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簡介: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

  • .
  •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7),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 新,並稱「康梁」。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赴北京參加會試,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編輯《西政 叢書》,次年主講長少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戊戌政變後逃亡日本。初編《清議 報》,繼編《新民叢報》,堅持立憲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社會、政治、經濟學說,對當時知識界有較大影響。辛亥革命後,以立憲黨 為基礎組成進步黨,出任袁世凱政府司法總長。1916年則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後又組織研究系,與段祺瑞合作,出任財政總長。「五四」時期,反對「打 倒孔家店」的口號。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著述涉及政治、 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出身於小地主家庭。其家雖然比較富裕,但由於沒有什麼人當大官,還只屬於「富而不貴」的小地主之列。為了能夠擠身於統治階級之列,他祖父梁維清曾立志於學,奮鬥一生,只中了個秀才,做了一個八品小官。他父親梁寶瑛屢試不第,梁啟超自幼接受祖父和父親的啟蒙教育。  他10歲到廣州應童子試,曾在船上吟詠「太公垂釣後,膠鬲舉鹽初」詩句,引起全船注目。於是「神童」之名傳遍縣城。他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才華橫溢,家中都把他引以為榮。  1890年(光緒十六年)初,梁啟超赴北京參加會試,落第後於返鄉途中,購得《瀛環志略》一書,被書中的內容吸引,於是認真研讀,這是他獲得世界知識的開始。同時,他又見到了江南製造總局翻譯的西學著作,從而激起了他對西學的興趣。   這年秋,他回到廣州,由他的同學陳千秋引見,拜康有為為師。在這裡學習的三年期間,梁啟超在康有為創辦的萬木草堂不僅認真學習中國文學,而且廣泛瀏覽西 洋著作。在今文經學和歐州著作的洗禮下,他接受了康有為的維新思想,從一個封建弟子變成了一個熱血沸騰的維新志士。後來,他便跟隨康有為一起投入到了救亡 圖存的運動中去了。  1895年4月,梁啟超與康有為正在京參加會試。當他們聽到中日簽訂的《馬關條約》內容時,極為憤慨。為了挽救民 族危亡,梁啟超和康有為一道四處奔走,聯絡在京應試的18省舉人,發起著名的《公車上書》,向光緒皇帝提出拒和、遷都、變法的建議。這次上書光緒皇帝雖沒 看到,但它標誌著從鴉片戰爭以來就萌芽發展的維新思想,這時正式發展成一場公開的政治改革運動,康有為和梁啟超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開始走上政治舞台。   為了讓人們接受維新思想,1895年8月17日,梁啟超協助康有為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紀聞》,並組建了「強學會」。梁啟超擔任強學會 的書記員,積極協助康有為在北京開展變法運動的宣傳組織工作。第二年春,他來到上海,與汪康年、黃遵憲等人創辦《時務報》。這期間,他連續發表了《變法通 議》等政論性文章,呼籲變法圖強。由於他才思敏捷,文筆流暢,觀點新穎。「士大夫爭相購其書。自通都大邑,下至窮鄉僻壤,無不知曉他的大名。」《時務報》 在數月之間,銷售至萬餘份,創下了中國有報紙以來的最高銷量。從此,梁啟超名垂一時,人們將他和康有為並稱為「康梁」。此外,梁啟超還開展了許多活動,去 澳門協助康廣仁等籌辦《知新報》;到上海創辦大同譯書局、女學堂及不纏足會等;還赴湖南,任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時務學堂他進一步宣傳維新變法理論,廣泛介 紹西學。  1898年3月,梁啟超趕到北京,與康有為一起建立保國會,號召人們救國。同時,他又聯合百餘名舉人上書,要求廢除八股取 士,開辦新學,抵抗侵略。6月11日,光緒帝下詔,宣布變法,梁啟超奉旨在總理衙門查看奏章,參與籌劃新政。7月3日,他又接受光緒帝的召見,被賞給六品 官銜,辦理譯書局事務。他建議光緒帝設立編譯學堂,並提出獎勵工藝、資制新器的章程,均得到光緒帝的批准。在百日維新期間,梁啟超工作十分積極,充分發揮 了他的宣傳和組織才能。梁啟超的這些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百日維新的進行。百日維新失敗後,他逃到日本避難。  1898年12月,梁啟超 在日本橫濱創辦《清議報》,又著成《光緒聖德記》和《戊戌政變記》等,猛烈攻擊清政府及太后,盛讚光緒帝。翌(yì)年,在結識孫中山後,曾商討合作,共 舉反清的問題,因康有為極力反對而作罷。1900年,梁啟超又奉康有為之命去檀香山建立保皇會,並在海外華僑中募集捐款,支持唐才常自立軍起義,企圖推翻 慈禧,使光緒帝掌權,再行新政。後來,因自立軍失敗而從上海轉赴新加坡。不久,他又去歐洲遊歷,於1901年春,返回日本。  1902 年2月,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又創辦了代替《清議報》的《新民叢報》。《新民叢報》同《清議報》一樣廣泛介紹歐美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鼓吹自由、平等、民 族主義等資產階級思想,批判封建主義,揭露清王朝的黑暗。清政府雖然明令禁止這兩種報紙的發行,但這兩種報紙發行量與日俱增,影響之大是其他任何報紙不可 相比的。從1898年至1903年,他在這份報紙上共發表80多篇文章。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筆法細膩,使用的文字通俗易懂,清秀雋美,說理透徹,聲情並 茂。郭沫若在回憶中也寫道:「平心而論,梁任公……負載著時代使命,標榜自由思想與封建的殘壘作戰……在那新興氣銳的言論面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 習都好像在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他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有力的代言者」。「他著的《義大利建國三傑》、他譯的《經國美談》,描寫的那些亡命 志士、建國英雄,真是令人心碎」。同時,他還花費了大量心血,先後撰寫了《盧梭學案》、《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等文,廣泛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的啟蒙 著作,在輿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時人譽為「輿論界之驕子」。  從1903年起,中國歷史進入了以資產階級革命為主流的時代。令人遺 憾的是梁啟超這時開始落伍了。從1904,隨他墮落為保皇派。梁啟超不僅死守保皇、君主立憲的主張,而且還親自出馬,與革命派圍繞著中國何去何從的問解展 開長達數年的大論戰。在整個論城中,雖然他傾盡心力,強詞奪理,但由於他背離了歷史發展的方向,說理,此通彼阻,但由於他背離了歷史發展的方向,說明書, 此通彼陰,前矛後盾,最後不得不敗下陣來。孫中山說他「忽言革命,忽言破壞」,「一人而持二說,首鼠兩端」;就連昔日讚揚過他「一字千金,」的摯友黃遵憲 也責怪他「言屢易端,難於見信」。梁啟超在這一時期,政治上縣花常昏暗的。  1906年9月,清政府迫於形勢,宣布預備立憲。梁啟超大 為激動,認為自己追求多年的立憲政體就要實現了。於是他在東京成立政聞社,為清朝的立憲吶喊助威。1908年,政聞社遷回上海,參與國內立憲活動,卻遭到 清政府的查禁。同年,他指導立憲派聯絡近4萬人簽名上書請願,要求三年內召開國會;其後,他又不斷撰文,指責清廷預備立憲是個大騙局;要求縮短預備立憲期 限,鼓勵國內立憲派發動大規模請願。但是清廷未予理睬。  資產階級革終於爆發了,梁啟超又表示擁護共和體制。1912年8月,他成為民 主黨的領袖,企圖在袁世凱政權下推行政黨政治。次年,他加入了共和黨。不久,統一、共和、民主三黨合併為進步黨,梁啟超擔任理事。這年9月15日,進步黨 熊希齡組織「第一流人才內閣」,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1915年,袁世凱大搞帝制復辟,梁啟超在規勸無果的情況下,寫下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斥責袁 世凱稱帝;後又與蔡鍔聯合,共同發起了護國運動,並為護國軍將夠起草電文。他還出任了護國軍兩廣都司令部的參謀和軍務院的撫軍兼政務委員長。這時,梁啟超 在護國運動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17年,梁啟超又參與段祺瑞軍討伐張勳復辟的鬥爭。不久便辭去段祺瑞政府財政總長的職務,退出了政壇。  1918年,梁啟超去歐洲遊歷,直到1920年3月才回到上海。在巴黎期間,他留心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譴責巴黎和議中有損中國權益的條款,同情「五四」運動,表現了愛國熱情。   1920年後,梁啟超開始把精力放在教育和學術研究上。他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研究院導師,兼任天津等幾所大學的教授。致力於學術研究和講學。他在學術研究 上是一位思想解放、敢於創新、勇於開拓的學者,對祖國文化遺產進行過比較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他的學術研究涉及領域很廣,有政治、經濟、法學、倫理 學、文化、教育、哲學、宗教學、文學、史學和藝術、美學等。他學貫中西囊括古今,其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時代特色。世界上所見不多的宏篇巨著《飲 冰室合集》148卷,約1400萬字,是他一生政治論著和研究的結晶,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梁啟超在學術上的建樹突出表現在文學和史學方面。   文學方面,主要論著有《屈原研究》、《中國美文及其歷史》、《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辛稼軒先生年譜》等。特別是他撰寫的《論小說與政治之關 系》影響尤為深遠。在文章中痛斥封建文學脫離現實政治的傾向,要求小說自覺地為社會服務,此文成為「小說界革命」的綱領性文獻。  史學 方面,他始終自覺地建立資產階級「新史學」,作為反對封建主義的重要手段。早在戊戌變法期間,他就從「經世致用」的要求出發,提出編著資產階級的「國史」 和「民史」,反對封建「君史」的主張。他認為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各種體裁的史書都「不過為一代之主作譜碟譜牒:家譜。」,「不能繼往以知來,察彼以知己」, 應該廢掉。他從救亡圖存,實行資產階級改革的需要出發,積極開展對封建舊史的清理和「新史學」理論的創造,在本世紀初寫出了《中國史敘論》(1901年) 和《新史學》(1902年)等兩文,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史學的真正開端。  1928年9月,梁啟超患病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在住院期間,他還在撰寫《辛稼軒先生年譜》,1929年1月19日,這位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文學家病逝於北京,享年56年。   綜觀梁啟超的一生,政治傾向多變,這是與當時快速變化的社會相聯繫的,但他一生愛國之心未變,正是這種愛國之心,才使他成為20世紀初最有影響的資產階 級啟蒙宣傳家,他晚年在學術領域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也使我們嘆為觀止,他一生不懈追求的精神,跳躍的思想理性,永遠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 推薦閱讀:

    中國書法工具手冊(上冊)(二四七)
    高齡老年冠心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中國古代神話神獸大全
    中國最美20大聖地 你去過幾個?
    全球最富1500人中350人來自中國

    TAG:中國 | 近代 | 梁啟超 | 維新派 | 領袖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