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灣楊公廟:清遠唯一紀念唐朝堪輿大師的廟宇

白灣楊公廟:清遠唯一紀念唐朝堪輿大師的廟宇

  清遠白灣,被當代媒體稱為「鄰近珠三角的寒極」,描繪成一個窮山惡水、草木難長、貧窮落後的地方。然而,有誰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這裡卻是山清水秀、森林茂盛、被譽為「世外桃源」的人間仙境。更是元、明兩朝以及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廣東撫瑤長治所,撫瑤長官衙門四周漸漸形成的「官衙村」,就是今天白灣圩的「開基始祖」。

  官衙村前面不遠處,矗立著一座重修的廟宇,遠望如一張泰山坐椅,椅上坐著一位慈祥的仙翁。這就是始建於宋代、歷代不斷重修的「楊公古廟」。從廟前豎立的「楊公古廟重修碑」得知,最後一次大規模重修是在清代光緒九年(1883年)。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隨著歲月的磨洗,年久失修的楊公古廟逐漸坍塌。113年後,白灣等地信眾及各界善長仁翁捐資重修了楊公古廟。如今,重修後的古廟保留了清代建築風格,每到廟誕日,成千上萬的群眾前來參加廟會,給白灣帶來了一派熱鬧非凡的吉祥氣氛。

楊公為何方神聖

  楊公,乃唐僖宗的國師楊筠松(834—900),竇州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字叔茂,號筠松,世稱「救貧」先生。著有《疑龍經》、《撼龍經》、《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等堪輿專著。據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 年)董天錫編撰的《贛州府志》載:「竇州楊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昆崙山。過虔州,以地理術授徒。卒於虔州於都葯口壩」。

  據江西興國三僚村《曾氏族譜》記載:「楊公仙師祖籍山東竇州府,父名淑賢,剩三子,長曰筠翌,次曰筠殯,三曰筠松。生於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時。幼習詩書,一覽無遺,十七歲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之職,掌管瓊林御庫。至四十五歲,因黃巢之亂,志欲歸隱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術。」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因為楊筠松擔心死後風水成為絕學,所以希望徒弟們能夠世代繼承他的風水地理學問。於是帶著弟子曾文辿和廖瑀在盆地中間搭起茅棚住了下來,一人一座茅棚。茅棚又稱為「寮」,故稱「三寮」(即現在的「三僚」村)。據說海外的風水考察團來到三僚,都會尋找楊公當年所點「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和「甲木水」等風水穴位。據《贛州府志》載:曾、廖兩姓都從江西寧都徙居興國三僚,「蓋兩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貽之讖雲」。可能是因為這一緣故,三僚人非常樂意傳播楊筠松為三僚卜地開基的傳說。

  筆者最感興趣的就是楊筠松的籍貫問題。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古代典籍中,大多都是記載「筠松,名益,竇州人」。而三僚《曾氏族譜》卻作「楊公仙師祖籍山東竇州府」,這種說法普遍存在於許多風水術的秘本里,故風水術士一般都以為楊筠松是山東竇州人氏。

  其實,「竇州」是古代地名,不在山東省,而在廣東省信宜縣(今茂名市轄下的信宜市)。宋《太平環宇記》載:「信宜縣,漢端溪縣,地屬蒼梧郡,隋為懷德縣,唐武德四年析懷德縣置信義縣,仍置南扶州。貞觀中改為竇州,取州界羅竇為名。皇朝太平興國初改為信宜。」誤把「廣東」作「山東」,是以訛傳訛,因為唐朝時候的山東,根本沒有「竇州」。

  楊筠松是因為戰亂影響,帶著宮庭秘籍從京城長安出逃,隨著大批南遷的客家人,一路爬山涉水,尋龍捉脈,輾轉來到贛南。他發現興國的三僚村風景優美,山水有情,地形構造恰似一個堪輿用的羅盤,遂帶著幾個弟子搭棚定居,創立和傳播他的堪輿理論。興國三僚村遂從一塊荒僻之地,一躍成為中國堪輿文化的發祥地,被海內外客家人視作堪輿文化的聖地而享譽中外。

楊公與白灣的淵源

  白灣楊公廟歷史悠久,自宋代立廟以來,一直香火不斷,歷代官府與民間一直推崇備至,屢毀屢修。也許讀者會問,身為唐朝國師的楊筠松,為什麼會來到清遠白灣尋龍點穴?他與白灣有何淵源?

  原來,到了唐朝晚期,朝政日益腐敗,沉重的苛捐雜稅弄得民不聊生,農民領袖黃巢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從者如雲,義旗指處,所向披靡。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黃巢起義大軍佔領潼關,攻克長安。唐僖宗在「百官皆莫知之」的緊急情況下,攜帶三個妃嬪、四個親王,五百名神策軍護駕,倉皇逃出長安,不分晝夜地逃往西川。

  出身清貧、為官廉潔的楊筠松目睹朝廷的腐敗,早就心存去意。適逢黃巢造反,早已淡泊名利、不戀權位的楊公趁機棄官而去,遠離長安,逃入昆崙山削髮為僧,以他平素悉心鑽研的堪輿術遍游祖國河山,為世人勘察地形,擇定吉穴佳壤,營造祖先墳塋,這種思想在古代確實難能可貴。

  南下廣東期間,楊公在連州、陽山、清遠一住十載,走遍百粵之地,實踐其以風水學術「濟世救貧」的理念。楊公來白灣「尋龍點穴」時,見白灣盆地四周地形奇妙,峰巒疊嶂,行至旗山腳下巡視,只見左右龍蟠虎踞,前有龜星,後接蛇氣,兩水合襟,生成龜蛇相會之象。

  據說楊公正在讚歎此地風水,恰好遇見幾個牧童在此用棍棒、石塊搭屋子玩耍,便俯身問道:「爾等何為」?牧童答道:「建造廟堂」。楊公一愣,又問牧童:「我已在此地埋下了三個銅錢,爾等若能一次串起三個銅錢,就可在此建廟。」正說著,只見一個牧童用趕牛棒往下一插,果然串起三個銅錢。楊公感嘆道:「此處真是地靈人傑,乃百姓之鴻福也。」此事一經傳開,方圓百里之內,皆為震動,謂「救貧仙人」下凡白灣,為民解困,造福人間。於是,民間人士發起集資,在此地建廟紀念楊公,取名「楊公廟」。

打好堪輿文化旅遊牌

  楊筠松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盛名的堪輿(風水)祖師,他繼承了晉代郭璞的堪輿學思想,並使之更具體化和可操作性,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完整的堪輿理論,其八部經典理論著作被稱為「楊八篇」,其堪輿學是一門精華科學,他有嚴密的理論體系,和天人合一的崇高思想,為當今世上最高境界的學術。

  楊筠松在地理堪輿學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在儒學上的地位可以與孟子媲美,其所有的著作,均為地理堪輿上的經典著作,所以楊筠松被後人尊稱為「楊公」。

  楊筠松實有其人,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堪輿術之高,令人難望項背,其門徒多為朝廷的欽天監,宰相、太守以下的朝廷官員敬贈的題祠和題碑不知凡幾。還有,「楊救貧」三個字在湖廣數省無人不曉,更不用說江西一帶了,可見其術之深,其德之高。

  隨著堪輿(風水)文化研究的深入,風水實踐應用的日趨廣泛,堪輿宗師楊筠松的堪輿(風水)文化研究及其旅遊開發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江西省贛州市自2006年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贛州楊筠松風水文化與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以來,該市已經成為風水文化對話交流的重要平台,對促進行業間信息交流、提高風水文化研究的影響力、確立贛州楊仙嶺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山」的地位、擴大楊仙嶺在海內外的影響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地政府、企業、媒體均以一種高屋建瓴的姿態重新審視風水文化這一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

  2008年11月21日,第三屆「中國·贛州楊筠松風水文化與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在贛州隆重開幕,這次會議以「建築風水與生態人文景觀」為主題,旨在探索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人居環境美學與生態環境健康的有效結合之道,從而給人們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居住環境。贛州市政府有關領導、海內外知名風水專家、建築學和環境學專家,工商界、房地產行業、建築裝飾行業及其他領域的堪輿文化愛好者等300餘人出席了這次盛會。

  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宗礦說,白灣楊公古廟作為清遠唯一紀念唐朝堪輿大師的廟宇,應該借鑒贛州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思路,與廣東省白灣自然生態保護區攜手合作,力爭把楊公古廟打造成粵北地區第一風水寶地,將白灣的生態人文景觀加以培植和包裝,向世人展現白灣自然生態的神奇魅力。 作者:特約通訊員 高 峰


推薦閱讀:

研習堪輿風水術之三個境界
簡說堪輿中的二十四山
儒門崇理折衷堪輿完孝錄卷之七
雪峰讀書的文件夾【風水堪輿】10
風水堪輿實錄(二)

TAG:堪輿 | 紀念 | 大師 | 唐朝 | 清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