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講 妙法蓮華經(第二十六集)台灣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請掀開經本第三頁第五行,繼續前面一次,介紹菩薩眾裡面第十八位,就是最後一位:

  

【導師菩薩。】

 

在《思益經》裡面說,「於墮邪道眾生,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報故」,所以稱為『導師菩薩』。在佛教裡面,佛也稱為「導師」。說到導師,他實在負有指導一個時代眾生修學的責任,如同世尊當年示現在世間,那個時候也正是九十六種外道幾乎是在同時出現在世間,佛在這個時候也出現,於九十六種邪知見中指示一條正道。所以在當時實在是這個世間的導師。這種情形在我們中國也曾經出現過,那就是在春秋戰國這個時代,我們中國也出現與印度相彷彿的諸子百家,這個時候孔子出現在這個時代,於諸子百家當中給我們指示一條正道。所以後人尊稱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也是導師菩薩的地位。這是說過去印度與我們中國。

  

可是在今天,由於科學的昌明,交通工具的發達,大眾傳播的發明,人類活動的空間比之過去要大得太多。在今天的學術思想,也就是佛法裡面所謂的邪知邪見,比起過去印度或者是中國,要複雜得太多,幾乎叫人無所適從,可以說是思想大溷亂的時代,眾生偏激、執著也比以往增加無量的倍數。其結果不僅僅是世界大亂,最後必然造成世界的毀滅。我們從往古仔細的去觀察,救度一切眾生首先要從正知見開始,這也是佛家與儒家所共同主張的,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學的目的也正是佛法當中六和合裡面所謂的「見同解」,也就是見解要相同。見解距離愈近,眾生愈能夠趨於幸福,社會愈能夠趣向安定,安定必然繁榮,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佛家重視教學,儒家也重現教學,導師就是負責教學之人。我們覺得在今天尤其是需要。我們從古往細心的來觀察,凡是在邪見稠林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簡馭繁,以正治邪,在儒家、在佛家都做到了這一點。可惜的是今日之下,真正能夠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多,發大心的人則更少了。我們過去不曉得儒、佛的功德利益,那當然是另當別論。如果曉得儒、佛的功德,儒、佛的價值,我們就有責任將它弘揚光大,縱然不能居導師的地位,也要極力的宣揚。這是「導師菩薩」的一點意思。

  

向下經文是這段的總結: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這是指菩薩眾與會的有『八萬人』,『如是』這兩個字就是指上面所說的一十八位大菩薩,這一十八位菩薩是菩薩眾裡面的上首,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好比是班長。『等』就是等其餘的八萬菩薩。這些菩薩可以說都是一乘大菩薩位,一乘菩薩還在大乘之上。就理上講,每位菩薩都是我們自己實智之表法。古德有說,聲聞在外表上來看他是出世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出家人,像佛陀常隨弟子,我們總是列聲聞眾。因為佛示現的出家相,這些弟子同樣也現的出家相,常隨在佛的身邊親近佛陀,所以在經典序分當中把他們列在前面。人天眾,這是屬於凡夫,當然皈依三寶之後,也常常接近三寶、事奉三寶,聞法比聲聞要疏遠得多,這是列在後面。菩薩則不然,他可以說是隨一切眾生而現形的,同時我們在經論當中普遍的也能夠觀察得出來,菩薩是不拘小節的。所以從跡相上來說他屬於無定的,他也不同於凡俗,也不同於聲聞,因此在排列的順序是把他放在當中,放在當中當然也有表中道的意思。

  

還有一說,本經是屬於「開權顯實」,以及「廢權立實」,這是這部經的大主意。聲聞當然是要把他列在第一。而菩薩眾是幫助佛教化一切眾生,在本經往後諸品之中,他們以大慈大悲的心懷代表一切眾生起疑惑、發問題,這全是菩薩眾。而菩薩在法會裡面所提出種種的問難都是屬於利樂有情問,這個在排列順序上將他排在當中,也有這個意思在。至於人天、八部鬼神,這是法會裡面必有的一些大眾,「勢必一一具陳於後」。

  

也許有人會問,這些大眾當中,有聲聞、有菩薩,有人天、八部,為什麽沒有緣覺眾?難道法華一會裡面沒有緣覺眾嗎?這個問題實在不能成為一個問題,因為緣覺與聲聞可以說是屬於同一類的,當然緣覺眾可以跟聲聞眾合而為一,我們稱之為小乘聖者,大乘稱菩薩。小乘裡面就包括聲聞與緣覺,所以緣覺一類已經併入聲聞,這是經裡面文字省略。本經裡面,「聲聞與諸菩薩,皆為後文各品當機之伏桉」,這在此地特別為大家說明。菩薩眾就介紹到此地。下面的經文:

  

【爾時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

  

這是第三個大段,要給諸位介紹的是法會之中的人天眾。這個裡面又分三小段,第一段是講諸天眾,先說欲界的諸天。前面所說的我們一般稱之為聖眾,聲聞、緣覺、菩薩,從這個以下是人天大眾,可見得這個法會的殊勝莊嚴,「聖凡畢集」。『釋提桓因』是梵語的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做「能天主」,意思是說能做忉利天之天主。忉利也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三十三,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這是三十三天的天主。《纓絡經》上說,「過賢劫二千二十四劫作佛,號無著世尊」。「眷屬二萬者」,眷屬二萬舉的不是這個天上的天人,這二萬實在是指他的眷屬,以後也都是這個意思。

  

【復有明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

  

這個一段是舉忉利天主所屬的這些大臣,前面三位好比是內臣,就是與帝王最為親近的,『四大天王』,這是屬於外臣,好比地方上的總督,地方的官吏,也各『與其眷屬萬天子俱』,這個地方的「天子」意思就是天人。說到忉利天,學佛或者是不學佛的人對他都相當的熟悉,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外國人我想稱上帝的大概也就是他,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可考,而我們從外國宗教教義裡面去觀察,確實很像是忉利天主。因為忉利天距離我們很近,往生到忉利天也比較容易。在佛法裡面給我們講,要生忉利天必須修十善業道。經論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五戒是生人道之業因,十善是生天道的業因,如果只修十善,果報是在忉利天。修十善再要修禪定、修四無量心,這功夫沒有能夠修到家,換句話說,修是修了,沒有多大的成就,這樣的人就是生欲界上面的四層天,也就是從夜摩到他化自在天。如果禪定、四無量心修成了,這個果報是在色界天。

  

從這個地方去看,世間人修十善的確實很多,這是講過去在我們中國是佔多數,這個生天之因,我們能夠肯定、能夠相信。至於外國的宗教,我們從它的戒律裡面去看,像基督教的摩西十誡,這十誡的精神類似十善業道。所以我們能夠信得過,他們果然能夠信奉他們所尊崇的上帝,依照十誡來修學,果報可以達到忉利天,在理上是講得通的。如果要是說信了就能夠生天,不必修十誡,這在理上講不通。為什麽?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生天是個果報,哪有說是有果報而沒有修因的?所以這是我們不能夠相信的。說是信了上帝就可以生天,這是欺騙人的話,在它的經典裡面雖然有這麽個說法,也是曲解經典的意思。譬如說我們佛法裡面講信佛,信佛只是個開始而已,信佛並不能得度,信了之後要求解,解了以後要修行,行了以後這才證果,可見得信只是一個入門而已。入了門之後,到登堂入室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佛法教學如此,其他宗教我想也不會例外,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白的。不可以迷信,迷信受傷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忉利天主,在佛經裡面可以說常常提到他,他確實也是佛門的護法,佛在一切處所講經說法他都會帶領許多的大眾來參與法會,這是一個修學十善業道的人必有的現象。如果說他要是排斥佛法的話,他又為什麽每會都來參加聽經,而且要讚揚諸佛菩薩?從這個地方來看,這個後世他的這些信徒毀謗佛法絕不是忉利天主的意思,這樣的人也不會為忉利天主所接受的。這個理要是真正悟過來,一切宗教徒,一切信奉上帝的人,對於佛法都應當尊崇,都應當信受奉行,然後要是發願生忉利天,必定能夠滿願。以佛法的理論與修學的方法,取忉利天實在是太容易,我們不能夠錯過這樣良好的機緣。

佛經裡面所說諸天的依正莊嚴,要比其他宗教的經典說得詳細多了。在過去,我有一個鄰居,這是天主教的一個神父,也很有名望,就是方豪。他住得跟我很近,他也研究一些佛教的經論,我也送了不少書給他。他看了之後,曾經給我說,佛教的經典裡面所記載天上的情形比我們的經典要多得多,要詳細得多,好像是去過似的。從這個語氣來說,他就懷疑他們的經典寫作的人大概還沒有到天上去參觀過,所以記錄得非常簡陋,而沒有佛法說得這麽詳細。甚至於把天上人的生活情況都描繪得使一個人是如入其境的感覺。這是我們應當要體會到,諸佛菩薩與諸天這關係是非常的密切,因為諸天也是諸佛菩薩的教化區,經常在天上弘揚佛法,教化這些天人。曉得這個事實,這個世間外道對於佛法,不管他是怎麽樣的排斥,甚至於侮辱,我們學佛的人不可以責備他,為什麽?這是他的無知。如果他明瞭這樁事實,他禮敬、讚歎還來不及,哪裡會牴觸佛法?他們所尊崇的上帝,上帝是佛弟子,他如果說是抵制佛法,換句話說,他就違背了他的上帝,那就不是真正天主的信徒。所以我們對他要有一種慈悲悲憫之心,憐憫他的無知,慈悲教導,這個才是正確的。

  

『明月天子』,這通常我們是講日月星三光,「明月」就是寶吉祥月天子;『普香天子』,「普香」是星天子,『寶光天子』是寶意日天子。這個三位,在今天我們學佛,懷疑的人非常多,我們講到「明月天子」,或者講到寶吉祥月天子,今天人類已經登陸月球了,而在月球上沒有見到明月天子,也沒有在月球上見到一些天人,這經裡面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寶光天子」,就是我們俗話講的太陽神,是日天子。現在我們曉得,太陽是一團火球,太陽裡面有生物嗎?有天人住在那個地方嗎?這是我們所不可思議的。實在講日月裡面確實有有情眾生,但是不是我們肉眼能夠看得見的,那個世界也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我們不要講月亮、太陽,不要講這些地方,就以我們地球上來說,我們地球是凡聖同居土,學佛的人都曉得,大概你們都看過「三昧水懺」,現在拜「三昧水懺」的風氣很盛,「三昧水懺」是怎麽來源?唐朝悟達國師的一段因緣。

  

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但是他在沒學佛之前,他有個冤家對頭常常要想來報復,但是十世的高僧修行精進,為護法神所護持,冤家不得其便。到唐朝,就是悟達國師這個時代,已經是第十世,這個冤家債主始終不能捨棄。這一生他做了皇帝的老師,皇帝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他一念生了歡喜心,歡喜就是魔,一念歡喜護法神遠離了,他的冤家得到機會找上身來,害了個人面瘡,什麽醫生也醫不好,最後遇到一位阿羅漢迦諾迦尊者把他治好的。而迦諾迦尊者的道場是在我們中國的四川,他曾經告訴他,有急難的時候去找他。他說山上有兩棵樹,你到那兩棵樹的地方就能夠見到迦諾迦尊者的道場。他到那裡去之後果然見到,清淨莊嚴,宮殿樓閣華麗無比,不是人間所有。這個病治好之後下山,下山他也是沿途做些記號,準備以後再來。可下了山之後,回頭再一看,是一片荒山,道場沒有了。

  

由此可知,如果要不是有特殊的因緣,這道場就在你的面前你也見不到。在我們地球上都是如此,那何況在月宮?何況在太陽裡面?所以決定不可以說我們沒有見到就不承認他的存在,這是很大的過失。像這種情形,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太多了,其實在外國也不例外。中國還有個著名的是法照禪師,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的道場大聖竹林寺,法照禪師在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薩,也是像迦諾迦尊者一樣的情形。除此之外我們在古人傳奇小說當中,還有許多筆記記錄當中,像是《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這裡面許多都是事實,證明了凡聖同居、人鬼同居。雖然同居,彼此並不能相見,除了在某些特殊因緣才能見到。否則的話,雖然同居也是彼此不相見的。

  

因此我們對於月球裡面的明月天子,以及他們的眷屬,乃至於佛經裡面講的月光菩薩、日光菩薩,都不必懷疑,我們要相信佛的誠言,誠實語。因為佛絕不會說是遷就一般的神話、遷就一般宗教的說法來教導我們。如果我們說佛有方便,可以假藉神話來給我們說教,那就錯了。為什麽?如果佛經裡有一、二句話是虛構的不是事實,佛也就有了妄語,既有妄語,佛一切的言論我們都可以不相信。由此可知,我們世間一個君子他都決定不打妄語,這樣才能夠取信於天下後世。何況大聖大賢的佛陀,決定不會有一句虛妄的言詞來欺騙我們。因此我們對於經典裡面所說的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應該要誠信不已。信了之後,佛並不教我們迷信,佛教我們求解,在理論上能夠貫通,然後求證。譬如說是明月天子、普香天子,我們求證能夠跟他見見面,確實能夠達到這個境界,不是做不到的,這就是佛法殊勝之處。

  

至於四天王,俗話稱作四大金剛,在一般佛寺一進山門就是天王殿,天王殿的兩邊通常都是塑金剛武士的相。所以不明佛法的人都稱他作四大金剛,實際上這是『四大天王』。天王殿的當中,就正中,一般都是供奉彌勒菩薩,而彌勒菩薩的像正是布袋和尚的像,這個順便給諸位做個簡單的介紹。布袋和尚出現在我們中國五代後梁的時候,布袋和尚出現在奉化縣,就是我們現在蔣總統的故鄉,在他的家譜上有記載,他的先人曾經迎請過布袋和尚在家裡面供養了有一、二個月,就是在總統他的祖先家裡住過兩個月,接受他家的供養。布袋和尚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也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他自己也不肯說。每天他是背了一個大布袋到外面去化緣,不管人家給他什麽東西,他都往布袋裡頭一丟,提著布袋就走,所以人家就稱他作布袋和尚。

  

現在你看到彌勒菩薩的像胖胖的、笑咪咪的,他在入滅,就臨死的時候,說了四句偈子,說明他自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說了他就走,所以後人才曉得他是彌勒菩薩。於是塑彌勒菩薩的像就塑他的像。他的相所代表的確實是慈悲,彌勒翻作中國的意思是慈氏,因此他就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悅相」的精神。在天王殿,天王殿是一入佛寺第一眼所見到的,布袋和尚坐在當中,這是教人一看到就生歡喜心。正是佛家所說的佛以四悉檀教化一切眾生。悉檀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施,就是普遍平等的布施,四種。四悉檀第一個就世界悉檀,世界悉檀的意思就是歡喜,就是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是第一個意義。所以彌勒菩薩,就布袋和尚,他就代表了這個精神,就是佛法之所在,能叫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而「四大天王」,我們從他們的名號上就曉得他所代表的教育意義。東方持國天王,持是護持,國就是國家,這是表示的負責任。譬如說在一個家庭裡面,我們要愛護這個家,要護持這個家;在一個國土,我們做一個國民,有責任要護持這個國土,要保護這個國土,我們才能夠安居樂業。所以這位天王他教給我們的就是負責盡職。南方天王名號叫增長,在佛法裡面說,必須得善根福德要天天增長。這個意思也正如同儒家教給我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可見得佛家與儒家都不是保守的,都不是守舊的,要是守舊就談不上增長,守舊談不上日新。所以儒與佛的要求是要我們天天有進步,天天是新的,正像一棵樹木一樣,年年都發新枝,年年都開新花、結新果,這是增長的意思。所以具體的來說,就是對於我們自己的智慧、德行,我們的技能、生活,都要隨著時代天天求進步,日新又新。這是第二位天王所表的意思。

第三位天王就是西方天王,叫廣目天王,也翻作雜語。這位天王所表的意思,廣目是叫我們多看,所謂說博學多聞,是叫我們多看。雜語是說的辯才無礙,是講他的聰明,能夠通達各種的語言,這樣才能夠教導各類的眾生。北方天王叫毘沙門,翻成中國意思叫多聞,四大天王當中是以北方天王為上首,而他的德號叫多聞,正是表現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像文殊菩薩所講,「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因此諸佛菩薩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都是以音聲為佛事。多看、多聞才能夠增長學問、增長見識。這就是我們進入佛寺,第一步踏進天王殿,四天王與彌勒菩薩所教給我們的。所以佛寺的建築、種種的施設,像諸佛菩薩、羅漢這些像的陳列,全屬於教育的意義,決定不是迷信。

  

所以我們要想佛法弘揚光大,利益一切眾生,首先要從正名上開始。中國人自古以來喜歡簡單,正因為簡單,於是現代的人往往將它本來的意思發生了嚴重的誤會。譬如佛教,現在大家把它當作宗教來看待,這是絕大的錯誤。如果我們自己承認佛教是個宗教,說得不好聽一點的話,我們就毀謗三寶,就侮辱三寶,要照經典裡面罪過可大了,毀謗三寶的罪過是地獄的果報。可是現在一般人都以為佛教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今天這個世界上這麽亂,人要遭這麽大的劫,我想這也是原因之一。不但是世間人毀謗三寶,說佛教是宗教就是毀謗三寶,連佛弟子、出家人也認為佛教是宗教,這個不得了。所以我們要想真正的報佛恩,續佛慧命,要從正名開始。孔子所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今天稱佛教應當稱佛陀教育。佛教自己稱宗教,那不是世間宗教的意思。佛教本身稱宗是指的宗門,我們一般是以禪宗為代表,宗是講求宗旨,簡單明瞭,這是稱宗,稱教就是教下,宗門、教下。教下裡面最顯著的代表是賢首、天台、三論跟唯識,就是法相。這幾個大的宗派它著重在教學的技術,就是技巧。所以稱宗門、稱教下,那是佛教自己本身對於教學方便的設施而言,決定沒有宗教的意義,這是我們首先要曉得的。

  

明暸這個意思之後,我們就不會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今天的社會對於佛教發生非常嚴重的誤會,就是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拜,當作神明來看待,這個差錯實在是天壤之別。如果我們真正認識佛教是教育,於宗教不發生任何關聯,這在佛教一切經論裡面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得出來,佛教裡面它是講平等的,宗教是不平等的,宗教神與人的關係,是主僕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永遠是不平等的。佛教裡面佛與眾生是師生的關係,是平等的,佛說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可見得完全列在平等的地位上。尤其佛法講到究竟,萬法一如,「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可以說已經講到絕對的平等,這是佛法。在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他說得非常好,他曾經公開的發表過,「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這篇文章我們在前年把它附印在《六祖壇經》曹溪原本的後面一併流通,希望大家多多留意。我們至少要做一個三寶弟子,護持三寶,護持一切眾生法身慧命,決定不毀謗三寶;換句話說,決定不能承認佛教是宗教,我們護法要從這個地方做起。

  

佛寺決定不是廟,寺是教育的機構,是推行佛教的一個機關,它不是廟。廟裡面這才是供的鬼神,廟是屬於宗教,寺不屬於宗教。像這些都必須要有很明晰清楚的理解,萬萬不能夠發生誤會。從一切的設施,我們在此地順便簡單給諸位介紹一點,這些佛像陳列的教育意義,像剛才所說的天王殿,就是很好的一種教育陳設,就好像我們現在所謂是展覽室一樣。這裡面擺的這些菩薩,他代表的什麽用意?他教我們的是什麽?而這些諸佛菩薩,乃至於四大天王是誰?統統是自己的法性,不是別人。譬如說彌勒菩薩就是我們自己的慈悲心,就是代表我們自己的平等心,代表我們的喜悅相,自己就是彌勒;持國天王就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心,負責盡職的心;南方增長天王就是我們自己的進取心,我們要日新又新;廣目天王、多聞天王,正是代表我們自己修學的方法,我們要多看、我們要多聽,我們要多為別人講解,代表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決定不能把他當作神明來看待,那就錯了,那就是迷信。

  

如果進入大雄寶殿,大殿裡面一般當中是供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兩邊是兩位菩薩,供菩薩多半都是供文殊、普賢;如果是供聲聞眾,一定是迦葉與阿難尊者。如果供迦葉跟阿難尊者,這是小乘法;供文殊、普賢,這是代表大乘佛法。如果是淨土法門,一定當中是阿彌陀佛,旁邊是觀音、勢至;如果說華嚴宗的,它當中一定是供毘盧遮那佛,兩邊是文殊、普賢。這個統統是教學表法的意思。佛是代表我們自己的理體,是從體上說的,我之本體;菩薩是代表從體起用,有體當然有作用。體是清淨寂滅,無言無相,所以在《華嚴經》佛不說法,佛是代表法身理體,沒有言說;而從體起用,這就是菩薩,所以菩薩說法。凡是菩薩都是從用上講,凡是講佛都是從我們本體上講的,真如本性上說的,這是一定要曉得。

  

釋迦牟尼翻成中國意思是能仁、寂默,這就是我們本性裡面的仁慈,能仁是仁慈,就慈悲心,寂默是清淨心。所以見到釋迦牟尼佛,或者念南無釋迦牟尼佛這句名號,立刻就要想到自己心地清淨、慈悲,自己心地的清淨、慈悲就是釋迦牟尼。所以清淨心中不生一念,從不生一念當中起的大慈大悲。觀音代表的慈悲,所以念觀音菩薩就是念自己的慈悲心。但是一個是在理體上的慈悲,是以佛來代表;一個是在作用上的慈悲,是以菩薩來做代表。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意思,才能得到教學的效果。

  

文殊是代表智慧,普賢是代表的實踐,就是實行,文殊是表智慧學問,而智慧學問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才是有用的學問。所以文殊代表的就是智慧,而普賢代表的所謂說大願大行,我們今天講的實踐、講力行,儒家講篤行,是代表這個意思。在佛法裡面講聞思修,文殊所代表的是聞思,普賢代表的是修。在儒家的教學過程當中它也是講,「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跟佛家講的聞思修是大同小異。而文殊正是代表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代表這個四條;普賢是代表的篤行、代表的實行,從體起用。

  

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見到佛菩薩哪有不開智慧的道理!佛法的教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進入到藝術化的教學,最進步的教學法,而今天被人家誤會是迷信,誤會是是神權,實在是太冤枉,而是將我們真正的無價之寶棄捨而不認識,這在整個世人之中可以說是無比的損失。所以我們曉得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一定要喚醒世人,使大家對佛教有正確的看法,恢復佛教本來教學的面目,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真正的福德。這是當前佛弟子應當負的使命,也是無比偉大而神聖的使命。再看下面經文:

  

【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

  

這一段是講的欲界更上面一層天,自在天就是欲界第五層化樂天,大自在是欲界第六層他化自在天。說了自在天、大自在天,當中這個夜摩天、兜率天就省略,就包括在裡面了。欲界六層天要從下面往上面看,第一層是四王天,這裡講到過了,四大天王是四王天,四王天上面是忉利天,再上面是夜摩天,夜摩天再上去是兜率天,兜率天再上去就是此地講的『自在天子』,就是化樂天,第六層,再上去就是『大自在天』,就是他化自在天。這說了一個下面,說了一個上面,當中的省掉了。『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可見得這個欲界六層天,天主與他的臣民,於佛有緣者也都來參加這個法會。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屍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

  

這一段是講的色界,比欲界更高一層了。色界一般講起來這相當的複雜,它有四禪十八層天,經文這個地方非常的簡略。首先要說的就是『娑婆世界主』,「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忍的意思,叫堪忍,忍就是忍辱的忍。意思是說,這個世界苦難重重,煩惱無邊,而這個地區的眾生他能夠忍受得了。在煩惱裡面最重的就貪瞋痴三毒煩惱,而三毒煩惱所招感的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說這些眾生他能夠忍受。換句話說,娑婆也可以說是極苦的世界,要跟極樂世界兩個對比,那個地方叫極樂,這叫極苦。這個色界是娑婆世界裡面環境比較優越的一個處所。『梵』也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離欲,也是清淨的意思,擺脫了欲界裡面的五欲六塵。所以他能夠上升,就是超越五欲的境界,這個叫色界。欲他擺脫掉,色他還沒有忘掉,他還有色,所以稱之為色界。色界的修因是四禪以及四無量心,這個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修禪定還要修慈悲喜捨,才能夠得到色界天的果報,所以它又叫禪天,因為這些人都喜歡禪定。

  

剛才說了,他分為四類,就是四禪,四禪一共有十八層天,前面三禪每一禪都有三層天,就是一共九層天。第四禪很特別,除了一般的三天之外,還有一個外道天叫做無想天,另外還有五層天是叫淨居天,也叫做五不還天,是聲聞、緣覺他們修行的場所。因此四禪天是凡聖同居土,五不還天是聖人,雖然他們都在四禪,四禪天人看不到聲聞、緣覺。就正如同我們地球上這個凡聖同居是一樣的情形,凡不見聖,聖也不干擾凡,他們是在一起的。在我們這個世界裡面來講,可以說凡聖同居土,我們地球上也是凡聖同居土。在欲界天,除我們之外,欲界第四天,就是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兜率天有內院跟外院,外院是凡夫天,內院是彌勒菩薩的道場,這是凡聖同居。四禪是凡聖同居。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

  

『屍棄』,翻成中國意思是「頂髻」,就是初禪的天主。『光明』是二禪天主。三禪天、四禪天就不說了,這也是經文的省略。他們與『萬二千天子俱』,也一同來參加這個法會,這個法會的殊勝莊嚴由此可以能夠看到。

妙法蓮華經  (第二十六集)  1987  台灣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  檔名:08-001-0026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法語:清凈裡面的樂是真樂
凈空法師開示輯要
凈空法師講《佛說十善業道經》46_世尊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誨,十善業道是頭一堂課。我們從這個經入門,也在這一部經上得大圓滿。十善都做到了,都做得非常清凈圓滿,你就成佛了。

TAG:台灣 | 文化 | 佛教 | 圖書館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多元文化 | 儒釋道 | 凈空 | 妙法蓮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