枯藤老樹,瀉瀑鳴泉,其神韻無窮。宋代姜夔《讀書譜》中有這樣一段話:「『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嘗苟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嘗考其字,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復變化多端,未嘗亂其法度。張顛懷素,最號野逸,而不失此法。」這裡很清楚地說明了草書的點畫和引帶遊絲的關係。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孫過庭關於草書的點畫也有很精闢的見解:「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孫過庭《書譜》。)在草書中,沒有筆直的豎畫和橫畫,在轉角時圓筆較多,鉤畫筆變化較多,撇和捺都可以處理成點。點畫相連也可以處理為堅畫和橫畫。現將孫過庭《書譜》中的一些字作為例字加以講解。孫過庭草書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跡本,便於我們體會了解點、畫和筆法動用及其變化。1.點①一筆點:今、分、雲、互、謝、驚互字的點為橫寫的點,謝字的點為豎寫的點,其餘均為斜寫的點。其中分字的起筆和收筆都露出筆鋒即筆尖,今字的點收藏鋒,體現出不同的形態。另外由於草書的書寫特點之一是點畫相連,省略了不少筆畫,也就出現了以點代畫的情況。例如今字的亠、謝字的言、驚字的灬,都被寫成一點,十分簡練。②兩筆點:易、小、英、不、諫、著易的兩撇被寫成兩豎點,顯得十分生動,兩點之間相互揖讓,第一點起筆出鋒,收筆藏鋒;第二點起收都出鋒,互有變化。小、英的兩個點雖然中間有豎畫隔斷,但都相互顧盼,筆斷意連。著字的下面本是日字,但在這裡用兩個豎點來處理,恰與上面的草頭兩點相呼應,既省了筆畫,又協調統一。諫字的兩點一個是豎點,一個是斜長點,既有所變化,又突出了氣勢,形成均衡之勢。③三筆點:所、峰、體、端、挫、態、心草書的筆畫相連也體現在點的運用上。比如三點水連成一條豎畫,尾端向右上挑。也可以寫成不向上挑的豎面。孫過庭的寫法比較認真,三點都交代出來了。體、峰的三點寫法相同,都是第一點單獨寫,後兩點相連,但都相互呼應。所、峰、挫、態的三點寫法都相近。引帶關係清楚。但心字的寫法比較開放,第一點露鋒點成圓筆後,再轉鋒向右下過渡,稍稍停頓後再向右上挑,然後轉鋒,頓筆後向左邊出鋒收筆,整個過程既清楚,節奏又鮮明,形態也很好。2.橫草書的橫畫都不是很平的橫,而且也不宜過長。寫法往往根據字的結構而定。靈活變化,不拘一格。①亦、態、息、點前面講過,草書的特點是點畫相連,而且以點代畫、以畫代點的情況也十分常見。以上四個字都是以畫代點的字。亦字的下半均用一橫畫聽取代,點的下面四點也是如此、態和息都是以橫畫代替心字的三點,但寫法都不相同,態的橫畫起筆重按,而收筆較輕,形狀像三角,息字的橫畫厚重,起收都回鋒重按,形狀梯形,其凝重的筆觸與上面靈動的筆畫形成對比。②一、古、工、丁、士、七、是一字如一條扁豆,兩邊露尖,全身飽滿,毫不板滯。而古字起筆一頓,十分有力,再向右側行筆時有個小弧度,最後則輕按收筆,這一筆與下面的口相協調,照應得體。工字橫畫多有變化,上面一橫較規範,下面則與上面的豎筆相連,形成一條彎曲的弧度,強調了對立變化。士字和七字的橫畫部是露鋒起筆,但士的橫畫顯得穩重,在它起筆後立即加重按筆,最後形成一個三角形,與下邊的一橫形成鮮明對照。而七字的起筆則充滿動感,起筆輕按並向右下畫出一個孤;線,然後再向上行筆,最後重按收筆,這很大的起伏既充滿活力,又與下一筆豎彎相呼應。是字的橫畫寫法與上面幾個字的橫都不同,它起筆重按並露鋒,行筆很有力,收筆也回鋒重轉,整個橫畫像個平放著的S,但又和上下筆畫相呼應,筆斷意連,因此十分自然。3.豎①頃、糾、誚、往、也草書中以豎筆代替其他筆畫的情況也很常見,以上五個字都是這種情況。②便、針、布、引、軒、於草書因行筆速度較快,而且富於動感,因此,筆直的豎畫在今草中不多,在狂草中更是極少。而中鋒運筆的基本要求就是寫豎畫的也較少見。便字的豎畫是中鋒運筆,起筆露鋒,上筆回鋒成垂露。針、布兩字的兩個長豎均為側鋒運筆,這從墨跡、線條的形態變化便可看出,起筆時筆鋒都向左側指,然後向右下轉去。引字也是明顯的側鋒行筆,由於按得較重,上端顯得很飽滿,向下逐漸細小,最後出鋒收筆。軒字和上面的便字都是垂露,到下端後回鋒收筆,但軒字是側鋒行筆,因此富於動感。於字的豎畫起筆收筆均採用回鋒轉筆,兩端都不露鋒芒,線條又十分粗重,因此顯得很沉著、強健,與右邊纖細多變的筆畫形成對比。4.撇人、少、見、右、答以上幾個字的撇都各不相同,人字像箭頭,少的飛白筆意如枯藤、樹枝,見、答兩字如筆桿般直,在字的撇向左上拋並帶出橫畫,各有形質,富於變化。5.捺①反、史、萃、敷這4個字的捺筆均與上筆相連帶,但收筆都又各有所別。如史字收筆為重頓後略出鋒芒,反字都藏鋒不露,萃字向下撇鉤,敷字轉筆向上回鉤。真是隨機應變,巧妙自如。②文、尺、弊、伏捺在草書中的寫法也多種多樣,隨使轉變化而變化。如文的捺筆為藏鋒起筆,向下行筆時線條由粗細,收筆時出鋒,顯得婀娜多變。尺字的捺恰與文字相反,起筆出鋒輕按,再逐漸加重行筆,最後轉鋒收筆。弊、伏字的捺都處理為點,弊為短點,伏為長點,其長短變化均根據字的結構而定,弊字下面寫得比上部小得多,因此點也小;而伏字是左右組合的字,處理為長點方與字形相吻合。可見,草書的一點一畫,都是視需要而定,而不是任意塗抹的。③迷、迴、近、道、追這五個字的走之均長捺,但都各不相同。如迷字的捺向下後轉再回鋒向上略挑,而迴這字則向下捺既急轉行筆,直至該收筆時突然向上重挑出鋒,頗似章草的走之。近字輕捺一下,都是出鋒起收筆,十分靈巧。道字的捺很像蝸牛抬頭,收筆處拐個小彎出鋒,很顯生動。追字的捺與原字相連,一氣呵成,收筆時轉向左下出鋒,寫成強有力的鉤。6.挑抗、勝、孰、據、揮草書的挑筆也寫法不一,有的連帶,有的不連。如抗、孰、揮上下都與其他筆畫相連接。而勝字則成為向右上的挑點,據字的挑勢較明顯,也很飽滿。7.鉤①橫鉤窮、學、賞、百、氣:窮、學、賞都是寶蓋寫法,也都上下連帶。而氣和百的橫鉤筆畫都相同。②豎鉤乎、用、圖、偽、時:以上都是右豎鉤。乎、用、圖均為方筆鉤,外角尖銳、有力,有的角度較小,有的角度較大。偽字為圓筆鉤,時字的鉤外圓內方,剛柔相濟。③戈鉤識、威、或、哉、成:戈鉤的處理形狀也多種多樣。識字的鉤是較清楚、規範的。威字的鉤則變為重重的捺筆,而或字的鉤很像碑刻中的稜角分明的捺筆,都沒有出鉤。哉字和成字則恰恰相反,把戈鉤變成倒鉤,向左上鉤了。④背拋鉤規、繩、風、龜、既、究。規字的背拋恰好相反寫成,背拋變成了向下回鉤。繩和風的鉤都差不多相同。龜字的鉤向右出,既字在收筆前略微向回鉤,形成不大的鉤。究字的鉤則直向上挑。8.轉折①轉畫、有、南、速:畫、有、速在轉時筆畫提按交代清楚,有輕有重,南字轉得較快,都是圓筆轉。同、圖、屬、多:同、圖、屬、多等字的轉都是方圓相濟、圓中寓。圖、屬兩字是轉中帶折,如圖的折筆即外口的最後轉折處,屬字的折筆上邊兩橫的連接筆處。③折行、調、書、際:行的右上角、調的右半部周的右上角都是折筆,書的3個轉角和際的耳刀旁都是方折筆。今草的結構草書的結構原則是以刪繁就簡、連綿不斷、筆斷意連、書寫便捷而為目的。儘管歷史上各家草書的結構不盡相同,但草法的規律卻基本一致,有許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因此,它的結構規律是嚴格的,正如前一節草書識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結構方法。1.刪繁就簡,點畫相代在諸種書體中,楷書是最規範、最標準的書體,行書則比楷書自由,增加了筆畫之間相連的遊絲,但都省減了楷書中繁複和點畫,而草書更為省減、簡練,它的一畫可以代替四個點,一筆可以成一個字,可見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書可以用一點代替一畫,也可以用一畫代替幾點。在點畫那一節中,我們已經作過介紹。2.圓轉連綿,一氣呵成書的主要筆法是使轉,因此在書寫時點畫隨筆法的曲轉而運動。它的線條多為圓弧形,加上遊絲牽引其間,所以寫出來圓圈較多,加上行筆流暢舒展,一筆甚至可以寫好幾個字,有時寫下來就圈圈相套,一氣呵成。3.氣勢貫通,挪騰變化由於草書的氣勢體現在一整篇上,對每個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對直和平穩,只要氣勢到了,上下有所呼應,整個看起來渾然一體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時字的挪騰很厲害,並不是上下對齊,而且字的形態也是千姿百態,變化多端。有些字單獨看是傾斜的,重心似乎不穩,但從整篇看則是均衡、穩定的。因此,草書從欣賞到創作,尤其是大草,都要從整篇出發,照顧全局。草書的用墨和用筆1.草書的用墨書法的用墨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於行草書,特別對草書而言,尤為重要。草書豐富的筆法就決定了與用墨的質量如何關係甚大,如果不講究用墨,草書的豐富筆法則很難得以表現,寫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壞了它的韻味。市場上供應的墨汁含膠重,一般用來寫字都要加水後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紙的品種、滲水性能而定。生宣紙滲水較快,可加少量清水適量使用;熟宣紙滲水較少,則可少加些水。特凈皮、棉料等安徽宣紙紙質優良,涸滲效果也較其他紙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適量掌握為宜。現在的墨汁因系工廠生產,含有較多的膠質,在使用時顯然不如墨錠。墨錠研墨後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層次更豐富。如胡開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產的油煙、松煙墨錠均可使用。草書的書寫速度較其他書體要快一些,而且運動感更強,加上筆法的多種運用,唯有使用較好的墨方能方便筆法的運用,適量加水後的墨較為潤澤,書寫時也不滯筆。反之,如果使用含膠重的墨寫草字,一是筆拉不開,粘連得厲害,二是寫幾畫墨就幹了,很難控制好筆鋒,也會影響創作或書寫時的情緒。好的墨因為層次豐富,墨彩紛呈。尤其作草書時更便於寫出濃淡、乾濕、潤燥、枯澀、淋漓等各種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烏而不亮,稍一兌些顏色就又灰又無層次變化,在選用時一定要認真區別。使用北京出品的中華墨汁或一得閣墨汁較好。另外,在創作濃淡墨色對比較強烈的作品時,可使用宿墨,即放過一段時間的墨。這種墨的水和膠質沉積物逐漸分離開來,使用時用較硬的筆去蘸寫,就可產生十分豐富的墨色變化。可以說,墨的使用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內容。許多青年朋友學寫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執筆、間架結構和臨摹等方面而忽視了墨的運用。紙墨相發才能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這是我們學習草書時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2.草書的用筆掌握草書的用筆,首先要熟悉草書的結構。孫過庭說「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所謂使轉,其實就是筆法,結構決定了筆法,筆法反過來影響結構。上面點畫一節中,其實說的就是筆法,怎樣取勢、怎樣入筆怎樣收筆,都講得十分清楚。但用筆則要根據點畫形狀去體會、熟悉。例如寫點,起筆露鋒,向下輕轉形成一個小弧度,即一個小圈,收筆時有的點藏鋒收,有的點出鋒收,根據字的需要而定。寫畫的過程基本和點相同,要完成一個起行、轉、收的過程,但其輕重、急緩和方向則和寫點不同。而且有些豎畫和橫畫與上下筆相連帶,就減少了以上所說的基本動作,但都要注意使轉的方法。草書的行筆切忌平塗直抹,線條過分均勻光滑,或書寫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應有的轉折、頓挫,形成上面所說的平勻光滑的線條,顯得字跡油滑、輕飄。反之,又要防止行筆過慢,線條臃腫肥大,顯得肉乎乎的。這兩種毛病,都使線條的質量不高,沒有力度和變化,是草書行筆的大忌。還要注意的是筆畫的轉折處,有的是圓轉,即轉角是圓的;有的是方轉,即轉角是方的;方圓並用的也有,如外方內圓或內方外圓,這就看對筆的掌握熟練程度了。方圓兼施是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圓轉,可適當摻些方轉,以增加骨力。總之,草書的筆法是最豐富的,中鋒、側鋒、方筆、圓筆、藏筆、露筆、按筆、提筆、挫筆、攪轉、翻筆等,是諸種書體中最集筆法大成的。因此,草書的筆法又是學習的關鍵,「草乘使轉,不能成字」。這一方面說的是結構規律,一方面也說明了草書的筆法之重要,如果筆法不正確,也就不成其為草書了。要真正掌握草書豐富多變的筆法,就要嚴格按照草書的結構特點去琢磨筆法,切不可粗率了事,以為越草越好,結果把手練壞了。臨帖和讀帖學習書法的重要途徑就是對於古代優秀書法遺迹——傳本碑帖的臨摹的學習。書法藝術是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要想學會並掌握它,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認真地、科學地對古代碑帖進行臨摹,是學習書法的惟一正確的道路。當前,少數青年人不願花費苦功去臨寫碑帖,而去一味照搬所謂現代書法,搞些除了自己之外誰也難以辨讀,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創新,根本捨棄了書法藝術的基本組成要素,從而走上了歧途。任何藝術,尤其是書法藝術,都有其特定的規律和創作規律,因此也就有其特定的學習手段和方法,不掌握這些規律,不學會這些方法,就無從去了解它,更談不上去駕馭它。歷史上得以流傳至今的碑帖、法書名跡等都是有著極其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的寶貴遺產,也是古代大師們在立足書法規律基礎上的創新之作,因此得以流芳百世,經久不衰。對於書法這門傳統藝術,只有老老實實地通過臨摹碑帖,才能學會它,並且在完全掌握,並能夠背臨後,才可能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而如果方法不當,或本人悟性不夠時,也未必能夠離開碑帖進入創作,也就更談不上形成自己的個性,再去創出新的風格了。碑帖是我們學習書法藝術的最好老師。再高明的老師也只能教會你執筆、運筆、臨摹、學習書法的一些基本知識和要領。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指路的作用,真正要臨好、學好書法,還得靠自己的主觀努力。而優秀的古代碑帖,是我們的無言之師,我們手頭擁有一批碑帖,可以隨時翻閱、臨摹和查找生字,通過它,可以解決許多疑難問題,既方便,又省時。臨摹碑帖的第一步是要選好碑帖。究竟選什麼帖為好,這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由於脾氣、秉賦和興趣不同,每個人對碑帖的理解也不同。要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不過,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
推薦閱讀:

孫過庭 草書千字文
成親王草書《百家姓》 罕見
《孫過庭 草書千字文第五本》 放大版 30張
[轉] 行草書法作品欣賞(上)【書法園地】
成親王草書《百家姓》

TAG: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