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節錄 6~10集
第6集 1 我們知道應該要放下,佛教我們放下,可是我們怎麼樣?沒有放下,一樣都沒放下,起心動念沒放下,分別沒放下,執著沒放下,依舊還做六道生死凡夫。再能不能不放下?不能了,為什麼?我們年歲大了,在這個世間居住的時間愈來愈少,再不放下那就繼續搞六道輪迴。如果肯放下,那就很幸運,我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不放下,不要以為我們是在學佛,不要以為我們自己在念佛,你看慈雲灌頂法師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是他著作的。他是清朝乾隆年代的人,佛門的大德,他說念佛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無間地獄。念佛人怎麼會墮無間地獄?我真正看不懂。我拿著這個書去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一看到這個說這是大事,我不給你一個人講,講經的時候我要給大眾宣布,提高大家的警覺。為什麼念佛人墮無間地獄?古人有一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口念心不念,口是假相,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重假相。 2 四十八願一定要列作早課。早年我在美國加州,美國凈宗學會成立,楊一華擔任會長(現在這個會還在,還是他做會長),我們寫了一篇文章,凈宗學會的緣起。是以韓館長名義發表的,提出凈宗同學行法,就是日常生活,也就是我們講的戒律,必須要遵守的五科,非常簡單,這五科是凈業三福,最高的指導原則,「三世諸佛,凈業正因」,把它擺在第一。我們的理念,它有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第一條我們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儒釋道的三個根,沒有這三個根不是真學佛,假學佛。第二個科目三皈五戒,第三個科目六和敬,第四個科目菩薩的六波羅蜜,第五個科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夠了,其他都不要了。能夠把這個做到,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不往生。這五個科目很好記,不會忘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一對,如果與這五科違背的決定不能做,與這五科相應的就應該去做,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 《無量壽經》講得更清楚,因為它經文長。在善護三業,第八品里講的,我們看到一個與一般大乘經不一樣的排列,大乘經教裡頭佛說三業都是講身、口、意;本經佛所說的,他所講的是口、身、意,把口業提在第一,這有特別的意思。口業最容易犯,所以口業有四條,你看身三條,意三條,口四條,最容易犯的,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所念的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不能包容,不能容忍,喜歡批評,所以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海賢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念佛,他是累積沒有流失掉,這個功德多大。我們是一面念一面丟掉了,造口業。所以佛把它列在第一,特別告誡念佛人。因為這是特別快速通道,快速成佛通道,這個十善業比什麼都重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也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要守住!為什麼會造業?當然意業是主,你起心動念不善,意業是貪瞋痴,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疑五毒具足,起心動念很容易、很自然的都想到損人利己,這就壞了,這就造三惡道的業,自己不曉得,有意無意天天在造,功德累積不住。念佛的時間少,造業的時間長;念佛的力量薄弱,造惡的力量渾厚,你怎麼能離開三途?說得不好聽的話,你怎麼能離開地獄?全都造的地獄業。 經有沒有聽懂?沒有聽懂,聽的遍數不夠。為什麼不夠?是用散亂心來聽的,佛是用散亂心去念的,所以聽經、念佛得不到效果。我們現在改個方法,把海賢老和尚這片光碟看作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總結。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看一年。看你們華藏衛視肯不肯發心做這點好事,一天播三遍,早晨播一遍,中午播一遍,晚上播一遍。提倡一年,一天看三遍,一年就一千遍;一天能念一萬聲佛號,那就三百六十五萬聲佛號,這一年下來決定不一樣,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如果三年不斷你決定得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3 「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卻在本經」。念老的原文說,「《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就在這部經裡頭。「要解云: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這是黃念老首先用《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的開示給我們做開場白。蕅益大師讚歎本經絕待圓融,絕待不是相對的,也就是說沒有一切能夠跟它相比的,無法想像,不可思議是無法想像。《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說藏、說髓都是講到核心,最重要的一點,像一個人的心臟一樣。那我們就知道,古來祖師大德認為《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裡面的內容跟《華嚴》無二無別,分量比《華嚴》少,只有一卷。《華嚴》在中國三次翻譯,除了重複,把它合起來一共九十九卷,九十九卷濃縮成一卷就是本經。本經展開就是九十九卷《華嚴經》,九十九卷《華嚴經》濃縮成一本就是《無量壽經》。學《無量壽經》是圓滿的華嚴,學《無量壽經》是圓滿的法華。不但如此,還是一切諸佛的心要。一切諸佛是指十方三世,他們所修、所證、所弘揚、所教化眾生的核心、精華都在這部經裡頭,學這一部就等於全學到了。菩薩萬行之司南就是指南,都不出於此經。「是故本經稱為稱性之極談」,極是講到極處,講到大圓滿,講到究竟了,能不信嗎?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何等幸運,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部經典,能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個註解跟一切經注不一樣,他的註解是用集注的方法,集大乘經論八十三種,《華嚴》、《法華》都在裡頭,集古來祖師大德一百一十種的註疏,這些祖師大德都是明心見性,都不是一般人。所以讀這一部註解,就讀了一切大乘經所有祖師大德的開導,你在這裡全看到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4 今天大家修什麼道?修貪瞋痴慢疑五道,研究怎麼個貪法,怎麼樣貪才得的多,才能快速擁有,不就想這些!貪得了怎麼樣?過去有人問過我,出了一個問題,好像題目是為什麼要掙錢。我回答他的,掙錢是為了要存外國銀行,我就回答這一句,這一句裡頭意思很多,你們應該會體會。同學們把錢放在我這裡,供養我這個地方,我存中國銀行,我不存外國銀行。這為什麼?我愛中國,我相信世界上有災難,中國不會有大災難。為什麼?祖宗積的德厚。你看看全世界,五千年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只有中國這個族群老祖宗積德,世世代代都積德,沒有一代不講倫理道德,沒有一代不講四維八德。這四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外國歷史上找不到。所以人家講災難,說外國我相信,說中國我不相信。 中國這兩百年,最近的兩百年,把祖宗東西丟掉不要了,這是錯誤,祖宗會對他有懲罰,不會要他的命,狠狠的揍他一頓教訓教訓他,這個有可能。中國不會滅亡,所以中國銀行靠得住。把錢存到外國銀行,第一個叫不愛國。是不是看到中國要滅亡了,趕快賺點錢到外國,去拿外國護照當外國人,是不是這個念頭?真正到了外國,我告訴你,外國人瞧不起你,你再有錢他瞧不起你。為什麼?不愛國,不愛你自己的族群。存到外國銀行能拿得回來嗎?我覺得不可靠,拿不回來。供養他還要叫人瞧不起,何苦來呢?佛法不要了,佛法裡頭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財富得財富,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貴得富貴,連求成佛都會成佛,有求必應。不要佛就是正的這一方面我都不要了,全搞邪的,邪的果報是惡報,那個事情很麻煩。我在國外走了不少年,我統統了解。我曾經聽到有個同學告訴我,有一家美國人,美國的房地賣掉了,移民到台灣,住在台灣的中部埔里。人家問他為什麼到台灣,他說美國有災難,他到台灣來避難。住了一年多了。這個人有智慧,不知道誰告訴他的。 所以看哪個地方有災難,你去看濁惡,濁惡非常嚴重,這個地方就麻煩,少去為妙;濁惡輕,不能說沒有,沒有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了,只有找濁惡輕,不是很嚴重,這個地方就可以住、可以修行。你們如果要問我,我老了,八十八歲了,往生的時間愈來愈接近,我就住香港算了,哪也不去了。唯一一個心愿,就是希望能夠有幾個年輕人真正發心繼承凈土宗,繼承《無量壽經》這部經,這個法門,把它傳下去,傳到全世界,我就這麼一個願望,其他一無所求,萬緣放下。一切沒有念佛好,我現在跟海賢老和尚學習,心裡佛號不讓它間斷,就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是一生不看報紙、不看電視,沒有電話,人家送我的手機我都丟掉了,這是什麼?這是魔,這不是好東西,讓你日夜不安。我什麼事情都沒有,就是跟大家分享《無量壽經》,一部經、一句佛號。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真放下,真自在!特別我受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影響很深,這個碟片,承蒙他的徒弟印志法師送來給我,我一看就明白了,一看就懂了,老和尚傳遞給我是什麼信息,我就知道了,我們都要給念佛大眾作證轉,做一個好樣子。 5如何恢復我們真心?這一句佛號,最有效的方法,又是最簡單的,又是最容易的,只是你要堅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相續不斷,你就把真心念出來了。真心念出來了你往生就有把握,歡喜心生出來了,真歡喜,自性裡面的喜悅,真心流露自性的喜悅。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喜悅,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內心的喜悅。習就是落實,把所學的統統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待人接物,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在佛法里講明心見性,不亦悅乎。 6「人壽減至三十歲時,饑饉災起。減至二十歲時,疾疫災起。減至一十歲時,刀兵災起。世界眾生,無不被害,是名劫濁」。我們現在距離劫濁愈來愈接近,現在這個劫濁的現象已經暴露出來,你仔細觀察就看到了,往後是愈來愈嚴重。所以我們求生極樂世界一定要提前,決定要在這一生,這一生不能往生的完了,後面這個劫難你就沒法子避免。這個劫難的時間,說起來並不是很長,你看人壽一百年減一歲,現在是七十歲,七十歲,一百年減一歲,一千年減十歲,七十再減四十,也就是四千年之後,這個世界就鬧饑荒,人怎麼?人沒有吃的,四千年之後;再二千年之後瘟疫,再一千年之後刀兵劫起,那就是人殺人、人吃人,這個時候佛法沒有了。釋迦牟尼佛的法,他的影響力,從現在算起還有九千年,九千年這個時代就愈來愈近了。到最後一百年,佛的法運過去最後一百年,《無量壽經》還在,其他經典全沒有了;再一百年之後這個經也沒有了,還有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念這句佛號的人也都能得度。可是相信愈來愈困難,真乾的人愈來愈少,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在這個時代,「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難太多了,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學不容易,修更困難,這我們能理解。「特此一門,至圓極頓」,這一門就是《無量壽經》,就是這一句名號。「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這句話非常重要。你要曉得這個東西重要,你就會非常珍惜,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幸運,真的在大乘教里中了特獎,這個特獎的利益就是你這一生可以作佛,那這個獎你要不要領?領回去就發財了,不領回去等於沒有得到。今年這一會,我們的重點是要契入境界,不重視經典文字的理解,不重視這個,重視修行,重視在真干。我們在這一年當中,這部經學完了,決定有往生的把握,決定跟阿彌陀佛見面,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絕不能開玩笑,不能搞兒戲,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清凈心,認真學習這部經典。
第7集 1《甄解》裡面說,「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難太多了,不只一種。學習聖道的基礎、概念、知識,我們完全沒有接受到,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這下面講,「特此一門」,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無量法門之外的,只有這一門。「至圓極頓」,這一門可殊勝了,圓到極處,圓是圓滿,圓滿到極處,圓融到極處,頓,頓是頓超,快速也達到了頂級,這樣一個特殊的法門,真難得。「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它不難。如果至圓極頓必須得上上根人才能接受,那我們全沒分了。它最大的好處就是簡單、容易、直捷、快速、穩當,這就是講的凈宗法門。「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超出六道輪迴、超出十法界不是附帶說的,正說,就在這部經。這部經是「一代所說歸此經」,這一代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就是指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統統歸凈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眾水歸於大海」,眾水是陸地上的河流,河流裡面的水全部都是流向大海。把河流比作一切經,比作一切法門、無量法門,大海比作凈土,最後全歸凈土。 「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華嚴經》,《華嚴經》是無量因緣,世尊為我們說這部經。「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佛說《法華》是為一大事因緣,這一大事就是了生死證菩提。單單了生死,阿羅漢就做到了,要成無上菩提,阿羅漢做不到,那是法身菩薩。「亦唯為此法之由序」,這句話說得太好了。你看經教都是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華嚴》、《法華》這兩經只是本經的序分而已,引導就是序分。本經呢?「本經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換句話說,本經是一切經的正宗分,最主要的一部分在此地,我們得到這一部經,等於讀了一大藏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我們一樣也沒有漏失。不僅如此,實際上是包括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的經教,都是此法的由序,這個分量可重了。這是《甄解》裡頭說的。 2 人沒有恭敬心,他能學什麼?學西方的科學技術行,不要用恭敬心。學佛不行,學中國傳統文化也不行。中國傳統文化跟佛法都要從恭敬入門,太重要了。所以凈業三福裡頭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學習的方法是落實《弟子規》,這是最低的標準,是一切眾生人人可以做得到的標準。沒有這個標準,孔子、孟子來給你講傳統文化,你也學不會;沒有這個標準,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來教你,你還是凡夫。從相上講沒有分別,善人、惡人都要恭敬,尊重我的人、愛我的人,還有誤會我的人、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也要恭敬,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他為什麼作惡?他作惡是他學壞了,他不是本性,他是習性。他的本性是佛,我們完全看本性不看習性,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永恆不變;習性,善會變成惡,惡會變成善,千變萬化,不理會那些。只從佛性上說,你才能成得了佛;用習性去學佛學不到,學一輩子也沒有學到。 3有誠有敬供養就會把真正好東西供養別人,次一等的再次一等的自己受用,這個人真正修福,這個人真正成就。在這個地方普賢行上說供養,在一般上講布施,供養是有真誠心,對上,對父母、對師長,布施是一般,他不用布施,他用供養。財供養得大財富,法供養得大聰明智慧,無畏供養得健康長壽,業因果報決定不虛,看我們怎麼個做法。有分別、有執著,用妄心,沒有用真心。真心修積的是功德,妄心修積的是人間福報,是在六道裡頭享受的。因為心不清凈,所以你不能超越輪迴,不能生到四聖法界。念佛,真正想求生極樂世界,一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這一生去不了,要等待下一次的緣分,來生後世,不知道什麼時候,你遇到像現在這個緣分,遇到凈宗、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你再好好的修。能不能往生,把十大願王對照一下,我做到了幾成,在百分比裡頭我做到幾分。 4 諸位要知道,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是妄中之妄,嚴重的妄心,這個妄心造業就是六道輪迴。隨喜用真心不用妄心就是功德,用妄心不是真心就是福德。善的是福德,惡的是三途,所以三途跟三善道同樣的沒有意義。三途是消苦業、消惡業,三善道是消善業,都是消業的,所以它是平等的。換句話說,善惡業都不能造,造了就是造輪迴業,輪迴是善惡都包括。染凈、善惡,我們天天干這些。為什麼你不能脫離六道?你天天在造六道的業,換句話說,六道你天天在增長,你怎麼能出離六道。那怎麼樣?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對了。斷惡修善一定要干。隨喜,不著相是功德;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大修行人,真修行人,法身菩薩。隨喜功德是講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念念都是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法喜充滿,真的常生歡喜心。 5 請佛住世重要!怎麼請佛?要真干、真學。佛沒有人情的,沒有面子,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有一個真正學的就把佛留住了,為什麼?我真想學。一個都沒有,真正學的都沒有,佛就走了。善知識為什麼離開?真學的人沒有了,真學成的人畢業、離開了,緣不具足,這個班底下辦不下去了。
第8集 1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生佛平等」,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一樣的地方,佛菩薩遠離塵垢,沒有障礙,我們這個凡夫身心的染污一年比一年嚴重,一天比一天嚴重。學佛著了學佛的相,在佛法裡面還起分別、還起執著,這錯了,這學什麼?學佛學知識。學佛法的知識是世間法不是佛法,因為知識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佛法的知識是善的,將來學得很好,來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不能不知道的。如果遇到凈土法門,僥倖的話,你信願持名往生凈土了,往生凈土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可是極樂世界特殊,為什麼?這個世界跟一切諸佛世界不一樣,一切諸佛世界是緣起的,《華嚴經》上的緣起的,因緣生法,有生有滅;極樂世界是性起的,是自性流出來的,自性不生不滅,自性不垢不凈。所以,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是性起,它不是緣起,這就非常非常難得。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機會太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我們遇到了。這個意思就是,你怎麼遇到凈土法門,你怎麼會遇到《無量壽經》,無量劫稀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這個遇到不是偶然,大乘經上佛說,能遇到的,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有這麼大的善根。這一生遇到,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你能信、你能願、你能老實稱念。就像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遇到這個就成功了。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這個人的成功就是老實、聽話、真干。到一百一十二歲,九十二年當中,一句佛號沒有中斷。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他的心是清凈心、是平等心。清凈、平等還得了嗎?清凈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是諸大菩薩。 他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要會看,要能看得出。這個碟片送到我這裡,我一看就明了,很多人看他不懂,他看沒看出來。這一片時間不長,只有五十分鐘,每一個畫面,你仔細用《無量壽經》來對,可以完全對應。所以我看完之後告訴大家,這個碟是《無量壽經》的總結,是《無量壽經》的落實。我們是在研究經文、研究註解,還沒有完全搞懂,他做到了、他落實了,完全把《無量壽經》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他身口意三業與《大乘無量壽經》完全相應,他怎麼能不成佛? 他很老實,人家問他,你見阿彌陀佛了?他承認。問的人也是心粗智劣,為什麼?沒有問他,你見多少次?決定不止一次。東晉時代,我們凈土宗初祖遠公老和尚,一生見四次。賢老法師絕對不止四次,九十二年,決定不止。為什麼不早往生?他要早往生,他二十幾歲就可以往生,為什麼?往生的條件統統具足了。但是這個世間找像他這麼一個老實人、聽話的人、真乾的人,找不到,所以阿彌陀佛叫他留在這個世間表法。表什麼法?就表這個,老實、聽話、真干,就表這個。 2 我們要學佛,首先要具備學佛的條件,然後要知道學佛這條道路怎麼走法。自己本身的條件,前面說過的,老實、聽話、真干。那佛門,通途這條道路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戒律,譬如教你讀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都是規矩,就是戒律,你不遵守這個,你學不成功。要放下煩惱、習氣,修什麼?修清凈心、修平等心,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可以。無盡藏比丘尼用讀經,一門深入,《涅槃經》,最後大徹大悟,法達禪師就一部《法華經》。用讀經的方法,讀經不是講裡頭的意思,用讀經的方法修定,讀書千遍這是定。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把是非人我念掉,清凈心出現,平等心出現,那就開悟了,開悟就是自見。 3 為什麼要學這部經,把其他的全部都放下?這底下說,「唯本經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就為這一句。其他的法門不是每個人一生能成就,真難。只有這個法門,你看,海慶、海賢,跟海賢法師的媽媽,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三個人都成就,不是一個。都是自在往生,最後告訴大家我走了,就走了,真走了,不需要人助念。知道佛來接引,帶他走了,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個我們要牢牢記在心裡,要認真努力趕上,我們不能落後,我們有信心可以趕上。在這部經裡面,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有相當程度的認知,無論在理還在事。看到這三位善知識給我們表法,信心堅定了,再不懷疑了,自己有願心,自己感覺到我有把握往生。我也要求自在往生,不需要別人助念,這是真往生,助念不一定真往生。這是真的,人人能修。
第9集 1 「徹上,則如普賢文殊,尚發願求生極樂」。普賢菩薩的偈子節錄在此地,「願我」,這個我是普賢菩薩自稱,「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再看文殊菩薩的偈,幾乎是相同的,「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兩位大菩薩願文的意思完全相同。第二句我們要特別留意,普賢說盡除一切諸障礙,文殊說滅除諸障礙。他們的障礙滅除盡了,我們的障礙有,我們要求往生,一定要學菩薩把障礙放下。障礙是什麼?煩惱習氣,也是無量無邊。佛把它分成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又告訴我們,這三大煩惱,無明障自性,不能見性,塵沙障智慧,見思煩惱造成六道輪迴十法界。見思煩惱斷了,輪迴就沒有了,輪迴是假的,換句話說,見思煩惱不是真的。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因為你有見思煩惱;為什麼會有四聖法界?因為你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變現出來的四聖法界,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六道輪迴。見思斷掉了,六道沒有了;無明破了,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什麼出現?實報土出現了。實報土是自性變的,無明雖然破掉,還有無明習氣,四十一品無明習氣統統斷盡,恭喜你,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就是證得《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果位,真正的無上菩提,我們不能不知道。這些煩惱能破嗎?能,凈宗有非常巧妙的方法,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沒有,只有凈宗有。為什麼?凈宗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你能成就。這個方法很簡單,信願持名,四個字。你對於這部經典真正相信,經典里所說的道理明白了,經典里所說的方法通達了,你老老實實照這個去做,一生決定成功。 2 障礙我們要遠離,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盡量的不執著,盡量不要分別。為什麼?分別執著是嚴重的障礙。不執著,清凈心現前了;不分別,平等心現前了。清凈心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們證得的,小聖;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修什麼?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言行。觀念最重要,觀念正確,言行自然就正,不會有偏邪。經論確確實實幫助我們修正行為的標準,我們起心動念跟佛講的相不相應?相應的,正知正見,你的三業身口意是正行;如果與經教相違背,那是邪知邪見,言行就錯誤了,一定要以經教為標準。這個經上,經律論統統具足,依照這部經修行夠了。在現在這個時代知識爆炸,錯誤的觀念、行為比比皆是,正知正見的人愈來愈少了。我們初學,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怎麼辦?有《無量壽經》就行了,《無量壽經》就是標準。這部經上主張的持戒念佛,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戒律,詳細說明五戒十善,講得很詳細。我們從起心動念,不犯五戒十善,這個人就是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不是隨便說的。用這個善心來念佛,決定得生凈土。所以我們要認真努力,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之處,落實五戒十善,落實三福六和,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往生就沒有障礙了。我說的戒律很簡單,凈宗學會的同學,我們在一起共修,希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戒律必須遵守凈業三福,必須遵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夠了,不用再多了。這些條我們統統都能做到,決定得生。為什麼?障礙除掉了。我們也像菩薩一樣花開見佛,見到阿彌陀佛,生在極樂世界。 3 經上有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現相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佛為什麼叫我們放下?這些東西是煩惱、是情執,你要不肯放下,離不開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行,放下才能往生,不放下不能生凈土。換句話說,想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一點都不難。佛會反過來問你,你能放下嗎?能放下,條件就具足,麻煩的是我們真放不下。在家學佛的同學,家親眷屬能放下嗎?執著,情擺在第一,情執。放不下的人怎麼辦?誦經。這部經果然下定決心,我從今天開始,我每天讀,能夠讀上十年,你的功德就成就了,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你不會在娑婆世界。 4 什麼是惡?為自己都是惡。為什麼這樣說?為自己你很愛這個地方,愛你的身、愛你的家、愛這個地區,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是惡。那怎麼辦?不要想自己,想別人,無論做什麼都是利益眾生、利益別人,沒有自己,這真正能消業障,真正能積福德,這個功德迴向求生凈土,有大利益。 5真正修行,第一個是嫉妒的障礙,有意無意障礙你修行,障礙一切善法善事,把你的緣切斷。這個事情是利益大眾的,他也敢幹。障礙弘法利生,斷眾生的慧命,果報在無間地獄,他也肯干。果報現前,後悔來不及了。 有許多同學來問我,想發心學講經。講經有什麼好處?你們細心觀察,你看我這一輩子,我聽老師的話,老師教我走講經教學這一條道路,一生流浪,我連一個像賢老法師鄉下一個小廟我都沒有,他還有一個小廟,我沒有;他還有一百多畝地可以耕種,我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幾十年在外面流浪,哪個地方請講經就到哪裡去,講完了就走路,無家可歸。還不錯,那就是有很多人請我講經,我這個地方講完了,那個地方就來請了,還有。如果沒有人請怎麼辦?你能有這些緣分嗎?我的緣分也很特殊,我覺得我這一生佛菩薩安排的,我自己想不到。是非常偶然的一個機緣,幫助李老師辦慈光大專講座,這個講座很成功,在台灣的影響很大。以後道安法師在台北辦了一個大專講座,找我去做總主講,我在那個講座講了四年,一個星期一次,星期天。寒暑假在松山寺老和尚的廟辦班,大概是兩個星期、三個星期。他請幾個法師,我是其中一個,學生全是大專學生,所以我那個時代認識大專學生不少,他們都聽過我的課。這些學生畢業了,到國外去留學,學業事業有成,在外國定居,所以我認識這麼多人,這麼多人他請我去講經。不是寺廟請我,不是在家居士請我,不是的,這批學生請我。每個地方最長講一個月,最短三天、五天。我有這麼多人邀請,要沒人邀請怎麼辦?這個緣我相信佛菩薩安排的,沒中斷。一般出家人到哪裡去找這個緣分?你學會了,誰請你講?這問題可麻煩了。 我們現在在宣傳,希望宗教回歸教育,回歸教育就得辦學校,我們學講經就有出路了,我將來到學校去教學。馬來西亞我們建一個漢學院,裡面教什麼?教儒釋道。我們出家人學佛經可以,這裡頭有六十五個科目,有儒、有佛、有道,這是漢學。斯里蘭卡那邊建佛教大學,我們真正學講經的,有地方教學。印尼回教大學積極在籌辦漢學院,大學要設一個漢學院,漢學院也是儒釋道,出家人可以到那個地方去學習。這個學校是國家辦的國立大學,有學位的,學士、碩士、博士。這個學校畢業出來拿到學位,可以在一般大學裡面教中文,他有個出路。這沒有出路怎麼辦?什麼時候宗教真正回歸教育,講經人才就需要,講經的人才有個立足之處,否則的話,講經的人家不要。 我講經是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的。出家之後剃度師老和尚勸我放棄講經教學,叫我學做經懺佛事,學著做法會,叫我搞這些。我不能做,我發心出家不是這個願望,我的願望是深入經藏,能把大乘佛法講清楚、講明白,我是為這個,不是為別的。寺廟住了一年,我就再住不下去了。在台中學經教,住居士的道場,住在慈光圖書館,這是沒有出家之前,跟李老師結的緣。學成之後多半時間都在國外,國外的法緣很殊勝。大家生活都很艱苦,建一個道場、建一個佛堂不容易,同學們請我講經,給我買一張機票,這個行,他還可以做得到,建個道場做不到。在國外住在同學們家裡,道場是臨時租借的,因為時間短,最長不超過十天,所以一定的難度。這個就是福薄障深,看到這一句無限的感慨。
第10集 1 這些念佛往生自自在在走的好像都是不認識字,他們具備的條件我們細心去觀察,就是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這些念佛成就的人、自在往生的人他們的秘訣。當然,具備這個條件最重要一個關口是徹底放下,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這才行。如果有絲毫留戀,還有牽掛,就去不了,如果是壽命到了,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 2 「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怎麼能出離六道輪迴?「生死業海」就是六道輪迴,「彼岸」是西方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你親自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在阿彌陀佛會下,我們相信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你就證得無上菩提,這個緣太殊勝!我們在六道不知道過了多少劫,時間太長,生生世世,天堂去過,地獄也待過,天堂跟地獄時間都很長,哪一道我們都去過,沒法子脫離,遇到這個法門機會就來了。「故大悲慈父,兩土導師」,大悲慈父是我們感恩,指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包括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兩個都是大悲慈父,兩土導師。「憫念我等」,他們慈悲,憐憫我們在六道裡面太苦了。「開此凈土法門,妙顯苦樂二土,激揚沉迷眾生」,這完全是彌陀的恩德,開闢信願持名念佛求生凈土這個法門,非常巧妙顯示兩處苦樂不同,極樂世界樂,娑婆世界苦。佛給我們說八苦、三苦,這是把我們所感受的總結為兩大類。八苦專講人間,我們現在在人道有生老病死,每個人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之外有求不得、有愛別離、有怨憎會、有五陰熾盛,生生世世不能擺脫,這些苦極樂世界完全沒有。 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年輕的時候不覺得,到七老八十你就感覺到身體衰了,行動不方便,記憶力衰退,以前學的忘掉了,現在給你講,轉眼之間也忘掉了。如果自己沒有福報,生活就非常痛苦。我們看到多少老人,晚年家裡沒有人照顧,都送到老人院。老人院裡面物質生活勉強能過去,精神生活完全沒有,住在老人院的老人可憐。他在那邊幹什麼?中國有一句諺語說「坐吃等死」,這是什麼味道。我是在一九八二年,在美國舊金山,在一個老人公寓裡頭講經,講了一個星期,我有很深的感觸。宗教修行,這種老人院是最適合,所以我就想起彌陀村,老人大家住在一起,這個村裡頭有個念佛堂,每天給他們講經,更帶領大家一起念佛,那是最理想的道場。老人真正明白,真正覺悟,一心專念,三年可以自在往生,是好事。 所以要知道苦樂,你就會下定決心,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妙是真妙,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人身體是物質,所以必須要有飲食、要有養分。極樂世界身體不是物質,是法性變的,法性不需要飲食,你說省多少事情。法性清凈,永遠沒有染污,換句話說,在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洗澡、不需要洗臉,為什麼?永遠乾淨,一塵不染,你說這個多自在,省多少事情。極樂世界居住的環境叫法性土,我們居住的叫法相不是法性,相有生有滅,性不生不滅,所以到極樂世界的身體,人,人是無量壽,沒有生老病死,到那個世界花開見佛,現的身跟阿彌陀佛的身相完全一樣。這個經裡頭介紹得非常清楚,我們看了真歡喜。這個身體累贅,它那邊身體微妙香潔,具足六種神通,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統統顯示出來。阿彌陀佛時時刻刻變化無量無邊身,這個化身也是沒有停止的,為什麼?接引十方念佛功夫成熟的人,他去接引。阿彌陀佛不來接引,沒有人知道西方在哪裡,一定他來接引。他發這個願,每一個眾生往生,他要化一個身去接引他,所以彌陀的化身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有這麼大的本事。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蓮花開了,往生的人現身,那個身跟阿彌陀佛一樣也有這個能力,化無量無邊身。幹什麼?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無邊,化無量身去供佛,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這些身都管用,到十方世界福慧雙修。所以極樂世界修一天,我們這個世界修無量劫都比不上它一天,你說能不去嗎?能不趕快去嗎?還有什麼好耽誤的。 下面是比喻說,「此」是我們這個世界,「大火聚」,這個世界日子難過,這個火是講的煩惱。「彼清涼池」,極樂世界清涼池,多自在,多舒適。「寶蓮在前」,我們向前去,蓮花來接引我們。「刀山在後」,如果我們不到極樂世界,那就是地獄、三途,刀山劍樹是地獄。我們往哪裡去?一定要好好想想,我活在這個世間這麼多年,造的是什麼業?是善業,是惡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為眾生的是善業,為自己的就是惡業。我們每天多少個念頭為社會、為眾生,又多少個念頭為自己?六道輪迴是業力牽著你走,所以自己認真去反省,大概來生在哪一道就清清楚楚。 3 「既生信願,更持名號,便得度脫」,你的學習就成功了。既然真信,相信了,真想去,去的方法就是一句名號,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我們看到許許多多自在往生的,預知時至的,確實他一生就是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他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自己要覺悟,不能不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如果不這樣干法,恐怕我們到臨命終時依然在搞六道輪迴,這一生白修了。你們不怕我怕,你們不在乎我很在乎,也許你們還年輕,還有時間,我這個年齡沒有時間了。 海內外熱心於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很多,你們來問我,我歡喜,你們所有的活動我不能參加了,我沒有時間參加,我要學海賢老和尚,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身體還在的時候,我專學這部經、這部集注,每天抽一點時間跟大家分享。我們利用現在科學技術,用衛星電視、用網路,所以不必在一起。在一起要大福報,我們福薄障深,沒那麼大的福報,沒有道場,人多了到這裡沒地方住。所以每個人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聽經每天至少兩個小時,通常都是四個小時,打開頻道都能收到。這是上一代無法做到的,我們這一代做到了。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把往生極樂世界當作我們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所以大家辦學,到處都想辦漢學院,我歡喜,我讚歎,我不能參與工作,頂多我身體要是還好的話,漢學院成立了,因為漢學院是儒釋道,我可以去教一門功課,就是《無量壽經》,其他的我不碰了。我這一生一部經、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求生極樂世界。 「生彼國已」,生到極樂世界。「見佛聞法」,不但見阿彌陀佛,同時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不但聽阿彌陀佛說法,同時聽一切佛說法。「得無上悟」,無上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智慧、神通、道力跟佛一樣。跟哪一尊佛?就是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弟子當然跟阿彌陀佛相同。「由有念而入無念」,在沒有往生之前有念,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無念。「因往生而契無生」,沒有往生之前有生死、有輪迴,往生到極樂世界,生死輪迴了了、沒有了,那個世界不生不滅。「頓悟此心,本來平等」,這就是本經的經題,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是誰?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一個別號叫清凈平等覺。所以說此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此心。 4 「末世修行」,末世是現在世,「多諸障難」,障礙很多,困難重重,還有「陰魔干擾」,有些我們能感覺到,有些感覺不到。現在這個世間,有很多同學都覺察到,做好事難,非常困難。你對他好他不接受,他懷疑你,你對我這麼好,肯定你對我有什麼企圖、有什麼目的,他統統想歪了,想方設法來提防你,不能接受。你要做壞事很容易,幫助你的人可多了,幹壞事一帆風順沒有障礙。我們遇到是這樣的一個時代,沒有相當忍辱功夫,你就一無所成。 5 魔,現在魔太多了,到處都是,非常明顯的感觸到。怎麼辦?《楞嚴經》教我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跟他們接觸,也不必得罪他,他說什麼,聽了就算了,別放在心上就對了,你要把他所講的東西放在心上,你就錯了,你就受群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佛所教導我們的放在心上,佛之外所有的聽到都不要放在心上,功夫真正到家。海賢老和尚示範給我們看,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放下,都不放在心上。包括什麼?《無量壽經》也不放在心上。我們要學它,用它來做工具,幫助我們認識更清楚、更明白,可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只許可一句阿彌陀佛放在心上。老和尚給我們做的示範,給我們做出大徹大悟的榜樣。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四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二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八五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八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