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性心理的思考(一)

1、女人了解自己很重要

在整個文明發展史中女性是極其矛盾的:一方面,她們無形中已經接受了男性文明,以男性願望所要求的方式看待自己,適應自己的「天性」,在無意識中順從了男性思想的暗示;另一方面,女性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又不斷地與這種方式和「天性」衝突,而女性為了迎合男性文化又故意對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視而不見,繼續用男性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樣做無疑加劇了女性內在的心理衝突。通過學習女性心理學,女性可以深刻認知女性角色,了解男權社會對女性心理的影響,幫助女性伸展天性,並在男權文化漸漸衰落、兩性平等意識逐漸提高的社會過渡時期,獲得事業和家庭生活的最佳平衡點。了解自己的女人不但能夠剝離男權社會對女性心理的概括,還能剝離女性本身受這一社會影響發展起來的對自己「天性」根深蒂固的認識,最終將獲得一幅真正的女性精神發展的圖畫。

女性意識覺醒了,人類視野也開闊了。從女性的角度看世界,曾經的人類社會千瘡百孔,就像是一個跛足巨人,在文明進程中,不僅丟掉了女人,也丟掉了那些與女人一起被輕視的人性。建立新的社會性別有利於女性潛能的發揮和社會的發展,釐清社會性別是婦女解放的一部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社會性別不是要否定生物性別,而是否定社會建構的不平等。

2、女人的女人味

「女人應該象女人」,這句涵義深刻的話讓許多女性困惑,女人的女人味究竟是什麼?心理學家認為,性別的形成,有時侯後天的影響比先天的更大。男孩子玩槍,女孩子玩洋娃娃,男人流血不流淚,是真的因為男人生來比女人堅強還是基於一種刻板定型,造成男人的男人味和女人的女人味?

心理學研究認為,性別角色的習得經由性別刻板化(sex typing)的過程形成。包括:模仿,兒童通過觀察並模仿成人或其他示範者的行為所習得的刻板化行為,媒體及教科書中的性別刻板化角色也對兒童形成性別角色有重要的影響;防禦性認同,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男孩與女孩為了防禦內心的衝突而向同性別的父母認同,形成性別刻板化的行為;強化,父母通過獎懲手段塑造孩子的「合適」的行為模式;自我的社會化,當兒童接受自己是「男孩 」或「女孩」之後,會主動選擇適合其性別的活動、態度與價值觀。經由性別刻板化過程,典型的女性特徵被公眾所接受,情緒性的、嬌媚的、溫暖的、心軟的、依賴的、順從的女人被自然地認為是有女人味的。但是這種性別刻板化會伴隨社會的進步而改變,獨立而有主見、活潑、開朗、豁達的女性特徵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同時,溫柔、重感情、細心的男性也越來越受歡迎。現代女性的女人味愈來愈豐富多彩,愈來愈光芒四射,愈來愈人性化!

3、男女不同在何處

對於男女在能力與行為上的差異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比較公認的兩性之間的差異包括:女孩的語文能力比男孩強;男孩的視覺-空間能力較強;在年齡稍長以後,男孩的數學能力優於女孩;在學前和小學階段,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運動技能非常相似,到青春期,男孩子和女孩子運動技能的區別明顯改變;在玩具和遊戲方面,女孩子更容易脫離刻板定型,因為一個女孩子玩男孩子的玩具可能被看作是渴望更高的社會地位,而男孩子玩女孩子的玩具則可能被認為加入了一個較差的群體;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強的攻擊性;男女在自尊、能力方面並無明顯差異,但對於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和信心卻有差異,男人常常高估他們的能力,而女人常常低估她們的能力,這是由於男女判斷自尊的標準不同,女人往往感到不能控制自己的命運並完成自己的目標,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女人獲得成功後會感受到焦慮;攻擊行為上,男孩子使用身體攻擊,女孩子使用關係攻擊行為,利用同伴關係,而非身體的傷害來傷害其他人;親社會行為上差異不大,女性更多在心理上提供支持和幫助;影響力上女性更容易受影響,更順從,女性更容易接受別人的觀點;情緒性上,女性更情緒化,容易焦慮、不安、恐懼,更容易情緒表達, 男性則隱匿負性情緒。

兩性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很多學者指出,遺傳的作用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麼大。

4、最受歡迎的雙性化女人

許多女人認為,除非自己變成一個「完全而徹底的女人」否則沒有人喜歡。高度性別刻板化的女人關心自己的舉止是否合於內化的性別角色概念,這種現象在女性青春中後期開始減少。過去更多的女性比男性在女性特質上得分高,而更多的男性比女性在男性特質上得分高,兩性中都有接近三分之一是雙性化個體;而現在女性的男性特質分數明顯增加了,在女性中雙性化個體明顯增加,而男性中的雙性化個體則增加很少。

很多學者指出,人們不應該將行為限制在「男性化」或「女性化」的過時觀念里。美國心理學家桑德拉·貝姆(S.LBem)是提出「男女兼性」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於1977年提出「雙性化(Androgy-ny)」的概念,「Androgy-ny」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男子Andro」和「女子gyne」,指同時具有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的心理特徵。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雙性化人格是一種綜合的人格類型:即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具備男性與女性的興趣、能力和愛好,尤其是心理氣質方面具備男性與女性的長處與優點。桑德拉·貝姆(S.LBem) 認為為了發展自我,無論男女,均應鼓勵他們成為「雙性的(androgynous)」,也就是說,男人與女人應是既男性化的,又女性化的;既堅強、獨立,又溫柔、敏感,完全視特定的情境要求而定。而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 雙性化的女性比性別刻板化的女性較少行為的刻板性; 雙性化的女性在社交場合的行為更有效;雙性化的女性具有高自尊,同時自我評價也更為積極;雙性化的女性自信心、安全感較高;雙性化的女性具有積極健康的情緒。

 性別角色是被社會認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的一種地位,也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方式和態度上期望的總稱。每個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都會提出種種不同的要求,小到服飾、言談舉止、興趣愛好、性格特徵,大到家庭分工、社會分工,形成了一套男女性有意無意必須遵守的刻板的性別模式。事實上男女沒有根本差別,女性之所以弱於男性,完全是由後天的環境和教育造成的。桑德拉·貝姆(S.LBem)說,女性自幼所受的教育就是服從、貞潔而忽略了智力和體育的訓練,以至長大後,依賴男性,因此通過教育可以提高女性的整體素質,克服那些由遺傳和社會歷史所帶來的不符合女性自身發展的消極因素,擷取對人的身心發展有積極意義的因素,迅速發展作為「人」的女性的智力和各種個性品質。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男女因體力的差異對工作的限制已愈來愈小,因此新時代女性應當樹立理想的「雙性人」意識,通過各種渠道積极參与社會生活,爭取與男性平等地生存與發展。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家庭、社會交際等方面都遊刃有餘,就應當努力培養自己的雙性化性格,避免過於嚴格的性別角色定型(即男孩只培養其粗獷、剛強等男性氣質,女孩只培養其溫柔、細膩等女性氣質),要順其自然,避免走極端。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性別本身具有的特徵需要保持,否則男性過於女性化則會顯得「娘娘腔」,缺乏獨立自主及剛強的心理素質,女性過於男性化則會成為「男人婆」,不善於關心體貼他人及擁有細膩的情感世界。

5、女性同性戀

一個人是男是女的自我界定就叫做性別認同,這種性別認同是人2—3歲期間發展起來的,通常與每個人的生理解剖特徵是一致的,但是變性個體則不是。他們具有與其生殖器官不一致的性別認同,他們堅定地相信他們的身體是生錯了,並確實感到他們是另一性別的。女同性戀在現代社會也不再是一種罕見的現象。

1987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決定不再把同性戀列為一種心理疾病,同時,整個社會也承認並接受他們的存在。同性戀是怎樣形成的呢?心理學專家認為,胎兒時期過多或過少荷爾蒙,產後沒有受正確性角色的導向,容易形成同性戀;有的女性在青春期前就不認同自己的性別,從扮演異性角色中得到增強,也容易形成同性戀;還有的女性對男性失望,從而轉向同性,也容易形成同性戀;也有的女性受家庭氣氛影響,比如男性同性戀者常有個愛控制的母親和柔弱的父親。最新科學研究顯示,沒有依據證明同性戀是天生註定的。

6、不要讓女孩兒太早象女人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餘名兒童作過調查,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展一般較為片面,智商、情商均較低,具體表現為:綜合學習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偏科現象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遇到問題時要麼缺乏主見,要麼固執己見,難以靈活自如地應付環境。相反,那些兼有男性和女性氣質的男孩和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文理科成績均較好,且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成年後,同時具有男性與女性氣質的人既獨立又合作,既果斷又沉穩,既自信又謹慎,能夠更為靈活地行事,社會適應能力也較強。

性別刻板定型主要來自於女孩兒後天的觀察學習,比如觀察和模仿同性別而非異性別的人從事什麼,看到媽媽經常在廚房烤餅乾,女孩兒就容易喜歡做家務。如果父母看到女孩兒從事與性別刻板定型相符合的行為就會表揚、強化,而看到女孩兒從事與性別刻板定型不相符合的行為則會懲罰,這就會使一個女孩兒從小就向一個女人的標準進軍。再加之女駭兒一旦形成認知,就會內化適宜的性別標準,如男孩子拒絕做家務,拒絕玩洋娃娃,女孩拒絕玩槍等。父母最可能基於性別區別對待他們的兒女,這更會使女孩兒太早象女人,從而喪失發展身體中男性化傾向的機會。

父母使女孩兒的性別圖式最小化的策略就是:減少從父母行為得來的性別刻板定型,父母能夠分享家庭責任而不是依照性別分工;減少父母給孩子提供的選擇中得來的性別刻板定型,也就是應該提供與女性和男性都有關的玩具和活動;父母只是按照解剖和生殖功能來界定女性和男性,教導女孩兒,一個人的性別只與生殖有關,從而減少女孩兒依照性別來組織社會環境的傾向。

7、難纏的女上司

俗話說「異性相吸,同性相斥」,一個女人工作中如果遭遇到一個女上司也許會產生度日如年的感受。作為智慧女性,要明白「溝通無限」的道理,利用聰明才智與女上司和諧相處,共謀發展。

人際交往中溝通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心與心的距離會造成隔閡、猜疑、抱怨、仇恨,溝通則是打開心靈的方式。對於一個女人來說,與女上司相處,首先要善於傾聽女上司的話,表示對她的崇敬之情,使得女上司有機會展示自己作為上級的優越感,表現自己的長處,同時,傾聽可以讓你認識到上司的為人,摸透她的脾氣,「多動耳,少動口」會讓女上司減少敵意和對你的防備;其次,要加強與女上司的感情溝通,表現你對上司的忠心,盡最大努力讓她安心,多彙報,多請教,讓上司感到你的成績中有她的心血和功勞,她便不會輕易否定你;再者,女上司由於性別特點,容易改弦易張,所以女性應該學會準確了解工作任務,爭取上司在眾人面前的明確承諾,堵住上司容易改變的嘴。

面對永遠說不的女上司,你也不必過分苦惱,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你在工作關係中攙雜了私人感情,你對自己的上司在潛意識層面有一些理不清的期待和需求,如果只是公事公辦,按照職業關係去解釋,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挫敗感,然而你的實際感受是失落,你沒有看到你期待看到的東西。其實,站在上級的角度上,她的行為與她的角色並沒有什麼不妥,她有權肯定或否定你,也有權重視或忽視你,她與你之間只是簡單的工作關係,問題是你不滿足於這樣的關係色彩,也不願適應這種關係模式。所以調整好自己的期待,也就不害怕被上司否定了。

8、女人:說出你的真情實感

女人常常不喜歡直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常有人說,女人的心思最難猜,比如加班很晚時,女人內心都會希望丈夫或男友來單位接自己,可是許多女人都會說,不用來接我了,我自己回去就行,然後當丈夫或男友真的不來接自己時,女人就會找碴發脾氣。

女人內心都有一種傾向,就是表現賢惠和體貼,似乎這會博得對方的好感。殊不知,內心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女人就會在其他並不重要的事情上找補,或者是「秋後算賬」,反而破壞了自己的形象。但是,這種自由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並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具有的。因為,一個人敢於自我暴露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信任的表現,女人不能自我暴露,不但會導致夫妻誤解,也會直接影響朋友的多寡和友情的深淺。不能自我揭露的女人,對朋友不誠實,對自己也不誠實。表達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會給別人一個機會滿足你,從而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9、嘴甜的女人更幸福

男人當然喜歡能幹的女人,懶懶地享受女人的服務好象是男人最盼望的。很多書告訴女人如何做家務,如何抓住男人的胃,並告之說,抓住男人的胃就等於抓住了男人的心。其實不然,男人最渴求的是女人的讚美,女人如果能因男人的性格和才能而喜悅,男人就會感受到讚美和感激,而讚美和感激會讓男人感動,於是他會竭盡全力,為女人帶來更大的回報,樂意為女人效勞。

在內心深處,男人都渴望成為女人的英雄。當嘴甜的女人把男人推到英雄的位置上去時,男人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心愛的女人,有了女人的信任,男人會一往無前,更加關心和體貼他的女人。但如果男人面對的是過分能幹且嘴也不甜的女人,尤其是對男人不屑一顧的女人時,男人的活力和力量就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他就會放棄對這個女人的愛和關懷。所以,能幹的女人要是能夠嘴甜一些,從內心信任並感激自己的丈夫,在收穫成功事業的同時,也會收穫溫馨的家庭。

當然,只是嘴甜而非常懶惰的女人也要小心,因為男人畢竟不是真的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

10、讓你的婚姻更健康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女人如果想讓自己的婚姻更健康,智慧的經營是不可或缺的。婚姻首先需要夫妻雙方的投入,而真正的投入是需要你關心伴侶的成長和最高利益;夫妻雙方還需要合作,婚姻中沒有絕對正確的一方,面對婚姻中的事情,最有力的幾個字是「讓我們試試你的方式」,這裡包含了尊重和認可對方。婚姻中沒有衝突是不可能的,但是婚姻能否長久,能否健康,最重要的是有無解決衝突的正確方法。夫妻間最注重的是培養彼此之間有效的交流,交流不是夫妻兩人各說各話,語言表達的內容是有限的,同樣交流也不僅僅只有靠語言,身體動作、表情、行為甚至是沉默,都是一種強有力的交流方式。

夫妻雙方要滿足彼此的感情需要。女人要善於發現並滿足伴侶的感情需要, 女強人,強女人,無論怎樣稱呼都無所謂,關鍵是女人做為婚姻的另一半,要能夠發現對方的感情需要,並善於通過一種有效的形式滿足對方產生的感情需要,需要無所謂正確錯誤,需要也不是應該或不應該這樣的理智層面所能做的判斷,需要產生了就是存在了,只有滿足或得到替代才會消減需要產生的能量,才會讓一個人內心獲得平靜和安寧。

夫妻雙方無論產生怎樣的衝突,不傷害感情的處理方式是存在的,那就是要有一方能夠為自己的錯誤而道歉,而另一方要學會寬容和原諒。能夠為過去的事道歉,欣賞現在的事,預期未來的事,這是一種彈性的力量,是心理健康程度高的表現,能夠做到這些,你的婚姻的健康程度就不會太低。


推薦閱讀:

某種程度上,強迫症是否可以打敗拖延症?
夫妻間不能碰觸的心理邊界
心理測試:你的內心純潔指數還剩多少?
王陽明說「定」:你本來就有,越求越沒了
女生被人叫「姑娘」是什麼樣的感覺?

TAG:女性 | 心理 | 女性心理 | 思考 | 性心理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