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簡歷
孔子的簡歷
如果我來寫孔子簡歷,我會這麼寫——我們一直以來所填的表格就這麼填寫,而且我相信讀者也希望我這麼寫:
首先,出生年月要寫: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陽曆9月28日,孔子生於魯國昌平鄉陬邑。
接下來要寫的,是公元前549年(魯襄公二十四年),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公元前535年(魯昭公七年)孔子17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
當然,同一年孔子穿喪服赴魯國大夫季孫氏宴,被其家臣陽貨拒之門外也要寫——因為它表明孔子喪失了士的身份,被魯國上層社會拒絕,孔子家族面臨再一次跌落——跌落為庶民,從而萬劫不復。
再往下,公元前533年(魯昭公九年)孔子19歲。絕望的孔子服喪期滿後前往宋國,在宋娶宋亓官氏為妻。
公元前532年(魯昭公十年)孔子20歲。回魯,生子孔鯉,因魯昭公賀以鯉魚,故名,字伯魚。這一年值得特別記錄:第一,長子出生;第二,孔子恢復了士的身份並獲得象徵意義上的最高國家褒獎,幾乎從「草根」一躍而為魯國聞人;第三,出任季孫氏家委吏之職,管理倉庫——用今人的話說,工作了!成為國家公務員了!
公元前531年(魯昭公十一年),孔子21歲,獲得升遷,任季孫氏家乘田之職,管理畜牧。
公元前522年(魯昭公二十年),孔子30歲。這一年也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孔子辭去了公務員職位,拋棄了司局級級別,做了一件開創歷史的大事:創辦私學。
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孔子35歲,去洛陽留學歸來,魯國發生「八佾舞於庭」事件,昭公流亡齊國。孔子亦赴齊。
公元前515年(魯昭公二十七年),孔子37歲。返魯。自此直至51歲出仕前,都安心辦學教書。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孔子51歲,又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孔子再次出仕,任魯國中都宰,政績顯著。接下來的幾年裡,孔子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小司空。再升任大司寇,行攝相事。外交上,相魯定公赴齊魯夾谷之會;內政上,墮三都以強公室,政治生涯達到巔峰。
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 孔子55歲。三桓怨恨孔子墮三都削弱自己的勢力,齊國嫉恨孔子在夾谷之會上對齊國的挫敗,使出美人計離間孔子和三桓及定公,內外交逼中孔子辭官,去魯適衛,開始長達14年的周遊列國之旅,先後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楚等國。
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孔子68歲。魯季康子召孔子,孔子結束周遊列國之旅,返魯。
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孔子73歲,卒。弟子為孔子服喪三年,子貢為其守墓六年。
我這樣寫,不足千字概述孔子一生,已經足夠簡略。
但是,孔子自己寫的簡歷是什麼樣子的呢?
子是這樣曰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只有三十八個字。
不。區別不在於字數的多少。
區別在於:我寫的是世俗的功業,孔子講的是心靈的修業。
我寫的是成功,他講的是成人。
我記住的是世俗眼中的人生階段和上升階梯,他注重的是自我智慧的發育和境界的提升。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不亦信乎!
孟子說:「從其大者為大人,從其小者為小人。」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一般人之所以為一般人,不亦宜乎!
就憑這兩份不同的簡歷,我永遠不會自作聰明地說:孔子也是一個普通人。
不。我是普通人,孔子不是。
我知道我們和孔子的差距。
鮑鵬山 《 光明日報 》( 2014年04月26日 05 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山東將開設孔子衛視,三位一體弘揚傳統文化?
※淺析儒家文化發展與儒學精神
※孔子的種種觀點是依靠什麼得出的?
※為何孔子用個"恕"來歸納他的教學,而不是"仁"?
※孔子姓什麼?先秦就有孔這個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