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

  

陳氏,乃中國乃至世界第五大姓,人口約七千餘萬,比德國還要多。陳姓人口佔全國6.8%,遍布全國各縣市及全世界各地,歷代人才輩出,為祖國作出偉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核心姓氏之一,也系漢族的中堅姓氏。陳姓系黃帝姬姓之裔,即黃帝孫帝顓頊之子窮蟬居溈汭為媯氏。窮蟬傳五世至舜,生於姚墟,而為姚氏。舜子商均,夏侯封於虞城,為虞伯,因以虞為氏,傳五十二世,虞閼父為周陶正,其子遏父,乃周武王之姐夫,稱太姬,受封為陳侯,是為陳胡公滿,建都太昊故都,即後之河南陳州,今之淮陽縣,有陳胡公滿之墓,是為陳氏一世祖,胡公十世孫陳厲公佗之子陳完,因避伯父陳桓公鮑之子宣公杵血之迫害,東奔投靠姜姓齊桓公,任工正,食采于田,但陳、田古漢語相通,於是改為田氏,是為田氏之一世祖。完傳十世為田和,取代姜姓齊康公,稱田太公,是為田氏齊國創始人。田太公傳五世至田地,自稱齊緡王,為戰國七雄之一。緡王傳至三世田建,被秦始皇所滅。建之子田軫,徙居潁川,故陳氏以潁川郡為郡望,軫助楚懷王孫心滅秦,任為楚相,封潁川侯。複姓陳氏,軫孫陳餘,自立為陳王。陳餘九世孫陳實,任東漢太丘長,行政修德,百姓深感,陳氏人丁昌盛。其子元方、季方,與父同德,時號三君。元方,即陳紀之字,官東漢尚書令。紀子群,為魏司空。郡子泰,尚書左僕射。泰長子准,晉太尉、封廣陵公。五胡之亂,准子伯眕,南遷曲阿縣(今江蘇丹陽縣)新豐湖。伯眕孫世達,任東晉長城令,因遷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下若里。世達十世孫文讚,生三子:談先,梁東宮直閤將軍;次子霸先,取代蕭氏梁朝,自立為陳武帝;三子休先。霸先傳位於兄談先長子文帝曇倩、宣帝頊,頊傳長子後主叔寶,被隋文帝所滅。宣帝生三十一子,第六子宜都王叔明,因遷江州德化縣(今江西九江市),是為江州義門陳氏的開基之祖。叔明十二世孫旺,又遷南鄰德安縣東橋鎮,從此永遠定居至今。旺七世孫榮、端,數世同居,唐懿宗授端參政之官。唐僖宗時,與蔣良傑同起兵,招討平寇有功,加封威將軍,敇鎮潭州(湖南長沙市),管轄三邊,旌表義門,授家長陳崇為江州長史,贈光祿大夫。後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陳端年老辭官,與外甥彭滎、常均,卜居長沙之務陽鄉,即今清泰都,陳氏居大塘,彭氏居大田,常氏居大賢,世號甲、乙、丙族。此時,江州陳氏家業還聚族共炊。尚未分家。陳崇之子兗與陳端之子聚,在東佳山建聚星亭義門書堂,集書數千卷以資惠者,是為中國最早的陳氏書院及圖書館。到陳昉時,全族聚居共炊已達七百餘人。家規規定不畜婢妾,沒有閑人。每會食群坐廣堂,未成童者別為一席。養犬百餘,亦共一牢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人皆以陳氏合族同炊德感牲畜,為世所無。又建書樓以延四方之士,鄉里率化。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詔免義門沿征物色徭役。淳化初年,又詔本州知州唐戩,每年給義門陳氏二千石谷。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賜御書三十三卷,並賜「真良家」三字。又命陳氏造御書樓,賜「玉音」匾。次年,賜「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十二字。以為世次排名,是中國最早的皇帝欽賜派名。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詔江州義門陳氏家長陳競入朝,賜一玉雀,命持歸。萃和醞酒一石,令合家三千七百餘口,一一遍嘗知其味。陳競卒,從弟旭主持家政。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特賜誥敕,授將仕郎,拜江州助教。旭卒,弟蘊主家政,鄰里稱其德。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仍賜誥敕,授將仕郞,拜江州助教。三年,敕查義門丁繁三千七百餘口,江州知州李元穎申奏,特敕賜從便置田。四年,敕義門陳氏,同居十八世,孝友之風,卓然無比,許建立祠堂,以奉祭祀,旌表其義。當時,義門應舉而登科者,四百零三人,在朝廷官位郎署以上者十八人,任刺史、司馬、參軍、縣令者,二百零九人,世宦名賢,難以勝數。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陳氏已衍傳到十九代,三千九百餘人,族大名著,滿門顯貴,恐遭世忌。便由義門陳氏奏請分家,奉敕命江州轉運使謝景初,太守呂誨、曹吏劉獻、縣令穆珣、湖口巡檢范彬,眾官臨門,監護分家析產。遵宋太宗時編賜的字型大小,將鄭州、潭州、均州、黃州、漢陽、安慶、棣州、松洲、瀘州、光州、洪州、舒州等府州縣庄業,均作291份,拈閹居管,此為小宗。又將德化、瑞昌、星子三縣莊田,作27份,分與延牧等廿七人居之。又將德安、建昌等縣莊田,作20份,分與知監等廿人居之,此為大宗,不在291庄之內。共計338個庄,廣佈於今16省144縣市,可說是古今所無的家庭產業奇觀。其受庄於洪州、潭州、武昌、江夏、黃州、漢陽、漢川、越州、南陽、通州、潁川、吉州、泰和、吉安,皆唐威烈將軍陳端的後裔。其在於長沙大塘、金鏗、梅藪、斂田、滄浪、稅場、力頭、花灰、浮潭、桑田廟、田師村,繼而分遷大埠田、檀山、青山、螢火橋、菖蒲塘、官橋西北市、本府煙霧巷、碧湘街,遷水渡河、黃泥沖、洲湖、韶塘,又遷亦石河、平塘、清潭灣,湘陰玉池山、蘇溪塅、黃柏塅、浸米塘、西沖、尖山、力江、長樂,平江崇林、百步嶺、巫泥,益陽分蒲洲,華容竹雞坡、瓦子灣,皆陳端九世孫可字派兄弟分管。惟斂田莊,原名福壽庄,其所以改今名者,以八世祖團公,先生可球等十郎,所有庄業,支分已定。後晚年又生一子可秀,排次十一郎,陳團命可求兄弟十人,各將所分產業,各退一份,斂攏成庄,分給可秀管理,故叫斂田莊。成為第三百三十九庄,自江州義門遷於湖南長沙、湘陰、平江、華容、益陽各地,仍沿守江州義門舊家規舊習俗,延續達五百年之久,也是舉世絕無僅有之家庭、家族事例。後陳團卒於京城,他的第九夫人鮑氏,塑一尊像,奉歸斂田亨祀,號曰斂田神公。後因世亂,兵燹疊經,移入都天神寨,今名都斂寨。  民國《長沙陳氏族譜》有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張敬夫作《義門記》載:「江州陳氏,宗族繁盛,衣冠濟美,和氣靄於門庭。淳化彰於邦國。按其族譜,乃陳宜都王叔明之後五世孫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舉進士及第,官贈秘書少監,為右補闕,仍留翰林院。生京,官至給事中、集賢殿學士,乏嗣,以從子褒為嗣,官至鹽官令。生灌,為高安縣丞。其後子孫鏞諱伯宣者,隱居隱廬山,注司馬遷《史記》行於世,詔征不起。生檀,檀生旺,居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旺生機,機生感,感生蘭,蘭生青,青生伉、仲、侍、俛、偉、伸六子,生孫十七,十七又生三十四,自是家益昌,族益熾矣。至伸之孫端,數世未嘗分異,益置田園,為家法戒子孫,擇群眾以掌其事,建書堂以教誨之。其家法序曰:「我家襲秘監之累功,承著作之遺訓。代傳孝悌,上下和穆。但子孫之眾多,不無智愚之或異,苟無董率之條,恐乘敦穆之誼。今設之以局務,垂之以規程,推動任能,懲惡勸善,必令子孫世守家范,永蹈和穆云云。爰立主事,以專家政;置庫司,以掌家財;立庄長,以督賦租。學院以教童稚,道院以業焚修,巫法以備祈禱,醫師以供藥石,東佳書院以待學者,德宇廨宇以奉公門。其餘酒漿鹽米之儲,衣裳裝箱之具,三時飲食之節,四序宴會之期,長幼出入之儀,昏定晨省之禮,婚姻喪吊,送往迎來,賞以勸善,罰以懲惡,凡諸纖悉,莫不周詳。其於臧獲不入於門,鷹不以為玩,天文圖緯之學,縱橫權變之謀,佛圖桑門之言,商賈營販之利,禁之不習。室無私財,廚無異饌,大小知數,內外如一。唐僖宗聞其事,詔旌其門。」唐昭宗大順元年(公元890年),《陳氏家法三十二條》開始執行。南唐烈祖李昪昇元元年(公元937年),又旌表孝悌,標揭門閭。其子元宗李璟又益蜀訟征科。宋太祖開寶初年又除兩稅正色,並免訟證雜配率物。為張齊賢所奏允。  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宰相胡旦又作《江州義門碑記》。與張敬夫《義門記》大致相同。記載自宜都王陳叔明第十三世孫陳旺遷居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為江州門的始祖,年代約當唐文宗中葉時,即公元832年左右,到宋開寶初年(公元968年)成立義門時,年代才130多年,而人口已達七百四十人,可見繁衍甚快,到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只相隔32年時間,人口翻了一番,達一千四百七十八人。到天聖三年(公元1025年),距咸平三年只25年光景,人口已達三千七百餘口,又增加二倍半。十九代同居共炊,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才在朝廷派大官的監督下進行分居,到次年才宣告完成,人口又達三千九百餘人,長達231年。若從宜都王陳叔明算起,則達500餘年。時間之長,世代之遠,人口之多,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且為世界歷史上第一位。而登科舉任官吏的人數,當咸平四年時,便達四百三十人,將近總人口百分之九,可謂大宗望族,聲勢顯赫。從其族規家訓的謹嚴,組織管理的嚴密,學校、藏書樓、接待館、祠堂祭祀、醫療、田莊、園林。以及自備生活生產用品的各種設施,無不應有盡有,百業俱備,確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宗族聚居型式的田園制度的典型,而且能維持二百三十一年之久,管理好三千九百多人,且遇到災難饑荒都能同舟共濟、患難相依,安度難關,而且幾乎沒有不肖之輩和違規犯法之徒,且有感化鄉鄰之功,才能得到歷代封建帝王的旌表和支持。沒有高度的管理才幹,沒有精明能幹的智慧,沒有大公無私的高品質,沒有敬老撫幼的天職觀點,沒有保障宗族利益的防衛措施,沒有勇敢奉獻精神,沒有團結一致和互謙互讓的富貴精神,沒有奮進自強的拼搏能力,沒有調和官民關係的有效策略,沒有一套完整優善的規章制度,江州義門陳氏是不可能成為世界聚居共炊十九代、三千九百餘人、二百三十一年之久的冠軍。是世界史僅有的優例,也是近代數十個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做到,也不能持久的先例,全世界馬列主義從來也未知道這個中國中世紀就已出現的燦爛楷模,以和諧觀點來處理好家庭間、宗族間、社會間、人際間、國際間的關係,才能保持世界和平,互相幫助,共同創造財富,使人類永遠享受到真正的幸福。而不是不斷地製造階級鬥爭,挑動群眾斗群眾,視凡人皆仇,凡國皆敵,人為地陷己國己民於孤家寡人地步,則國家會分裂,人民會流散,社會會解體,人類會受罪。決不能飲鳩止渴,掩目捕虎,自然歸於失敗,而曇花一現。經驗與教訓是值得我們認真深思、反省和糾正的。否則的話,將會被歷史所淘汰,被人類唾棄。  江州義門陳氏在國內外的人口約三千餘萬人。另一大支陳氏,即是唐高宗時及五代閩王王審知時,由河南固始地方南遷閩、粵、港、台以至世界各地的陳氏,他們也是陳胡滿公之裔。而北魏匈奴族的莫侯陳氏,乃漢高祖侄子楚元王劉交之後,系出黃帝玄孫堯之後。入匈奴,改為莫侯陳氏,北魏孝文帝時,賜姓陳氏,因居洛陽,便以河南郡為郡望,以別於潁川郡。人口絕少。但這兩支陳氏,均以黃帝為始祖。加之陳氏先後曾建立過陳國、齊國、張楚國(陳勝)、新朝(王莽乃齊王建之後,為王姓)、陳朝,還有安南陳朝富有管理國家的豐富經驗。這是古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特色,雖不適應於近代社會發展,但畢竟是全國世界哲學家所夢想的馬托邦模式的存在事實,惟有中國才有這個絕無僅有的典事例,也不愧為中國社會史上光輝的一頁,也是今後人類歷史上永遠不能做到的血緣相聚共炊的唯一事例,讓中華諸姓氏氏族的血緣相聚共炊的唯一事例,讓中華諸氏氏族去閉目重溫和反芻吧!當然五至十代同堂者尚有義門張氏、義門裘氏、義門李氏、義門王氏等十餘個,但時間最長也只百多年,人口也從未達千餘人,不能與江州義門陳氏相比。  此外,與陳氏同祖的姓氏,有姚、媯、為、銚、余虞、餘姚、上虞、西虞、舜、廬、幕、暮、盼、象等十四氏。由陳氏分支的有潁川、與、、田、田俅、田章、庹、安平、敬、假、甿、羅陳、程陳、陸范、因、茵、滿、因孫、胡、胡母、母、母仰、姥、姆、袁、爰、轅、榬、溒、轅紇、胡沙、孫、孫陽、陸、、、稑、陸費、坴、占、苫、占尹、遠、勒、特、特健、直勒、遠丹、陳佳、甄、遂、勝、勝屠、直、雚、厘、觀、負、舀、饒、盎、顓孫、偃師、子宋、宋、子夏、子仲、少西、咸、戲、恩、公良、斗門、嘗、子石、子占、子穆、子枋、子尚、子芒、子禽、子寤、佳子、廩邱、於陵、五王、穰、歸、中容、針、針巫、暖、募、忠、子州、子扁、儀、有、沖、公沙、五父、蒲、蒲衣、邽、圭、遏、閼、榕、車、法、沈陳、威、威王、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王等一百二十三個姓。  少數民族陳氏,有俚人、武陵蠻、女真、蒙古、滿、土家、白、仡佬、壯、傣、高山、黎、佤、瑤、布依、京、苗、柯爾克孜、達呼爾、朝鮮、藏、彝、侗、哈尼、回、錫伯、琉球等。  海外陳氏,有韓、朝鮮、泰、越南、蒙古、俄羅斯、傣、緬甸、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印尼、東帝汶、斐濟、西薩摩亞、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吐瓦魯、魯、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巴基斯坦、塞席爾、葛摩、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哈薩克、烏茲伯克、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意、波蘭、瑞士、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奧地利、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蓋亞那、烏拉乖、巴拉圭、特里尼達——多巴哥、古巴、美、加拿大、墨西哥、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還有,高改陳氏,白改陳氏,黎改陳氏,傅改陳氏,謝改陳氏。陳改榕氏,陳改程氏,陳改郭氏等。  以上即約略而言關於陳氏的淵源支派。如果要編寫一部豐富多彩的《陳姓源流史》的話,至今一千萬字也不為多。  寫於2008年戊子中秋  號稱「義門」的陳姓  陳姓是中國第五大姓,總人口達六千萬,相當於西班牙、葡萄牙兩國人口之總和。  陳姓出於黃帝之裔舜帝之後,舜帝之裔媯滿是周武王的姐夫,封於陳國(河南淮陽縣),是為陳胡公,侯爵。陳被楚所滅,其後為陳氏。陳厲公之子陳完因避難投奔姜姓齊國,改姓田氏,傳至十世孫田和,奪姜齊而稱齊侯,是為田齊太公,和之孫田因齊稱齊威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威王六世孫田軫又複姓又陳,叫陳軫,其孫陳餘,於秦末起義自稱趙王。另一支陳勝最先起義稱張楚王。漢高祖開國功臣,丞相陳平,封曲逆侯。餘的七世孫陳寔,任太丘長,居潁川,陳氏便以潁川為郡望。寔六子:紀、夔、洽、諶、休、元,皆道德文章高深,號稱「陳氏六龍」。陳諶十七世孫陳霸先,取代蕭梁,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另一支福建長樂人陳日照,於南宋時,取代安南李朝,建立安南陳朝。元末,湖北沔陽人陳友諒起義稱漢帝,子陳理被明太祖所滅,陳理被流放於朝鮮,今其裔在朝鮮繁衍昌盛。此外,王莽、三國吳朝孫權、孫中山、袁世凱、胡耀邦都是陳國的分支的後裔。  陳氏尤其敦宗睦族,名聞天下。陳武帝兄談先之子陳宣帝陳頊,頊第五子宜都王陳叔明,叔明十一世孫陳旺遷江州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今江西德安縣車轎鄉義門陳村),以孝道治家,撰家規,建書堂,義門陳氏日益昌盛,和穆相處,全體共餐,是個典型的「烏托邦」式的大家庭,有如上古時代的氏族社會。連所養的一百隻狗,在會食時,一狗不到,其餘九十九隻狗都不食,蔚為天下奇聞。唐昭宋大順(公元890年)詔賜立義門。是為名滿天下的「江州義門陳氏」。義門陳氏傳到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已是19代人口達3700多人,時間長達230年,才被宋仁宗顧忌陳氏太盛,以防不軌,便派謝景初等官員,強行將義門陳分散為二百九十一庄,從此江州義陳氏遍布天下,計有今之19省125縣。如當代名人陳獨秀、陳立夫、陳果夫、陳誠、陳賡、陳毅都是義門陳氏之後。  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閩南蠻獠嘯亂,朝廷派嶺南行軍總管陳政(河南固始人),南征病死,其子陳元光繼之,平息叛亂,定居漳州,成為福建、廣東、海南、台灣及南洋海等地陳氏之祖,被尊為「開漳聖王」,閩粵俗話說:「陳、林、蔡,天下佔一半」。  別姓改陳氏的,有唐末,曹憲來娶陳氏生四子,皆從外祖父陳氏之姓,居嘉興府,其後裔陳文龍,任宋朝參知政事。北齊清河王高岳十四世孫高諒,元時入贅於浙江海寧縣東里陳明誼之女,遂從岳父陳姓,其後有明代理學家陳確。前趙大臣陳元達本姓高,以生辰年月妨忌父親,故改為陳氏。唐初陳永貴本姓白,而改為陳氏。明成祖滅安南黎氏,國王黎季厘宗族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工部尚書。北魏鮮卑族莫侯陳氏改為陳氏。明太祖賜西域人陳友之祖為陳氏,遷居安徽全椒,友官至右都督、武平伯。陳氏改遲尉氏,西魏賜許昌公陳忻姓尉遲,後又複姓陳氏。明末遺老郭金台本姓陳,遭家難,冒姓郭氏。  少數民族陳氏有女真、蒙古、滿、瑤、羌、京、侗、布依、土家、哈尼、回、壯、黎、彝、白、高山、畬、朝鮮等族。  歷代名人有漢太傅、同陽鄉侯陳蕃,晉陳壽著《三國志》,唐初詩人,陳子昂、僧玄奘(陳禕),宋希夷先生陳搏,文壇怪才陳師道、陳與義,明理學家陳獻章、人物畫家陳洪綬,民族英雄陳子龍,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清抗英愛國將領、福建水師提督陳化成,寫《警世鐘》鼓吹革命的陳天華,湖南新化人。民國上海討袁總司令陳其美。今有國學大師陳垣和陳寅恪、陳師曾弟兄。  而琉球陳氏地位顯赫,清末菲律賓甲必丹陳謙善,其子陳剛,創立馬尼拉中華總商會。新加坡愛國華僑陳嘉庚,泰國曼谷銀行董事長陳弼臣等。

·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 ·天下最顯赫的姓——劉姓 ·天下第一大姓——李姓 ·衡陽寧氏概況 ·田氏的來源和分布 ·何光岳先生序輯(五)·何光岳先生序輯(四) ·何光岳先生序輯(三) ·何光岳先生序輯(二) ·何光岳先生序輯(一)華人論壇雜誌社主辦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首頁 華人紀實 文化經濟 尋根問祖雜誌 科學發展 宣傳推廣 教育研究 文化 楚辭學界 朱氏周期 炎黃語文 詩詞歌賦 藝術 華人書畫 光岳收藏 旅遊天地 資訊 華人資訊 經濟縱橫 聯繫我們 何光岳專欄 首頁>>何光岳專欄 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 作者:何光岳 發布時間:2011-2-23 17:13:50  陳氏,乃中國乃至世界第五大姓,人口約七千餘萬,比德國還要多。陳姓人口佔全國6.8%,遍布全國各縣市及全世界各地,歷代人才輩出,為祖國作出偉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核心姓氏之一,也系漢族的中堅姓氏。陳姓系黃帝姬姓之裔,即黃帝孫帝顓頊之子窮蟬居溈汭為媯氏。窮蟬傳五世至舜,生於姚墟,而為姚氏。舜子商均,夏侯封於虞城,為虞伯,因以虞為氏,傳五十二世,虞閼父為周陶正,其子遏父,乃周武王之姐夫,稱太姬,受封為陳侯,是為陳胡公滿,建都太昊故都,即後之河南陳州,今之淮陽縣,有陳胡公滿之墓,是為陳氏一世祖,胡公十世孫陳厲公佗之子陳完,因避伯父陳桓公鮑之子宣公杵血之迫害,東奔投靠姜姓齊桓公,任工正,食采于田,但陳、田古漢語相通,於是改為田氏,是為田氏之一世祖。完傳十世為田和,取代姜姓齊康公,稱田太公,是為田氏齊國創始人。田太公傳五世至田地,自稱齊緡王,為戰國七雄之一。緡王傳至三世田建,被秦始皇所滅。建之子田軫,徙居潁川,故陳氏以潁川郡為郡望,軫助楚懷王孫心滅秦,任為楚相,封潁川侯。複姓陳氏,軫孫陳餘,自立為陳王。陳餘九世孫陳實,任東漢太丘長,行政修德,百姓深感,陳氏人丁昌盛。其子元方、季方,與父同德,時號三君。元方,即陳紀之字,官東漢尚書令。紀子群,為魏司空。郡子泰,尚書左僕射。泰長子准,晉太尉、封廣陵公。五胡之亂,准子伯眕,南遷曲阿縣(今江蘇丹陽縣)新豐湖。伯眕孫世達,任東晉長城令,因遷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下若里。世達十世孫文讚,生三子:談先,梁東宮直閤將軍;次子霸先,取代蕭氏梁朝,自立為陳武帝;三子休先。霸先傳位於兄談先長子文帝曇倩、宣帝頊,頊傳長子後主叔寶,被隋文帝所滅。宣帝生三十一子,第六子宜都王叔明,因遷江州德化縣(今江西九江市),是為江州義門陳氏的開基之祖。叔明十二世孫旺,又遷南鄰德安縣東橋鎮,從此永遠定居至今。旺七世孫榮、端,數世同居,唐懿宗授端參政之官。唐僖宗時,與蔣良傑同起兵,招討平寇有功,加封威將軍,敇鎮潭州(湖南長沙市),管轄三邊,旌表義門,授家長陳崇為江州長史,贈光祿大夫。後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陳端年老辭官,與外甥彭滎、常均,卜居長沙之務陽鄉,即今清泰都,陳氏居大塘,彭氏居大田,常氏居大賢,世號甲、乙、丙族。此時,江州陳氏家業還聚族共炊。尚未分家。陳崇之子兗與陳端之子聚,在東佳山建聚星亭義門書堂,集書數千卷以資惠者,是為中國最早的陳氏書院及圖書館。到陳昉時,全族聚居共炊已達七百餘人。家規規定不畜婢妾,沒有閑人。每會食群坐廣堂,未成童者別為一席。養犬百餘,亦共一牢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人皆以陳氏合族同炊德感牲畜,為世所無。又建書樓以延四方之士,鄉里率化。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詔免義門沿征物色徭役。淳化初年,又詔本州知州唐戩,每年給義門陳氏二千石谷。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賜御書三十三卷,並賜「真良家」三字。又命陳氏造御書樓,賜「玉音」匾。次年,賜「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十二字。以為世次排名,是中國最早的皇帝欽賜派名。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詔江州義門陳氏家長陳競入朝,賜一玉雀,命持歸。萃和醞酒一石,令合家三千七百餘口,一一遍嘗知其味。陳競卒,從弟旭主持家政。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特賜誥敕,授將仕郎,拜江州助教。旭卒,弟蘊主家政,鄰里稱其德。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仍賜誥敕,授將仕郞,拜江州助教。三年,敕查義門丁繁三千七百餘口,江州知州李元穎申奏,特敕賜從便置田。四年,敕義門陳氏,同居十八世,孝友之風,卓然無比,許建立祠堂,以奉祭祀,旌表其義。當時,義門應舉而登科者,四百零三人,在朝廷官位郎署以上者十八人,任刺史、司馬、參軍、縣令者,二百零九人,世宦名賢,難以勝數。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陳氏已衍傳到十九代,三千九百餘人,族大名著,滿門顯貴,恐遭世忌。便由義門陳氏奏請分家,奉敕命江州轉運使謝景初,太守呂誨、曹吏劉獻、縣令穆珣、湖口巡檢范彬,眾官臨門,監護分家析產。遵宋太宗時編賜的字型大小,將鄭州、潭州、均州、黃州、漢陽、安慶、棣州、松洲、瀘州、光州、洪州、舒州等府州縣庄業,均作291份,拈閹居管,此為小宗。又將德化、瑞昌、星子三縣莊田,作27份,分與延牧等廿七人居之。又將德安、建昌等縣莊田,作20份,分與知監等廿人居之,此為大宗,不在291庄之內。共計338個庄,廣佈於今16省144縣市,可說是古今所無的家庭產業奇觀。其受庄於洪州、潭州、武昌、江夏、黃州、漢陽、漢川、越州、南陽、通州、潁川、吉州、泰和、吉安,皆唐威烈將軍陳端的後裔。其在於長沙大塘、金鏗、梅藪、斂田、滄浪、稅場、力頭、花灰、浮潭、桑田廟、田師村,繼而分遷大埠田、檀山、青山、螢火橋、菖蒲塘、官橋西北市、本府煙霧巷、碧湘街,遷水渡河、黃泥沖、洲湖、韶塘,又遷亦石河、平塘、清潭灣,湘陰玉池山、蘇溪塅、黃柏塅、浸米塘、西沖、尖山、力江、長樂,平江崇林、百步嶺、巫泥,益陽分蒲洲,華容竹雞坡、瓦子灣,皆陳端九世孫可字派兄弟分管。惟斂田莊,原名福壽庄,其所以改今名者,以八世祖團公,先生可球等十郎,所有庄業,支分已定。後晚年又生一子可秀,排次十一郎,陳團命可求兄弟十人,各將所分產業,各退一份,斂攏成庄,分給可秀管理,故叫斂田莊。成為第三百三十九庄,自江州義門遷於湖南長沙、湘陰、平江、華容、益陽各地,仍沿守江州義門舊家規舊習俗,延續達五百年之久,也是舉世絕無僅有之家庭、家族事例。後陳團卒於京城,他的第九夫人鮑氏,塑一尊像,奉歸斂田亨祀,號曰斂田神公。後因世亂,兵燹疊經,移入都天神寨,今名都斂寨。  民國《長沙陳氏族譜》有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張敬夫作《義門記》載:「江州陳氏,宗族繁盛,衣冠濟美,和氣靄於門庭。淳化彰於邦國。按其族譜,乃陳宜都王叔明之後五世孫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舉進士及第,官贈秘書少監,為右補闕,仍留翰林院。生京,官至給事中、集賢殿學士,乏嗣,以從子褒為嗣,官至鹽官令。生灌,為高安縣丞。其後子孫鏞諱伯宣者,隱居隱廬山,注司馬遷《史記》行於世,詔征不起。生檀,檀生旺,居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旺生機,機生感,感生蘭,蘭生青,青生伉、仲、侍、俛、偉、伸六子,生孫十七,十七又生三十四,自是家益昌,族益熾矣。至伸之孫端,數世未嘗分異,益置田園,為家法戒子孫,擇群眾以掌其事,建書堂以教誨之。其家法序曰:「我家襲秘監之累功,承著作之遺訓。代傳孝悌,上下和穆。但子孫之眾多,不無智愚之或異,苟無董率之條,恐乘敦穆之誼。今設之以局務,垂之以規程,推動任能,懲惡勸善,必令子孫世守家范,永蹈和穆云云。爰立主事,以專家政;置庫司,以掌家財;立庄長,以督賦租。學院以教童稚,道院以業焚修,巫法以備祈禱,醫師以供藥石,東佳書院以待學者,德宇廨宇以奉公門。其餘酒漿鹽米之儲,衣裳裝箱之具,三時飲食之節,四序宴會之期,長幼出入之儀,昏定晨省之禮,婚姻喪吊,送往迎來,賞以勸善,罰以懲惡,凡諸纖悉,莫不周詳。其於臧獲不入於門,鷹不以為玩,天文圖緯之學,縱橫權變之謀,佛圖桑門之言,商賈營販之利,禁之不習。室無私財,廚無異饌,大小知數,內外如一。唐僖宗聞其事,詔旌其門。」唐昭宗大順元年(公元890年),《陳氏家法三十二條》開始執行。南唐烈祖李昪昇元元年(公元937年),又旌表孝悌,標揭門閭。其子元宗李璟又益蜀訟征科。宋太祖開寶初年又除兩稅正色,並免訟證雜配率物。為張齊賢所奏允。  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宰相胡旦又作《江州義門碑記》。與張敬夫《義門記》大致相同。記載自宜都王陳叔明第十三世孫陳旺遷居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為江州門的始祖,年代約當唐文宗中葉時,即公元832年左右,到宋開寶初年(公元968年)成立義門時,年代才130多年,而人口已達七百四十人,可見繁衍甚快,到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只相隔32年時間,人口翻了一番,達一千四百七十八人。到天聖三年(公元1025年),距咸平三年只25年光景,人口已達三千七百餘口,又增加二倍半。十九代同居共炊,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才在朝廷派大官的監督下進行分居,到次年才宣告完成,人口又達三千九百餘人,長達231年。若從宜都王陳叔明算起,則達500餘年。時間之長,世代之遠,人口之多,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且為世界歷史上第一位。而登科舉任官吏的人數,當咸平四年時,便達四百三十人,將近總人口百分之九,可謂大宗望族,聲勢顯赫。從其族規家訓的謹嚴,組織管理的嚴密,學校、藏書樓、接待館、祠堂祭祀、醫療、田莊、園林。以及自備生活生產用品的各種設施,無不應有盡有,百業俱備,確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宗族聚居型式的田園制度的典型,而且能維持二百三十一年之久,管理好三千九百多人,且遇到災難饑荒都能同舟共濟、患難相依,安度難關,而且幾乎沒有不肖之輩和違規犯法之徒,且有感化鄉鄰之功,才能得到歷代封建帝王的旌表和支持。沒有高度的管理才幹,沒有精明能幹的智慧,沒有大公無私的高品質,沒有敬老撫幼的天職觀點,沒有保障宗族利益的防衛措施,沒有勇敢奉獻精神,沒有團結一致和互謙互讓的富貴精神,沒有奮進自強的拼搏能力,沒有調和官民關係的有效策略,沒有一套完整優善的規章制度,江州義門陳氏是不可能成為世界聚居共炊十九代、三千九百餘人、二百三十一年之久的冠軍。是世界史僅有的優例,也是近代數十個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做到,也不能持久的先例,全世界馬列主義從來也未知道這個中國中世紀就已出現的燦爛楷模,以和諧觀點來處理好家庭間、宗族間、社會間、人際間、國際間的關係,才能保持世界和平,互相幫助,共同創造財富,使人類永遠享受到真正的幸福。而不是不斷地製造階級鬥爭,挑動群眾斗群眾,視凡人皆仇,凡國皆敵,人為地陷己國己民於孤家寡人地步,則國家會分裂,人民會流散,社會會解體,人類會受罪。決不能飲鳩止渴,掩目捕虎,自然歸於失敗,而曇花一現。經驗與教訓是值得我們認真深思、反省和糾正的。否則的話,將會被歷史所淘汰,被人類唾棄。  江州義門陳氏在國內外的人口約三千餘萬人。另一大支陳氏,即是唐高宗時及五代閩王王審知時,由河南固始地方南遷閩、粵、港、台以至世界各地的陳氏,他們也是陳胡滿公之裔。而北魏匈奴族的莫侯陳氏,乃漢高祖侄子楚元王劉交之後,系出黃帝玄孫堯之後。入匈奴,改為莫侯陳氏,北魏孝文帝時,賜姓陳氏,因居洛陽,便以河南郡為郡望,以別於潁川郡。人口絕少。但這兩支陳氏,均以黃帝為始祖。加之陳氏先後曾建立過陳國、齊國、張楚國(陳勝)、新朝(王莽乃齊王建之後,為王姓)、陳朝,還有安南陳朝富有管理國家的豐富經驗。這是古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特色,雖不適應於近代社會發展,但畢竟是全國世界哲學家所夢想的馬托邦模式的存在事實,惟有中國才有這個絕無僅有的典事例,也不愧為中國社會史上光輝的一頁,也是今後人類歷史上永遠不能做到的血緣相聚共炊的唯一事例,讓中華諸姓氏氏族的血緣相聚共炊的唯一事例,讓中華諸氏氏族去閉目重溫和反芻吧!當然五至十代同堂者尚有義門張氏、義門裘氏、義門李氏、義門王氏等十餘個,但時間最長也只百多年,人口也從未達千餘人,不能與江州義門陳氏相比。  此外,與陳氏同祖的姓氏,有姚、媯、為、銚、余虞、餘姚、上虞、西虞、舜、廬、幕、暮、盼、象等十四氏。由陳氏分支的有潁川、與、、田、田俅、田章、庹、安平、敬、假、甿、羅陳、程陳、陸范、因、茵、滿、因孫、胡、胡母、母、母仰、姥、姆、袁、爰、轅、榬、溒、轅紇、胡沙、孫、孫陽、陸、、、稑、陸費、坴、占、苫、占尹、遠、勒、特、特健、直勒、遠丹、陳佳、甄、遂、勝、勝屠、直、雚、厘、觀、負、舀、饒、盎、顓孫、偃師、子宋、宋、子夏、子仲、少西、咸、戲、恩、公良、斗門、嘗、子石、子占、子穆、子枋、子尚、子芒、子禽、子寤、佳子、廩邱、於陵、五王、穰、歸、中容、針、針巫、暖、募、忠、子州、子扁、儀、有、沖、公沙、五父、蒲、蒲衣、邽、圭、遏、閼、榕、車、法、沈陳、威、威王、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王等一百二十三個姓。  少數民族陳氏,有俚人、武陵蠻、女真、蒙古、滿、土家、白、仡佬、壯、傣、高山、黎、佤、瑤、布依、京、苗、柯爾克孜、達呼爾、朝鮮、藏、彝、侗、哈尼、回、錫伯、琉球等。  海外陳氏,有韓、朝鮮、泰、越南、蒙古、俄羅斯、傣、緬甸、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印尼、東帝汶、斐濟、西薩摩亞、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吐瓦魯、魯、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巴基斯坦、塞席爾、葛摩、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哈薩克、烏茲伯克、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意、波蘭、瑞士、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奧地利、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蓋亞那、烏拉乖、巴拉圭、特里尼達——多巴哥、古巴、美、加拿大、墨西哥、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還有,高改陳氏,白改陳氏,黎改陳氏,傅改陳氏,謝改陳氏。陳改榕氏,陳改程氏,陳改郭氏等。  以上即約略而言關於陳氏的淵源支派。如果要編寫一部豐富多彩的《陳姓源流史》的話,至今一千萬字也不為多。  寫於2008年戊子中秋  號稱「義門」的陳姓  陳姓是中國第五大姓,總人口達六千萬,相當於西班牙、葡萄牙兩國人口之總和。  陳姓出於黃帝之裔舜帝之後,舜帝之裔媯滿是周武王的姐夫,封於陳國(河南淮陽縣),是為陳胡公,侯爵。陳被楚所滅,其後為陳氏。陳厲公之子陳完因避難投奔姜姓齊國,改姓田氏,傳至十世孫田和,奪姜齊而稱齊侯,是為田齊太公,和之孫田因齊稱齊威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威王六世孫田軫又複姓又陳,叫陳軫,其孫陳餘,於秦末起義自稱趙王。另一支陳勝最先起義稱張楚王。漢高祖開國功臣,丞相陳平,封曲逆侯。餘的七世孫陳寔,任太丘長,居潁川,陳氏便以潁川為郡望。寔六子:紀、夔、洽、諶、休、元,皆道德文章高深,號稱「陳氏六龍」。陳諶十七世孫陳霸先,取代蕭梁,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另一支福建長樂人陳日照,於南宋時,取代安南李朝,建立安南陳朝。元末,湖北沔陽人陳友諒起義稱漢帝,子陳理被明太祖所滅,陳理被流放於朝鮮,今其裔在朝鮮繁衍昌盛。此外,王莽、三國吳朝孫權、孫中山、袁世凱、胡耀邦都是陳國的分支的後裔。  陳氏尤其敦宗睦族,名聞天下。陳武帝兄談先之子陳宣帝陳頊,頊第五子宜都王陳叔明,叔明十一世孫陳旺遷江州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今江西德安縣車轎鄉義門陳村),以孝道治家,撰家規,建書堂,義門陳氏日益昌盛,和穆相處,全體共餐,是個典型的「烏托邦」式的大家庭,有如上古時代的氏族社會。連所養的一百隻狗,在會食時,一狗不到,其餘九十九隻狗都不食,蔚為天下奇聞。唐昭宋大順(公元890年)詔賜立義門。是為名滿天下的「江州義門陳氏」。義門陳氏傳到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已是19代人口達3700多人,時間長達230年,才被宋仁宗顧忌陳氏太盛,以防不軌,便派謝景初等官員,強行將義門陳分散為二百九十一庄,從此江州義陳氏遍布天下,計有今之19省125縣。如當代名人陳獨秀、陳立夫、陳果夫、陳誠、陳賡、陳毅都是義門陳氏之後。  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閩南蠻獠嘯亂,朝廷派嶺南行軍總管陳政(河南固始人),南征病死,其子陳元光繼之,平息叛亂,定居漳州,成為福建、廣東、海南、台灣及南洋海等地陳氏之祖,被尊為「開漳聖王」,閩粵俗話說:「陳、林、蔡,天下佔一半」。  別姓改陳氏的,有唐末,曹憲來娶陳氏生四子,皆從外祖父陳氏之姓,居嘉興府,其後裔陳文龍,任宋朝參知政事。北齊清河王高岳十四世孫高諒,元時入贅於浙江海寧縣東里陳明誼之女,遂從岳父陳姓,其後有明代理學家陳確。前趙大臣陳元達本姓高,以生辰年月妨忌父親,故改為陳氏。唐初陳永貴本姓白,而改為陳氏。明成祖滅安南黎氏,國王黎季厘宗族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工部尚書。北魏鮮卑族莫侯陳氏改為陳氏。明太祖賜西域人陳友之祖為陳氏,遷居安徽全椒,友官至右都督、武平伯。陳氏改遲尉氏,西魏賜許昌公陳忻姓尉遲,後又複姓陳氏。明末遺老郭金台本姓陳,遭家難,冒姓郭氏。  少數民族陳氏有女真、蒙古、滿、瑤、羌、京、侗、布依、土家、哈尼、回、壯、黎、彝、白、高山、畬、朝鮮等族。  歷代名人有漢太傅、同陽鄉侯陳蕃,晉陳壽著《三國志》,唐初詩人,陳子昂、僧玄奘(陳禕),宋希夷先生陳搏,文壇怪才陳師道、陳與義,明理學家陳獻章、人物畫家陳洪綬,民族英雄陳子龍,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清抗英愛國將領、福建水師提督陳化成,寫《警世鐘》鼓吹革命的陳天華,湖南新化人。民國上海討袁總司令陳其美。今有國學大師陳垣和陳寅恪、陳師曾弟兄。  而琉球陳氏地位顯赫,清末菲律賓甲必丹陳謙善,其子陳剛,創立馬尼拉中華總商會。新加坡愛國華僑陳嘉庚,泰國曼谷銀行董事長陳弼臣等。

·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 ·天下最顯赫的姓——劉姓 ·天下第一大姓——李姓 ·衡陽寧氏概況 ·田氏的來源和分布 ·何光岳先生序輯(五)·何光岳先生序輯(四) ·何光岳先生序輯(三) ·何光岳先生序輯(二) ·何光岳先生序輯(一)查看完整版本: [-- 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何光岳 --]余氏家族-> 其他姓氏 -> 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何光岳 [列印本頁] 登錄 -> 註冊 -> 回復主題 -> 發表主題 washington 2013-01-06 15:42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何光岳 天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氏 eeM?]J-k[ ?Go作者:何光岳 E"6X|I n_[t8rl  陳氏,乃中國乃至世界第五大姓,人口約七千餘萬,比德國還要多。陳姓人口佔全國6.8%,遍布全國各縣市及全世界各地,歷代人才輩出,為祖國作出偉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核心姓氏之一,也系漢族的中堅姓氏。陳姓系黃帝姬姓之裔,即黃帝孫帝顓頊之子窮蟬居溈汭為媯氏。窮蟬傳五世至舜,生於姚墟,而為姚氏。舜子商均,夏侯封於虞城,為虞伯,因以虞為氏,傳五十二世,虞閼父為周陶正,其子遏父,乃周武王之姐夫,稱太姬,受封為陳侯,是為陳胡公滿,建都太昊故都,即後之河南陳州,今之淮陽縣,有陳胡公滿之墓,是為陳氏一世祖,胡公十世孫陳厲公佗之子陳完,因避伯父陳桓公鮑之子宣公杵血之迫害,東奔投靠姜姓齊桓公,任工正,食采于田,但陳、田古漢語相通,於是改為田氏,是為田氏之一世祖。完傳十世為田和,取代姜姓齊康公,稱田太公,是為田氏齊國創始人。田太公傳五世至田地,自稱齊緡王,為戰國七雄之一。緡王傳至三世田建,被秦始皇所滅。建之子田軫,徙居潁川,故陳氏以潁川郡為郡望,軫助楚懷王孫心滅秦,任為楚相,封潁川侯。複姓陳氏,軫孫陳餘,自立為陳王。陳餘九世孫陳實,任東漢太丘長,行政修德,百姓深感,陳氏人丁昌盛。其子元方、季方,與父同德,時號三君。元方,即陳紀之字,官東漢尚書令。紀子群,為魏司空。郡子泰,尚書左僕射。泰長子准,晉太尉、封廣陵公。五胡之亂,准子伯眕,南遷曲阿縣(今江蘇丹陽縣)新豐湖。伯眕孫世達,任東晉長城令,因遷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下若里。世達十世孫文讚,生三子:談先,梁東宮直閤將軍;次子霸先,取代蕭氏梁朝,自立為陳武帝;三子休先。霸先傳位於兄談先長子文帝曇倩、宣帝頊,頊傳長子後主叔寶,被隋文帝所滅。宣帝生三十一子,第六子宜都王叔明,因遷江州德化縣(今江西九江市),是為江州義門陳氏的開基之祖。叔明十二世孫旺,又遷南鄰德安縣東橋鎮,從此永遠定居至今。旺七世孫榮、端,數世同居,唐懿宗授端參政之官。唐僖宗時,與蔣良傑同起兵,招討平寇有功,加封威將軍,敇鎮潭州(湖南長沙市),管轄三邊,旌表義門,授家長陳崇為江州長史,贈光祿大夫。後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陳端年老辭官,與外甥彭滎、常均,卜居長沙之務陽鄉,即今清泰都,陳氏居大塘,彭氏居大田,常氏居大賢,世號甲、乙、丙族。此時,江州陳氏家業還聚族共炊。尚未分家。陳崇之子兗與陳端之子聚,在東佳山建聚星亭義門書堂,集書數千卷以資惠者,是為中國最早的陳氏書院及圖書館。到陳昉時,全族聚居共炊已達七百餘人。家規規定不畜婢妾,沒有閑人。每會食群坐廣堂,未成童者別為一席。養犬百餘,亦共一牢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人皆以陳氏合族同炊德感牲畜,為世所無。又建書樓以延四方之士,鄉里率化。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詔免義門沿征物色徭役。淳化初年,又詔本州知州唐戩,每年給義門陳氏二千石谷。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賜御書三十三卷,並賜「真良家」三字。又命陳氏造御書樓,賜「玉音」匾。次年,賜「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十二字。以為世次排名,是中國最早的皇帝欽賜派名。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詔江州義門陳氏家長陳競入朝,賜一玉雀,命持歸。萃和醞酒一石,令合家三千七百餘口,一一遍嘗知其味。陳競卒,從弟旭主持家政。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特賜誥敕,授將仕郎,拜江州助教。旭卒,弟蘊主家政,鄰里稱其德。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仍賜誥敕,授將仕郞,拜江州助教。三年,敕查義門丁繁三千七百餘口,江州知州李元穎申奏,特敕賜從便置田。四年,敕義門陳氏,同居十八世,孝友之風,卓然無比,許建立祠堂,以奉祭祀,旌表其義。當時,義門應舉而登科者,四百零三人,在朝廷官位郎署以上者十八人,任刺史、司馬、參軍、縣令者,二百零九人,世宦名賢,難以勝數。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陳氏已衍傳到十九代,三千九百餘人,族大名著,滿門顯貴,恐遭世忌。便由義門陳氏奏請分家,奉敕命江州轉運使謝景初,太守呂誨、曹吏劉獻、縣令穆珣、湖口巡檢范彬,眾官臨門,監護分家析產。遵宋太宗時編賜的字型大小,將鄭州、潭州、均州、黃州、漢陽、安慶、棣州、松洲、瀘州、光州、洪州、舒州等府州縣庄業,均作291份,拈閹居管,此為小宗。又將德化、瑞昌、星子三縣莊田,作27份,分與延牧等廿七人居之。又將德安、建昌等縣莊田,作20份,分與知監等廿人居之,此為大宗,不在291庄之內。共計338個庄,廣佈於今16省144縣市,可說是古今所無的家庭產業奇觀。其受庄於洪州、潭州、武昌、江夏、黃州、漢陽、漢川、越州、南陽、通州、潁川、吉州、泰和、吉安,皆唐威烈將軍陳端的後裔。其在於長沙大塘、金鏗、梅藪、斂田、滄浪、稅場、力頭、花灰、浮潭、桑田廟、田師村,繼而分遷大埠田、檀山、青山、螢火橋、菖蒲塘、官橋西北市、本府煙霧巷、碧湘街,遷水渡河、黃泥沖、洲湖、韶塘,又遷亦石河、平塘、清潭灣,湘陰玉池山、蘇溪塅、黃柏塅、浸米塘、西沖、尖山、力江、長樂,平江崇林、百步嶺、巫泥,益陽分蒲洲,華容竹雞坡、瓦子灣,皆陳端九世孫可字派兄弟分管。惟斂田莊,原名福壽庄,其所以改今名者,以八世祖團公,先生可球等十郎,所有庄業,支分已定。後晚年又生一子可秀,排次十一郎,陳團命可求兄弟十人,各將所分產業,各退一份,斂攏成庄,分給可秀管理,故叫斂田莊。成為第三百三十九庄,自江州義門遷於湖南長沙、湘陰、平江、華容、益陽各地,仍沿守江州義門舊家規舊習俗,延續達五百年之久,也是舉世絕無僅有之家庭、家族事例。後陳團卒於京城,他的第九夫人鮑氏,塑一尊像,奉歸斂田亨祀,號曰斂田神公。後因世亂,兵燹疊經,移入都天神寨,今名都斂寨。 9AQxNbsS*`lJzPM/?*]lH.z~{&}Em ~._PzYE|m2  民國《長沙陳氏族譜》有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張敬夫作《義門記》載:「江州陳氏,宗族繁盛,衣冠濟美,和氣靄於門庭。淳化彰於邦國。按其族譜,乃陳宜都王叔明之後五世孫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舉進士及第,官贈秘書少監,為右補闕,仍留翰林院。生京,官至給事中、集賢殿學士,乏嗣,以從子褒為嗣,官至鹽官令。生灌,為高安縣丞。其後子孫鏞諱伯宣者,隱居隱廬山,注司馬遷《史記》行於世,詔征不起。生檀,檀生旺,居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旺生機,機生感,感生蘭,蘭生青,青生伉、仲、侍、俛、偉、伸六子,生孫十七,十七又生三十四,自是家益昌,族益熾矣。至伸之孫端,數世未嘗分異,益置田園,為家法戒子孫,擇群眾以掌其事,建書堂以教誨之。其家法序曰:「我家襲秘監之累功,承著作之遺訓。代傳孝悌,上下和穆。但子孫之眾多,不無智愚之或異,苟無董率之條,恐乘敦穆之誼。今設之以局務,垂之以規程,推動任能,懲惡勸善,必令子孫世守家范,永蹈和穆云云。爰立主事,以專家政;置庫司,以掌家財;立庄長,以督賦租。學院以教童稚,道院以業焚修,巫法以備祈禱,醫師以供藥石,東佳書院以待學者,德宇廨宇以奉公門。其餘酒漿鹽米之儲,衣裳裝箱之具,三時飲食之節,四序宴會之期,長幼出入之儀,昏定晨省之禮,婚姻喪吊,送往迎來,賞以勸善,罰以懲惡,凡諸纖悉,莫不周詳。其於臧獲不入於門,鷹不以為玩,天文圖緯之學,縱橫權變之謀,佛圖桑門之言,商賈營販之利,禁之不習。室無私財,廚無異饌,大小知數,內外如一。唐僖宗聞其事,詔旌其門。」唐昭宗大順元年(公元890年),《陳氏家法三十二條》開始執行。南唐烈祖李昪昇元元年(公元937年),又旌表孝悌,標揭門閭。其子元宗李璟又益蜀訟征科。宋太祖開寶初年又除兩稅正色,並免訟證雜配率物。為張齊賢所奏允。 ~1L:_S
推薦閱讀:

校斗家族2
紅記
本人27歲男,是同性戀,家裡一直催婚,家族是比較封建思想,該怎麼辦,現在不敢回家?
親族「傳家風、聚族情」公益活動
面相:眉毛看一個人的家族關係及婚姻子女

TAG:家族 | 大家 | 大家族 | 天下第一 | 江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