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祖壇經淺釋】懺悔品第六 (一)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凈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當時,六祖大師在南華寺,見廣州、韶關,和全國四面八方一些讀書人和老百姓;廣州就是廣東,韶關就是曲江,「駢集山中聽法」:大家都一起走到南華寺寶林山,都來想請法。「於是升座告眾曰」:所以就升上法座,登壇說法。

  

  說,「來諸善知識」:你們這一些各處來的各位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修坐禪這個心地法門,要從自性中修起。「於一切時」:在所有的時候,「念念自凈其心」:念念都要有正念,不要有邪念。你有正念,就是自凈其心;你有邪念,就不是自凈其心。「自修自行」:這個法門,要你自己修,自己行,旁人沒有法子替你來修行。「見自己法身」:你要自己見著自己的法身;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自性。「見自心佛」:你要見著你自己心裡的真佛。「自度自戒」:你自己度自己,要守持戒律,「始得」:這才可以。「不假到此」:你能自修自度,自度自戒,你到這個山裡,才沒有白來這一趟。

  「既從遠來」:你們都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一會於此」:大家都在這一個法會裡頭來聚會,「皆共有緣」:我們都是很有緣的,都是在往昔多生多劫種下的緣,今生才能遇到一起。「今可各各胡跪」:現在你們每一個人都右膝著地。「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我先傳給你們自性裡邊的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然後再授給你們無相懺悔。所以你們都胡跪!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師曰」:六祖大師就說了,「一、戒香」:第一種的五分法身香,是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你們聽經聽到這兒,都要特別留心,特別注意!什麼叫戒香呢?你就自己心裡無非,沒有一切的是非;無惡,沒有一切的善惡。「無嫉妒」:沒有嫉妒心。你看!你想要持戒,一定要沒有嫉妒,你不要妒忌人。「無貪瞋」:沒有貪心,沒有瞋心。「無劫害」:沒有好像土匪打劫旁人、搶劫的劫害。「名戒香」:這就叫戒香,這是第一個。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二、定香」:第二個是定香,什麼是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你觀看一切的善惡境界,「自心不亂」:心裡都不搖動,「名定香」:你不亂,就是叫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三、慧香」:第三就是智慧香。什麼叫智慧香呢?就是「自心無礙」:你自己不要障礙自己,不要自己對自己過不去。「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你常常用你的智慧。智慧就是破了無明,沒有無明,所以你就觀照自性。「不造諸惡」:什麼惡事,也不做去。「雖修眾善」:雖然你廣修眾善,「心不執著」:你心裡還不要執著。

  好像梁武帝問達摩祖師說:「我造寺、度僧、布施、供養、設齋,這有什麼功德呢?」這就是有所執著。執著什麼呢?執著他有了功德。你做善事,要把它忘了,不要總想著:「啊!我布施出五百塊錢,我布施出一千塊錢來幫助人。喔!我功德不小,我現在功德很大,我的功德,把天都頂破了,几几乎就跑到三十三天的上邊去,我的功德有那麼大!」你有這麼個心哪,就沒有智慧啰!這就是愚痴了!這就和梁武帝是一樣的。

  「敬上念下」:敬上,就是對比你高的人比如父母師長都要恭恭敬敬的。對父母師長,必須要恭敬,無論何時,你也不應該講父母的過錯;父母有什麼過錯,你不要講。

  不要像古時那個「其父攘羊,而子證之」。他爸爸去偷人家一隻羊,警察來調查,問他爸爸:「你是不是偷人一隻羊了?」他父親說:「沒有,我沒有偷羊。」他兒子說:「怎麼沒有啊?我親自看見你偷人一隻羊,你把羊殺了,把羊肉都吃了,羊皮給賣了。你怎麼說你沒有偷?」兒子給他去作證,說他父親偷羊。不應該這樣子,你就明明知道你父親偷羊,有人來調查,你趕快跑,不要去當證人,說:「我看見了,是他偷的。」不要這樣子。所以不要「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這叫敬上。

  念下,念就是慈悲,對下邊的小孩子,對在你以下的人,你都應該對他慈悲一點,不要有不愛護的心。

  「矜恤孤寡」:矜,是憐憫;恤,是周濟,就是布施給他一點東西,幫助他。「幼而無父曰孤」,小孩子沒有父親,叫孤兒;「老而無夫曰寡」,老年的女人沒有丈夫,叫寡婦。這兩等人,都是很值得可憐的,所以就要矜恤孤寡。「名慧香」:這就叫智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四、解脫香」:第四種是解脫香。什麼是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現在聽清楚了嗎?沒有所攀緣!自己心裡,沒有攀緣心,這就是解脫。「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你若有所攀緣:「啊!我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這就是沒放下,就總想著這件事,這就是念,有這種的邪念了。攀緣,就不得到解脫;你想得到解脫,就是要自己心裡沒有攀緣心。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耽空守寂。則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攀善緣,也不攀惡緣,也「不可耽空守寂」:有的版本說「沉」空,這是個錯字,本來是「耽」空。耽空,就是執著到空上;守寂,守著這種空寂。你不能說是:「我坐在這地方,什麼也不學,我就空了!」那變成一個頑空,什麼用也沒有。好像皮球里也是空,但是那個空,什麼用也沒有,被皮球在外麵包著,裡邊雖然是空的,你一點也不能利用。這耽空守寂,也就和皮球里那種空的境界是一樣的,這叫頑空。那種空,你說有什麼用?一樣是空,但卻不是像虛空的空,那是頑空;耽空守寂就是那個樣子,那種空,你說有什麼用?所以那就表示這個人,一天到晚那麼坐著,死坐死坐的,他就百物不思,什麼也不想。坐到這個地方,到吃飯的時候,他吃飯,到睡覺的時候,他也睡覺,但是他什麼也沒有干。睡覺還有作夢的時候,他坐在那個地方,連夢都不做,你說這可憐不可憐?把光陰都空過了,這就叫耽空守寂。

  要怎麼樣子呢?「則須廣學多聞」:你要廣學,看很多的書;多聞,多聽講。好像現在我們聽經,練習佛法,這就是多聞。所以好像有一些人,他也想學佛法,但是他不聽經,也不實在去學佛法,自己根本就一竅不通。你問他佛法的道理,他說他都懂了,可是他什麼都不懂,這就是這一類耽空守寂的人。

  「識自本心」:你要明白自己的本心,「達諸佛理」:明白各種佛理。「和光接物」:怎麼叫和光呢?那個是燈,這個也是燈,燈都有光,這光和著那光。你看燈光和燈光,有沒有打過架?有沒有起過衝突?那個燈光說:「你的光比我亮,不可以的,你快把你的光收回去!」就打起來了。沒有!又或者那個燈光說:「啊!你的光根本這麼小,你可以再亮一點;要不然,你不要同我在一個房子里做光!」沒有的,沒有這麼講,這就叫和光。和了!明白了吧?就是大家在這一個世界,你行你的道,我行我的道,各行其道,各不相妨惱,你也不障礙我,我也不障礙你,這就叫和光,光就是光明。就是你的名譽最高,我也不能說:「因為你的名譽高,我要把你打倒,顯出我有名譽。」這就不和光。你行你的是,我行我的是,就各行其是。好像有人妒忌我,可以的,但是我不妒忌人。你比我愈好,我愈歡喜;你愈成功,我愈高興,這樣子就是沒有妒忌心,這也就是和光。

  那麼說:「我和他和光,他不和我和光。」你若和他和光,你就不會知道他不和你和光。你若知道他和你不和光,那你也還沒和他和光。明白了嗎?他不和光,那是他的事,我不管!我和他和光接物,什麼叫接物?接,是接引;物,是眾生,就是機;接引眾機。你歡喜大乘佛法,我就給你說大乘佛教;你歡喜小乘佛教,我就給你說小乘的四諦法;你歡喜行菩薩道,我就給你講六度萬行;你歡喜阿羅漢法,我就給你說十二因緣。應眾生機而給他說種種法。

  你要無我無人,才能和光接物。你不要接了一個人:「啊!我又度了一個僧,多大功德啊!」「啊!我現在度了三個比丘、兩個比丘尼出家,這功德有多大啊!」若一有這個心哪,那連一粒微塵那麼多的功德,也沒有了。要怎麼樣子呢?「無我無人」:做了,行無所事;做過的事情,像沒有了,無我無人。「直至菩提」:乃至度人都成佛,也不執著這種度眾生的功德。

  所以《金剛經》上不是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我應該滅度一切眾生,而事實上,我一個眾生也沒有度。你看這種境界!你晚間念《金剛經》,早晨也念《金剛經》,念來念去,你對《金剛經》的意思,一點都不了解。完了,到時候還說:「噢!你看我呀!」還有個我呢!什麼東西都把「我」擺到前邊,那你念什麼《金剛經》呢?念《金剛經》,要也沒有人,也沒有我,也沒有眾生,也沒有壽者,這一切都是諸法空相。你看這多妙啊!所以要真正明白經義,直至菩提。

  「真性不易」:真性也不變易,就是不更改,「名解脫知見香」:就叫解脫知見香;連你的知和見都解脫了,都沒有了,無所執著了。「無我無人觀自在」,無我無人,就是觀自在菩薩。誰是觀自在菩薩?你能無我,無人,就是觀自在菩薩。「非空非色見如來」,你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色就是有,有色相。你不落於空,也不落於有,那就見到佛了。


推薦閱讀:

發了菩提心的人,是嚴厲的對境,懺悔方法: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梵網經懺悔行法(藕益大師)
讀到最後,方大懺悔!放聲痛哭:我愚痴人!
入行論釋·善說海 第二品 懺悔罪業
超度墮胎嬰靈懺悔文 、迴向文 、恭請文

TAG:懺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