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論修身: 禮儀·文明

古人論修身:禮儀·文明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管子·牧民》 維:綱。 禮:禮法。 義:正義。 廉:廉潔不貪,品行方正。 恥:羞愧之心。 謂禮、義、廉、恥是治國的四綱。

●仁義禮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

《荀子·大略》 仁義禮善:泛指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道德規範。 辟:同「譬」,比喻。 謂仁義禮善這一整套道德規範應為全社會一體遵從。

●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也。

晉·葛洪《抱朴子·譏惑》 比喻禮儀對於人的重要。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是禮三本也。

《荀子·禮論》 天地是生命之本源,祖先是我們的本源,君師是政治的根本。……因此,這(事天地,尊祖先,敬君師)是禮的三大根本。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論語·泰伯》 葸(xǐ)畏懼。 絞:說話尖刻、刺人。 一味恭敬而不用禮來作指導就會疲勞,小心謹慎而不用禮來作指導就會畏懼,勇敢無畏而不用禮來作指導就會作亂,心直口快而不用禮來作指導就會尖刻。

●禮身之斡也,敬身之基也。

《左傳·成公十三年》 禮:泛指古代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 敬:戒慎,不怠慢。 禮和敬是立身處世的根基。

●禮,與其奢也,寧儉。

《論語·八佾》 奢:奢侈,講排場。 儉:節儉。 舉行禮儀,寧可節儉,不可奢華。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論語·雍也》 謂君子廣博地學習典籍,並用禮來約束自己。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顏淵》 禮:儒學家學說中約束人的思想行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禮節和道德。 謂不合於禮節和道德的東西不看,不合於禮節和道德的話不聽,不合於禮節和道德的話不談,不合於禮節和道德的事不做。

●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學而》 禮儀的應用,以和順為可貴。

●克己復禮為仁。

《論語·顏淵》 克制自己,使言行合於禮,這就是仁。

●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禮記·禮運》 謂聖人用禮儀來教化天下。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禮:禮節。 尚:注重。 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也指互相對等的行為。

●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

《禮記·文王世子》 修內:自身的修養。 修外:處理好人與外部世界關係的修養。以音樂來陶冶自己的性情,用禮制來協調人與人的關係。

●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禮記·禮器》 本:關鍵。 文:文彩,形式。 忠誠守信是禮的關鍵,經義名理是禮的形式。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禮記·樂記》 大樂大禮都簡易而不鋪張。

●和寧,禮之用也。

《禮記·燕義》 與諸侯國和好安寧,這是禮儀的實際應用。

●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禮儀為本。

晉·無名氏《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序》 乾坤:天地。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儀:威儀,嚴肅態度、端莊行為。 何為:即「為何」的倒文。

●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

《莊子·大宗師》 禮:禮儀。 行:通行。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禮記·表記》 失足:舉止不慎重。 失色:對人容貌不莊重。 失口:言談不當。 君子待人,舉止慎重,莊重有禮,言談得當。

●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

《荀子·樂論》 志清:志氣清正。 行成:行動有結果。

●繩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規矩者方圓之至,禮者人道之極也。

《荀子·禮論》 至:最。 極:頂端。 謂墨線是取直的標準,衡器是取平的標準,規矩是取方圓的標準,禮是人道的標準。

●服美動目,行美動神。

晉·裴頠《女史箴》 服:衣裝服飾。 行:行為。 動目:引人注目。 支神:感動人心。 衣裝服飾華美只能使人注目,行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禮讓一寸,得禮一尺。

三國·魏·曹操《禮讓令》 你禮讓別人一寸,別人就會禮讓你一尺。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紀》 大行、大禮:指大事。 細謹、小讓:指小節。 干大事業、顧大局的人,不必拘泥和顧及小節。

●溫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禮。

《禮記·中庸》 溫習過去學過的,可增長知識;篤實誠厚,是用來尊奉禮儀的。

●人不徒貴儉,而貴不禮。

晉·程本《子華子》 徒:只 謂人不僅只注重節儉,還要注重禮節。

●殺人可恕,無禮難容。

宋·晉濟《五燈會元》 殺人有時尚可寬恕,不合禮教倒是不能容忍的。

●人有禮則生,無禮則死。

宋·司馬光《易說》 形容人生中禮儀的極端重要。

●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

宋·蘇軾《賜文武百寮太師傅已下上第一表清舉樂不允批答》 至:極,最。 文:此指禮節儀式。 節:法度。 最高的禮節沒有一定的儀式,最深重的哀悼沒有一定的法度。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復常膳表》 從宜:遵從適當。 宜:適合,適當。 泥古:拘泥於古制。 禮制最可寶貴的是適合時代的需要,做事不可拘泥於古制。

●禮有經、亦有權。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回 禮節有常規的,也要有變通。

●貧者不以貨財為禮。

《禮記·曲禮上》 窮人送的禮,不能用金錢的價值來衡量。

●物薄而情厚。

《小學·善行》 物雖然微薄但帶著深厚的情意。

●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形容禮物雖微不足道,卻表明情意深重。

●禮雖純為天理之節文,而必寓於人慾以見。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 謂禮儀雖然純粹屬於天道法則的一種形式,但應該貫串於人生的追求過程中。

●老不拘禮,病不拘禮。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老年人和病人不必拘泥禮節。

●將求於人,則先下之,禮之善物也。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將要對別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謙恭自抑,這在禮節上是善於處理事物。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宋·佚名《名賢集》 在禮節上降抑自己的身分去待人,一定是對人有所祈求。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漢·韓嬰《韓詩外傳》 實:忠誠老實。 虛:虛情假意。 謂待人誠實,疏遠的人也會親近你;待人虛偽,親友也會疏遠你。

●結交接物,恭而有禮。

《晉書·杜預傳》 接物:與人交際。 待人接物,謙恭而有禮貌。

●凡事謙恭,不得尚氣凌人,自取恥辱。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五·教人》 尚氣凌人:驕橫傲慢,氣勢逼人。

●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

宋·林逋《省心錄》 用謙遜的態度待人接物的,是強有力的人;用與人為善的態度進行自衛的,是賢良之士。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在家裡不懂得熱情待客,出門就缺少熱情接待自己的東道主。

●人惡禮不惡。

《金瓶梅詞話》第80回 謂別人不以禮待我,我仍以禮待他。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別人以剛強的辦法,我以柔和的辦法戰勝他;別人使用權術,我以誠實的態度感化他;別人動氣了,我以道理使他折服。

●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之報。

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湧泉之報:指報答別人的恩德倍加豐厚。 湧泉:地下奔涌而出的泉水。

●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禮記·曲禮上》 願學者來,故禮只聽說來學。不願來學,雖教無益,故不聞往教。


推薦閱讀:

[修身]人到五十
穿搭|穿好西裝最佳法則:不系最後一顆扣和不要修身要派頭!
法言義疏修身卷第三
修身(杜維明著 胡治洪譯)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請問, 他有在他的著作或言論中提到他的養浩然之氣的方法嗎?或者你認為該如何養浩然之氣呢?

TAG:禮儀 | 文明 | 古人 | 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