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不見他人過」

在學佛人裡面,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

這句話的出處,應該是來自《六祖壇經》,原文是這樣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如果簡單的理解一下呢,應該是這樣的意思: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是不會用過多的心思去關注世間的是是非非的。如果整天去觀察別人的過失,進而去指責別人,卻恰恰是自己把心思用偏了。別人就算有過失,自己也不要去批評,因為批評別人恰恰是自己在犯錯。所以,要努力消除自己的是非心,這樣最終才能減輕煩惱,斷除煩惱。

所以你看,這段話,完完全全是針對自己個人的修行來說的,你不能拿去對照別人,或者拿這句話當做大棍子,去批評別人。

不然的話,你拿這個話去批評別人說,「你批評別人,說明你不是個修行人啊!」

別人反問一句:「那你不更不是修行人嗎,要不你怎麼來批評我不是修行人呢?」

你看,你這不自己打自己臉了嗎?所以說,千萬不要用這樣的話標榜自己批評他人,因為這樣不但顯不出自己的修行和道德來,反而暴露了自己沒腦子,缺乏邏輯。

當然啦,《六祖壇經》雖然叫做「經」,但實際還是祖師語錄,真正的佛經裡面有沒有類似的說法呢?還真的有,昨天慧觀法師發了一段《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中的的偈頌:

不說他人過,亦不稱己德。智照無自他,當獲大名稱。

勇猛勤精進,遠離一切相。我慢悉皆除,是名真智者。

常當正觀察,不見他人過。深信善惡報,是名真智慧。

智者在眾中,不說自功德。若人所稱讚,愧心無取著。

成就諸功德,虛己常謙下。如果樹繁熟,枝條自胝屈。

福智生豪族,雖貴無憍慢。愚者自矜高,智者應觀察。

智慧為善伴,遠離惡知識。斷滅諸煩惱,自然得解脫。

這段頌文,相信大家也都看的很明白,佛陀為什麼強調「不說他人過」?主要是針對慢心重的人來說的,慢心重的人往往喜歡爭強好勝,一方面喜歡批評別人的過錯,一方面喜歡宣揚自己的德行。

佛陀說,這都是不足取的,就算是你真的有德行,別人真心稱讚你,都要生起慚愧心,都不能因此沾沾自喜,怎麼可以通過批評別人抬高自己呢?

相信通過這兩段頌文的理解,大家應該能明白了吧?「不說他人過」,並不是讓我們沒有是非觀,沒有善惡觀,我們學佛就是一個斷惡修善的過程,如果連是非善惡都不分辨,惡如何斷?善又如何修呢?「不說他人過」的本意,是佛陀讓我們用來對治自己慢心的,不能用來批評別人抬高自己的。

如果我們不能真正理解佛陀和祖師的教導,把本應對治自己慢心的武器指向了他人,恰恰是熏習自己的我慢習氣,把佛陀開出的良方硬生生改變成毒藥了。

我們學佛法,卻誤解了佛法的本意,跟佛陀的教導背道而馳,豈不是很愚痴?豈不是很可惜?


推薦閱讀:

心在理解中靠近
少一些誤解多一些理解 愛才會走更遠
人是不是能完全的信任一個人?
我想被理解

TAG:理解 |